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娜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班)強調,學生的學習應是一個主動參與、積極探索、敢于創新的活動過程過程。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就是專心聽講、獨立思考、實踐操作、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互相交流。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在課堂上要改變那種“教師一味的講,學生一直的聽”的課堂現況。給學生留出充分的時間,讓他自己變成一個探索者、發現者、創造者。使枯燥的數學課堂教學變成學生樂于探索的、積極活潑的課堂活動。
(一)創設真實有趣的教學情景
真實有趣的教學情景能激發學生的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喚起學生思維,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樂于接受所學知識,在很大程度上讓學生們愛上數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引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可見創設情境教學有利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二)借助現代教育技術,實現數學知識的形象化、激發學生積極探索。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在各個學科的實踐教學中的普及應用,以前的那些死板、生硬的文字通過“圖、文、聲、像”等形式形象生動地在課堂上展現給學生,使得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化和清晰化,這樣能很容易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促使學生積極開展探究性學習。
(三)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全體學生共同發展
小學數學教學中,“組合作學習”是最常見的一種學習方式,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之間的情感與思維交流,讓學生之間能夠相互激勵、相互幫助;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之間產生相互競爭的意識,可以有效的進行探究性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能很好地落實探究性學習模式,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團隊意識,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
(四)認真鉆研教材,精選探究內容。
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探究式,比如最原始的概念,如自然數、直線、射線、線段等和有關計量單位的一些知識,適合講授式教學法。還有數學技巧的培養,計算、計量單位的換算等也不適合探究式的學習方法,而是適合練習法。適合探究式的課型有程序性的知識、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數學能力的培養(如法則性質、公式、定理、規律等),這些適合探究式的教學方法。
(五)有效引導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創造力不可估量。老師要及時肯定學生的思維方向,并引導他們運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展開探究活動,幫助學生打開思路、鼓勵學生大膽創新。教師要發揮牽手引領的的作用,使探究活動真實有效。
總之,探究性學習方法,就是要讓學生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自己通過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來感受知識的產生過程,進而學會學習、掌握知識,增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力。
【本文系2023年度駐馬店市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小學數學探究學習方法的實踐與研究 》(?立項編號:JJYKT23129 ?)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