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芳,黃 欽
2022年5月—2023年5月選取我院收治的86例結直腸癌病人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中國結直腸癌診療規范(2023版)》相關診斷標準[7];2)經影像學及術中病理組織學明確診斷;3)符合結直腸癌根治手術指征;4)病人對研究內容知曉,愿意積極配合。排除標準:1)合并結直腸癌遠處轉移;2)合并凝血功能障礙;3)合并其他部位惡性腫瘤;4)預計存活期少于6個月;5)合并心肝腎等臟器功能異常;6)合并嚴重感染性疾病;7)入組前已存在頑固性失眠或病理性失眠;8)合并心理性疾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病人分為觀察組、對照組,每組43例。觀察組:男22例,女21例;惡性腫瘤國際臨床病理分期(TNM)Ⅱ期15例,Ⅲ期15例,Ⅳ期13例;初中及以下18例,高中及中專14例,專科及以上11例。對照組:男21例,女22例;TNM病理分期Ⅱ期16例,Ⅲ期14例,Ⅳ期13例;初中及以下17例,高中及中專16例,專科及以上10例。兩組病人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已獲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編號:S548)。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1)控制疼痛:術后可能會有一定的疼痛和不適感,及時給予止痛藥物來緩解疼痛。2)飲食調理:根據醫生的建議,逐漸開始恢復飲食,可從液體或軟食開始,逐漸過渡到普通飲食,確保飲食豐富多樣,富含營養,有助于康復。3)預防便秘:術后容易出現便秘問題,建議飲食中增加纖維,喝足夠的水,并遵循定期排便的習慣。4)均衡飲水:保持身體充足的水分攝入可以幫助排泄廢物,預防脫水,并促進愈合過程。5)規律運動:根據醫生的建議逐漸增加體力活動,如散步或其他適當的低強度運動,適量的運動有助于塑造身體,提高心肺功能。6)注意傷口護理:保持傷口清潔和干燥,并及時更換敷料。7)睡眠干預:保持房間安靜、暗、涼爽,使用舒適的床墊和枕頭,指導病人每天都在相同的時間上床睡覺和起床。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SLEEP-MAD模式護理策略,具體如下。
1.2.1 成立睡眠干預小組
小組成員包括腫瘤科主治醫生1人、護士長1人、主管護士2人、責任護士3人。由研究者對干預小組成員進行SLEEP-MAD模式護理培訓,培訓內容包括SLEEP-MAD模式實施的目的及意義、SLEEP-MAD模式具體內容、實施方法、實施過程中注意事項等。小組成員培訓結束后對其進行相關考核,小組成員考核合格后方能入組對病人開展干預。其中主治醫生負責對病人病情進行診斷,護士長及主管護士負責制定SLEEP-MAD模式護理策略,責任護士在護士長及主管護士指導下開展SLEEP-MAD模式護理策略。
1.2.2 SLEEP-MAD模式護理策略內容
1)睡眠教育:責任護士向病人提供關于睡眠教育,包括建立規律的睡眠時間表,指導病人避免午睡,減少咖啡因和刺激性食物攝入,保持良好睡眠環境等。2)活動干預:鼓勵病人每周至少進行150 min中等至高強度的有氧運動,如快走、跑步、游泳等,同時應避免在臨近就寢時間進行劇烈運動。指導病人嘗試進行放松訓練方法,如深呼吸、漸進性肌肉松弛以及瑜伽等練習。3)情緒干預:責任護士通過與病人交談了解病人不同類型的情緒,如憤怒、悲傷、焦慮等,并指導病人學會識別自己與他人的情緒狀態。同時指導病人通過深呼吸、冥想、運動、寫日記等方式學會自我調節情緒。同時鼓勵病人與他人進行積極的人際交流,表達自己的情緒,并傾聽他人的情緒和需求。通過與他人交流幫助他人分析情緒問題的根源,并通過尋求專業幫助及制訂行動計劃等分析情緒問題。4)藥物管理:護士可以根據醫囑給予病人適當的藥物來幫助調節睡眠,藥物管理包括合理用藥、藥物監測和不良反應的評估等。5)環境管理:確保睡眠場所安靜、暗淡和涼爽,并關閉噪聲、光線和保持適宜的室溫都有助于提供一個理想的睡眠環境。選擇一個適合身體需求的床墊和枕頭,以提供良好的支撐和舒適度。確保床上用品干凈,并保持房間整潔,這有助于營造一個放松的環境,提高睡眠質量。同時使用窗簾或眼罩來控制光線,并考慮使用耳塞或白噪聲機來屏蔽噪聲。為病人建立一個固定的睡眠時間表,盡量每天都按時入睡和起床,這有助于調整病人生物鐘,提高睡眠質量。指導病人在睡前進行放松活動,如泡個熱水澡、讀書或聽音樂。6)疲勞管理:護士可以根據病人的疲勞程度制訂相應的疲勞管理計劃,如合理安排活動和休息時間、指導病人均衡飲食,并對病人實施疼痛管理,同時為病人提供緩解疲勞的手段,如按摩、音樂療法等。
1.3.1 不良情緒
干預前后應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8]及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9]對兩組病人不良情緒進行評價,HAMA量表14個條目,覆蓋了多個焦慮癥狀領域,每個條目根據嚴重程度計0~4分,總分0~56分,評分越高說明病人焦慮癥狀越明顯;HAMD量表共17個條目,涵蓋多個抑郁癥狀,每個項目根據嚴重程度依次計為0~4分,總分0~68分,評分越高說明抑郁癥狀越明顯。
原輔料出庫主要面向制絲、卷包和咀棒車間,卷包車間由于輔料中轉庫的存在,大庫到中轉庫屬于移庫操作,從中轉庫到機臺的出庫為生產出庫,而到制絲和咀棒車間的出庫直接為生產出庫。

表1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HAMA、HAMD評分比較 單位:分

表2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疼痛、睡眠質量評分比較 單位:分

表3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癌因性疲乏評分比較 單位:分

表4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單位:分
1.3.2 疼痛感
干預前后采用視覺模擬疼痛評分(VAS)量表[10]對兩組病人疼痛情況進行評價,VAS評分0~10分,評分越高說明病人疼痛感越顯著。
1.3.3 癌因性疲乏
干預前后采用Piper疲乏調查量表[11]對兩組病人癌因性疲乏進行評價,量表包括認知疲乏(6個條目)、行為疲乏(6個條目)、情感疲乏(5個條目)和感覺疲乏(5個條目)4個維度,共22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1~10級評分,總分22~220分,分值越高表明病人癌因性疲乏感越明顯,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856,效度系數為0.823,提示量表信效度理想。
1.3.4 睡眠質量
干預前后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12]對兩組病人睡眠質量進行評價,量表7個條目,每個條目評1~3分,總分7~21分,評分越高說明病人睡眠質量越差,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850,效度系數為0.831,提示量表信效度理想。
1.3.5 生活質量
干預前后采用歐洲癌癥研究與治療組織生命質量量表(EORTC QLQ-C30)[13]對兩組病人生活質量進行評價,量表包括軀體功能、角色功能、社會功能、認知功能及情緒功能5個維度,每個維度評0~100分,分值越高說明病人生活質量越理想。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836,效度系數為0.843,提示量表信效度理想。
由2名責任護士在術后第1 天及干預后7 d以問卷調查的方式收集兩組不良情緒、疼痛評分、睡眠質量及癌因性疲乏等數據,向病人發放問卷前向其講解相關量表填寫方法及注意事項,病人充分知情了解后向其發放HAMA量表、HAAMD量表、VAS問卷、Piper疲乏調查量表、PSQI量表,并在病人術后第1天及干預1個月后發放EORTC QLQ-C30量表,病人填寫完畢后,現場回收,本次共發出相關問卷或量表90份,剔除填寫不完整或填寫錯誤的無效問卷后有效回收86份,有效回收率95.55%。

結直腸癌手術屬于創傷性治療,病人會對手術過程和術后效果感到焦慮和恐懼。此外,病人康復期間的不良癥狀,如疼痛、惡心、疲勞和失眠等也會導致病人出現焦慮及抑郁情緒[14]。不良情緒會加重病人軀體疼痛及不適,影響病人康復信心及參與疾病治療的積極性,不利于病人術后康復[15]。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病人HAMA、HAMD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結果與劉艷等[16]對ICU病人實施SLEEP-MAD模式護理策略獲得的結果一致,說明SLEEP-MAD模式護理策略可減輕結直腸癌病人不良情緒。直腸癌病人術后護理過程中由于面臨身體不適、疼痛、藥物副作用及心理壓力等因素,會對病人的睡眠質量產生較大影響。睡眠質量低下會進一步加重病人的情緒問題[17]。SLEEP-MAD模式可通過一系列的干預措施幫助病人改善睡眠質量,減輕病人不良情緒。如通過指導病人進行漸進性肌肉松弛法、深呼吸、正念等放松療法,有效轉移病人注意力,從而減輕病人不良情緒[18]。
術后疼痛是結直腸癌病人常見的癥狀,術后疼痛不僅導致切口愈合時間延長,而且會對病人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加重病人焦慮及抑郁情緒[19]。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病人VAS及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SLEEP-MAD模式護理策略可減輕結直腸癌病人術后疼痛感,改善睡眠質量。分析可能由于:結直腸癌病人術后會經歷術后疼痛,且疼痛會影響病人睡眠質量。而SLEEP-MAD模式護理會根據病人的疼痛程度制訂個體化疼痛管理計劃,包括使用適當的藥物疼痛管理及非藥物疼痛緩解措施,從而能有效減輕病人術后疼痛感[20]。此外,SLEEP-MAD模式會制訂個性化睡眠計劃,包括規定固定的睡眠時間和起床時間,提醒病人保持規律的睡眠習慣,這有助于調整病人的生物鐘,從而改善睡眠質量[21]。
癌因性疲乏是指由于癌癥或其治療所引起的持續性和明顯的疲勞感,它不同于日常疲勞,而是一種身體和心理方面的綜合疲倦感[22]。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病人癌因性疲乏感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SLEEP-MAD模式護理策略可減輕結直腸癌病人癌因性疲乏。分析可能由于:SLEEP-MAD模式護理策略可通過自我護理來關注身體和心理的需求,通過適度的光照和運動來提高能量水平,通過優化環境來創造舒適和寧靜的治療環境,通過控制活動節奏和采用正念技巧來提高應對能力,通過合理的睡眠和休息將有助于病人恢復體力,減輕癌因性疲乏[23]。
本研究顯示,干預后觀察組EORTC QLQ-C30相關維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SLEEP-MAD模式護理策略可改善結直腸癌病人生活質量。分析可能由于:SLEEP-MAD模式護理策略可提供病人相關的睡眠知識和技巧,如建立規律的作息時間、避免刺激性食物和保持舒適的睡眠環境等,從而改善病人睡眠質量。此外,SLEEP-MAD模式護理策略可幫助病人應對焦慮、抑郁情緒問題,通過認知行為療法等技巧改善睡眠質量,減輕病人癌因性疲乏感,促進病人身心健康,從而改善病人生活質量[24]。
SLEEP-MAD模式護理策略可有效減輕結直腸癌病人焦慮及抑郁情緒,減輕病人術后疼痛感及癌因性疲乏,改善病人睡眠質量及生活質量。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如SLEEP-MAD模式在教育病人相關的睡眠知識和技能方面可能存在不足,在日后研究中可通過提供充分的教育和指導,幫助病人更好地理解和應對睡眠問題,從而進一步提升干預效果。此外,SLEEP-MAD模式對病人缺乏跟蹤及評估,在日后干預中可通過增加有效的跟蹤和評估,以便及時了解病人反饋和干預效果,有助于及時調整護理計劃及持續改進護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