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丹
(唐山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
運動員耐力訓練是衡量運動員體能素質的重要指標,飲食是影響這一運動指標的重要因素,合理的健康飲食,不但能夠為運動員提供充足的能量和營養補給,還能使運動員保持較好的體能水平,提升其在體育項目中的耐力[1]。因此,本文分析了體育訓練中運動員的食品攝入及其富含的各類營養元素,探討了健康食品搭配對于運動員體能訓練的重要性。
運動員在日常體育訓練及體育比賽中,需要消耗大量的體能,這些能量主要來源于食物中供給的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2]。①在運動訓練中,碳水化合物被快速轉換分解為三磷酸腺苷,當運動員訓練過程中肌肉發出收縮或神經傳導信號時,三磷酸腺苷被快速釋放出來,補給身體所需要的各類能量。②在食物代謝過程中,脂肪的分解較慢,需要長時間的運動才能讓身體攝入的脂肪轉換為機體所需的能量。同時,在脂肪分解過程中會產生大量脂肪酸,被輸送到全身的肌肉組織,然后轉換為三磷酸腺苷為身體提供所需的各種能量。這種循環的能量補給分解方式,能夠保障運動員具備良好的耐力,是運動員長時間訓練中的重要能量供給。③蛋白質在分解過程中,不但能夠修復運動員肌肉組織群,還能作為燃燒燃料為身體提供所需能量[3]。尤其對于長時間訓練的運動員而言,身體對蛋白質的需求量會伴隨運動時間的增加而不斷增加,蛋白質的攝入可以幫助運動員快速恢復肌肉組織損傷,促進肌肉再生長。
為了滿足運動員耐力訓練過程中的能量補給,需要首選富含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①碳水化合物是最為直接的身體能源補充,對于運動員而言也是必要的食物。在日常訓練中,運動員通過食用米飯、面包、水果、蔬菜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以維持身體能量[4]。除此之外,還可以選擇一些低糖指數類的食物,如全麥面包和燕麥等。低糖指數的食物供給不但能夠維持運動員身體的血糖指數,減少能量波動,還可以作為長效補給的食物。②運動員對于蛋白質類食物的攝入,主要包括牛肉、雞肉、魚、各種豆制品和蛋制品。蛋白質食品的攝入能夠幫助運動員快速恢復肌肉群。③富含脂肪類的食物主要包括各種魚、堅果和牛油果等。
在比賽的前一段時間,運動員可以逐步增加對電解質類食品的攝入,以維持肌肉功能的平衡。一般在賽前,運動員都會攝入富含鈉、鉀、鈣、鎂等電解質類食品。在比賽中,運動員會根據身體需要補給能量,攝入一些富含電解質類的運動飲料或者水果和蔬菜。這些食品的攝入可以有效補充運動中的大量出汗[5]。在比賽結束后,運動員需及時補充電解質類食品,以幫助身體迅速恢復各類機體功能。一般運動員在比賽后2 h 內,都會進行1 次電解質類食品的補充。
電解質類食品中包含多樣化電解質,鈉、鉀、鈣、鎂等不同電解質,可幫助運動員恢復不同的機體機能。例如,鈉有助于維持身體的肌肉收縮和水分平衡;鉀有助于恢復神經傳導功能。為此,運動員可根據運動項目及訓練內容,合理調節對不同類電解質食品的攝入。然而,過量的電解質食品攝入會導致運動員出現腸胃不適,甚至加重肝臟負擔。為此,運動員的電解質食品攝入,應根據運動項目合理進行調整搭配,避免出現1 次攝入量過大的情況。一般來說,運動員都會采用分次、分時的方式,階段性地補給身體所需要的各類能量。例如,在比賽中,運動員可根據身體需要適當補充水分,以維持身體的內部平衡,避免出現脫水的現象;在比賽結束后,運動員需要采用多次的方式進行補水,維持身體水分平衡。
在比賽及日常訓練中,運動員需要合理安排碳水化合物類食品的攝入。一般在賽前,運動員會逐步增大對碳水化合物類食品的攝入,保障身體存儲更多的糖原,以作為比賽中的身體能量儲備。在比賽前2 周,運動員通常會逐步加大對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在比賽中,運動員需要適當補入碳水化合物類食品,如一些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飲料或者能量棒等,一般每2~3 h補給1 次。在比賽后,及時補充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能夠幫助身體迅速恢復體能,可選擇一些低糖類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如各種燕麥或者全麥面包等,以緩慢升高運動員身體里的血糖,為運動員后期肌肉生長提供能量補充。一般比賽后2 h 內,會進行1 次碳水化合物類食品的攝入,之后每2~3 h 再補充1 次。
不同類的碳水化合物食品,可以使運動員在日常訓練或比賽的不同階段獲取能量所需,發揮最佳運動水平。低糖類碳水化合物食品是運動員首選的能量補給食品,如各種薯類食品中富含重要的膳食纖維,能夠幫助運動員緩慢恢復血糖,避免身體出現過快的能量消耗。但過量的碳水化合物食品攝入,也會對運動員身體器官造成損傷。為此,在碳水化合物食品的攝入過程中,運動員應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補給量,并密切關注身體的血糖指標變化,依據血糖指標檢測值及運動比賽項目,合理選擇補給的碳水化合物類食品量。一般來說,對耐力要求較強的運動項目,需補充更多的碳水化合物食品來保障運動效果;對于一些高強度的運動項目,需要減少對碳水化合物類食品的攝入,從而有效恢復肌肉疲勞的狀態。在碳水化合物類食品的攝入時間上,遵循多次少量的能量補給原則,能夠緩慢恢復人體血糖指標,幫助運動員恢復身體技能,增強運動員的耐力,從而達到更為理想的運動效果。
在日常訓練和比賽中,運動員需要合理安排蛋白質類食品的攝入量與攝入時間。在比賽前一段時間,運動員需要增大對蛋白質類食品的攝入,以快速增長肌肉,做好賽前準備。一般建議賽前2 周內,逐步增加對蛋白質類食品的攝入。比賽過程中,運動員可根據運動項目的強度及時間,進行間隔性蛋白質食品補給。補給的蛋白質類食品包括雞、鴨、魚肉等含量較高的蛋白質食物,每2~3 h 補充1 次。在比賽結束后,為了能夠迅速恢復身體各項體能指標,運動員可選擇富含氨基酸類的蛋白質類食物,幫助身體快速修復和增長肌肉。建議比賽結束后,2 h 內進行1 次蛋白質類食品的補充,之后間隔2~3 h 再補充1 次。
運動員在日常訓練和比賽中,為了避免出現單一的蛋白質類食物補充,一般都會選擇含有不同氨基酸組成和生物活性的蛋白質食物。這些蛋白質組織成分的差異性,可以為運動員在比賽的不同階段提供能量供給。例如,雞肉和魚肉含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豆制品類食物屬于植物類蛋白質食品。雖然蛋白質類食品對于運動員的體能恢復具有重要作用,但過量攝入蛋白質會導致身體器官出現負擔加重的現象。為此,運動員需要根據自身身體情況,合理攝入蛋白質補充量。
在日常訓練和比賽過程中,運動員要根據訓練的運動項目和比賽狀況,及時調整蛋白質類食品的補充量及種類,具體攝入量應根據現場各類體能檢測指標進行定制。蛋白質攝入可與碳水化合物組合,為運動員進行體能供給,從而更好地提升運動員表現力。此外,碳水化合物食品的攝入是人體的正常能量所需,有助于減緩肌肉分解速度,提升運動競技表現狀態。總之,蛋白質類食品與碳水化合物食品組合攝入,是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的重要食品攝入選擇。
運動員在日常訓練及比賽過程中,應根據體能消耗,合理安排脂肪類食品的攝入量。一般在比賽前一段時間,運動員會根據身體狀況,逐步增加對脂肪類食品的攝入,以儲備充足的能量。在比賽過程中,運動員應根據運動時間和運動強度,調整脂肪類食品的補充,主要為一些堅果和牛油果等。建議在運動過程中,每間隔2~3 h 補充1 次。在比賽結束后,及時補充脂肪類的食品,可以幫助運動員迅速恢復體能。一般會選擇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牛油果作為重要食品補充,建議在比賽結束后2 h 內補充1 次,之后每間隔2~3 h補充1 次。
脂肪類食品對于運動員具有重要益處,可以為運動員提供全面的營養補充。不同類的脂肪食品具有不同的營養價值,為了提升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的耐力,一般會選擇富含omega-3 脂肪酸較高的魚類食品或堅果類食品,也可以選擇富含omega-6 脂肪酸的麻油籽或葵花籽油等食品。然而,過量的脂肪類食品攝入,會導致運動員的血脂出現異常、體重迅速增加。因此,運動員對于脂肪類食品的攝入要嚴格控制。一般來說,運動員需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合理調整飲食,控制脂肪的攝入量,并密切關注在比賽過程中身體狀況的變化,根據運動項目和運動強度的需求,適當補入脂肪類食品。
合理的健康飲食和營養補給,是運動員在日常訓練和比賽中重要的保障。為此,運動員應合理安排飲食,選擇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健康脂肪等各類營養元素均衡的食物作為身體能量補給。當前,我國各體育訓練隊都制定了健康合理的運動員飲食菜譜,旨在讓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維持較好的能量水平,使他們能夠達到理想的運動效果,從而為在各類運動賽事中取得良好成績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