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業財融合已成為企業經營管理的發展趨勢,為企業運營管理決策等各方面提供重要支持。財務人員要了解業務活動,參與業務全流程管控;財務部門則要做好資源成本、經營價值的綜合分析,制定完善優化措施;企業要通過完善制度,建立業財融合內控體系;將財務與業務深度融合,降本增效的同時防范風險隱患;搭建業財一體化信息共享平臺,實現資源配置優化。通過加強業財融合管理,為企業各項業務活動的綜合開展奠定基礎,從而提高企業的綜合能力,助力企業可持續發展。
業財融合在企業管理中的價值與作用
建立業財融合內控體系,促進企業管理規范化 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優化工作流程,建立業財融合內控體系,實現規范化管理。首先,在業務開展過程中,分析業務流程以及執行狀態,根據不同業務特征,基于財務及風險管控要求,建立流程化、標準化管理制度。其次,業務工作人員要了解掌握相關制度以及基礎的要求,在工作中嚴格執行。同時,建立業財融合反饋溝通機制,促進業務與財務的溝通交流,在過程中不斷優化。最后,要加強業務融合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通過案例分析、業財交流等方式,促進企業管理規范化。
財務全流程嵌入業務,提高企業風險管控能力 在傳統的管理模式中,業財融合一般重視關注財務指標,忽略了業務過程中的風險監控,難以發現企業在運營中的潛在風險,風險管控具有滯后性的特征,主要通過事后調節的方式降低產生的隱患問題,此種方式無法在根本上控制風險,也增加了企業管理的難度。業財融合要將財務嵌入業務的全流程中,通過對業務財務的數據整合、挖掘、分析,實現風險預測,確定風險種類以及應對措施,綜合業務活動的實際狀況明確風險管控目標,防范業務風險。企業業務活動的開展具有動態化、全面化的特征,通過業財融合進行規范、信息化處理,識別風險隱患,進行全面預控,實現對業務活動風險的綜合控制。
全面掌握信息數據,提高企業盈利能力 傳統管理模式中的數據收集以及匯總分析具有滯后性的特征,無法滿足實際的需求。通過拉通業務信息與財務數據,構建協同共享數據庫,運用信息化的方式進行各項信息數據的挖掘以及匯總處理。結合業務實際情況及財務管理要求,構建業務模型進行動態分析,實現多種業務的集中轉化處理,保障信息數據真實性、全面性,直觀分析業務風險以及企業經營狀況,直擊管理核心要點。根據業務數據,對不同業務以及部門的數據實現深度的挖掘,切實分析實時動態,了解存在的風險以及問題,通過對比同期數據、歷史數據進行預測分析,對存在問題的業務不斷優化或終止開展,提高企業盈利能力,實現現代化綜合管控。
建立業財信息共享平臺,提高企業競爭力 建立業財信息共享平臺,對現有的業務前端模式規劃、合同簽訂,中端業務執行、收付款方式及進度,后端審計及監督管理等各個流程進行優化完善數據共享,構建一體化的管理模式,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利用數據網絡構建業財信息共享平臺,實現業務財務數據的集約化管理,提高數據處理效率與綜合質量。同時不斷培養財務人員綜合能力,促使企業財務職能與價值的全面轉變,將原本單一的業財融合轉變為綜合性強的服務化模式。分析業財信息共享平臺中各類數據,防范處理在經營活動中出現的諸多隱患問題,通過業務財務協同的方式進行綜合處理,在根源及過程中防范解決處理問題,提高企業競爭力。
業財融合在企業管理中應用原則的探索
在企業管理中基于綜合性、數據化、風險控制、一致性等原則,對業財融合進行戰略綜合布局,全面優化業財融合管理體系,以滿足企業建設發展以及日常管理的基礎需求。
綜合管理 綜合管理是業財融合最基本原則。在企業中要協同業務、財務、法務、人力等各部門,配合業務,綜合統籌管理,實現業務及財務聯動,各個部門的協同運營,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合理性。基于業財融合進行跨部門的協作,做到基礎信息數據的交互性處理,分析企業運營以及發展趨勢,構建綜合評價管理系統,提高企業綜合實力。
數據化 數據化是業財融合重要發展方向,數據化原則是業財融合原則之一。隨著全球一體化的不斷推進和深化,企業要不斷發展,就要建立適合自身的一體化信息共享平臺管理系統,實現業務財務信息數據互通共享,同時綜合大數據等方式進行數據整合,分析企業業務以及財務等各方面的多種信息數據,進行綜合運營管理,了解企業盈利點以及風險隱患,綜合動態數據了解市場變化,提高決策的科學性。
風險控制 風險控制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環節,也是業財融合重要原則之一。要建立業財融合的全流程業務管控體系,在業財融合中強化風險管控,對企業在發展中存在的風險進行分類劃分,明確風險等級以及優化手段,降低風險隱患問題。通過規范化的方式降低風險出現的概率,動態跟進業務前期、中期、后期運營情況,分析業務運營中異常數據、供應商客戶情況、市場風險、競爭以及技術等諸多的重點風險領域,利用規范化的方式進行處理,降低不同風險產生的隱患問題,切實提高企業運營的穩定性,推動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做好業務識別、科學評估以及綜合管控,防范企業管理中的風險。
一致性原則 一致性是管理決策企業發展的重要原則,也是業財融合原則之一。一致性原則要包括業務以及財務管理,企業運營發展目標相同性,要實現目標、行動以及日常經營活動的一致性,通過戰略調整的方式整合業務以及業財融合模式,制定管理計劃以及目標,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業財融合在企業管理中的運用
規范管理制度,建立業財融合內控體系 第一,搭建業財融合管理內控體系。企業應當根據業務實際情況,從優化流程、風險管理、企業運營等多方面,建立科學、系統的內部控制體系。財務要深入了解業務運營的各方面,包括業務設計、合同制定、業務結算、采購銷售等,結合財務管控要點,企業經營管理重點,完善各項運營制度。制度制定后,要嚴格推進執行,并定期檢查制度執行情況,根據實際情況及需求,不斷改進與調整,提高企業整體運營效率。
第二,構建業財橫縱聯合管理系統。業財融合工作的開展離不開系統的建設,要充分整合業務數據、財務數據等基礎信息資源,基于現有內控架構模式進行優化,融合精細化管理模式,整合橫縱相關信息,拓展業務管理深度以及廣度,在組織結構以及模型建設等各個方面實現精細化管理。
第三,強化預算管控。基于預算執行以及管理的實際狀況,進行全過程的監督管理,實現差異化的分析,綜合判定評估效果,在多個維度進行量化處理,綜合分數等進行資源配置以及優化,構建一個符合企業發展的精細化閉環管理模式。建立標準化的預算考核管理系統,制定完善的獎懲制度,提高企業盈利能力。
優化業務全流程,降本增效提高企業盈利水平 在企業管理中通過財務參與業務全流程管控,可以切實優化生產以及運營管理,提高業務設計的科學性,合理配置資源。以生產企業為例,通過優化業務全流程,可實現銷售以及市場營銷、采購以及供應管理的綜合管控:
第一,優化生產計劃。基于業財融合管理模式,將企業財務以及生產數據進行集約化管理,通過綜合數據信息,精準預測需求,分析市場變化以及發展趨勢,優化庫存及采購比例,確定生產計劃。綜合財務數據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提供銷售預測、市場需求以及資金流動等基礎的信息數據;整合生產數據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提供生產能力、工藝流程、工藝技術以及原材料等基礎的信息數據;基于業財融合管理模式進行綜合性分析,確定生產方案以及計劃,實現生產計劃以及財務目標的統一化管理,實現生產活動的最大化,有效降低庫存以及生產滯后性等問題。
第二,銷售以及市場營銷成本控制。綜合市場波動以及異常變化,企業發展態勢,融合行業特征,構建業財融合的綜合性管理模式。基于業財融合角度進行市場分析,通過了解業務市場環境中的基礎信息,整合銷售、市場波動以及行業財務信息數據,制定發展戰略計劃,進行風險預測,降低風險隱患。利用數據化的方式進行市場變化分析,實現市場綜合調研,了解市場發展趨勢,精準定位目標客戶群體,分析不同客戶群體的購買能力、行為以及偏好等基礎信息,實現精準定位,有利于增強市場份額,提高企業的綜合實力。
第三,采購以及供應管理。通過建立業財融合的采購、供應鏈系統,可切實提高采購效率。基于業財結合綜合分析,便于對供應商以及原材料的信息數據的綜合研判,了解其財務狀況、信用程度以及風險隱患等問題,從而確定采購機構,構建供應商管理機制,有效降低風險隱患,保障供應鏈系統的穩定性。財務基于業務本身,結合資金及授信情況、對付款周期、結算方式提出合理化建議,可有效配置資源,降低成本
業財信息交互,提高風險防控水平 企業發展涉及諸多的崗位以及部門,實現業財融合,可以實現多個部門的信息交互以及綜合管理,有利于避免信息孤島等問題。業務團隊可以綜合業務數據、市場變化,與財務部門進行溝通分析;財務部門可以綜合數據,建立業務模型,優化業務模式,提出合理化建議,為管理者提供決策依據,防范業務風險。
基于業財信息交互信息綜合分析,實現對業務全流程綜合控制,利用數據化的方式進行動態分析,了解潛在的風險隱患問題。例如生產型企業可以通過綜合數據信息,跟蹤不同生產流程的具體變化,利用對不同工況、生產流程的數據統計,了解風險問題,從而強化不良品成本的控制,降低返工風險。通過對客戶付款情況分析,合理控制供貨進度,防范形成壞賬風險。利用業財融合綜合分析,基于數據整合確定風險主要因素,明確風險防控的重點以及方向,有利于提高企業風險防控水平。
建立業財信息共享平臺,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第一,優化流程,提高業務處理效率。通過建立業財信息共享平臺,優化業務流程,將分散的、重復的財務業務流程及數據集中處理,減少重復性工作,減少不必要的環節和時間,降低成本,提高業務處理效率,提升業務的核心競爭能力。第二,業務財務數據口徑一致,高效協同。通過建立業財信息共享平臺,統一數據的標準化及規范化,提高財務數據的準確性、一致性和及時性,實現業務財務數據口徑一致,高效協同,建立統一的數據處理和分析模型,促進業財信息共享,提高決策效率。第三,數據透明減少舞弊。通過建立業財信息共享平臺,可以有效保障信息數據交互性,保障信息數據的透明度,多維度監管減少舞弊風險;同時,可為數據管理、內部審計、風險預警等多方面,提供反舞弊支持。
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 第一,優化資源配置,實現精細化管理。通過業財融合精細化管理,對現有人、財、物;業務、資金、資源等進行綜合調配和利用。根據業務實際情況,通過跨部門跨地區等方式,綜合調配最適宜部門或組織開展業務;業財協同結合融資授信情況,通過動態信息分析,對現有資金以及業務模式進行綜合配置;通過對不同地區信息資源共享,從運營成本稅金等多方面分析,對倉儲地點、運輸情況進行合理規劃,實現成本最優化。第二,提升決策效率,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通過業財融合,為管理者提供及時、準確、全面的信息,從而更快速、準確地作出決策。業財融合可以實現業務信息的挖掘以及財務信息數據的交互性處理,對信息進行整合分析,為管理者提供決策依據,實現協同管理,優化業務開展的各個階段,有效預防經營風險,提升決策效率。整合業務財務情況,了解企業運營、供貨、交付、運輸、資金管理等實際信息以及狀況,分析盈利狀態、成本水平、債務狀況等多種因素,根據實際確定風險隱患,強化風險控制,實現業務財務的協同性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
企業要不斷發展,業財融合是必然趨勢。在企業管理中要綜合業務以及財務管理需求,打破業務、財務壁壘,將業務經營與財務管理融合貫通,通過建立業財融合內控體系,實現財務對業務流程再造和價值增值的推動作用,運用業財一體的信息化平臺,合理配置資源,實現規范化、精細化的綜合管理方式,提高決策管理的科學性,防范控制經營風險,實現運營管理的優化,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新疆投資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