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穎
摘 要:長期以來,文物保存環境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文物古跡是人類發展史上寶貴的遺產,是古代人類生產、生活的珍貴遺存。這些歷史悠久的文物古跡無一不是無價之寶、驚世駭俗之作,然而文物環境的優劣與否關乎文物的壽命,惡劣的生態環境、嚴重的環境污染以及不和諧的人為破壞讓我國的文物面臨極大的威脅。文章主要從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兩個方面闡述環境對文物保護的影響,并提出文物環境的保護措施。
關鍵詞:文物環境;文物保護;晉祠;影響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7.011
0 引言
進入21世紀,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人民群眾對文物的興趣也隨之逐步提升。在進行文物欣賞的同時,也要注重對文物保存環境的關注。我國文物資源豐富,古建筑、古墓葬、石窟寺、文化遺址和珍貴藝術品等都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歷史價值。然而,受自然災害、環境污染、人為影響等環境因素的影響,文物岌岌可危。
晉祠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遺產,是我們了解古代社會宗教信仰、建筑藝術等的重要窗口。晉祠作為北朝時期的建筑群,展示了當時社會的風貌和文化特征,對于研究和了解我國古代歷史具有重要意義。晉祠中的文物和壁畫,記錄了古代社會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和藝術風格,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民俗學價值。
1 環境對文物保護的影響
1.1 自然環境因素
晉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其所處的自然環境為其提供了天然的隔離保護。晉祠位于山區之中,四周環繞著山坡和森林,這樣的地理位置使晉祠相對于城市環境來說更為幽靜,減少了人為因素對文物的干擾。山區的氣候相對穩定,溫度和濕度的變化較小,為文物的保存提供了相對穩定的環境。山區相對較涼爽,溫度相對較低,文物的腐蝕和氧化速度相對較慢。低溫有助于減緩文物材料的老化和變質過程,延長文物的壽命,保護文物的完整性。晉祠所在山區的植被也對文物保護起到了關鍵作用。茂密的植被能夠減少自然因素對文物的直接威脅。地表的植被覆蓋可以減少風吹雨淋對文物的沖擊和侵蝕,形成一層天然保護屏障。同時,森林環境還能吸收并過濾空氣中的灰塵和有害氣體,減輕空氣污染物對文物表面的污染和腐蝕。晉祠周圍的水體和土壤也對文物保護產生了影響。水體可以維持一定程度的濕度,有利于文物的保濕和防止干燥。土壤能夠吸收并穩定分解有害物質,減少有害物質對文物的侵蝕和污染。良好的水體和土壤環境為晉祠的文物保存提供了天然的保護措施。
晉祠周圍的山巒、河流和森林為晉祠增添了自然的風景,使其成為一處獨特的文化遺產。這種自然美景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參觀,同時也增強了有關部門對晉祠文物保護的關注和重視。晉祠位于山區中幽靜的位置,人為干擾少,山區的氣候條件減緩了文物的老化過程,植被環境和水體土壤為文物提供了保護屏障,而美麗的自然景觀也吸引了大批游客,并促使有關部門關注晉祠文物保護。因此,充分利用和保護晉祠所處的自然環境,對實施文物保護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1.2 人文環境因素
晉祠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建筑群,需要經常性的保護和修復工作,建筑師、工程師、修復專家等相關專業人士對文物保護起著關鍵作用。他們通過對建筑結構、材料特性、文物特性等進行深入研究,制定合理的保護方案,確保文物保護工作的科學性、專業性和可持續性。文物保護專業人員對晉祠進行長期的保護監測和維護工作等,他們通過制定文物保護和管理計劃,開展文物巡查、檢測,提供咨詢和意見等,確保對晉祠的保護工作得以全面落實。同時,文物保護管理部門在輿論引導、宣傳教育等方面也起著重要作用,提高公眾的文物保護意識,促進文物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另外,游客對晉祠文物保護也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游客行為和態度直接關系到晉祠文物的安全和完整性。因此,加強對游客的宣導和教育,增強他們的文物保護意識,規范他們的游覽行為,對于晉祠文物保護至關重要。此外,適當的游客引導和場地規劃也可以減少人為因素對文物的損害,保護文物的完整性。理論研究和學術交流對晉祠文物保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研究人員通過對晉祠歷史、文化、藝術特點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和探索,為文物保護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和指導。他們通過對文物損害原因、保護技術等方面的研究,不斷改進和完善文物保護的方法和手段。政府的支持和投入也是影響晉祠文物保護的重要因素。政府部門通過提供資金、人才、設備以及法律法規等方面的支持,推動晉祠文物保護工作的開展。政府的發展規劃和相關政策的出臺也為文物保護提供了保障。
人文環境對晉祠文物保護有著重要的影響,包括專家修復、文物保護管理部門管理、游客教育、理論研究、學術交流、政府支持等在內的各個方面都為晉祠文物保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只有在人文環境的共同努力下,晉祠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護,其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價值才能被持久地傳承下去。
2 文物環境的保護措施
2.1 加強環境污染防治
文物環境的保護需要環保部門與文物部門加強合作,采取科學適當的措施防治環境污染,提高環境質量,使文物環境符合環境質量標準。為了及時了解晉祠周圍環境的質量情況,相關部門設置了一系列監測站點,對空氣質量、水體質量、土壤質量等進行定期監測和評估。通過建立環境監測網絡,管理部門能夠及時發現并解決環境問題,確保晉祠周圍環境的良好狀態。相關部門與周邊企事業單位保持緊密合作,共同制定環境保護措施,加強對污染源的排放監管。對于已經存在的環境污染源,管理部門進行分類管理,并制定相應的整治計劃,確保其排放符合國家和地方的相關標準,從根本上減少對晉祠周邊環境的污染。
晉祠管理部門注重加強環境教育宣傳,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動,向游客和當地居民普及環境保護知識,增強公眾的環保意識和責任感。晉祠管理部門希望通過宣傳教育引導游客和當地居民養成良好的環境保護習慣,減少對晉祠周邊環境的不良影響。積極推行綠化計劃,增加植被的覆蓋面積,提高空氣質量。同時,注重對周邊道路和建筑的美化工作,通過營造優美的環境,提升游客和當地居民的環境體驗,從而形成良好的環境保護氛圍。并且嚴格遵守文物保護法律法規,制定了一系列文物保護措施,包括定期檢查修復文物、加強文物防火、做好文物防盜工作等。通過這些措施,管理部門能夠確保晉祠的文物環境得到有效的保護,減少文物受到環境污染的影響。
晉祠管理部門通過加強環境監測、污染源管理、環境教育宣傳、綠化美化和文物保護等措施,全面加強了晉祠的環境污染防治工作。這一系列舉措不僅保護了晉祠周邊的環境,也為游客和周邊居民創造了一個干凈、舒適的參觀和生活環境,促進了晉祠的可持續發展。
2.2 改善文物保護的生態環境
積極開展植被恢復和生態修復工作,特別是對于晉祠周圍的自然環境進行保護和修復。通過植樹造林、草坪建設等措施,增加植被覆蓋率,改善空氣質量,減少土壤侵蝕,保護文物免受自然環境的侵害。將生態保護與旅游開發相結合,打造獨特的生態旅游景區。規劃和設置游覽路線,游客可以在欣賞文物的同時,體驗自然環境的美麗,遵守游客行為規范,減少對環境的破壞,確保文物和生態環境的共存。晉祠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監測網絡,對空氣質量、水體質量、土壤質量等進行定期監測和評估。通過數據分析和科學評估,管理部門能夠及時了解環境狀況,發現和預防潛在的環境問題,確保文物保護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開展生態環境教育活動,向游客和當地居民普及環境保護知識,提高公眾對生態環境的認知。通過設置宣傳展板、舉辦講座等方式,讓更多人了解晉祠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并積極參與到保護行動中,共同守護晉祠的文物和生態環境。建立跨部門的合作機制,與環境保護、文物保護等相關部門加強溝通和協調,通過共同研究和制定保護方案,促進彼此工作的銜接與有效配合,確保文物保護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相互促進,實現雙贏的局面。
晉祠管理部門通過生態環境的保護和修復、生態旅游區建設、生態環境監測和評估、生態教育與宣傳以及跨部門的協同工作等一系列措施,致力于改善文物保護的生態環境。這些努力不僅能夠保護晉祠的文物,同時也為游客創造了更好的參觀環境,實現文物保護與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機結合。
2.3 引進先進的文物保護技術和設備
當前的文物保護應該以防止文物受損為主,文物修復只是被動性的措施。為了降低文物受損概率,應該積極引進先進的文物保護設備,與專業機構和研究機構合作,積極引進一流的文物保護技術。通過合作建立專業的科研團隊,與專家進行深入合作,共同研究解決文物保護中的難題。借助現代科技手段,如紅外線、激光掃描等高精度設備,管理部門能夠對文物進行準確的測量、檢測和分析,為文物保護和修復提供關鍵的科學支持。晉祠管理部門注重引進先進的文物保護設備,不斷更新、改進文物保護設備,采購先進的保護設備來對文物進行環境監測和控制。例如,引進了先進的氣象監測設備,實時監測溫濕度、光照等環境參數的變化,及時發現并解決可能對文物造成影響的問題。此外,還引進了先進的防盜設備,保護文物免受盜竊和損壞。
重視科研人員的培養和隊伍建設,提供優質的培訓和學習機會,培養專業的文物保護技術人員。這些人才具備較高的專業水平和文物保護技能,能夠熟練運用先進的文物保護技術和設備,保護文物免受外界環境和人為破壞。他們通過持續的學習和實踐,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適應不斷變化的保護需求。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是晉祠管理部門引進先進文物保護技術和設備的重要手段。建立了文物保護信息系統,將各類文物保護數據進行整合和管理,便于實時監測、分析和決策。通過信息化技術的運用,管理部門能夠更加科學地進行文物保護工作,及時掌握文物的狀態和問題,制定相應的修復和保護方案。
晉祠管理部門通過與專業機構合作、引進先進文物保護技術和設備、培養本地文物保護技術人才以及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不斷加強晉祠文物的保護工作。這些舉措使晉祠管理部門能夠應對日益繁重的文物保護任務,保證晉祠的文物環境得到有效的修復和保護,同時也推動了晉祠文物保護工作的科學化、現代化進程。
2.4 登記與監測文物狀態數據
文物數據包括文物的基本信息、存放位置、數量、尺寸等重要數據。通過建立文物檔案和數據庫,詳細記錄晉祠內的各種文物,對文物進行分類、編碼和標注。這樣的登記工作可以幫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晉祠的文物資源,為文物保護、管理和研究提供基礎數據。定期檢測文物狀態是確保文物環境保護的重要手段。通過定期的文物狀態檢測,了解文物的損害情況、腐蝕程度、病害發展狀況以及環境因素對文物的影響程度,有針對性地采取保護措施,避免文物繼續受損或進一步惡化。檢測文物狀態的方法包括使用先進的科學儀器設備進行物理、化學和生物分析,比如光譜分析、紅外攝影和紫外線檢測等。
在登記與檢測文物狀態數據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確保文物檔案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文物檔案記錄的數據應準確無誤,包括文物的名稱、標識號、年代、形制和特征等。其次,確保文物狀態的全面性和及時性。定期檢測文物狀態,及時發現文物的異常變化,及時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避免進一步的損害。最后,確保文物狀態數據的保密性和安全性。文物狀態數據應妥善保存,防止丟失或被不當使用,確保文物的安全。通過登記文物狀態數據,可以全面了解文物資源的情況,并為文物保護管理提供重要參考。定期檢測文物狀態可以及時發現文物的問題,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避免和減少文物的損害。因此,晉祠的保護工作應加強對文物數據的登記與檢測,確保文物環境的安全,這將有助于保護晉祠,使其得到長期傳承和展示。
2.5 文物保護意識教育
應加強歷史文化教育,通過介紹晉祠的歷史背景、建筑特點以及與晉朝相關的文化遺產,向公眾傳達晉祠作為重要歷史文物的價值和意義。利用展板、影像資料、文物展覽等展示方式,生動形象地介紹晉祠的歷史文化,引導觀眾深入了解晉祠的價值,從而增強對其保護的重視。通過介紹晉祠文物受損的原因、腐蝕破壞的危害以及修復保護的難度,引導公眾認識到文物保護的迫切性和困難性。通過圖片、視頻資料等展示文物受損情況,讓觀眾直觀地感受到文物的脆弱性,喚起其對文物保護的共鳴和自覺。開展相關互動活動,鼓勵公眾親身參與文物保護的實際工作,讓公眾親身體驗文物保護的過程和技術,讓他們感受到文物保護的復雜性和艱辛,從而更加理解和支持文物保護工作。通過電視節目、報紙雜志、社交媒體等多種渠道傳播晉祠文物保護的重要性。邀請專家學者設置專欄,撰寫文章,向公眾提供科學的文物保護知識,引導公眾正確對待文物,提高文物保護意識。晉祠文物保護意識教育還應與學校教育相結合,學校通過開展晉祠參觀、組織文物保護知識講座、開設文物保護相關課程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文物保護意識。通過實地參觀和親身體驗,學生能夠切身感受到文物的珍貴,深刻認識到文物保護的重要性。通過這些努力,可以提高公眾對晉祠文物保護的認知和理解,從而共同參與到晉祠文物環境的保護工作中。
3 結束語
通過對文物環境的研究,特別是以晉祠為例進行的一系列探究,我們可以深刻認識到文物環境對文物保護的重要性。晉祠作為一處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其自然和人文環境對文物的保存和傳承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自然環境,如空氣質量、濕度、溫度和光照等,能夠減少文物的腐蝕和老化,同時科學合理的人文環境管理,如修復工作、巡視檢測、游客引導和學術研究等,也為文物保護提供了堅實的支持。只有在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才能有效地保護和傳承晉祠這樣的寶貴文化遺產。因此,進一步深化對文物環境與保護關系的研究,不僅對于晉祠的保護工作具有重要意義,也對其文化遺產的保護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我們應當繼續加強科學的調研和實踐,為文物保護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努力將珍貴的文化遺產傳承給后世。
參考文獻
[1]肖井惠.簡析文物環境對文物保護的影響[J].中國民族博覽,2022(16):192-195.
[2]金燕.文物環境對文物保護帶來的影響探析[J].中國民族博覽,2021(9):204-206.
[3]金孝鮮.淺析文物環境對文物保護的影響及應對措施[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1(18):88-90.
[4]王霖.關于文物的種類劃分與文物保護利用的探究[J].科學與財富,2020(24):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