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海濤
天棟建設管理有限公司 廣東 廣州 510635
在工程建設領域,EPC工程總承包模式正逐漸成為主流,將設計、采購、施工等環節集中于承包商企業,大大簡化了工程項目的管理流程。隨著工程總承包模式的廣泛應用,對工程造價的管理和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EPC工程總承包模式強調設計階段的成本控制,通過優化設計方案,降低工程造價。EPC工程總承包模式是企業承擔一個項目的全部工作,包括設計、采購、施工等各個環節[1]。在這種模式下,設計階段的重要性更加凸顯,設計不僅決定了項目的功能和性能,還對項目的成本和施工時間有重大影響。如果設計方案不合理,不僅會導致工程造價過高,還會延長施工時間,增加成本。因此,加強設計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學性,可以減少材料的使用量,減少人工成本,提高項目的性能和質量,提高項目的經濟性和市場競爭力。
EPC模式還強調對各個環節的統一管理。EPC工程總承包模式在設計環節中具有顯著的優勢,傳統的工程建設模式中,設計單位與施工單位往往存在溝通不暢、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導致設計方案難以落地。EPC模式將設計環節與采購、施工環節緊密結合,設計人員在方案設計階段便需要考慮采購和施工的實際情況,從而確保設計方案具有可實施性[2]。EPC模式在采購環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提前整合各環節的采購需求,EPC模式能夠實現批量采購,降低采購成本。由于采購與設計、施工環節的緊密結合,有利于確保原材料和設備的采購質量,為工程建設提供有力保障。EPC模式在施工環節中的優勢也十分明顯,傳統的施工模式中,施工單位往往需要根據設計圖紙進行現場勘查和施工方案的制定,不僅增加了施工周期,還可能導致施工過程中的誤差。EPC模式中,設計環節與施工環節的緊密結合使得設計方案能夠直接轉化為施工方案,大幅縮短了施工周期,同時也提高了施工的準確性。
EPC工程總承包模式通過集中采購實現成本降低,在工程建設過程中,采購是一個重要的環節,集中采購能夠發揮規模經濟的優勢,提高與供應商的議價能力,降低采購成本。集中采購還可以通過優化采購流程和減少中間環節,進一步提高采購效率。EPC工程總承包模式通過規模經濟實現成本降低,在EPC模式下,企業可以將原本分散的設計、采購和施工環節集中起來,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共享,這種規模經濟效應可以降低單位成本,提高項目的整體效益。
EPC工程總承包模式,強調了設計環節與采購環節的緊密結合。在設計階段,項目團隊便開始進行設備、材料的采購,使設計意圖能夠盡早得到落實。設計與采購的早期結合,允許對供應商進行提前評估和選擇,確保了材料和設備的及時供應和質量。EPC工程總承包模式,加強了設計與施工的緊密銜接。設計團隊在方案設計階段便考慮到實際施工中的可能遇到的問題,提前進行優化,避免后期因設計變更導致的工期延誤。設計方還會提供施工現場的技術支持,確保施工過程的順利進行。EPC工程總承包模式下的項目實施過程中,采購與施工之間的銜接也得到了優化。采購團隊在采購過程中會充分考慮施工的需求,確保材料和設備的及時到貨和順利安裝。施工團隊在施工過程中,能根據采購情況及時調整施工計劃,確保施工進度。
2.1.1 引入競爭機制。在設計方案競賽中,可以邀請多個設計單位參與,使其選擇最優秀的設計方案作為最終實施方案。這種競爭機制可以促使設計單位更加注重方案的經濟性和優化,從而有效降低工程造價。設計方案競賽還可以促進設計單位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在競賽過程中,設計單位可以相互學習、借鑒,共同探討最佳設計方案,不僅可以提高設計方案的水平和質量,還可以促進設計單位之間的合作,共同推動行業的發展。
2.1.2 加強溝通與協調。與設計單位進行有效的溝通與協調,是實現項目目標的基礎。設計單位需要了解項目的具體情況,包括項目背景、地理位置、環境因素、施工條件等,以便能夠做出符合實際的設計方案。建設單位則需要向設計單位提供詳細的設計要求和標準,以便設計單位能夠按照要求進行設計。加強溝通與協調,可以避免因信息不對稱而引起的設計變更和成本超支。建設單位需要及時向設計單位提供成本信息,如材料價格、人工費用、施工機械費用等,以便設計單位能夠在設計中考慮成本因素。及時反饋成本信息,可以使設計方案更加符合實際情況,避免后期施工過程中的成本超支和工程變更。通過反饋成本信息,可以促使設計單位在設計中注重成本控制,提高設計方案的性價比[3]。設計方案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動態調整。在施工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一些不可預見的情況,如地質條件變化、氣候條件變化等,需要及時與設計單位進行溝通與協調,對設計方案進行動態調整。
2.1.3 注重方案優化。設計方案的經濟性是降低工程造價的關鍵,應該注重方案優化。材料和設備是工程項目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費用占整個工程成本的很大一部分。選擇合適的材料和設備對于降低工程造價至關重要。在選擇材料和設備時,應該從多個角度進行考慮,例如質量、價格、性能、環保等方面,還需要考慮其耐久性和維護成本等因素。施工工藝是工程項目中的另一個重要環節,對于工程成本的影響也非常大,優化施工工藝也是降低工程造價的重要措施。在施工工藝方面,可以考慮采用更加高效、節能、環保的工藝和技術,例如采用預制裝配式建筑、BIM技術等,這些技術和工藝不僅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質量,還可以降低施工成本和難度。
2.2.1 集中采購。集中采購是指將多個項目的材料設備需求整合在一起,進行統一的采購。這種采購方式的優勢在于,通過規模化采購,提高采購量,可以獲得更多的優惠和折扣,降低采購成本。集中采購還可以減少采購次數,降低采購成本和人力成本。在實施集中采購時,需要制定統一的采購標準,以確保所有項目所需材料設備的規格和質量都符合要求,避免因材料設備不達標而導致的返工和延誤。集中采購還有助于提高企業的整體采購水平,通過對多個項目的材料設備需求進行統一采購,可以積累更多的經驗,提高對市場行情的判斷能力和議價能力,不僅可以降低采購成本,還可以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2.2.2 戰略合作。通過與供應商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企業可以獲得穩定的供應保障,避免因設備或材料的短缺而影響生產。長期采購協議不僅可以提供穩定的供應源,還可以通過批量采購獲得更好的價格優惠。當企業與供應商簽訂長期協議時,供應商往往會給予一定的價格折扣,以換取長期合作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這種優惠對于企業來說是非常有利的,能夠顯著降低采購成本,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戰略合作還可以促進雙方的合作深度和廣度,在合作過程中,企業可以與供應商共同研發新產品或新技術,共同拓展市場,共同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有助于雙方更好地了解彼此的需求和優勢,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從而更好地應對市場變化和競爭挑戰。
2.2.3 供應商評價。建立完善的供應商評價體系,是降低材料設備成本的重要手段。在供應商評價體系中,產品質量是評估的重要因素。供應商提供的產品應符合質量標準,能夠滿足企業的需求。同時價格也是評估的重要因素,企業需要確保供應商提供的價格具有競爭力,同時又不會導致企業成本過高。交貨期也是評估的重要因素,供應商應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按時交貨,確保企業的生產進度。服務也是評估的關鍵內容,供應商應能夠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務,解決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4]。通過建立完善的供應商評價體系,企業可以對供應商進行全面評估和比較,篩選出優秀的供應商,并與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可以確保采購質量,降低材料設備成本,提高企業的競爭力。評價體系還可以促進供應商之間的競爭,推動供應商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有利于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共贏。
2.3.1 注重細節管理。在施工階段,工程造價管理需要注重細節。對施工圖紙的仔細審查是至關重要的,在施工前,應認真審查圖紙,找出可能存在的問題,如設計不合理、圖紙不清晰等,并及時與設計單位溝通解決,有助于避免因設計問題導致的施工延誤和成本增加。在施工過程中,應定期對工程進度進行監督和評估,確保施工符合工期要求和質量標準。對于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也需要嚴格把控,以避免安全事故導致的成本上升。對施工現場的精確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對施工現場進行科學合理的布置和協調管理,確保施工順利進行。
2.3.2 加強施工現場簽證和變更管理。簽證和變更申請的審核至關重要,在收到申請后,必須對每個申請進行嚴格審核,確保其必要性、合理性和對項目進度的影響。對于不必要的變更,應堅決予以拒絕,以避免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是控制簽證和變更的關鍵,與業主、設計方、施工方和其他相關方保持密切溝通,確保各方對簽證和變更申請的理解一致。通過及時溝通,可以減少誤解和延誤,并確保項目按計劃進行。在EPC合同中,通常會明確規定簽證和變更的處理程序,確保所有相關方都了解并遵守這些程序,可以確保簽證和變更申請得到及時、公正、合理的處理。
2.3.3 實施動態管理。通過施工現場的動態管理對現場施工進度、成本、質量等各方面的實時監控和及時反饋,可以確保項目按計劃進行,同時也可以及時發現并解決潛在問題,防止問題擴大導致更嚴重的后果。在EPC工程總承包模式下,施工現場的動態管理不僅是對單個項目的監控,而且是對整個項目體系的監控。為了實現有效的施工現場動態管理,總承包商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統和反饋機制,包括定期的進度報告、現場檢查、成本分析以及問題解決策略等,系統也需要具備強大的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以便總承包商能夠根據實時數據做出準確的決策。
EPC工程總承包模式涉及多個階段和方面,包括設計、采購、施工等,因此合同管理成為確保工程造價控制的關鍵環節。合理分擔風險是合同管理的核心原則,意味著合同雙方應該公平地分擔可能出現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在合同簽訂過程中,必須明確雙方的責任和義務,以及風險分擔的方式,確保雙方在履行合同過程中有明確的職責和權利,避免因責任不清而導致的糾紛和成本增加。對于可能影響工程造價的因素,如材料價格波動、施工進度等,應在合同中約定相應的調整機制和責任承擔方式,確保當這些因素對工程造價產生影響時,能夠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調整,并明確責任方和承擔方式。
EPC工程總承包模式具有明顯的優勢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在EPC工程總承包模式下進行工程造價管理時,應注重設計階段的方案優化、采購階段的集中采購、施工階段的精細化管理、合同管理的合理分擔風險等方面的工作。通過實施上述策略措施,可以更好地實現工程造價控制目標,提高工程建設項目的綜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