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 提示:碳納米管和石墨烯是碳元素的不同單質,二者互為同素異形體,A 項正確。碳納米管在適當的分散劑中能形成膠體,而碳納米管不具有丁達爾效應,B 項錯誤。石墨烯是碳單質,不屬于有機物,C 項錯誤。蠶絲纖維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D 項錯誤。
2.D 提示:由該物質的結構簡式可確定分子式為(C14H21NO11)n,A 項錯誤。該物質分子結構中含有羧基、羥基、醚鍵和酰胺基,共4種含氧官能團,B 項錯誤。羥基能被酸性重鉻酸鉀溶液氧化,并使酸性重鉻酸鉀溶液褪色,C 項錯誤。由該物質的結構簡式可知,分子中每個環結構中有5 個手性碳原子,D 項正確。
3.C 提示:R 中沒有羥基、羧基等親水基團,難溶于水,A 項錯誤。Mn 是25 號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4周期第ⅦB 族,即位于周期表中d區,B 項錯誤。R 分子中O原子都連接2個共價鍵,最外層均達到8電子穩定結構,C 項正確。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電負性越大,根據非金屬性O>C>H,可知電負性O>C>H,D 項錯誤。
4.D 提示:N 極上O2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即N 極為正極;M 極為負極,葡萄糖在M 極上被氧化為CO2。電池工作時,電流從正極流向負極,即電流從N 極流向M 極,且N 極電勢高,A 項正確。M 極產生H+,溶液酸化會使微生物活性降低,應選擇質子交換膜,使H+從左極室流向右極室,B項正確。結合圖示可寫出M 極電極反應為C6H12O6+6H2O-24e-6CO2+24H+,C項正確。N極消耗1 mol O2時轉移4 mol電子,但N 極同時有轉化為N2,該反應轉移的電子數未知,故無法計算M 極產生H+的物質的量,D 項錯誤。
5.D 提示:鋁在濃硫酸中發生鈍化,致密的鈍化膜阻礙反應的繼續進行,常溫下,將鋁片分別插入濃硫酸和稀硫酸中,前者無明顯現象,后者產生氣泡,據此不能說明濃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硫酸的弱,A 項錯誤。酸性條件下,會將氧化為能與Ba2+生成BaSO4白色沉淀的,則向NH4HSO3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再加入足量鹽酸,產生白色沉淀不能說明原樣品已變質,B項錯誤。甲苯能與酸性KMnO4溶液發生氧化反應使溶液顏色變淺,但溶液顏色變淺與萃取無關,C 項錯誤。苯不能與濃溴水發生取代反應,苯酚溶液與濃溴水發生取代反應生成三溴苯酚沉淀,據此可說明酚羥基活化了苯環,D 項正確。
8.(1)A、B
(2)80 ℃、90 min
(3)12MnO2+C6H12O6+24H+12Mn2++6CO2↑+18H2O
(4)Fe(OH)3、MnS
(5)Mn2++MnCO3↓+CO2↑+H2O 若pH>7,會生成Mn(OH)2沉淀,造成MnCO3純度降低;若pH<7,造成MnCO3溶解,產率降低
提示:(1)適當升高溶浸溫度,適當加快攪拌速度,均能加快反應速率,提高浸出率,A 項和B項正確;適當縮短溶浸時間,反應物接觸時間變短,浸出率降低,C項錯誤。
(2)據圖 可知,80 ℃、90 min 時,錳的浸出率達到90%以上,為最佳實驗條件。
(3)根據圖示流程可知,MnO2在酸性條件下把葡萄糖氧化為CO2,MnO2的還原產物為 Mn2+,其離子方程式為12MnO2+C6H12O6+24H+12Mn2++6CO2↑+18H2O。
(4)加 MnO2氧化后的溶液中含有Co2+、Ni2+、Fe3+,加氨水調節pH,加MnS沉淀Co2+、Ni2+,“除雜”步驟所得濾渣2的主要成分除CoS、NiS 外,還有Fe(OH)3和剩余的MnS。
(5)“沉錳”時MnSO4和NH4HCO3反應生成MnCO3沉淀、CO2、(NH4)2SO4,其離子方程式為Mn2++MnCO3↓+CO2↑+H2O。“沉錳”的關鍵操作是將反應終點pH 控制在7附近,原因是若pH>7,會生成Mn(OH)2沉淀,造成MnCO3純度降低;若pH<7,造成MnCO3溶解,產率降低。
9.(1)C、O
(2)水浴加熱球形
(3)F
(4)除去過量的KMnO4,避免在用濃鹽酸酸化時,產生氯氣+5H2C2O4+6H+2Mn2++10CO2↑+8H2O
(5)重結晶
(6)71%
(2)NaOH 溶液和KMnO4固體,升溫至35 ℃使之溶解,可使用水浴加熱控制溫度至35 ℃。球形冷凝管的內接觸面積較大,冷凝效果更好。該反應裝置中使用球形冷凝管,能起到導氣和冷凝回流的作用。
(3)為提高己二酸的產率首先要提高己二酸鉀鈉的產率,由題中所示反應原理可知,反應溫度需控制在50 ℃以內,因此實驗過程中最好選擇曲線F對應的滴速。
(4)反應混合物中有KMnO4,為避免后續加入的濃鹽酸與其反應產生Cl2,需先加入適量飽和 NaHSO3溶液,除去過量的KMnO4對后續實驗產生的干擾。同理也可以選用草酸代替NaHSO3溶液,則草酸與KMnO4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5H2C2O4+6H+2Mn2++10CO2↑+8H2O。
(5)由于己二酸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逐漸增大,實驗中為得到純度更高的己二酸,可通過重結晶的方法提純己二酸。
(6)根據實驗時加入2.1 mL 環己醇和關系式可得:
(2)①該反應前后氣體的物質的量不同,當容器內混合氣體的壓強保持不變,說明混合氣體組成不變,說明反應到達平衡狀態,A項正確;容器中混合氣體的質量和體積不變,故密度恒定不變,無法說明反應到達平衡狀態,B項錯誤;該反應中CH4、CO2的化學計量數相同,即反應中消耗(生成)CO2的速率始終等于消耗(生成)CH4的速率,即存在v(CO2)正(逆)=v(CH4)正(逆),不能說明 反應 到達平衡狀態,但v(CO2)正(逆)=v(CH4)逆(正),可說明反應到達平衡狀態,C 項錯誤;反應過程中每斷裂2 mol H—H 鍵則生成4 mol C—H 鍵,同時斷裂1 mol C—H 鍵和2 mol H—H 鍵表明正、逆反應速率不相等,不能說明反應到達平衡狀態,D 項錯誤。②等溫下,壓強為p1時CH4的平衡轉化率更高,則說明p1<p2。X點時CH4的平衡轉化率更高,說明X點的反應物濃度低于Y 點,故反應速率v(X)正<v(Y)正。③在X 點,CH4的平衡轉化率為50%,則在X 點混合氣體中n(CH4)=0.1 mol,n(CO2)=0.1 mol,n(CO)=0.2 mol,n(H2)=0.2 mol,混合氣體總的物質的量為0.1 mol+0.1 mol+0.2 mol+0.2 mol=0.6 mol,故
(3)①決速步驟為活化能最大的步驟,根據圖示,可知甲烷脫氫過程中決速步為CH*3②根據圖示,三種催化劑中Pt12Ni能最大程度降低反應的活化能,故該催化劑活性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