陳 芬
(尤溪縣西濱鎮經濟發展綜合服務中心,福建尤溪 365104)
明1 優臻占是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育成的香型優質雜交稻,2021 年通過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閩審稻20210024),曾獲福建省第十一屆優質稻品質鑒評金獎。2022 年,引進該品種在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西濱鎮雙洋村作菌后稻試種,各性狀表現優異;2023 年,西濱鎮雙洋村沿用明1 優臻占作菌后稻進行大面積機插示范推廣。2 年的試種、示范結果均表現出稻株群體整齊、長勢均衡、株型緊湊、熟期轉色好、產量高及抗性強等優點。
近年來,尤溪縣堅持“長遠規劃、合理布局、綠色循環”的發展理念,推動雜交水稻種植和黑木耳特色產業共同發展[1]。早在2018 年,西濱鎮便開始推廣黑木耳和雜交水稻的“菌—稻”輪作種植模式,獲得顯著的經濟效益。之后,“菌—稻”輪作種植規模逐年擴大,到2022 年全鎮袋料栽培黑木耳數量超800 萬袋,出耳場使用耕地(冬閑田)面積超過60 hm2。雜交水稻生產采用農機社會化服務作業,有效緩解了稻后黑木耳菌棒(包)下地擺場時間緊、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同時這一生產模式可有效提高單位耕地面積的利用率、產出率,對優化調整種植業結構、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增加農戶收入的意義十分重大。
2023 年,明1 優臻占作菌后稻機插豐產示范片面積7.7 hm2,位于西濱鎮雙洋村。示范片的田塊為洋面田,地勢平坦,灰黃泥田,土層深厚,肥力中等,光照充足,排灌方便,交通便捷,是前一年的冬季和后一年的春季擺放袋栽黑木耳的出耳場。水稻生產示范片采取機耕、機插、機收等農業機械化作業,推廣統一浸種、催芽、培育壯秧、減氮增鉀、秸稈還田及病蟲草鼠綜防等技術。
2023 年,選用明1 優臻占在西濱鎮雙洋村作菌后稻栽培喜獲豐收。9 月13 日,尤溪縣農業農村局組織專家進行現場測產,并取樣考種。在示范片里選擇有代表性的好、中、差3 類田塊現場分別實割測產,經脫粒、稱質量、丈量面積、去除雜質、測定濕谷水分,得到加權平均干谷產量9.78 t·hm-2,且一類田塊面積約占40%、二類田塊約占30%、三類田塊約占30%(見表1)。干谷產量比周邊同樣作菌后稻種植的甬優9 號增產3.57%,產量表現為高產、穩產。

表1 2023 年明1 優臻占作菌后稻栽培實割產量表現
明1 優臻占雜交稻在西濱鎮雙洋村連續2 年作菌后稻機插示范種植,于2022 年4 月25 日播種,5 月14日插秧,8月9日齊穗,9月11日成熟,全生育期140 d。于2023年4月27日播種,5月15日插秧,8月10日齊穗,9 月13 日成熟,全生育期138~142 d(見表2)。

表2 2023 年明1 優臻占作菌后稻栽培生育期及農藝性狀表現
明1 優臻占雜交稻在西濱鎮雙洋村連續2 年作菌后稻機插示范種植中的農藝性狀表現為株型適中、稻株群體整齊、長勢均衡、抽穗整齊、熟期青枝臘稈轉色好。經田間取樣考種,由表2 可知,一類田的有效穗數最多,達244.8 萬穗·hm-2,三類田的有效穗數最少,僅為240.9 萬穗·hm-2,平均242.4 萬穗·hm-2。二類田的每穗總粒數最多,達222 粒,三類田的每穗總粒數最少,僅為208 粒,平均217 粒。一類田的結實率最高,達81.0%,三類田的結實率最低,僅為75.0%,平均78.3%。一類田的千粒重最大,為26.3 g,株高最高,為126.6 cm,穗長最長,為25.0 cm。
明1 優臻占雜交稻在西濱鎮雙洋村連續2 年作菌后稻機插示范種植,輕發生葉瘟和穗頸瘟,輕發紋枯病,感褐飛虱,植株未發生倒伏,抗逆性較好,適應性較強。
明1 優臻占稻米品質優,米粒細長,色澤好,味香,成飯軟硬適中、飯香濃郁、有嚼勁。米質主要指標如下:整精米率61.0%,堊白度0.4%,直鏈淀粉含量16.9%,膠稠度70.3 mm,堿消值6.3 級,長寬比3.4,達到農業行業《食用稻品種品質》(NY/T 593—2002)標準二級[2]。
明1 優臻占作菌后稻機械化高產栽培關鍵技術措施是主攻有效穗,在足穗的基礎上,提高結實率和增加每穗粒數,兼顧籽粒的飽滿度,達到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的目的[3]。
1)播期確定。菌后稻機插秧播種期要根據后作黑木耳菌棒的下地擺場時間來倒推確定。多年實踐證明,尤溪縣西濱鎮雙洋村黑木耳菌棒下地擺場的適宜時期為9 月下旬至10 月中旬,因此明1 優臻占應在4 月30 日前播種完畢,確保在9 月中下旬完成收割,有利于“菌—稻”輪作時間上的銜接。2)浸種催芽。浸種前需要曬種,先用清水浸種,再用強氯精浸種,后將種子洗凈瀝干,經過催芽機24 h 左右的催芽,待90%稻種破胸露白時即可播種。3)播種育秧。播種前要備好育秧土及調試播種機。使用規格60.0 cm×30.0 cm×2.5 cm 的秧盤育秧,盤底鋪1.8~2.0 cm 厚的育秧土,播后及時用細土蓋種,厚度0.2~0.3 cm,每盤播種量70~80 g,大田需要播300 盤·hm-2左右,大田用種量22.5~30.0 kg·hm-2。播種后要清除秧盤緣上多余的泥土,將秧盤移到室內或育秧棚集中整齊疊放,高度以25~30 盤為宜,空盤倒扣封頂,并蓋上黑色薄膜遮陰[4]。經過48 h 暗化處理后,芽長到0.5~1.0 cm 時即可移到秧田采用濕潤育秧方法育秧,秧田階段水層控制在育秧畦面以下,育秧盤面土濕潤不發白,防止遇高溫燒苗,利于秧苗生長盤根。當秧苗1 葉1 心時噴施多效唑促蘗控長,矮壯秧苗移栽前2~4 d 噴施1 次送嫁藥,并控水煉苗,以利機插[5]。
1)適時機插。多年生產實踐證明,尤溪縣西濱鎮種植的黑木耳最后一潮耳片采收的時間為每年的4 月20 日左右,采收結束后要及時清理田間的廢料菌包、栽培設施等并灌水溶田。插秧前2~3 d 結合施基肥,用旋耕機多次來回旋耕,使田塊平整、泥漿沉實,為提高機插質量作準備。機插秧秧齡控制在20~25 d,葉齡3.5~4.5 葉、苗高15~20 cm 時要及時機插。2)合理密植。機插秧栽插規格為30 cm×18 cm,每公頃插18.0 萬~19.5 萬叢,叢插2~3 粒谷苗,每公頃保證36 萬~54 萬的基本苗。提倡適當淺插,薄水插秧,插植深度以2~3 cm 為宜。
由于明1 優臻占植株較高大,谷粒飽滿、穗長粒多,把握好施肥水平及施肥方法至關重要。施肥策略是重施基肥、早施分蘗肥、巧施穗粒肥,配合施用磷、鉀肥。中等肥力水稻田要想獲得9~10 t·hm-2干谷產量,需要施純氮165~180 kg·hm-2,N、P2O5、K2O質量比例為1 ∶0.4 ∶(0.7~0.9),肥料施用方法為氮肥作基肥、分蘗肥、穗粒肥施入,磷肥一次性作基肥施入,鉀肥作基肥、分蘗肥、穗肥施入。具體施肥方法如下。1)基肥。基肥約占總施肥量的40%,插秧前結合旋耕整地施入,施450 kg·hm-2水稻專用肥[m(N)∶m(P2O5)∶m(K2O)=12 ∶5 ∶8]作基肥。2)分蘗肥。插后7 d 左右施入,施375 kg·hm-2水稻專用肥,插后14 d 左右根據稻苗長勢再補施1 次,施45~75 kg·hm-2水稻專用肥。3)穗粒肥。穗肥在幼穗分化初期(約抽穗前30 d)看苗施肥,稻株長勢茂盛,可少施或不施;缺肥造成稻株葉片變黃,可施尿素、氯化鉀各60~75 kg·hm-2,增加稻谷籽粒飽滿度和千粒重。
根據明1 優臻占的水分需求,結合生產實踐,大田水分管理要遵照淺水機插、淺水促蘗、夠苗烤田、復水抽穗、后期濕潤灌溉的原則。返青期用活水灌溉,保持水層3~5 cm,促早返青。分蘗期淺水勤灌,保持淺水層,促早分蘗、低節位分蘗。夠苗時排水烤田,烤田7~10 d,腳踩不陷泥、有雞爪痕、露白根時可以復水,有利于抑制無效分蘗,促進稻株根系下扎,使植株健壯,減少病蟲害的發生。烤田復水后間歇灌溉。孕穗、抽穗揚花期保持田間3~5 cm 的水層。灌漿結實期為了維持根系活力,防止早衰,采取“干干濕濕交替方法”灌溉管水直至水稻成熟。收割前7 d 斷水,有利于水稻收割及黑木耳下地擺場前耳場的平整做畦工作。
明1 優臻占雖然抗病蟲性較強,但在病蟲草害防治上必須遵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兩年來的試種、示范結果表明,稻飛虱、稻縱卷葉螟中等發生,紋枯病、稻瘟病輕發。主要病蟲害化學防治方法如下。1)稻瘟病。可選用7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675 g·hm-2兌水900 kg 噴霧防治。2)稻飛虱、稻縱卷葉螟。可選用50%吡蚜酮225~300 g·hm-2+2.2%阿維菌素450~675 mL·hm-2兌水900 kg 噴霧防治。3)紋枯病。可選用5%井岡霉素水劑3 000 mL·hm-2兌水900 kg 噴霧防治。插秧后7 d 結合第1 次施肥使用丁草胺除草。采用化學方法防治水稻病蟲害要注意交替輪換使用藥劑,以提高防治效果。
有90%以上谷粒轉黃飽滿成熟時搶晴收割,收割后及時曬干、烘干,確保稻米品質[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