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 ? 中國·北京
2024年4月1日—6月30日
為慶祝中法建交60周年,本次展覽匯集凡爾賽宮和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約200件文物,涵蓋繪畫、家具、瓷器、掛毯、書籍等,生動展現17世紀下半葉至18世紀末中法兩國間的外交、文化與藝術交流。

《清圣祖康熙皇帝朝服像》,清代,故宮博物院藏

乾隆款彩漆嵌銅活鼓字盤二套鐘,清代,故宮博物院藏

《熱愛藝術與科學的路易十四》,讓·格雷尼爾,1672年,凡爾賽宮藏
展覽將從繪畫、藝術品、室內裝飾、建筑、園林、文學、音樂等諸多方面展現這一時期中國文化對法國宮廷及上流社會的巨大吸引力,以及中國藝術帶給法國藝術家和知識分子的創作靈感;同時,展覽也精選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鐘表、科學儀器、版畫、瓷器、書籍等相關文物,還原這段時期中法兩國間的文化和藝術交流盛況。

《在洪流中(1)》,三屏影像裝置,Jana Kerima Stolzer & Lex Rütten,2020年
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 ? 中國·上海
2024年4月2日—6月16日
本次展覽由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與德國駐上海總領事館文化教育處共同主辦,邀請8組中德藝術家參展,圍繞人工智能和數字時代下人類的存在方式展開,通過攝影、影像裝置深入探討歐洲以及中國對未來生活的想象。
展覽一方面從數字時代的幽靈、短視頻、消費主義體驗、鄉愁、勞動等不同主題展現創作者們對時代的回應,同時展開對未來生活里肉身經驗缺失狀態的想象;另一方面通過比較中德兩國年輕創作者聚焦的問題,來探討同一時空下,理解世界的不同視角。展覽旨在為跨越地域的創作者與觀眾提供平行的參照系,從而在技術時代背景之下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存在。

《新物種》,梁宇玨,三頻影像裝置,2023年
盧浮宮? ? 法國·巴黎
2024年3月20日—6月17日
本次展覽圍繞荷蘭畫家揚·凡·艾克(Jan van Eyck)名作《宰相洛蘭的圣母》的修復展開,呈現畫作修復歷程與作品背后的細節。《宰相洛蘭的圣母》于1800年入藏盧浮宮,2014年盧浮宮決定首次對其展開修復和研究。長達10年的修復過程中,畫作表面已氧化的保護層被移除,恢復亮度。

《宰相洛蘭的圣母(局部)》,凡·艾克
展覽展出包括彩繪板、手稿、素描、浮雕、金銀器在內的60余件作品,沉浸式剖析《宰相洛蘭的圣母》。除此之外,來自國際多家藝術機構的揚·凡·艾克及其同時代藝術家作品也將共同亮相,如德國施泰德藝術館首度外借的《盧克的圣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