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和平

金雞山位處福州市東北面,是省城唯一由環城山脈嵌入市區的山。居住金雞山北段山腳下鐵路桂山片區的雍哥,是每天眾多堅持登山健步者之一。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每天早晨五點半,他便起身出門,一轉身便前往金雞山,先用手機或相機拍張周邊的草木花鳥,附上一句“福州您好,朋友們早上好”的問候語發到朋友圈。
健步行走過程中的雍哥,總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注意觀察身邊美景。一樹綻放的鮮花,一片新長的芳草,都逃不過他的雙眼和相機。而如今,雍哥還鐘意上拍攝鳥類。這事與我有關。那一陣,我也每天登金雞山健身。一次,獨自一人經過一處人跡罕至的連片墳塋時,發現墳區內張掛著張籃球場般大的尼龍網,這明顯就是沖著捕鳥來的。那時想舉報,又不知道該向哪個部門投訴,就向附近城管部門說了這事。還未等到回音,沒過兩天,碰到雍哥,同他聊了這事后,他若有所思地說,對這事他也上心了。果然第二天早晨的問候圖片,出現了金雞山北段登云水庫下幾只白鷺棲立溪邊捕食飲水的照片。自那以后,雍哥拍攝金雞山鳥類的照片明顯多了起來,大山雀、黃眉柳鶯、赤紅山椒鳥等都入了他的鏡頭。那劃過藍天的鴿哨,樹上覓食的松鼠,更是不時出現在大家手機的屏幕上。經過雍哥這一拍一傳,朋友們更關注金雞山的生態了。
去年早春的一天,雍哥像往常一樣上山健步,沒走多遠,發現一只背白腹黑赤爪紅冠的大鳥停歇在一塊苔石上,于是趕緊打開手機,連續拍下多張圖片。事后經查詢得知,這鳥叫白鷴,有“林中仙子”的稱號,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接下來的一段日子,雍哥一直拍到白鷴。它有時在山上棧道的護欄上休憩,有時埋頭在草叢中覓食。干過列車餐車大廚的雍哥,對白鷴的食物更在意,平時他不敢隨便投食,經過查詢資料和請教有關專家,才每天帶些荷蘭豆、豌豆,或者捎些面包饅頭來投喂。雍哥還把這些知識告知給身邊的人,讓大家共同愛護好這山中精靈。在大家的共同愛護下,現在金雞山已發現有六七只白鷴。專家說,這么多數量的白鷴相聚一處的場景,十分罕見。
那天雍哥一如既往上山走路,走過三分之一面朝東部的鶴林村路段時,忽然覺得身后的一棵樹上突然多出個鳥窩。“昨天這棵樹上還沒窩,怎么一夜之間冒出個窩來?”好奇心驅使他掉轉頭來到樹下仔細觀察。原來樹上的“鳥窩”是只像貓頭鷹的鳥。它蜷縮著身子停棲在樹上,看似鳥窩。雍哥拍下圖片上傳朋友圈后,新華社福建分社的記者朋友也看到,經比對確認這鳥名叫花頭鵂鹠,其在黑龍江省小興安嶺和河北一些地區可看到,南方的福州地區極為罕見。前兩天與雍哥一起吃飯。他告訴我:“3月春天以后,一些夏候鳥就要飛回來了,比如像燕子、杜鵑,還有一些生活在無居民海島的燕鷗等,也會飛回金雞山,加上這個時節進入了求偶期,所以接下來要熱鬧嘍。”難怪我居住金雞山下二十多年間,每當這時節,每天的清晨和傍晚,山上的麻雀、烏鶇、珠頸斑鳩、白頭鵯、暗綠繡眼鳥、鵲鴝,都叫得很歡,非常歡樂。
每天健步近三萬步,拍了金雞山十多年鳥兒花草的雍哥說:“只要腿腳還能走得動,相機還能端得住,這健步和拍攝就會繼續下去,一為自身的健康快樂,二讓更多的人通過張張圖片,知鳥愛鳥,愛這鳥語花香的金雞山,愛這座‘七溜八溜不離福州的有福之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