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珊賢
(南寧威耀集采集配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廣西 南寧 530221)
隨著人口的增長和農業生產的發展,農藥的廣泛使用成為調節植物生長和提高農產品產量的重要手段。然而,農藥的使用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其中之一就是農藥殘留。農藥殘留會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產生潛在風險,嚴重威脅食品安全。因此,尋找有效的農藥殘留控制技術,對于保障食品供應鏈的安全至關重要。
農藥殘留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①某些農藥化學物質具有毒性,人們長期暴露于農藥殘留中,可能產生慢性中毒癥狀。這些慢性中毒癥狀可能不會立即顯現,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可引發諸如神經系統疾病、癌癥、生殖系統疾病等健康問題。②農藥殘留可能對人體免疫系統產生負面影響。研究表明,長期接觸農藥殘留可能導致免疫系統功能下降,容易使人們感染疾病,對人體健康產生負面影響。③農藥殘留可能對兒童和孕婦的健康造成更大的威脅。兒童的生理發育尚未完全成熟,他們對農藥殘留的敏感性較高。長期接觸農藥殘留可能對他們的神經系統、智力發育和行為產生不可逆轉的影響。此外,孕婦暴露于農藥殘留中,可能導致胎兒發育問題和妊娠并發癥。
①研究農藥殘留控制技術,可以有效保障食品供應鏈的安全。農產品作為人們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安全性至關重要,農藥殘留超標會對人體健康產生潛在風險[1]。因此,控制農藥殘留是確保食品供應鏈安全的關鍵環節。通過研發和應用農藥殘留控制技術,可以降低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水平,減少人們攝入農藥的風險,從而保障食品供應鏈的安全性。②開展農藥殘留控制技術的研究,有助于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傳統的農藥使用方式可能會導致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而通過研究農藥殘留控制技術,可以開發出對環境更為友好的農藥,減少農藥使用量,并提高農藥的利用效率。
2.1.1 傳統的農藥殘留檢測方法
傳統的農藥殘留檢測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化學方法和生物學方法。①物理化學方法是通過測量樣品中農藥殘留的化學特征,如質量濃度、分子結構等來進行檢測。這些方法包括氣相色譜法、液相色譜法和質譜法等。通過這些方法,可以準確檢測食品樣品中殘留的農藥成分,但是這些方法通常需要昂貴的設備和專業的操作人員,且耗時較長。②生物學方法是利用生物學特性來進行農藥殘留的檢測。其中,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法(ELISA)是一種常用的生物學方法,其利用特定的抗體與農藥殘留物相結合,可以實現對農藥殘留的檢測。這種方法操作簡單、成本低,但是其靈敏度和特異性相對較低。
2.1.2 新興的農藥殘留檢測技術
為了提高農藥殘留檢測的效率和準確性,研究人員開發了新的農藥殘留檢測技術。①生物傳感技術。生物傳感技術是利用生物分子與目標物質之間的特異性相互作用進行檢測的方法。例如,利用DNA 或RNA的互補配對原理,研究人員開發了基于核酸探針的農藥殘留檢測方法,具有高靈敏度和高特異性。②光譜技術。光譜技術包括紅外光譜、紫外-可見光譜和拉曼光譜等。這些技術可以通過測量樣品中農藥殘留物的光譜特征來進行檢測。同時,光譜技術可以實現非破壞性檢測,且操作簡單快速,但是需要對光譜數據進行復雜的分析和處理。③電化學技術。電化學技術是利用電化學傳感器對農藥殘留進行檢測。電化學傳感器具有高靈敏度、快速響應和便攜性等優點。因此,電化學技術檢測結果通常更為準確。
2.2.1 農藥使用規范與管理制度
農藥使用規范與管理制度的建立,對于有效控制農藥殘留至關重要,以下是農藥使用規范與管理制度的研究進展[2]。①農藥登記和審批制度。建立農藥登記和審批制度是管理農藥使用的重要手段。通過嚴格的農藥注冊和審批程序,可以確保農藥的質量和安全性,并規范農藥的使用。②農藥標簽和說明書。農藥標簽和說明書是農藥使用的重要依據。研究人員通過改進農藥標簽和說明書的內容與形式,使其更加清晰、易懂,可以為人們提供詳細的使用指導和安全注意事項。③農藥使用培訓和宣傳。加強農藥使用培訓和宣傳是提高農藥使用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近年,相關部門通過開展培訓活動、制作宣傳資料等方式,提高農民對農藥使用規范的認識和遵守程度。
2.2.2 農藥使用監測與評估
農藥使用監測與評估是了解農藥使用情況和評估農藥風險的重要手段,以下是農藥使用監測與評估的研究進展。①農藥殘留檢測。農藥殘留檢測是了解農產品中農藥殘留水平的重要手段。當前,研究人員通過不斷開發新的農藥殘留檢測技術,提高了監測的準確性和效率。②農藥使用數據收集和分析。通過收集和分析農藥使用數據,可以幫助了解農藥使用情況和趨勢。當前,研究人員多通過調查問卷、農藥銷售記錄等方式,收集農藥使用數據,并利用統計分析方法進行分析和評估。③農藥風險評估。農藥風險評估指評估農藥對人體健康和潛在的環境風險。當前,研究人員積極開展農藥毒理學研究、環境監測和模型模擬等工作,以評估農藥的風險水平。
2.3.1 生物防治技術
生物防治技術是利用天然的生物資源來控制農業害蟲、病害和雜草的方法,以下是生物防治技術的研究進展。①天敵和寄生生物的應用。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和利用天敵與寄生生物,如昆蟲、微生物和線蟲等,控制農業害蟲的數量和傳播。這些天敵和寄生生物可以有效降低農藥的使用量,減少農藥殘留。②生物農藥的開發與應用。生物農藥是利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物和昆蟲激素等天然物質來控制農業害蟲和病害的方法。當前,研究人員致力于開發新的生物農藥,并研究其使用方法和效果,以替代傳統的化學農藥。③生物防治技術的整合應用。將不同的生物防治方法進行組合和整合應用,可以提高防治效果。當前,研究人員通過研究不同生物防治技術的相互作用和協同效應,以優化生物防治方案,提高防治效果和農產品品質。
2.3.2 綠色農藥的研發與應用
綠色農藥是指對環境友好、安全無毒的農藥產品,其可以減少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影響[3]。以下是綠色農藥研發與應用的研究進展。①天然植物提取物的研發與應用。天然植物提取物具有較低的毒性和環境友好性,被廣泛研究和應用于農業生產中。研究人員通過篩選和提取植物中的活性成分,并研究其對害蟲和病害的控制效果,推動綠色農藥的發展。②微生物農藥的開發與應用。微生物農藥是利用微生物(如細菌、真菌和病毒等)控制農業害蟲和病害的農藥產品。研究人員通過篩選和改良微生物菌株,提高其殺蟲和殺菌活性,并研究其應用方法和效果,推動微生物農藥的發展和應用。③新型化學農藥的研發與應用。當前,研究人員不斷開發新的化學農藥,研究新的農藥活性成分、作用機制和制劑形式,從而推動新型農藥的研發與應用[4]。
農藥殘留控制技術的創新是未來研究的重點。一方面,相關單位需要不斷開發新型農藥,研究和推廣使用更安全、低毒、低殘留的農藥,以減少對環境和人體的危害;另一方面,相關單位需要研究和應用新的農藥殘留檢測技術,以提高檢測的準確性和靈敏度,實現對農產品中微量農藥殘留的快速檢測。
建立智能化的農藥殘留監測與管理系統是未來的發展方向。通過引入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可以實現對農藥使用和殘留情況的實時監測和數據管理。此外,智能化系統可以自動收集和分析農藥使用及殘留數據,提供農藥使用建議和預警信息,幫助農民和監管部門及時采取措施,減少農藥殘留風險[5]。
當前,農藥殘留控制技術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仍面臨一些挑戰和問題。為了更好地保障食品供應鏈的安全,相關單位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農藥殘留控制技術,并加強農藥使用管理和替代技術的推廣應用。只有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和規范管理,才能有效降低食品供應鏈中的農藥殘留水平,確保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