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都受到了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因此,持續提高了企業競爭力,增加市場份額,是當前企業的共同目標。央企在我國企業中占據核心地位,在政策、市場環境、經濟體制等多種因素的推動下,央企若想進一步提高自身經濟實力和市場競爭力,應從推進業財融合的角度出發,持續提升自身財務管理水平,不斷穩固央企的市場地位。為了助力央企發展,應注重加快推動業財融合,構建完善的業財融合管理機制。業財融合是一個長期過程,央企應持續動態化監督業財融合狀況,及時調整業財融合方案,以保證業財融合效果穩步提升。現階段,央企內部工作內容持續變化,業財融合方案也應在實施過程中持續改進,并不斷增強央企工作人員的業財融合意識,為持續深化業財融合奠定堅實基礎。
央企一直處于市場經濟發展的前列,企業內部不斷優化內控措施和財務管理措施,以幫助企業在市場上站穩腳跟。隨著央企的發展逐漸完善,傳統財務管理模式已經不適應央企當前的發展情況,因此加快優化財務管理方案,推動業財融合,是當前央企的主要工作內容。業務與財務工作相互融合,能促使財務思想滲透到業務活動中,讓業務人員逐步形成財務意識,提高業務工作效率。同時,業務數據反向流入財務部門,提高財務人員的業務參與度,提升財務數據精準性。通過業財融合能實現數據的高度共享,從而助力央企的可持續發展。
推進央企業財融合的意義
促使財務精益化管理 財務核算和監督是財務人員的關鍵職能,但目前部分央企的財務工作仍停留在賬務核算方面,弱化財務人員的監督職能,不利于財務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快推動央企的業財融合工作,促使業務人員、財務人員協調配合,共同提高財務管理工作。以財務分析報告為例,財務人員可從業務部門獲得成本費用、投資付款等一手資料,經過快速地整理與分析得到精準化財務報告,實現財務工作的精益化管理。
提高央企防控風險能力 央企在經營活動中時刻面臨風險,構建強有力的風險防控方案能夠為央企可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例如,央企在實施某個項目過程中,必須由財務部門先進行可行性分析,形成包含資金流、投資、收益等內容的可行性分析報告。業財部門相互協調,從綜合平衡角度出發,收集央企階段性項目的一手資料,精準化分析項目凈現值、利潤率等指標。避免財務部和業務部只站在自身角度考慮問題,降低分析報告的精準度。通過業財融合形成的可行性分析報告能夠保證客觀性,央企管理層參考報告進行決策,能有效提升企業的風險防控能力。
助力央企提質增效 央企經營活動的最終目的是提高管理質量、增加經濟效益、降低經營成本。采購環節、銷售環節、投資環節等多個環節都需要控制成本才能有效降低央企的運營成本。業財部門在降低成本、保證企業經營質量過程中占據重要地位。通過業財融合,平衡業務與財務工作,持續降低經營風險,是業財融合助力央企提質增效的最終目標。以央企產品銷售為例,業務部在無法確定產品的單位售價與成本時,可尋求財務部門幫助,通過盈虧測試、敏感測試等方式得到最佳的售價、成本區間,助力業務工作順利開展。
目前央企業財融合存在的問題
業財融合認識不到位 盡管央企提倡業財融合,但高層管理者仍將關注重點放在核心業務上,導致財務部核算、預算管理與業務部生產經營仍各自為政,融合深度不夠。央企為加深業務與財務工作的融合,持續出臺各項政策,但收效甚微,對業財融合認識不到位主要體現在:高層管理人員思維固化,對業財融合雖持認可態度,但下達融合命令后監管力度不足,導致業財融合效果不佳;中層領導接收業務融合任務后,指導業務部與財務部定期交換數據,忽略雙方專業不互通,無法讀懂財務與業務數據語言,影響業財融合進程;業務與財務人員定期溝通,但未進行深入的數據探討,導致業財融合浮于表面。
業財融合體系不完善 當前央企已經構建業財融合體系,但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現行的業財融合體系漏洞主要包括:第一,業財部門缺乏統一化的管理目標。財務部門以“降低成本、開源節流”為主要管理目標,業務部門以“提高績效、增加投資力度”為主要管理目標,業財雙方部門在資金支出方面無法達到平衡,內部矛盾突出,影響業財融合進度;第二,業財部門溝通無效,財會人員急需轉型。業務與財務是兩個獨立的部門,數據口徑不一致,業務、財務數據處理與分析方式差異較大,定期交換數據后業務員與財會人員難以理解對方提供的數據內容,業財融合發生障礙。加快財務人員向管理會計轉型,深化業財雙方交流,是提高業財部門溝通效率的當務之急;第三,業財部門長期處于獨立狀態,遵循的管理制度也有差異,雙方并未處于統一的管理制度下,不利于業財融合工作的有效推進。
業財融合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央企近年來不斷融合信息化技術,構建業財融合的信息化管理平臺,持續對平臺進行改進與完善,幫助企業有效規避部分經營管理風險。但目前央企的業財融合信息化水平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主要體現為:數據共享程度低,一手資料只在財務部、業務部來回流轉,其他部門無法看到精準的業財數據;門戶網站的功能模塊單一,需要盡快開發人力資源、生產、績效管理等信息化模塊;缺少統一的業財數據轉換路徑,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轉化后的格式不一致,業財工作人員讀取信息難度大。
對業財人員的素質要求進一步提升 央企在持續推動業財融合過程中,歲然同步提高企業財人員的素質,但現有素質提升辦法具有局限性,無法進一步提高業財人員的綜合素質。在現代化業財融合工作中,財務人員除持續提升自我工作技能,還應加快向管理會計的轉變。目前央企已經設立管理會計課程,但財會人員參與度較低,財會向管理會計轉型緩慢。
推進央企業財融合的有效對策
加深業財融合認識 端正思想,加深對業財融合的認識,是央企目前的首要工作。第一,從思想上進行統一,央企管理人員必須正確認識業財融合的價值。業務和財務本來就是一體的,業務活動不能缺乏財務思維與手段,財務也不等于單純記賬,兩者融合是數智化轉型背景下的必然要求。業財融合是雙向的,而不是單向的,業務要滲透到財務活動中,財務管理也要滲透到業務流程中;第二,確立宏觀目標。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的融合目標必須一致,雙方管理目標不能脫離融合體系;第三,細化頂層設計,持續加深央企頂層人員對業財融合的認識度。構建獨立性的業財融合小組,配備最強力量,對業財融合工作持續監督,并根據現階段企業發展需求,持續構建實踐性強、可行性高的業財融合方案,央企頂層成員配合業財融合小組工作,分步驟、分層次向下滲透業財融合思想;第四,緊抓末端落實。從上層管理人員到基層員工,持續滲透業財融合思想。在構建完善優化頂層框架基礎上,細化業財融合工作,高層管理人員、中層管理人員、基層人員層層部署業財融合培訓課程,通過持續性、階段性的培訓,促使央企全體工作人員加深業財融合印象。
完善業財融合體系
1.統一業財部門的管理目標。首先,要求業務員與財務人員定期參加培訓,統一業財融合的數據轉化口徑,逐步消除業財雙方的交流障礙。財務人員全面學習業務知識,了解業務術語與工作流程,業務人員學習財務基礎知識,明確財務核算的步驟與注意事項。其次,業財雙方工作者深入交流。財務人員深入業務部門調研學習,熟悉業務管理流程、模式、實踐操作技巧等,業務人員輪崗至財務部工作,站在財務與企業角度思考問題,提升自身的業務決策質量。最后,業務人員與財務人員需保證信息交換的及時性,雙方實時了解數據變化,協調配合,以企業戰略發展規劃為前提,制定統一的管理目標。
2.加快財務人員轉型。為適應央企發展速度,財務人員需接受系統化的財會知識培訓,實時更新財會的法律與規范。央企給予財務人員系統化的管理會計培訓,包括經濟學、管理學、信息技術等課程,持續強化財務人員的管理意識,加快其向管理會計轉型。財務人員除完成日常的財務核算、票據整理等工作外,必須深入業務部門監督業務活動,及時糾正業務活動過程中不合理的資金支出,幫助企業節省成本。
3.科學銜接業財融合的管理因素。科學銜接管理因素,是構建業財融合聯通機制的重要措施:第一,立足常規財務管理需求,合理安排財務管理的必需要素。然后以金融要素、資產運作為跳板,立足業務管理需求,適當調整和轉化財務管理活動,促使業財活動聯通;第二,尋找業務與財務工作的共性,通過共性點鏈接業務與財務活動,彌補業財融合的缺失部分;第三,以業務管理活動為切入點,在業務流程中引進財務管理,持續為業務推進輸送一手財務信息,改善業財之間的不適應狀態。
4.預算管理與業財融合有機結合。預算管理是聯通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的重要措施,業務部門根據項目情況擬定預算方案,財務部門對預算方案進行審核,在預算編制、方案協商、預算資金發放等流程中,業財部門需要保持頻繁交流。預算編制與實施過程中,業務部與財務部必須保持良好溝通,預算編制期間業務部需根據財務部門提供的數據,合理規劃預算方案,控制總預算金額,避免給財務部帶來巨大壓力。預算編制實施期間,財務部動態監督預算執行情況,及時協助業務部調整不合理預算條目。
5.持續完善業財融合的監管機制。首先,明確業財融合工作中各崗位人員的職責,細化崗位監督與管理制度,避免員工權責不明。其次,明確監管機制的服務對象,在實際工作中持續優化監管制度,最終實現業財工作的集中化管理。最后,確立業務與財務工作的責任人,例如在某個項目實施過程中,各環節工作必須對應責任人,當業務或財務工作出現問題,立即問責到人。
提高業財融合信息化水平
1.引入新技術。首先,引入ERP、SaaS運營平臺、VR等技術,實現業務部門的有機結合,打破“信息孤島”。利用高新技術整合財務系統、業務流程、成本系統等,構建共享管理平臺,財務人員與業務員可在信息共享平臺上查閱所需信息,平臺支持財務數據與業務數據的統一路徑轉換,消除業財人員讀取數據的障礙。其次,借助信息化平臺,持續分析業務數據、財務數據,全面、實時考察業財數據,及時查找并修復業財工作中存在的漏洞。最后,動態化更新信息系統平臺的數據,提高央企所有數據信息的時效性。
2.強化央企信息安全管理。業財融合信息統一上傳至中央網絡平臺,專業技術員對網絡平臺信息進行多層加密處理,所有工作人員只能查看崗位范圍內的有關信息。所有業財融合信息只支持查看,若有下載需求必須先申請,央企高層管理人員同意后方可下載。
3.信息技術助力會計資源整合。利用系統化的業財融合信息平臺對會計信息、業務信息進行整合,在部門內部共享企業數據,提升信息時效性。信息化平臺內部設置不同渠道,支持大量用戶。
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提升業財人員綜合素質 央企業財融合需要大量復合型人才的支撐,因此當前企業有必要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培養措施如下:第一,系統化培訓財務人員。一方面構建系統化的新人入職培訓方案,包括財會基礎、職業道德、崗位規范等,保證培訓后員工能迅速投入工作。另一方面定期培訓在職員工,根據財務人員崗位確定相應的培訓內容,財務稅收人員接受稅收知識、稅收政策等培訓,應收賬款財務人員接受催款技巧、信用體系建設等培訓;第二,構建雙向培訓機制。財務人員深入業務部門學習業務技能,逐步培養財務人員的業務思維,財務人員還需在短期內摸透業務流程、資金使用范圍等。第三,構建業財融合人才隊伍。業財部門選拔優秀業務員、財務人員組建隊伍,或在央企專項工作中培養復合型人才,集業務與財務技能于一身,持續壯大業財融合的人才隊伍。
央企改革發展過程中,業財融合是推動其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措施,加快業財融合有利于強化高層管理者對企業內部的控制力度,降低業務活動成本,同時提升財務工作效率。以業財融合為目標,持續給予業財融合工作制度、人才、技術等方面的支持,能夠持續推動央企健康發展,打造高質量精品企業。
(作者單位:馬鋼(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資產經營管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