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岑,吳依諾,時黎明,馬 晶,劉遠立
1國家癌癥中心,國家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腫瘤醫院,北京,100021;2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100730;3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廣東深圳,518055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居民生活方式的改變,加之較大的人口基數,我國癌癥預防和診治負擔沉重。2020年全球有1930萬癌癥新發病例和1000萬癌癥死亡病例,其中將近24%的癌癥新發病例發生在中國[1]。癌癥患者基數的增加以及患者治療意愿的提升,促使我國癌癥診療需求不斷擴大。2010-2020年間,我國腫瘤醫院從111家(公立75家)增長到150家(公立78家),腫瘤醫院的醫護人員從3.0萬人增長到7.2萬人,開放床日數從1665萬上升至3208萬[2]。其中,三級腫瘤醫院在癌癥患者急性期診療服務、癌癥專業人才教學與培訓、研究成果創新與轉化等方面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工作滿意度是指員工主觀上對工作本身和工作條件的滿意程度[3]。它是員工缺勤、職業倦怠、離職等不良工作表現的重要預測因素,也是影響患者滿意度、護理質量和組織效率的重要因素[4-5]。工作滿意度是醫療衛生領域關注的重點話題,學者開展大量針對綜合醫院、精神專科醫院、急診科等的醫護人員,以及鄉村醫生、家庭醫生等工作滿意度的現狀調查,提示了不同程度的低工作滿意度[6-9]。既往研究也探索了影響醫護人員工作滿意度的組織因素(地區、醫護配備水平等),職業因素(工作負荷、工作環境、薪酬待遇、晉升及學習機會)以及個人特征因素(年齡、婚姻、教育、健康狀況)等[8,10-12]。調查結果顯示,我國醫護人員工作滿意率僅40%,職業倦怠率達66.5%-87.8%,離職意愿達50%-70%[13-15]。我國醫護人員面臨著工作滿意度低、離職意愿高、職業倦怠嚴重、薪酬滿意度低、醫患關系緊張等一系列嚴峻問題[13-16]。我國腫瘤醫護人員承擔疑難疾病的診療工作,面臨更大的精神壓力,然而有關腫瘤醫護人員工作滿意度的研究相對不足,大多在單家腫瘤醫院或多家綜合醫院的腫瘤科開展研究[17-19]。僅有的一項在全國開展的大樣本調查進行于2016年,其結果顯示我國腫瘤醫生工作滿意率不足50%,遠低于美國[20]。本研究為一項全國多中心大樣本調查,對我國33家三級腫瘤醫院的醫護人員開展現場調查,分析我國三級腫瘤醫院醫護人員的工作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以期為促進我國高水平腫瘤醫院醫護隊伍的穩定發展提供參考。
于2021年1-3月,在我國31個省份各選取至少1家三級腫瘤醫院,最終30個省份的33家三級腫瘤醫院被納入調查(除西藏外,西藏無三級腫瘤醫院),覆蓋了我國半數以上三級腫瘤醫院。每家樣本醫院抽取150名醫生和150名護士,醫護人員納入標準為醫院注冊醫護人員、工作1年及以上且自愿參與調查者,排除在外進修人員。
采用分層等距抽樣法對醫護人員進行抽樣。首先,調查前收集各樣本醫院符合納入標準的醫護人員名單,分別將醫生和護士按照高級(N1)、中級(N2)、初級職稱(N3)進行分層,計算高級職稱層內抽取樣本數n1=150*高級職稱占比,即n1=150*N1/(N1+N2+N3),然后在層內進行等距抽樣,抽樣間距d1為層內總數除以層內抽樣樣本數(即d1=N1/n1),以此類推,最終抽取150名醫生和150名護士。若醫院醫生或護士不足150名,則全部納入。此外,鼓勵未被抽中的醫護人員自愿參與。所有調查對象簽署了知情同意書。現場調查期間,調查團隊在樣本醫院組織醫護人員現場掃碼填寫電子問卷,調查組專家在現場進行質控和答疑。全國均采用了統一的資料收集標準和流程,數據可信性較好。共發放并回收電子問卷11250份。回收的所有電子問卷均包含了完整的工作滿意度問卷測量結果和重要的基本信息,因此未予剔除,問卷有效率100%。
調查問卷包括醫護人員基本信息和工作滿意度兩部分。其中,醫護人員工作滿意度采用明尼蘇達滿意度問卷(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MSQ)進行測量[21]。該問卷被廣泛應用于醫療、管理、教育和商業等領域,在國內外研究中均報告了良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7, 22]。問卷共包含20個條目,每個條目使用Likert 5級評分,條目分值為1-5分,1代表“非常不滿意”,5代表“非常滿意”,總分范圍為20-100分,總分越高工作滿意度越高。根據國際常用閾值,本研究將問卷總得分不低于80定義為“工作滿意”[22]。工作滿意率為調查對象中“工作滿意”的占比。基本信息的設計基于國內外醫護人員工作滿意度影響因素的相關文獻研究,并咨詢了衛生人力專家、醫院管理者,且在小范圍預調查后進行修訂[11-12]。具體包括調查對象工作所在的醫院及科室信息(地區、醫院類別、是否教學醫院、科室),社會人口學信息(性別、年齡、婚姻、教育水平、自評健康狀況),職業信息(職稱、聘用形式、稅后年收入)和工作負荷信息(每月夜班次數、每周工作時長)。其中,醫院類別包括委屬和省屬,委屬指國家衛生健康委直屬醫院,省屬指省級衛生健康委直屬醫院。
采用描述性統計對調查對象的基本信息和工作滿意度進行描述,連續變量采用均值和標準差,分類變量采用頻數和百分比。采用χ2檢驗分析醫護人員的基本信息差異。由于醫護人員在多項基本信息上存在顯著差異,因此后續影響因素分析根據醫護類別分層分析。使用χ2檢驗分別對醫護人員工作滿意度進行單因素分析;根據單因素分析結果,將P<0.20以及部分重要變量(醫院類別、科室、性別)納入logistic回歸方程,檢驗水準為雙側α=0.05。數據均采用Stata/SE 15.0軟件進行分析。
調查對象共11250名,來自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占比分別為42.77%、25.35%和31.88%,來自教學醫院占比為79.14%。其中,包括5495名醫生和5755名護士,在醫生群體中,男性占比為52.74%,年齡35-44歲占比為40.58%;在護士群體中,男性占比為2.99%,年齡35歲以下占比為63.44%。此外,醫生和護士在科室、性別、年齡、教育、職稱等因素構成上具有顯著差異。見表1。

表1 醫護人員基本情況及特征比較
調查對象工作滿意度得分均值為80.73,標準差為13.72。醫生群體中,工作滿意度得分均值為76.37,標準差為12.93;護士群體中,得分均值為84.89,標準差為13.14。調查對象工作滿意率為53.07%,醫生群體為38.62%,護士群體為66.86%,醫生和護士的工作滿意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900.517,P<0.001)。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不同地區、教學醫院、年齡、自評健康狀況、稅后年收入、每月夜班次數、每周工作時長的醫生和護士的工作滿意率之間均存在差異;不同性別、職稱、聘用形式的醫生的工作滿意率之間存在差異;不同醫院類別、科室、教育水平的護士的工作滿意率之間存在差異(P<0.05)。見表2。

表2 不同特征醫護人員工作滿意率情況比較
醫護人員工作滿意率的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在醫生群體中,男性(OR=1.15)、稅后年收入更高(OR11-20=1.35;OR>20=1.92)的醫生工作滿意的可能性更高;中部地區(OR=0.85)、麻醉科(OR=0.72)、年齡大(OR≥45=0.76)、中級職稱(OR=0.82)、編外聘用(OR=0.77)、自評健康狀況更差(OR一般=0.30;OR較差=0.11)和每周工作時長更長(OR41-50=0.63;OR>50=0.45)的醫生工作滿意的可能性更低。在護士群體中,高級職稱(OR=1.51)、稅后年收入更高(OR11-20=1.62;OR>20=2.09)的護士工作滿意的可能性更高;非教學醫院(OR=0.66)、放射治療科(OR=0.78)、其他科室(OR=0.81)、年齡大(OR≥45=0.48)、編外聘用(OR=0.82)、自評健康狀況更差(OR一般=0.21;OR較差=0.07)和每周工作時長更長(OR41-50=0.55;OR>50=0.31)的護士工作滿意的可能性更低。見表3。

表3 醫護人員工作滿意率多因素分析結果
本研究中我國三級腫瘤醫院醫生工作滿意度得分為76.37(條目均分為3.82),處于中等水平。我國某三甲腫瘤醫院2017-2020年醫生工作滿意度得分從52.27增長到54.98(條目均分為2.75)[18],廣西2022年腫瘤科醫生工作滿意度條目均分為2.34[17],均低于本研究結果。2019年一項在全球多國開展的調查結果顯示, 全球腫瘤科醫生工作滿意率為29%,也低于本研究的38.62%[23]。這可能是由于本研究調查對象均來自三級腫瘤醫院,部分醫院承擔國家或省級腫瘤診療中心的作用,因此其工作環境、薪酬待遇、晉升及學習機會都相對較好。與其他醫院類型調查相比,本研究腫瘤醫院醫生的工作滿意度得分略低于我國三級綜合醫院醫生[24]。提示我國三級腫瘤醫院的醫生工作滿意度尚有改善空間。本研究中我國三級腫瘤醫院護士工作滿意度得分為84.89(條目均分為4.24),工作滿意率為66.86%,處于中等偏高水平。與國際對比,本研究中護士工作滿意度高于澳大利亞和日本等國腫瘤護士的工作滿意度[25-26]。與國內對比,本研究護士工作滿意度條目均分高于2017年山西省某腫瘤醫院護士的3.2[27],2018年沈陽市三級醫院腫瘤科護士的3.5[19],以及2020年安徽省三甲綜合醫院腫瘤科護士的3.37[28]。此外,上述研究均提示腫瘤護士在同事關系方面滿意度較高,但在福利待遇方面滿意度較低。本研究結果處于國際和國內較高水平,可能也與本研究調查對象為我國高水平腫瘤醫院的護士,其具有較好的工作環境、薪酬待遇和較高的職業成就感有關。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的意見》明確將醫護人員工作滿意度納入考核體系。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也提出實施高層次醫學人才培養與支持,健全人才培養評價機制,關心關愛醫護人員。這都提示醫院管理者應當關注人才要素,持續改善醫護人員工作滿意度。
在醫生群體中,中部地區醫生工作滿意度低于東部地區,與既往研究結果一致[13,24]。醫療機構薪酬待遇、工作環境、管理水平等受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東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其可能在保障醫護人員收入、提高醫院管理水平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此外,麻醉科室醫生工作滿意度低于內科科室醫生。2019年,在全國開展的針對136家三級公立醫院醫護人員的工作滿意度調查結果也顯示,麻醉科醫護人員滿意度更低[6]。麻醉科醫生承擔著圍手術期維系患者生命體征的重要作用,但夜班及周末工作較多,且時常面對緊急插管、急救等情況,工作負荷較重,壓力較大[29]。而且麻醉科醫生在圍手術期常作為輔助角色,工作性質相對被動,國內職業認可度較低[29]。有研究顯示,國內麻醉科醫生職業倦怠情況嚴重,而且在職業倦怠測量具體維度中情緒衰竭和成就感低落最為突出[29-30]。在護士群體中,非教學醫院的護士具有較低的工作滿意度。雙因素理論將影響工作滿意度的因素分為保健因素和激勵因素[31]。保健因素可以防止員工產生不滿,通常包括工資水平、福利待遇、工作條件、安全保障等,激勵因素更注重提升員工的進取心和激情,通常包括成就感、晉升、認可度等[31]。教學醫院的護士有機會承擔專本科及研究生教學任務,在日常工作中能產生更多的成就感和職業榮譽感。放射治療科護士相比內科有更低的工作滿意度。放射科護士是最直接面臨輻射暴露風險的人員,這可能成為負面因素影響其工作滿意度[32]。有研究顯示,62.8%放射科護士對暴露于輻射環境感到不舒服[33]。隨著腫瘤診斷和治療方案發展,放射科也發揮愈發重要的作用,然而工資水平較低、工作量大、缺乏尊重、設備故障等成為其主要壓力源[33]。
結果顯示,年齡、職稱、編制情況是影響醫護人員工作滿意度的重要因素。有研究發現年齡與工作滿意度之間存在U型關系,也有研究發現年齡與工作滿意度呈現負向關聯[29,34]。本研究中,年資較長的醫護人員工作滿意度較低,這可能是由于其通常承擔更大的工作責任,且隨著年齡增長其職業發展速度放緩。中級職稱醫生具有更低滿意度。這些醫生通常為青年醫生,正處于家庭和事業的發展期,而且作為青年醫生,還面臨從事科學研究的壓力,導致其家庭和工作負擔均較重,工作滿意度降低。高級職稱護士具有較高滿意度,則與其有更高的薪酬待遇、更好的資源條件、更高的職業成就感有關[11]。編外聘用的醫護人員職業歸屬感低,給予同樣付出但獲得的薪酬、職稱晉升、崗位競聘機會等方面卻存在不公平現象,從而導致較低的工作滿意度[35-37]。更高的稅后年收入和更好的健康狀況顯著提升醫護人員工作滿意度,而更高的工作負荷顯著降低醫護人員工作滿意度,這與既往研究結果一致[7, 38-39]。根據雙因素理論,收入是員工工作滿意度的重要保健因素[31]。較低的收入將導致醫護人員產生付出-回報失衡的感覺,從而影響其工作動力和滿意度[38]。醫護人員薪酬較低,未能充分體現其勞動價值,進而對其工作滿意度產生影響。有研究顯示,醫護人員薪酬滿意率約為40%,與工作滿意率基本一致[13,16]。研究也顯示,醫護人員工作負荷重,易于造成其工作-家庭沖突,影響其家庭關系,導致工作滿意度降低[38]。醫護人員的健康狀況也會影響其心理狀況及工作精力,加之較重的工作負荷,常常導致其工作狀態不佳和職業倦怠,易于造成醫療差錯及醫患糾紛,影響其工作滿意度[7,40]。醫護人員工作滿意度受到組織因素的影響,創造更適宜的組織氛圍和工作環境對提高醫護人員工作滿意度有重要意義,包括提高人員配備水平、建立安全職業環境、增加醫院事務參與感以及提供專業發展支持等[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