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得網診咨詢中有家長留言:“我家寶寶便秘好多天了,每次拉粑粑都很用力,粑粑塊大干硬,便干如球,就是拉不下來,孩子疼得哭天叫地,甚至肛腸劃傷破裂導致出血。作為父母心疼著急沒辦法,試了好多辦法都沒有用,這可咋辦呀?”
從留言和諸多病患的情況不難看出,小兒長期便秘給家長帶來了極大的心理困惑,也是一個繞不開躲不過的現實問題,牽涉家庭多,常遇多發,棘手難辦,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小兒便秘是指寶寶排便不規律、大便干燥、排便困難或便秘時間較長的一種常見的腸道問題。根據發病原因和癥狀表現的不同,小兒便秘可分為功能性便秘和器質性便秘兩種類型。
功能性便秘:是指小兒排便受到精神因素、情緒或飲食習慣等非器質性因素影響而造成的便秘。這種類型的便秘通常伴隨著大便干硬、排便費力、排便時間延長等特點,多數情況下不會導致明顯的生理損害,但長期存在會影響小兒的身心健康。
器質性便秘:是指小兒排便受到腸道解剖結構異常、疾病或其他器質性因素影響引起的便秘。常見的病因包括肛門直腸畸形、神經系統疾病、消化道梗阻等。這種類型的便秘需要及時進行詳細的檢查和診斷,并針對具體病因進行治療。
了解小兒便秘的概念和分型有助于家長及時發現和處理孩子的便秘問題,避免其對孩子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本文主要探討小兒功能性便秘。
小兒長期便秘危害多,嚴重影響身心健康和發育成長。
● 小兒長期便秘,粑粑長期存留體內,極易引起體內毒素過多,會導致內分泌紊亂、睡眠紊亂、皮膚粗糙,長期便秘易造成局部感染,引起膿腫,長痔瘡。
● 便秘引起腸道功能紊亂,大便變干變硬、排便愈發困難,排便易劃傷腸黏膜或肛門,造成肛裂、出血,給小兒帶來極大痛苦,損害身體健康。
● 便秘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出現腹脹腹痛,食欲下降,膳食失衡,營養不良,影響正常發育成長。
● 長期便秘甚至還會誘發心理問題,比如恐懼心理害怕大便,厭食心理不敢進食,害怕社交不敢出門等等,嚴重影響小兒身心健康。
不吃垃圾食品,少吃煎炸食物,多吃高纖維素食物。膳食纖維主要存在于谷、薯、豆類、蔬菜及水果中,谷物食品含膳食纖維最多,如高粱米、玉米;蔬菜類為菠菜、韭菜、胡蘿卜、茄子、香菇等;水果類為火龍果、獼猴桃、木瓜、棗、梨、桃等;豆類為紅小豆及黃豆等。純母乳喂養的寶寶,母親應注意飲食均衡,適當增加蔬菜、水果、雜糧和湯水等;配方奶喂養的寶寶,可在兩頓奶間喂水。
每天早上起床后,給小兒喝適量溫開水,可起到軟化腸道糞便的作用,平時要養成少量多次飲水的好習慣。
不論在家中還是室外,都要盡量安排小兒適度運動,天氣不好時可安排室內運動,如通過跳繩、蹦床、跳躍、折返跑、球類運動、跳舞、練拳等增加腹部張力,以促進胃腸活動,減少或避免小兒便秘。
可選用的穴位有:按揉天樞穴、中脘穴,下推七節骨等,每個穴位可進行10-15分鐘左右,寶寶便秘家長還可以幫助做順時針揉腹部的動作。
對于因害怕排便疼痛而拒絕自我排便的小兒,應首先解除嵌塞的糞便以減輕疼痛,可選用開塞露,但不建議長期使用。也可使用蜂蜜栓塞肛治療,此法只需蜂蜜且制作方法簡單,操作方便,安全無副作用。
可以根據孩子喜好,選擇合適的時間、合適的便器,但應注意高度適宜。當寶貝在便器上訓練時,應使雙膝水平高于臀部,教會孩子學會排便用力,深呼吸屏氣同時向下用力,反復訓練。排便時間可選擇清晨或早餐后半小時至1小時,此時胃—腸反射最活躍,也可選擇在晚餐后,避免白天時間緊而精神緊張。
大便恐懼心理及處理方法
大便恐懼心理是指小兒在排便過程中產生的恐懼、焦慮或厭惡的心理反應,常常會導致排便困難、便秘等問題。大多數小兒存在排便疼痛恐懼,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鼓勵引導小兒,克服排便緊張心理,切勿責備,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不同的原因進行相應的心理疏導。需要注意,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心理特點和適應程度,需要因人而異、量體裁衣地采取相應的措施。家長應該保持耐心和關愛,為孩子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支持,幫助孩子逐步克服大便恐懼心理。
培養良好的排便習慣
要解決便秘問題,首先要找出引起問題的不良習慣。比如,小兒注意力過度集中或興奮時容易忘記排便需求,可以通過談話告訴孩子憋大便對身體的影響和危害,并觀看專家視頻講座加以說明。此外,平時要進行排便提醒,在孩子主動排便后及時夸獎,并通過提醒和鼓勵進行積極強化,逐漸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適應新環境并保持正常排便
當孩子進入幼兒園或小學后,可能會因為環境陌生不習慣而憋大便。這時可以通過談話聊天的方式,進行認知行為方面的示范講練或問題糾正。同時,及時與幼兒園或學校老師主動溝通,了解反映情況,并配合鼓勵孩子完成正常排便。這樣可以幫助孩子適應新環境,并保持正常的排便習慣。
總之,對于小兒便秘的預防,需多管齊下,注意飲食結構調整,多食用粗纖維食物,適當增加高蛋白食物攝入量,并增加運動;尤其在長期便秘得不到緩解的情況下,考慮心理因素的影響,合理進行心理疏導和行為訓練,逐步培養孩子規律大便的好習慣,早日幫助家長“秘惑可解”,走出心理困惑,幫助孩子走好人生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