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云
秋水仙堿是目前常用的控制痛風急性發作的一線藥物之一。在初期降尿酸治療時,它也可與降尿酸藥同服3~6個月,可預防由于血尿酸波動導致的痛風急性發作。在風濕科門診,常常會遇到痛風患者錯誤使用秋水仙堿的情況。下面就來跟大家聊聊秋水仙堿用藥時應規避的錯誤。
誤區1.把秋水仙堿當作降尿酸藥
有的患者誤認為秋水仙堿是一種降尿酸藥,而這是對秋水仙堿最大的誤解。秋水仙堿的確可預防痛風的急性發作,但它的作用機制是抑制中性粒細胞的趨化運動。中性粒細胞一旦完成趨化運動、暴露于尿酸鹽結晶的環境,即可引起炎癥物質的釋放,從而導致痛風性關節炎的發生。
秋水仙堿并不能減少血尿酸的生成,也不能促進血尿酸的排泄,所以它并不能降低血尿酸。如果錯誤地把秋水仙堿當作降尿酸藥物單獨服用,雖然痛風發作頻率有可能減少,但血尿酸水平不會有任何改善。不僅如此,長期高尿酸血癥還可能導致一系列危害,包括痛風石的形成、痛風性腎病(嚴重的甚至會出現腎功能不全)的發生等。
誤區2.急性期內服用都有效
秋水仙堿的作用機制也決定了秋水仙堿在治療痛風急性發作時要越快給藥越好。相關指南提出,如果應用秋水仙堿來治療急性痛風發作,要在痛風發作24小時內(最好是在12小時內)用藥。有些患者已經發作3天了,才開始應用秋水仙堿,當然會療效不佳。
誤區3.秋水仙堿的用藥禁忌不重要
秋水仙堿的用藥禁忌包括嚴重的腎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和骨髓增生低下,如果出現了這些情況,醫生一般會應用其他藥物(如糖皮質激素)來代替秋水仙堿。另外,秋水仙堿與一些藥物同服,會增加秋水仙堿的血藥濃度,容易發生藥物的毒副作用。因此,如果患者目前正在服用這些藥物,如維拉帕米、紅霉素、克拉霉素、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具體需咨詢醫生或藥師),應盡量避免服用秋水仙堿。
總之,秋水仙堿是一種治療痛風的處方藥,它有起效快等優勢,但也有不少毒副作用,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只有正確使用,它才會成為戰勝疾病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