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翠,盧 璐,陳 姝
信陽市中醫院兒科,河南 信陽 464000
支原體肺炎是臨床小兒最常見的肺炎感染疾病,是由肺炎支原體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有相關研究[1]表示,支原體肺炎是小兒社區獲得性肺炎的一部分,近年來該疾病的發病率持續增長?;純捍蠖喽际浅尸F發熱、咳嗽、頭痛以及厭食等臨床表現,也有患兒出現病情增快趨勢,或者發生嚴重的并發癥,從而直接影響到患兒的生存質量,需要及時給予有效治療措施[2]。臨床上針對支原體肺炎通常是采取藥物干預,而患者因為年齡較小,屬于特殊的群體,很多患兒在用藥治療時都有哭鬧或是拒絕用藥的跡象,給治療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3]。因而在藥物治療基礎上增加護理干預也是很重要的,在兒科護理服務中增加家庭中心輔助,可以為患兒提供一個溫暖的家庭式治療,給予家屬專業和健康引導,有利于幫助患兒提高配合度,促進健康。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8 年3 月—2020 年3 月信陽市中醫院收治的130 例小兒肺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電腦隨機設置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65例。納入標準:以《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治2015 年修訂版》作為臨床診斷標準[4];年齡<10歲;患兒家屬對本次研究項目內容明確,且配合度較高;患兒早期體溫≥38°。排除標準:病毒感染或是先天性肺功能不全;存在其他嚴重器官疾??;有藥物過敏史;中途退出;家屬參與度不高,且依從性較差。對照組:男41 例,女24 例;年齡7 個月~7 歲,平均年齡(4.15±2.10)歲;病程1~6 d,平均病程(3.52±0.54)d;疾病類型:細菌性肺炎10 例、支原體肺炎38 例、病毒性肺炎17 例。觀察組:男42 例,女23 例;年齡6 個月~8 歲,平均年齡(4.67±2.34)歲;病程2~5 d,平均病程(3.47±0.63)d;疾病類型:細菌性肺炎16 例、支原體肺炎34 例、病毒性肺炎15 例。兩組患兒基礎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項目經醫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批及認可[5]。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主要包含了基礎的吸氧、輸液、化痰止疼等護理服務,按照患兒的基本病情及時調整氧氣流量,在輸液時需要嚴格依照醫院無菌操作進行,并且控制好輸液的速度。針對有痰的患兒要做好吸痰護理服務,及時將患兒鼻腔內的異物清理掉,避免對患兒造成呼吸困難等不良情況[6]。
觀察組采用家庭中心護理:(1)構建家庭中心病房環境。醫院里的病房環境設計都是按照患兒性別、年齡規劃設計的,保持好病房內的室內溫度和濕度,定期做好消毒和通風,避免陽光直射;在病房內也要設置專門的兒童玩具室,可以吸引兒童注意力,為患兒提供干凈整潔且舒適的環境,能減少患兒在病房內的哭鬧行為[7]。(2)家庭中心參與患兒技術性護理。早期醫務人員在進行基礎的護理干預時,如對患兒進行翻背、敲背、口腔清理等,家屬可以在一旁觀察,醫護人員也可讓家屬逐漸參與到患兒的基礎護理當中,以此讓患兒更安心,避免身邊都是陌生人而給患兒帶來一定的恐懼感,降低患兒內心的不適感,提高患兒依從性[8]。(3)構建家庭支持體系。成立家庭護理系統,指定每個患兒的固定監護人,護理人員需要對家屬進行針對性的健康宣教,采取口述分析、健康手冊、視頻等形式對家屬進行指導,醫護人員每天也要和患兒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針對家屬提出的問題,醫護人員要耐心給予解答,對于操作性不規范或是不清楚的家屬,護理人員可以多次對其進行示范,對于家屬操作中出現的任何錯誤要及時進行改正。鼓勵家屬積極參與到患兒治療當中,讓患兒有安全感,家屬也可以親眼目睹護理人員的操作,避免出現任何的擔心或是焦慮等不良情緒[9]。護理人員要定時找患兒家屬進行溝通,讓家屬之間也多交流護理的體驗,例如在患兒出現發病時的護理措施、情緒有改變時的解決對策等,每周可以溝通2 次,護理人員一方面可以清楚家屬之間的情緒和困難等;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家屬在體驗中提出一些不足之處,方便日后對護理服務作出深入的改進[10]。(4)治療鞏固期間。在患兒接受治療期間要及時準確地對患兒的身體情況及體征進行評估,護理人員和患兒家屬要成立一個有效的溝通契機,與此同時告訴家屬要注重患兒的飲食情況,提高治療配合度,針對已經出現的錯誤提出改正,告知患兒家屬正確的做法,并對表現良好的家庭進行鼓勵[11]。(5)用藥引導。對于患兒這類特殊群體,在用藥引導上要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依照患兒的年齡和體質來確認藥物服用的劑量,醫護人員需要仔細講述藥物的劑量和相關的注意事項等,告訴家屬可能會出現的不良反應等,也要告知家屬定時監督患兒的用藥和劑量,避免出現忘記服用或是多服少服現象[12]。
(1)應用生存質量量表(WHOQOL- 100)對患兒的生存質量進行評分,共計25 個項目,其中包含4 個領域,分別為: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獨立性領域以及環境領域,總分數為100 分。(2)比較兩組患兒住院時間、機械通氣時間、并發癥發生率。(3)分析兩組患兒護理后各項指標變化,其中包含體溫、氣促、咳嗽及肺部啰音。
采用SPSS 28.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施不同護理措施后,對照組患兒生存質量評分明顯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生存質量情況(±s) 分

表1 兩組患兒生存質量情況(±s) 分
組別觀察組(n=65)對照組(n=65)t值P值生理領域91.58±2.63 84.47±2.46 13.961<0.001心理領域92.58±2.36 85.64±2.11 15.502<0.001獨立性領域92.74±2.44 86.15±2.34 13.784<0.001環境領域91.47±2.52 85.28±2.57 12.161<0.001
觀察組患兒接受護理后各項指標變化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各項指標情況(±s) 分

表2 兩組患兒各項指標情況(±s) 分
組別觀察組(n=65)對照組(n=65)t值P值體溫3.31±1.21 5.12±1.45 3.154 0.002氣促2.54±0.71 4.13±1.05 2.614<0.001咳嗽4.31±1.01 6.15±1.52 7.345<0.001腹部啰音5.48±1.69 7.21±2.15 3.815 0.001
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高于過觀察組,且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均長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機械通氣時間、并發癥發生率、住院時間情況
肺炎支原體感染的首要位置就是發生在人體的咽喉部,小兒由于氣管較短,很容易將呼吸道病毒帶到肺部,從而引發支原體性肺炎。該疾病流行特點主要與溫度氣候有直接的關聯,不同地區溫度有所不同,近些年來難治性肺炎支原體也逐漸增加,對患兒和青少年的身體健康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肺炎支原體感染全年都有可能發病,早期難以發現典型癥狀?;純涸诨疾r會傷害到神經和心血管兩大主要系統,對患兒日后的發育和成長均有不良影響,目前臨床主要是以抗生素藥物治療為主,但在治療過程當中也有無效果的情況發生[13]。除去口服藥物之外,霧化吸入是治療肺炎患兒最為關鍵的用藥方式,霧化吸入是采取高速氧氣氣流為主,將藥液以霧化的形式用藥,再讓患兒吸入到體內,從而完成治療效果,但該操作方式比較特殊,需要患兒很好的配合度,增加了臨床護理工作的難度。
自1980年起,美國護理學會將臨床醫院護理工作的定義為診斷和樹立人類對現有存在或是潛伏在可能會出現的健康問題的一種服務反應[14],而現如今出現的以家庭為中心護理干預是臨床提出的一種全新的護理方式,是利用護理人員和家庭成員進行合作方式來進行的一項服務,這種護理體系不僅可以引導護士積極開展護理工作,同時也可以幫助患兒家屬樹立良好的護理預防意識,最為重要的是可以讓患兒真切感受到家屬對其關心和安慰。同以往常規的護理體系相對比,以家庭中心的護理干預是通過病房環境、用藥引導、構建家庭系統、鞏固治療、家庭技術支持等方面進行的新型體系,可以提升家屬對支氣管肺炎知識的認知程度,同時可以在最大程度內改善患兒以往的不良習慣和生活態度,使得家屬準確掌握關于該疾病的預防措施,提高患兒生存質量。
根據本研究結果可知,醫護人員聯合監護人一同協作可提高患兒的治療操作配合度,同時也可以針對患兒出現的任何緊急措施做出快速調整方案?;純罕O護人正確處理留置針是一種評價護理質量的衡量標準。對于居家治療的患兒,會要比在醫院陌生的環境能保持情緒穩定,而家屬也會節省了很多時間。因此,居家患兒治療依從性要比在醫院時高,其康復時間也會大幅度縮短[15]。該護理模式通過構建家庭護理支持體系,重點為患兒家屬講述小兒肺炎發生機制、發展過程等知識,同時對小兒在發病期間出現的癥狀等和飲食結構的干預,使得家屬可以清楚患兒的治療方向,對患兒出現的任何不良癥狀也能夠及時給予正確的護理措施,必要時通知醫生處理,能夠與醫護人員一同協作,可以快速控制住患兒在臨床中出現的不良反應。家庭護理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臨床醫護專業的不足之處,同時也通過對患兒家屬的疾病知識教育引導,應用語言溝通和護理行為認知等方式能有效幫助患兒消除抵抗心理,使得護理人員和家屬可以同時為患兒增加安全感,提高患兒的配合度,有利于患兒的快速康復,也能夠大幅度降低護患糾紛。
綜上可知,對于小兒肺炎患兒給予家庭中心護理干預措施,不僅能夠提升患兒生存質量,還能夠降低患兒住院時間及機械通氣時間,有利于預后效果,增強肺功能的應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