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悅,黎 琴,潘凱麗,黃靜銘,王桂蘭,吳 帆,黃連意,朱 璐
老年人自我忽視(elderly self neglect,ESN)是指老年人無法很好地完成自我照顧,使自身健康、安全和公共安全遭到威脅[1]。隨著社會老齡化態勢的日益加重,老年人自我忽視將成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問題。據報道,國外老年人群自我忽視發生率為40%,我國老年人自我忽視發生率為18.4%~29.1%[2-3]。自我忽視會引起老年人情感孤立、入院率升高、生活水平及治療依從性下降等,甚至出現自殺傾向[4-5]?!丁笆奈濉苯】道淆g化規劃》[6]提出,要強化老年健康教育,完善老年人健康服務體系。故及時識別老年人自我忽視的危險因素并加強預防干預,對改善老年人群晚年生存質量、促進健康老齡化具有積極意義。目前國內外老年人自我忽視的危險因素研究較多,但由于地區、樣本量及評估工具差異等,研究結果尚不統一。本研究通過Meta分析全面地探討老年人自我忽視的危險因素,以期為醫護人員快速識別自我忽視風險,為預防老年人自我忽視的發生和制定干預措施提供證據支持。本研究PROSPERO審核號為CRD42023418998。
1.1.1 納入標準
1)研究對象:年齡≥60歲;2)研究類型:觀察性研究,語言為中英文;3)暴露因素:老年人自我忽視的危險因素;4)結局指標:比值比(OR)及95%CI或可經原始數據轉化上述數據;5)數據重復發表,則納入危險因素較全面的研究。
1.1.2 排除標準
1)原始文獻中無明確自我忽視標準及樣本來源;2)綜述、會議摘要、個案等;3)數據缺失或無法進行提取或轉化;4)重復發表、不能獲取全文或低質量研究。
以主題詞和自由詞聯合的方法,系統檢索和追溯檢索中國知網、維普數據庫、萬方數據庫、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數據庫中關于老年人自我忽視危險因素的研究,檢索期限為從建庫至2023年5月16日。中文檢索詞為“老年人”“老年”“高齡”“自我忽視”“第歐根尼綜合征”“老年崩潰”“社交崩潰綜合征”“危險因素”“影響因素”“相關因素”。英文檢索詞為“aged”“elderly”“older people”“older adults”“elder*”“self neglect”“self-neglect”“diogenes syndrome”“squalor syndrome”“senile breakdown*”“social breakdown syndrome”“risk factors”“risk factor*”“social risk factor*”“factor*”“social risk”“influence factor”。
由2名學者獨立篩選和信息提取,如有異議由第三方參與商議。提取內容包括題目、作者、發表時間、地區、研究類型、樣本量、危險因素、結局指標等。
由2名學者進行文獻質量評價,有分歧時征詢三方意見。隊列研究和病例對照研究使用紐卡斯爾-渥太華量表(NOS)[7]評價,量表總分為9分,分為高(7~9分)、中(4~6分)、低(0~3分)質量研究。橫斷面研究采用美國衛生保健和研究機構(AHRQ)[8]推薦的評價標準,總分為11分,0~3分、4~7分、8~11分分別為低、中、高質量研究。
采用Revman 5.4軟件分析數據,結果以OR值及95%CI表示。對各研究進行異質性檢驗,若P≥0.1、I2≤50%說明各研究間異質性不明顯,選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分析,反之選擇隨機效應模型進行分析。采用敏感性分析或亞組分析尋找異質性來源,對納入≥10篇研究的因素檢驗發表偏倚。
共檢索到文獻2 356篇,經層層篩選最終納入22篇(英文7篇,中文15篇)。見圖1。

圖1 文獻篩選流程圖
共納入22篇研究,橫斷面研究15篇[9-23]、隊列研究2篇[24-25]、病例對照研究5篇[26-30],總樣本量為33 730。見表1。

表1 納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及質量評價結果
共涉及18個危險因素,其中趙媛媛[18]僅報道階段性年齡對老年人自我忽視的影響,無法進行合并。婚姻狀況、文化水平、經濟壓力等7個因素異質性不明顯,選用固定效應模型,其余11個因素選用隨機效應模型。詳見表2。

表2 老年人自我忽視危險因素Meta分析
通過轉換效應模型進行敏感性分析,結果顯示各危險因素的一致性較好,結果相對可靠。對異質性較大的因素逐個排除文獻后發現:王燕紅等[13-14,16]是性別的異質性來源,Yu等[22,24]是收入水平的異質性來源,趙媛媛[18]是獨居的異質性來源,彭超華等[9,13,24]是生活自理能力的異質性來源,Hei等[25]是子女數量的異質性來源,袁勝楠等[11,21]是健康狀況的異質性來源,易子涵等[17,21,29]是認知功能的異質性來源,李杰等[14,23]是失能程度的異質性來源。年齡、社會支持、抑郁因素未見明顯異質性來源。
抑郁因素的納入研究≥10篇,繪制漏斗圖檢驗其發表性偏倚,結果顯示漏斗圖對稱性欠佳,可能有一定的發表偏倚。
秦文等[31]發現,老年男性易出現自我忽視,和本研究結論一致。男性常擔負家庭和社會重要角色,精力有限而無暇關注健康和生活習慣,長此以往易增加自我忽視風險[16]。高齡是老年人自我忽視的獨立危險因素[24],高齡老年人系統功能逐漸退化,生理儲備較弱且機體抵抗力降低,加之社會功能受限,其自我照護能力薄弱,致使自我忽視風險較高[32]。此外,單身老年人更易發生自我忽視,配偶的支持和監督利于老年人健康行為的促進,可提升其自我效能感,故有配偶的老年人健康狀況普遍高于單身老年人[33]。文化水平與老年人自我忽視呈負相關,文化水平低者健康信息獲取滯后,理解與運用能力有限致使知識儲備不足,出現健康問題時難以進行自我管理和預防[34]。同時老年人自我忽視也受子女數量的影響,子女少的老年人得到的家庭照護及情感照護不足,會影響生活習慣和心理健康的自我重視,易形成孤僻的性格進而加重情感自我忽視[35]。
鑒于人口學特征帶來的影響,我們無法直接進行干預,但能通過針對重點人群制定個性化的健康教育,強化其自我管理意識。對無配偶或子女少的老年人,我們要盡量滿足其精神慰藉和生活需求,以降低主動自我忽視。
低收入的老年人經濟基礎不穩固,難以滿足健康服務及知識信息的汲取,常因醫療和生活資源匱乏而影響對自身健康狀態和生活方式的重視,甚至迫于經濟壓力和家庭負擔而延誤治療,反而加速疾病惡化[16]。獨居老年人作為弱勢群體生活質量欠佳,常因生活范圍和社交網絡狹小導致老年人存在負性情緒時難以排解,更易滋生情感忽視[36],加上獨居老年人安全意識薄弱,易忽視居住環境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嚴重威脅其人身安全。研究表明,社會支持是有效緩解壓力和應激事件的關鍵資源,與老年人自我忽視密切相關,良好的社會支持是老年人重要的精神力量,有利于培養其樂觀的心態,增進歸屬感和幸福感,還能提升其抗壓能力[37],從而降低自我忽視風險。
基于以上低收入、經濟壓力大、獨居等危險因素,我們可以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為老年群體提供幫助,減輕其經濟壓力。社區人員要加強對獨居老年人的安全教育,強化其防范意識,杜絕安全隱患;同時要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社會資源,鼓勵老年人參與社交活動,提升社會適應能力。
宗教信仰、生活自理能力差、失能、生活滿意度低是老年人自我忽視的危險因素。宗教信仰是精神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使老年人得到情感依靠、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38],然而部分宗教信息存在誤導老年人忽略自身健康、社交關系、家庭責任等現象[39]。故家屬要時常關注老年人日常動態、及時察覺異常情況,幫助老年人培養積極健康的宗教信仰。另外,老年人機體受損會影響執行功能導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基本需求無法保障,影響自我管理意愿[40]。再者衛生也是失能老年人面臨的一大問題,失能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差,因行動不便而無法保證個人衛生和居住環境的清潔,常出現骯臟、體味和囤積等現象。因此,為失能老年人提供康復訓練,鼓勵其積極參與自我照顧從而避免自我忽視。同時生活滿意度可負向預測老年人自我忽視。滿意度低的老年人因擔心失去活動自主權和獨立性會給家人造成負擔,從而產生挫敗及無力感,增加自我忽視風險。社交網絡以及對自身價值的認同與接受程度也會影響其生活滿意度[13],故提升老年人的生活滿意度需多方位的支持。
健康狀況、慢性病史、疼痛、認知功能、失能程度和抑郁與老年人自我忽視的發生密切相關。健康狀況較差的老年人因軀體健康功能失衡,加之受各種生活事件的影響導致其消極的自我保健意識和健康管理行為[34],加重自我忽視。與單一疾病相比,慢病共存也是老年人自我忽視的一項潛在誘因[19],多病共存長期管理需耗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由于老年人能力有限及健康管理觀念較弱,往往忽略自身疾病的治療和預后;其次軀體疾病所引起的疼痛會弱化行動力,干擾大腦控制權,老年人會逐漸適應并忽略疼痛從而降低就醫意愿[41],使得自我忽視水平增高。認知能力下降的老年人自我忽視風險較高,額葉功能受損引起的認知功能障礙和記憶力減退會削弱老年人對健康的重視,出現漏服、錯服等不良用藥行為[42]。除此之外,抑郁是老年人自我忽視的獨立高危因素,會減少老年人參與外界交流與活動,導致生活熱情和自我防范意識降低,從而忽略自身老化過程中的身心狀態[43]。
故需要格外關注老年人身心健康,除積極治療和管理現有疾病外,還應及時識別負性情緒,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導與支持,囑家屬給予陪伴和交流,促進其健康老齡化,避免陷入自我忽視的狀態。
本研究尚存有以下不足:1)未納入灰色文獻且納入研究多為觀察性研究,而且某些因素無法合并對結果造成部分偏差;2)部分因素異質性較高,經敏感性和亞組分析未能完全解釋其異質性來源;3)抑郁因素存在發表偏倚。故未來需開展大樣本、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進一步明確老年人自我忽視的危險因素。
本研究顯示,男性、高齡、無配偶、低學歷、低收入、經濟壓力大、獨居、低社會支持、低生活自理能力、有宗教信仰、生活滿意度低、子女數量少、健康狀況差、慢性病史、疼痛、認知功能下降、失能和抑郁的老年人易發生自我忽視。醫務人員應加強早期篩查和識別可控危險因素,及時進行干預和管理,從而降低老年人自我忽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