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李建國
“書卷多情似故知,墨香久遠亦沁人。”前些日子在老家收拾閣樓時,無意間打開落滿灰塵的木箱,里面是一摞摞早年讀過的書:古典文學、名人傳記、詩詞散文,不一而足。看到這些書,只覺沁人心扉、格外親切,也不由得想起歲月深處的點滴往事。
我出生在上世紀70年代初的一個小山村。父親是鄉村教師,是當時村里為數不多的“文化人”,受他熏陶,上小學起,我就喜歡讀書,讀一些淺顯易懂的小人書。
離家5公里的鎮上有家書店,有連環畫專柜。星期天或節假日,我常跟伙伴們到這里挑書、買書,拿回去交換著看,給童年帶來不少樂趣。那時一本連環畫8分錢,價格相當于兩個雞蛋,家長很心疼,但往往在孩子們的執拗下妥協。有時,我們揣著雞蛋翻山梁、穿溝谷到鎮上買書。至今,小時候買書的場景、書中的墨香,依然駐留在我的內心深處。
隨著年齡增長,讀書需求增多。好在父親有些藏書,如四大名著、唐詩宋詞、經典散文之類的,能紓解一些讀書之難。此外,我還常到同學、朋友家借書,每遇好書,便沉浸其中、忘乎晨昏。在沁人心扉的縷縷書香中,安放靈魂、陶冶思想,豐富閱歷、充實生活,伴隨自己點滴的成長。

“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父親曾對我說,一目十行是對文字的輕薄,隨意翻看是對書籍的褻瀆,書如良師、開卷有益,一個人有涵養、有見地、有才氣,就要靜下心來,常讀書、多讀書、讀好書,雖未必“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但要當成一種習慣、一種追求。
參加工作后,我依然把讀書當成愛好。歲月流轉中,不斷增加學識,提高涵養,豐富思維。隨著積累增多,眼界愈發開闊,學識日漸豐富,也養成了堅忍包容、向善向上、努力進取的性格,為我從事文化創作、干好工作提供了助力。
“高華秀文,自優雅而明粹;深溥卓見,賴筆力以顯揚。”近年來,“書香國網”和“書香豫電”等活動深入開展,身邊讀書的人多了起來。工作之余,我喜歡同三五“書蟲”圍坐書桌前,暫忘外邊喧鬧,細讀一篇篇佳作,品味悠久歷史的“沉香”、詩詞文化的“墨香”、文人風骨的“清香”,在徜徉書海中啟智明理、沉醉書香中知達古今、交流互學中怡情養德,不斷滋養陽光、自信、豁達、向上的品格,做更好的自己。
最是書香沁人心,相隨相伴無盡時。生命是單程的旅行,每個驛站都匆匆而過;時光不因人的意愿而停留,錯過了就會永遠失去。如今春光正好,讓我們沏半杯清茶、就一盞明燈,在沁人的書香中提升自我、修身增智、厚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