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細胞治療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展現出了良好的發展前景,文章針對徐州市在免疫細胞治療產業發展的市場環境、政策環境以及創新資源等條件及優勢進行了綜合分析,并對徐州市打造免疫細胞治療產業創新高地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免疫細胞治療產業;徐州市;生物醫藥;創新高地
中圖分類號:G311文獻標志碼:A
0 引言
健康是促進人類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隨著 20 世紀末基因工程技術、干細胞技術以及轉運載體技術的迅速發展,以 CAR-T 為代表的新型腫瘤細胞藥物療法開始應用于臨床研究,在復發難治性 B 細胞白血病[1]、淋巴瘤[2]或骨髓瘤[3]患者中均取得了明顯優于現有治療的臨床療效,并在多種難治性疾病領域涌現出大量優秀臨床數據,展示了良好的治療前景。徐州市應把握全球免疫細胞治療藥物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一方面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突出徐州醫科大學免疫細胞全球領先技術水平,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引導力量集聚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另一方面著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錨定免疫細胞治療藥物產業發展制高點,整合行業優質資源,構建“政醫產學研用資”協同創新生態閉環,以新一代生物技術構建新的增長引擎,推進全球免疫細胞治療產業創新高地建設。
1 徐州市發展細胞治療產業意義重大
1.1 攻克難治復發性腫瘤,引領醫學革命
全球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使得癌癥等衰老相關疾病的發病率居高不下,已成為影響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針對復發難治性癌癥等疾病依靠傳統技術手段難以治療。近年來,隨著基因與分子水平技術的發展,細胞藥物治療有效突破了傳統手術和藥物治療的局限,為癌癥等重大難治性疾病提供了全新的治療思路和途徑,展示了良好的治療前景,特別是以CAR-T技術為代表的腫瘤免疫療法正成為引領未來醫學革命的先進治療技術。世界衛生組織預測,未來 10 年內 60%的晚期癌癥患者將會使用以 CAR-T 免疫細胞治療為主要技術的免疫細胞治療產品。徐州以培育為主突出徐州醫科大學細胞治療技術,發展細胞治療產業,將進一步助力徐州市跨入國家一流生物醫藥城市,有效改善人民健康,推進健康中國戰略。
1.2 聚焦“卡脖子”技術攻關,強化科技自立自強
近年來,細胞療法在臨床部署和制藥市場的擴張中都經歷了爆炸式增長,國內該領域突飛猛進,展現良好的發展前景,但在原始創新能力、核心技術突破等方面仍需加碼。美國是最早開展細胞治療藥物研發的國家,目前我國創新藥物的研發基礎依然源于歐美國家所采用的作用機制和作用靶點,靶點同質化嚴重;在細胞治療關鍵設備領域基本依賴進口,缺乏自主研發企業。近年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試圖通過多種手段封鎖中國尖端技術的發展,我國生物醫藥領域的發展受到嚴重影響。為盡早突破美國在關鍵核心技術上的產業封鎖和遏制,中央將創新驅動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徐州市緊抓細胞治療產業發展變革機遇,推進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突出徐州醫科大學免疫細胞全球領先技術水平,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引導優勢力量集聚進行細胞治療領域“卡脖子”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將有效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補全我國的基礎研發短板,有力提升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1.3 促進國內大循環,推動產業和消費雙升級
健康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我國近年來腫瘤等疾病發病率居高不下,特別是新冠疫情暴發后衍生的重癥患者激增、癌癥診斷延誤等健康問題日益嚴重,人民群眾健康需求遠遠沒有被滿足,同時,疫情也使得原本國際經濟運行中就存在的矛盾更加凸顯。為應對嚴峻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中央提出內需驅動為主的國內大循環相關政策。徐州市大力發展細胞治療藥物產業,完善細胞治療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加速新產業新業態快速發展,將增強細胞治療領域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實現以創新驅動、內需拉動的國內大循環高效暢通,滿足人民對美好健康生活向往的現實需要,有效推動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和人民群眾消費需求提檔升級。
1.4 鞏固提升徐州中心城市地位,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快區域協調發展,徐州作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通過發展細胞治療藥物產業,進一步強化醫療服務、醫學研究和醫學教育中心建設,主動融入長三角創新核心區,輻射帶動淮海經濟區周邊城市,有效推動區域依托資源稟賦協同發展、錯位發展,使科技、人才和醫療服務等創新資源合理流動,最大范圍得以共享,以細胞治療產業為抓手,實現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推進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2 徐州市免疫細胞治療產業發展優勢
2.1 政府支持政策明確,為細胞治療產業發展營造沃土
徐州著力培育全市“343”創新產業集群,把醫藥健康產業作為新興創新產業集群加快培育。重點布局細胞治療藥物、抗體藥物、胰島素類生物藥、重大傳染性疫苗等領域[4]。相繼出臺了《關于促進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實施方案》《關于支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促進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等專門扶持政策和文件,為徐州市生物醫藥與細胞治療產業發展營造沃土,為打造產業人才集萃、產業鏈條積聚高地助力。
2.2 資源集聚效應明顯,布局細胞治療創新產業鏈條
在徐州市政策引領下,近年來徐州各區縣不斷打造生物醫藥產業園區[5],發展壯大生物醫藥產業。位于徐州經開區大廟街道的東湖醫學創新港(東湖醫學產業園),現已有淮海經濟區免疫細胞治療產業技術研究中心、復興醫藥產業園、蘭衛醫學檢驗中心、思路迪抗腫瘤創新藥生產基地、江蘇迅睿、九州大健康業務物流基地、上海賽奧生物細胞組織庫及徐州醫科大學江蘇省腫瘤生物治療研究所等項目入駐。計劃兩三年內聚焦重點、突破短板、完善生態,實現生物醫藥產業鏈整合、價值鏈提升、市場鏈優化[6]。徐州高新區淮海生物醫藥產業園,目前已簽約覆蓋高值耗材、醫療器械、AI 診斷、配套服務等多個領域的一批項目入駐;在睢寧經濟開發區建成的 2000 畝生物醫藥產業園,入駐了浙江九旭藥業、常青生物科技、天意動物藥業、林華藥業、海吉亞生物制品等優質企業,形成從原料藥到中成藥、成品藥生產一體化的生產制藥基地。徐州各生物園區緊密配合,協同發展,初步形成了細胞治療研發、生產、臨床服務及配套服務(冷鏈物流等)全產業鏈閉環。目前,資源集聚效應明顯,將進一步促進徐州市細胞治療創新產業鏈的提質升級。
2.3 徐州醫科大學超前布局,技術領先基礎扎實
徐州醫科大學是徐州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重要資源之一[7],超前布局細胞治療藥物創新平臺,開展“卡脖子”技術攻關,形成了細胞治療藥物領域的獨特優勢。徐州醫科大學腫瘤生物治療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也是國內唯一一家集研發、生產及應用于一體的CAR-T細胞中心。中心以冠名“腫瘤生物治療”的1個國家級和10個省部級研發平臺為創新主體,聯合海內外一流高校、企業、醫院,通過對創新資源和生產要素的科學配置,聚焦攻關制約腫瘤生物治療的“卡脖子”技術難題,在“通用型”“人源化”“雙特異”等共性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完成世界首例人源化CD19 CAR-T治愈白血病、全球首家免疫細胞治療腫瘤通過AABB國際認證等。2016年至今,工程實驗室已經采用CAR-T療法成功治愈復發、難治的白血病、淋巴瘤及多發性骨髓瘤患者400余例。2021年1月,徐州醫科大學牽頭組建的“江蘇省細胞治療藥物產業創新中心”入選首批省級產業創新中心。2022年初,徐州醫科大學牽頭申報的“腫瘤生物治療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成功獲批。2022年12月8日,長三角國創中心細胞治療藥物研究所簽約暨揭牌儀式在徐州醫科大學舉行,細胞治療藥物研究所是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在蘇北布局的第一家生物醫藥領域的專業研究所,由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徐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徐州醫科大學和徐州醫科大學腫瘤生物治療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科學家團隊共建,以突破細胞治療產業發展瓶頸為核心,聚焦攻關共性關鍵技術,打造集研發、臨床應用、產業轉化、技術服務為一體的細胞治療藥物產業化平臺。
2.4 地理區位優勢突出,輻射淮海經濟區城市
徐州是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全國性重要綜合交通樞紐[4]。京滬和隴海兩大鐵路干線、京滬高鐵與鄭徐客專在此交匯。7條高速、5條國道、15條省道縱橫成網,徐州觀音國際機場開通20條航線。徐州到京津冀、長三角均為2~3小時車程,可實現當天往返,將有效促進與多區域在細胞治療領域的精準交流與高效對接。徐州是江蘇外省病人流入最多的城市,醫療服務覆蓋蘇魯豫皖四省20個地市1.2億人口。2020年,徐州全市總診療人次5506萬,其中外省住院病人占33.9%,超過濟南、合肥。徐州市三級醫院數量居全國地級城市前列。目前徐州市擁有三級醫院24家,其中三級甲等醫院11家,居江蘇省第2位;擁有6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及建設單位、108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徐醫附院、市中心醫院、市中醫院、市康復醫院連續多年入圍艾力彼中國地級城市醫院100強,是全國地級市中入圍醫院最多的城市。徐州醫科大學腫瘤中心擁有600余張床位,近年來開展細胞治療臨床試驗400余例,為徐州市細胞治療藥物的臨床與應用提供有力保障。
2.5 人才集萃高地,團隊實力雄厚
2013年起,徐州醫科大學以“腫瘤生物治療協同創新中心”建設為契機,吸納一批國內外高端人才。經過10多年建設,組建了一支實力雄厚的創新團隊。其中包括院士2人,長江學者3人,杰青2人,海外優青2人,省醫學領軍人才1人,江蘇省“雙創”人才7人,江蘇特聘教授10人,江蘇特聘醫學專家13人;已獲批省級科技創新團隊稱號9個,包括省政府“雙創”團隊3個。團隊研究方向涵蓋細胞治療藥物全產業鏈知識領域,具備科學完善的結構體系,代表著江蘇乃至全國細胞治療領域較高團隊水準。
綜上可知,徐州把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產業作為六大戰略性新興主導產業之一,制定實施專門扶持政策,推動產業發展呈現加速崛起的強勁態勢,形成了政策支持力度大、區域發展協調、產業要素豐富、技術平臺齊聚、核心技術領先、專業人才集萃、臨床資源豐富的細胞治療產業現狀,為加快江蘇省細胞治療產業提檔升級、打造我國免疫細胞治療技術創新高地提供基礎保障。
3 徐州市打造免疫細胞治療產業創新高地發展思路
徐州作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在細胞治療領域的政策傾斜、人才成本、技術研發等多個產業要素方面具有整體優勢,具備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基礎和突出潛力。以此推進細胞治療產業布局,是徐州發展生物醫藥產業跨入國家一流生物醫藥城市難得的機會賽道,須搶抓機遇迎頭趕上,堅持培育為主的產業發展思路,著力徐州醫科大學免疫細胞全球領先技術,錨定免疫細胞治療藥物產業發展制高點,整合行業優勢創新資源,加快形成優勢明顯的免疫細胞治療產業生態系統,帶動江蘇省及長三角區域生物醫藥與大健康建設全面邁上新臺階,為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加快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提供有力支撐。
3.1 校地融合,做大做強本土優勢
以徐州醫科大學擁有的14個國家及省級研發與轉化平臺作為創新主體,共建長三角國創中心細胞治療藥物研究所,開展產業前沿引領技術和共性關鍵技術開發。聯合復星醫藥等龍頭企業及科研平臺,開展聯合研發及產品中試。通過技術轉讓與成果轉化反哺創新平臺,實現良性循環。最終建成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集協同創新、產業前沿技術開發、藥物試制、成果轉化、人才培養、創新型企業孵化于一體的科技與產業創新平臺,引領徐州市細胞治療產業創新發展。
3.2 產才融合,構筑人才集聚高地
人才是第一資源,在構筑人才集聚高地方面徐州市要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大力引進國際一流人才,積極完善“雙創”人才計劃,通過多種方式并舉、多種渠道并舉、融資融智并舉等方式,加大引才力度,引進高層次產業人才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戰略人才;二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推進徐州醫科大學聯合江蘇省內外高校建設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匯聚長三角優質教育資源,創新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開展跨學科、跨行業、跨區域高端復合型人才培養,為全產業鏈提檔升級提供人才儲備;三是搭建人才直通產業的橋梁,指導建立完善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和人才激勵制度,促進產才融合,調動人才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人才價值;四是注重國際合作交流,通過舉辦國際高層次細胞治療藥物學術會議和交流研討,打造國際人才交流、信息開放的學習平臺。
3.3 技術輸出,打造區域創新生態
打造區域創新生態,吸引上下游企業圍繞中心匯聚,實現創新要素高度集中,形成相互支撐、相互依賴、協調發展的良好生態。建議從3個層面做好工作:一是孵化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領軍企業,加強對本地優勢企業的支持力度,以徐州醫科大學細胞治療技術為基點,重點培育孵化一批研發水平突出、創新能力一流、發展潛力優秀的高新技術企業;在企業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創新平臺建設、產業布局的多領域基于政策協助與資金支持,加快形成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瞪羚企業”和“獨角獸”企業,推進龍頭企業培育計劃。二是推進創新資源優勢互補,形成產業創新生態集群。依托徐州市細胞治療產業基礎優勢及本地龍頭企業,不斷加強對高質量產業要素吸引與集聚,通過有效組合和優化配置形成合力,激發協同創新生態。三是錯位發展,從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和江蘇省發展大局出發,依托南京市基因治療產業優勢基礎,協調蘇州、連云港及泰州等地豐富醫藥資源,聯合無錫、南通、鎮江等地的細胞治療產業化應用平臺,輻射淮海經濟區及周邊城市,努力形成協同有序、優勢互補的細胞治療產業生態閉環,共同構建江蘇整體細胞治療產業與區域經濟之間良性協調發展的創新共同體,為江蘇省打造千億級細胞治療產業集群貢獻先行先試的徐州力量。
3.4 輻射推廣,建立普惠醫療網絡
立足淮海經濟區,探索醫療網絡建設模式,建立細胞治療藥物普惠醫療網絡,服務全國患者。抓住建設江蘇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創新區機遇,鼓勵符合條件的醫療機構在聯動發展創新區先行先試,對免疫細胞治療等新技術開展研究和轉化應用,以醫療技術方式開展細胞治療技術的探索性臨床試驗試點中心;同時,聚焦數據資源,打造區域共享的患者病史、臨床診療數據中心等,充分發揮徐州市在細胞治療領域的科研優勢與臨床資源優勢,做到醫療服務與產業質效雙向賦能。
3.5 全鏈布局,拉動產業融合升級
按照全產業鏈布局、全球化發展的思路,開展跨學科、跨行業聯合創新,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人才鏈,圍繞人才鏈完善金融鏈,最終實現全產業鏈、跨產業鏈的產業融合升級。主要分三步開展:一是近攻克“卡脖子”技術。加強對本地優勢企業機構的支持力度,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支持多機構合作聯合攻關,突破細胞治療成藥技術,掌握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共性技術和關鍵工藝,建立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細胞治療藥物產業體系。二是加強引導徐州市優勢企業對國際、國內及行業標準的制定。鼓勵徐州市優勢企業積極參加各類國際標準化活動,主導和參與國際標準制訂,增加國際標準話語權,提升細胞治療藥物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三是努力實現全產業鏈布局。基于江蘇省及徐州市在細胞治療藥物基礎研發、工程制備、臨床應用等全過程科研及產業化優勢,立足全球視角,啟動全鏈戰略。對細胞存儲、細胞治療藥物自動化生產裝備、細胞產品冷鏈物流設備、可追溯全過程監控信息平臺等全產業鏈開展部署和支持,加強招商和培育力度,拉動徐州市細胞治療全鏈和跨鏈產業提檔升級,為江蘇省生物醫藥產業向價值鏈高端躍升提供有力支撐。
打造細胞免疫治療新高地,有助于整合徐州及周邊創新資源,攻克細胞治療“卡脖子”核心技術。細胞治療藥物產業屬于產業鏈條過長、產業分工過細、產業位勢較低的高技術行業,開展針對細胞治療藥物的標準化制備及批量產業應用的整合研究,將有效降低產業的生產成本與質控成本,助力江蘇乃至長三角地區生物醫藥產業高地發展目標,形成有國際競爭力的細胞治療創新與產業化體系,推動形成國際一流的產業集群。
參考文獻
[1]MAUDE S L, LAETSCH T W, BUECHNER J, et al.Tisagenlecleucel in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 with B-cell lymphoblastic leukemia[J].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8(5):439-448.
[2]SCHUSTER S J,SVOBODA J,CHONG E A,et al.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 in refractory B-cell lymphomas[J].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7(26):2545-2554.
[3]ALI S A,SHI V,MARIC I,et al.T cells expressing an anti-B-cell maturation antigen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cause remissions of multiple myeloma[J].Blood,2016(13):1688-1700.
[4]李軍培,肖金成.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的戰略對策——以江蘇徐州為例[J].中國發展觀察,2022(8):12-15.
[5]張魯洋,杜貴,史偉.徐州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產業發展的可行路徑[J].天津科技,2019(4):5-7.
[6]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廟街道辦事處.徐州經開區:迎接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搶占未來產業競爭制高點[J].中國科技產業,2019(12):47-50.
[7]張云春,史偉,周婕.從專利視角探討徐州市生物醫藥產業創新路徑[J].天津科技,2019(6):15-18.
(編輯 李春燕編輯)
Research on the high-quality construction of immuno cell therapy industry innovation highland in Xuzhou
Xuan? Xuan
(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 of Assets Management Co., Ltd., Xuzhou 221004, China)
Abstract: ?The global cell therapy industry has a rapid development momentum and shows a good development prospect.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market environment, policy environment and innovative resources of Xuzhou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mmune cell therapy industry,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for Xuzhou to build an innovative highland of the immune cell therapy industry.
Key words: immune cell therapy industry; Xuzhou city; biological medicine; innovative highland
基金項目:徐州市2022年推動科技創新專項資金政策引導類計劃(軟科學研究);項目名稱:打造全球免疫細胞治療技術創新高地--加快徐州細胞治療產業發展研究;項目編號:KC22340。
作者簡介:軒萱(1981—),男,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創新創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