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娟,石青峰△,李春亮,銀娜秋,楊益鋒,黃超宇,張雪琳,蔣文欽,黃嘉錦,賀際蕓
1.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人民醫院檢驗科,廣西桂林 541002;2.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人民醫院新生兒科,廣西桂林 541002;3.廣西壯族自治區南溪山醫院檢驗科,廣西桂林 541002
新生兒吸入性肺炎是導致新生兒呼吸困難的常見疾病之一。新生兒吸入性肺炎主要指吸入物如羊水、胎糞、乳汁等進入新生兒呼吸道后導致氣道完全堵塞或部分阻塞,誘發肺泡擴張組織、肺泡萎縮,從而刺激肺部產生的炎癥反應[1]。新生兒吸入異物后臨床癥狀早期不明顯,但感染進展迅猛,前期主要為哭鬧、皮膚青紫、嗆奶等表現,后期治療延遲將會誘發呼吸困難、氣促等,并發癥發生率高,且具有致死風險[2]。因此早期診斷新生兒是否存在吸入性肺炎,對臨床治療及預后判斷具有重要意義[3]。臨床上反映感染的傳統炎癥指標物有白細胞計數(WBC)、中性粒細胞百分率(N%),超敏C反應蛋白(hs-CRP)及紅細胞沉降率(ESR)[4],以及近幾年出現的白細胞介素-6(IL-6)、降鈣素原(PCT)、血清淀粉樣蛋白A(SAA)等,這些指標對新生兒早期感染的診斷特異度較低,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提示感染的“金標準”——細菌培養,存在培養陽性率低,耗時長,影響因素較多,對早期感染的診斷同樣具局限[5]。另外,胸部X線片檢查也對肺部感染的臨床診斷有價值[6],但該檢查具有輻射性,尤其對新生兒來說,存在風險和限制。因此,尋找一種對新生兒吸入性肺炎診斷靈敏度和特異度高的早期炎癥指標十分有意義。近年來有文獻報道用流式細胞術檢測中性粒細胞CD64(nCD64)對細菌感染具有較高的早期診斷價值[7]。文福生等[8]研究發現,CD64聯合多項炎癥指標檢測可提高小兒細菌性肺炎的診斷,且CD64在老年人和新生兒中的表達高于成年人,在孕婦中的表達高于未懷孕者。李迎敏等[9]研究發現,nCD64指數、血清PCT及IL-6水平與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病情嚴重程度密切相關。而目前nCD64指數在新生兒吸入性肺炎感染的早期診斷少見報道。本研究通過分析85例新生兒吸入性肺炎患兒的nCD6指數檢測結果,并將nCD64指數、WBC、N%、hs-CRP診斷新生兒吸入性肺炎的效能進行比較,結合相關文獻,探討nCD64指數對新生兒吸入性肺炎早期診斷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取桂林市人民醫院2021年7月到2022年7月收治的生產過程中吸入胎糞或羊水的105例新生兒(年齡≤28 d)為研究對象。新生兒胎齡32+2~41周,出生體質量1 240~4 080 g,男47例(44.8%)、女58例(55.2%)。根據臨床診斷結果分為吸入性肺炎85例(感染組)和未發生吸入性肺炎20例(對照組)。感染組中男38例,女47例;平均胎齡(37.2±5.01)周;平均出生體質量(3 131.07±583.43)g;胸部X線片檢查診斷顯示:符合新生兒吸入性肺炎改變43例、兩肺紋理增粗39例、右下肺炎性病變3例;Apgar評分[10]情況:1 min評10分80例、1 min評9分4例、1 min評7分1例,5 min評10分81例、5 min評9分2例、5 min評8分2例,10 min評10分84例、10 min評9分1例。對照組中男9例,女11例;平均胎齡(37.0±4.92)周;平均出生體質量(3 031.5±636.63)g;胸部X線片檢查提示未見異常;Apgar評分情況:1 min評10分16例、1 min評9分4例,5 min評10分16例、5 min評9分2例,5 min評8分2例,10min評10分19例、10 min評9分1例。兩組新生兒性別、胎齡、出生體質量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新生兒吸入性肺炎患兒符合文獻[11]中的相關診斷標準,并經影像學確診;有面色蒼白、口吐白沫、嗆咳、哭聲微弱、精神欠佳、反應差、干濕啰音等臨床表現;有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圍生期腦損傷。排除標準:(1)其他病因導致的肺炎;(2)合并其他感染;(3)患有其他嚴重疾病。患兒家屬均知曉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桂林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批號:2021-145KJ)。
1.2儀器與試劑 美國Becton Dickinson公司生產的FACS CantoⅡ流式細胞儀;天津美瑞特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CD64檢測試劑盒;SYSMEX XN1000血細胞檢測儀及其配套試劑;中翰盛泰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Jet-iStarMax儀器及其配套試劑。
1.3方法
1.3.1標本采集 所有患兒均在首次入院未使用抗菌藥物和抗病毒藥物治療前采集2.0 mL 乙二胺四乙酸二鉀(EDTA-K2)抗凝靜脈血,以檢測CD64平均熒光強度(MFI)、hs-CRP、WBC、N%。
1.3.2CD64檢測 取1支流式管,加入分化抗原CD45-APC、CD14-PerCP-Cy5.5、CD64-PE各5 μL,EDTA-K2抗凝靜脈血100 μL,渦旋振蕩器上振蕩5 s,充分混勻,4 ℃避光孵育30 min,加入1 mL溶血素,振蕩混勻后室溫避光靜置10~15 min;加入2 mL磷酸鹽緩沖鹽水,1 500 r/min離心10 min,棄上清液,加入500 μL的1×PBS重懸細胞,0.5 h內上機檢測。采用BD FACS Canto Ⅱ流式細胞儀進行檢測,運用儀器配套分析軟件BD FACS Diva進行分析,設置每例樣本獲取細胞總數為10 000個。獲取數據后根據前向角散射光(FSC)、側向散射光(SSC)光信號和PerCP-CD45熒光信號分別對中性粒細胞群、單核細胞群以及淋巴細胞群進行正確設門,以單核細胞為內部陽性對照、淋巴細胞為內部陰性對照,分別測定中性粒細胞群、單核細胞群、淋巴細胞群的MFI,并按照以下公式計算nCD64指數=(中性粒細胞MFI/淋巴細胞MFI)/(單核細胞MFI/中性粒細胞MFI)。nCD6指數>1.19為陽性。
1.3.3WBC、N%水平 采用激光流式細胞術,用SYSMEX XN1000血細胞分析儀機器配套試劑直接上機分析,檢測WBC及N%。
1.3.4hs-CRP水平檢測 采用熒光免疫層析術,用Jet-iStarMax儀及其配套試劑按儀器試劑說明書上機檢測。hs-CRP>10 mg/L為陽性。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呈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M(P25,P75)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U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或率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分析nCD64指數、WBC、N%、hs-CRP對新生兒吸入性肺炎早期的診斷效能。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兒nCD6指數、WBC、N%、hs-CRP比較 感染組nCD64指數、WBC、N%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感染組hs-CRP水平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nCD64指數與WBC、N%、hs-CRP水平比較[M(P25,P75)]
2.2nCD64指數、WBC、N%單獨診斷新生兒吸入性肺炎早期的效能評估 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nCD64指數單獨診斷新生兒吸入性肺炎早期的曲線下面積(AUC)為0.882,靈敏度為88.2%,特異度為75.0%;N%診斷的AUC為0.672,靈敏度為83.5%,特異度為60.0%;WBC診斷的AUC為0.650,靈敏度為57.6%,特異度為75.0%。見表2、圖1。

圖1 nCD64指數、WBC、N%診斷新生兒吸入性肺炎的ROC曲線

表2 nCD64指數、WBC、N%及HSCRP在新生兒吸入性肺炎早期診斷應用的效果分析
CD64為跨膜糖蛋白,屬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的一員,可通過抗體依賴的細胞毒性作用、細胞吞噬作用和免疫復合物清除作用實現對病原微生物的消除[12]。有研究顯示,nCD64指數是臨床公認的細菌感染的特異性標志物,其水平升高與器官的衰竭程度有關[13-14]。正常情況下,CD64主要分布于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以及單核細胞的表面,中性粒細胞表面表達微量或者不表達,當機體發生感染時,中性粒細胞被迅速激活,釋放大量促炎性細胞因子(中性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和γ干擾素釋放),進而刺激CD64,使之表達量急劇上調[15]。當機體受到感染或內毒素刺激后4~6 h中性粒細胞表面CD64水平升高[16]。流式細胞法檢測CD64的結果有3種表示方法:CD64指數、CD64 MFI、CD64百分比,其中CD64指數既能將CD64表達量化,也可減少研究對象、測定儀器等外在因素的影響,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外周血nCD64指數在臨床診斷和判斷細菌感染預后中廣泛應用[17]。PATNAIK等[18]研究顯示,nCD64指數對嬰幼兒感染的判斷具有更高的特異度和靈敏度,其作為新的感染指標已被國內外證實在新生兒感染和膿毒血癥等疾病中具有早期診斷和療效監測價值[17-19]。
WBC作為檢測細菌性感染的傳統指標,可以用來判斷患兒的生理病理狀態以及反映其免疫狀態[20],因個體受應激狀態不同,在新生兒出生時其外周血白細胞個體差異較大,對部分吸入性肺炎患兒評估其早期感染靈敏度低。近年來有研究發現N%在輔助診斷感染方面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相較于單純WBC,N%升高更加敏感,細菌感染后在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的作用下,骨髓釋放中性粒細胞增多,導致外周血N%升高[21],但其在新生兒吸入性肺炎早期診斷中的特異度不高。細菌感染引起WBC、N%、hs-CRP等同時升高,而hs-CRP作為反映全身炎癥反應過程的重要指標,由于新生兒在感染早期產生的hs-CRP量較少,且升高緩慢,在發生炎癥反應24~28 h時其水平達到峰值[22],但其在新生兒在新生兒吸入性肺炎感染早期的診斷中靈敏度并不理想。
新生兒呼吸系統尚未發育完善,免疫屏障不完善,支氣管狹窄,呼吸道清理異物能力減低,當胎兒發生宮內缺氧時,極易導致羊水或胎糞進入呼吸道,使呼吸受阻,影響患兒的正常通氣,吸入物刺激肺部,與肺部發生化學反應,肺部感染風險增加。本研究結果表明,感染組nCD64指數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nCD64指數可作為新生兒吸入性肺炎的判斷指標。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nCD64指數評估新生兒吸入性肺炎早期的AUC為0.882,高于WBC、N%,提示nCD64指數在新生兒吸入性肺炎的診斷中具有較高的價值。
綜上所述,與WBC、N%、hs-CRP這些反映細菌感染的傳統標志物相比,nCD64指數在新生兒吸入性肺炎的早期診斷中具有較高價值,值得臨床推廣。但本研究也存在樣本量不足,未對患兒年齡及感染情況進行分層分析等,仍需進一步研究加以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