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3日,2025年日本大阪·關西世界博覽會迎來倒計時一周年。隨著大阪世博會的日益臨近,全球的目光再次聚焦于備受期待的中國館——“中華書簡”。這一以中國傳統書簡為靈感的建筑設計方案持續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
據了解,“中華書簡”的外觀取形于中國傳統的書簡長卷,通過竹子、漢字、書簡三個主要元素,展示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華文明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詮釋了綠色發展的核心理念。而中國館內部則將延續“書簡長卷”的主題立意,并將其與現代展覽建筑有機結合,層層遞進的展示空間猶如文明演進——從歷史走向未來。
大阪世博會將于2025年4月13日至10月13日舉行。據主辦方預計,將有150個國家和地區及25個國際組織參展。中國館已于今年2月2日正式開工,面積約3500平方米,是大阪世博會最大的外國自建館用地之一。

4月18日,大熊貓“福寶”在韓國的飼養員宋永寬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有關“福寶”的故事將會被制作成電影《再見,爺爺》,目標在今年上映。據介紹,這將是一部紀錄片和動畫片相結合的電影,講述的是韓國飼養員與“福寶”告別的準備過程及“寶家族”(指“福寶”一家與飼養員)的故事。
據了解,大熊貓“福寶”出生于2020年7月20日,是旅韓大熊貓“愛寶”(中方名“華妮”)和“樂寶”(中方名“園欣”)的第一個寶寶,受到廣大韓國民眾喜愛。2024年2月,韓國京畿道龍仁市甚至還向“福寶”頒發特例榮譽市民證書。根據中韓之間簽訂的相關協議,“福寶”須在年滿四歲前返回中國。由于擔心“福寶”回到中國后聽不懂中文、交不到朋友,“福寶”的另一位韓國飼養員姜哲遠還特意學習了中文經常說給“福寶”聽。
4月3日,約6000名游客冒雨趕往位于韓國京畿道龍仁市的愛寶樂園,送別旅韓大熊貓“福寶”,不少韓國粉絲流下了不舍的淚水。

4月17日,據報道,歐洲南方天文臺的天文學家宣布發現迄今銀河系中最大質量的恒星黑洞。該黑洞是在歐洲空間局蓋亞任務的數據中發現的,被命名為蓋亞BH3,其質量是太陽的33倍。值得注意的是,該黑洞距離地球非常近,只有2000光年。它位于天鷹座,是已知距離地球第二近的黑洞。相關論文于已發表于《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志。
據了解,因為沒有光可以逃離黑洞,所以大多數黑洞都是通過觀察圍繞其運行并落入其中的熱物質的輝光而發現的。然而,蓋亞BH3處于休眠狀態,不會吞噬任何物質。研究人員因為注意到一顆恒星的奇怪運動而發現了它,這顆恒星似乎在繞著一片空曠的空間旋轉。這顆恒星本身也很不尋常——幾乎完全由氫和氦組成。大多數恒星至少含有一些較重的元素,但第一代恒星的重元素含量很低。蓋亞BH3伴星的成分表明,最終坍縮形成蓋亞BH3的巨大恒星也是這些原始天體之一,其演化方式可能與今天的大質量恒星不同。這就解釋了該黑洞為何會變得如此巨大。

4月16日,阿聯酋遭遇罕見雷暴雨。在迪拜,這一天的降雨量相當于當地平均一年半到兩年的雨量,導致迪拜國際機場停機坪被淹,暫停航班降落兩個多小時。
據報道,這場雷暴雨持續了一整天,迪拜24小時降雨量超過142毫米。4月17日,阿聯酋國家氣象中心確認,該國過去24小時內遭遇了自1949年有記錄以來的最強降雨。氣象學家娜哈勒·貝勒格爾澤表示:“作為參照,迪拜市區大部分地區正常年份的平均降雨量是3.5英寸(約89毫米)。對這一地區而言,這確實是個歷史性事件。”據了解,暴雨還襲擊了阿曼、巴林和卡塔爾部分地區。
由于雨下得又急又快,道路變成了河流,許多駕車者都被迫放棄了車輛。強降雨還一度讓迪拜天空變成綠色,這主要是與光的散射有關。阿聯酋各地的學校都基本關閉,政府雇員也都在可能的情況下遠程工作。位于阿拉伯半島的阿聯酋氣候干旱,因降雨較少,一些道路和設施缺乏排水系統。為應付這波暴雨,政府派出儲罐車到街道和公路上抽水。

近年來,美國的“末日準備者”群體越來越龐大且多樣化、年輕化,其所做的準備活動也越來越極端。據報道,自2017年以來,美國這一群體的數量增加了一倍,達到約2000萬。“末日準備者”是指那些相信未來可能發生災難或緊急情況并提前為之做好準備的人。
據了解,“末日準備活動”在美國富人群體中正變得越發流行。例如,美國開發商拉里·霍爾在該國堪薩斯州建造了一座擁有地下15層的豪華“末日堡壘”,該堡壘可用于躲避核戰。2023年12月,有消息稱Meta公司首席執行官扎克伯格在他位于夏威夷的莊園內建造了一座約465平方米的地下掩體。美國娛樂界名媛金·卡戴珊、好萊塢影星湯姆·克魯斯、籃球明星沙奎爾·奧尼爾等美國名人也建造了地下掩體或避難室。
同時,人們在美國最大的連鎖倉儲量販店開市客(Costco)還能輕松買到“末日套裝”。在該店網站上,可供應150人份的大桶泡面售價為100美元(1美元約合7.2元人民幣),該套餐可以提供約2.5萬卡路里,并且可以儲存25年。

4月17日,聯合國發布報告稱,全球性健康和生殖健康差距日益擴大。非洲女性死于妊娠并發癥的概率是歐美的130倍,而在發生人道主義危機的國家,每天有近500名產婦死亡。
聯合國人口基金執行主任納塔利婭·卡內姆博士說:“我們的社會和衛生系統內部的不平等正在擴大,我們沒有充分優先考慮幫助那些落在最后面的人。”據報道,過去30年來,全球在性健康、生殖健康及權利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但還有數以百萬計的女性因出生地和身份問題未能享受到權益。
卡內姆還表示,雖然30多年來意外懷孕率下降了1/5,孕產婦死亡率自2000年以來下降1/3,但醫療保障服務主要惠及了較富裕女性。而且自2016年以來,全球在拯救婦女免于可預防妊娠死亡方面未取得任何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