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明,盧奕瑤
(1.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西水自然保護站,甘肅張掖 734000;2.大熊貓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省管理局張掖分局西水保護站,甘肅張掖 734000)
森林植被是生活在森林當中的所有植物種類及其個體的總稱,是在特定自然條件下發育而成的,與森林自然生態環境息息相關。全面認識森林植被類型,對于合理利用各種森林植被及相關自然資源等意義重大[1]。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西水自然保護站(以下簡稱西水自然保護站)地處甘肅省張掖市肅南縣東北部,區域內山高谷深,再加上典型大陸性氣候影響,導致區域內生物多樣性豐富。自西水自然保護站成立至今,針對其的有關研究層出不窮,但大多集中在森林景觀格局、濕地植物多樣性等方面。楊國靖等重點分析評價西水自然保護區森林景觀格局與破碎化程度,并得出西水自然保護區草地面積最大,針闊混交林、白樺軟闊類、楊類等面積較小,且分布零散;以青海云杉林的面積與周長最大,但其破碎化程度卻比較高[2]。張海波通過調查分析西水自然保護區濕地植物多樣性得出,該地區濕地植物豐富,植被類型眾多,群落結構完整,在減緩自然災害、防風固沙、維持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平衡等方面作用顯著[3]。然而,迄今為止還未見與森林植被類型及保護相關的詳盡的研究報道[4]。加之近年來,隨著人為干擾、全球氣候異常變化等,西水自然保護站森林植被破壞現象屢見不鮮,嚴重威脅了森林植被安全性及森林生態系統完整性。本文參閱大量文獻資料,通過實地踏查等方式重點調查分析了西水自然保護站森林植被類型,并提出若干切實有效的保護建議,以期推動西水自然保護站森林植被保護工作有效開展。
西水自然保護站位于100°03′~100°23′E、38°32′~38°48′N,海拔2 400~4 000 m,多低山丘陵、高山深谷,其中丘陵地帶地勢相對平緩,坡度多位于20°~30°,相對比而言,高山地帶谷深坡陡,坡度超40°。西水自然保護站屬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區,表現出氣候陰冷潮濕,氣溫年較差、日較差顯著,冬季漫長且寒冷等特點。據歷年觀測資料統計,西水自然保護站年平均氣溫5.4 ℃,年平均降水量300 mm,年平均日照時間2 683 h[3]。西水自然保護站特殊的地形地貌與氣候為各種植被的生長創造了有利條件,區域內植被類型豐富且保存完好[5]。
2021 年,采取樣線踏查、樣地調查等方式調查研究西水自然保護站森林植被概況。樣線踏查指的是與已有資料相結合,確定覆蓋全站的多條調查路線,并對初步獲取的森林植被類型進行記錄。然后選擇典型群落開展樣地調查工作,主要調查物種信息、種群結構與組成等眾多內容,以掌握西水自然保護站各種森林植被類型及其分布狀態。
本研究所設置的調查點既可以覆蓋草本、灌木、喬木等典型植被群落生活型,又可代表保護站中的典型區域。據統計,本次調查西水自然保護站一共記錄有森林植被37 科84 屬130 種,主要包括菊科、松科、楊柳科、石竹科、豆科、樺木科、景天科及杜鵑花科等多種類型(見表1)。其中,以菊科占比最高,為18.45%;毛茛科次之,占比為6.92%;相對比而言,白花丹科、柏科、胡頹子科、桔梗科、牻牛兒苗科、瑞香科、松科、衛矛科、車前科、百合科及茄科占比較低,均不足1.00%。

表1 西水自然保護站森林植被資源物種組成
2.2.1 野生藥用植被資源
本次調查研究中共記錄95 種野生藥用植被資源,占比超70%,主要包括菊科、毛茛科、豆科、薔薇科、傘形科、禾本科、蓼科、龍膽科及列當科等多種類型,隸屬于34 科66 屬。其中,以菊科類的藥用植被資源種類最多,主要有火絨草、雪蓮花、風毛菊、野菊、蒼術及水母雪兔子等,占比14.62%,其藥用價值較高。例如,風毛菊根部具有清熱解毒、預防與治療流感等功效,其地上部分在治療膀胱炎、小便不暢、水腫、腹水等方面效果顯著;水母雪兔子在緩解與治療頭部創傷、類風濕性關節炎、婦科病、熱性刺痛等方面功效顯著。
2.2.2 國家重點保護及瀕危植被資源
根據中國珍稀瀕危植物信息系統可知,西水自然保護站有長鞭紅景天、唐古特紅景天、二葉兜被蘭、紫芒披堿草、廣布紅門蘭、小花火燒蘭及對葉蘭等國家Ⅱ級保護植物,共計3 科6 屬7 種(見表2);另有唐古特紅景天、雪靈芝、雞爪大黃共計3 科3 屬3 種易危植被資源。其中,唐古特紅景天既是國家Ⅱ級保護植被,又是易危植被。上述所有植被資源當中,除雪靈芝、唐古特紅景天、紫芒披堿草之外,其他植被均零散分布于林緣、路旁或石邊。

表2 西水自然保護站國家重點保護植被與瀕危植被資源統計
本文通過調查研究西水自然保護站森林植被類型,得出該站記錄在案的共計37 科84 屬130 種森林植被,其中95 種均為野生藥用森林植被,以菊科藥用植被最多;另有3 科6 屬7 種國家Ⅱ級保護植物及3 科3 屬3 種易危植被。
盡管西水自然保護站森林植被資源豐富,且在水土保持、水源涵養、碳固定等領域作用顯著。然而,該保護站野生藥用植被、國家重點保護及瀕危植被資源居多,當地民眾為追求較高的經濟收益或將野生藥用植被占為己有,而肆意采伐與破壞森林植被,使其種類與數量大幅減少。再加上近年來全球氣候異常變化、人為活動、森林植被保護與宣傳力度不夠等,森林植被破壞現象日益嚴重,很多國家珍稀植被與藥用價值較高的森林植被都瀕臨滅絕。為維護森林植被安全性,保障森林生態系統完整性,切實做好西水自然保護站森林植被保護工作刻不容緩,主要可以從以下5 點著手。
3.2.1 提高認識
西水自然保護站相關部門可充分利用微信、微博、電視、短視頻平臺等諸多渠道進行宣傳,也可主動對接學校和社區,發動黨員干部深入其中分發科普指南、宣傳手冊等,還可定期組織周邊居民參加森林植被保護講座,以廣泛宣傳與普及森林植被保護的重要性,使大眾充分意識到森林植被與自身緊密相關,并產生自覺保護森林植被的意識。可將森林植被保護與林農經濟收益直接掛鉤,即提升參加森林植被保護且表現突出的林農的福利待遇,以激發其參與森林植被保護工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林農也要從自身做起,不亂砍濫伐、亂挖濫占,并自覺監督與舉報森林植被破壞行為,以實際行動助力森林植被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3.2.2 依法管控、強化監測
為切實保護森林植被資源,維護林區生態平衡與生物多樣性,西水自然保護站應結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制訂包括生態旅游、生態保育、宣傳教育等諸多方面的切實可行的管理規章制度,確保“一站一法”,為打擊森林植被破壞行為提供有力依據。另外,設計網格化的巡查路線,并為每片區域劃分一個專業負責人,以確保巡查責任嚴格落實到個人。如果有條件,西水自然保護站可引進大數據、無人機、衛星遙感等新型信息化技術,以實現林區24 h 無死角監控。結合森林植被分布狀況、人為活動狀況等,強化林區防火等基礎設施建設,以確保及時發現與制止違法違規行為及火災現象。一旦發現破壞森林植被的違法違規行為,必須第一時間進行嚴厲懲處,以起到震懾作用。
3.2.3 構建專業的護林團隊
西水自然保護站應當招聘專業對口的優秀畢業生,還應適當提升護林工作人員的工資福利待遇,優化其生活條件,以吸引更多的優秀畢業生,充實現有的護林工作團隊;定期組織護林人員參加系統、全面的森林植被保護知識與技能培訓,以提升其實踐業務技能。
3.2.4 嚴密做好天氣監測預警
現如今,氣候對森林植被的影響已愈發不容忽視。因此,西水自然保護站應當在合適區域建立自動氣象站,并積極引進多普勒雷達、衛星等各種新型氣象觀測儀器設備,以24 h 不間斷觀測林區天氣狀況,一旦監測到有異常天氣現象發生,必須立即發布預警信息。林區護林人員還要強化與當地氣象局之間的溝通和聯系,既可以學習與借鑒氣象觀測專業技術與技能,又能實時共享氣象預警預報信息。保護站護林人員應適當增加巡查頻次,提前做好異常天氣現象的應對準備工作,以盡量減小災害性天氣現象對森林植被的影響及危害。
3.2.5 拓寬資金來源渠道
構建多元化、市場化的林業投入機制,爭取更多的社會資本以加強林區建設,既要及時對林區道路、年久失修的基礎設施設備進行維修維護,又要積極構建防火隔離帶、防火道等,引進先進的設施設備與技術,為切實提高西水自然保護站森林植被安全性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