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農村體育健身設施是農民群眾體育健身活動開展的基礎保障和重要載體。研究結合國家鄉村振興政策對體育發展的積極影響,研究探討了農村居民對體育健身設施的實際需求,并分析現有設施建設與管理中面臨的主要挑戰,提出了設施規劃與布局優化、資源整合與多元化發展等策略,以提升我國農村體育健身設施的使用效率和居民滿意度。
1背景與意義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農村體育健身設施的優化提供了重要契機。隨著城鄉融合發展的推進,體育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有效促進農村地區的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在此背景下,優化農村體育健身設施不僅是提升農村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關鍵環節。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推進,我國城鄉之間的差距正在不斷縮小,農村體育健身設施的優化具有多重意義。它能夠滿足農村居民日益增長的體育健身需求,提升居民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2]。完善的體育設施有助于推動農村體育產業的發展,帶動相關產業鏈的延伸,促進農村經濟的多元化發展[3]。體育設施的優化還可以增強農村社區的凝聚力,促進社會和諧。
通過對國內外成功案例的分析,可以借鑒其在設施規劃、資源整合和社區參與等方面的經驗,為我國農村體育健身設施的優化提供指導。同時,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體育設施建設路徑,推動農村體育健身設施的高效發展,為我國鄉村的全面振興貢獻體育力量。
2鄉村振興戰略下的農村體育現狀
2.1農村體育健身設施的現狀分析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下,農村體育健身設施的現狀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仍存在諸多不足。設施的數量和種類在一定程度上雖然有所增加,但其分布不均衡,尤其是在偏遠地區,設施的可及性較差,難以滿足居民的實際需求。例如,皖西大別山區的研究顯示,盡管體育場所與設施的數量有所增加,但便利性與可及性仍需提高[4]。設施的使用效率不高,部分地區的設施閑置或利用率低,未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有關武漢城市圈的調查發現,城鄉體育設施配置不均,使用情況差異顯著,公共體育服務供給主體不明,致使設施建設水平差距較大。
當前,農村體育健身設施的管理和維護機制不完善,缺乏專業的管理人員和維護資金,導致設施的使用壽命縮短,影響居民的使用體驗。而從科學健身指導服務效能評價角度來看,設施維護人員的數量和對不同類型設施的資金投人是影響設施使用效率的重要因素。同時,設施的規劃與布局缺乏科學性,未能充分考慮到當地居民的體育需求和文化背景,也會導致設施的功能不能得到有效發揮[5]。
2.2鄉村振興政策對體育發展的影響
鄉村振興政策的實施為農村生態文明與體育發展注人了新活力。鄉村振興戰略強調完善基礎設施,為體育設施建設提供政策支持與資金保障,使更多農村地區得以建設和維護體育場地,提升了農村體育健身設施的數量和質量。通過深化“農村體育 + ”的融合,政策激發了農村體育的活力,促進了體育活動的多元化發展,滿足了不同年齡段和興趣群體的健身需求,從而推動了農村體育服務供給的多樣化和精準化。
鄉村振興政策推動了社會資本力量參與我國農村體育設施的建設和運營,極大地優化了供給資本配置結構,提高了社會資本的參與度,也促進了體育市場的開拓和體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這種多元化的資金投入模式,不僅緩解了政府的財政壓力,也為農村體育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與發展賽道。
鄉村振興政策的實施注重文化振興與體育發展相結合。發展農村體育是文化振興的一部分,對提升農民綜合素質與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有著積極作用。通過構建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為體育服務的質量提升提供了科學的評估工具,確保了體育設施和活動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3]。
鄉村振興政策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政策促進城鄉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縮小了城鄉體育發展的差距,提高了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通過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實施,不僅提升了農村體育的整體水平,更為實現我國鄉村全面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3農村體育健身設施的需求與挑戰
3.1農村居民體育健身需求調查
在鄉村振興戰略與健康中國戰略的共同作用下,我國農業農村人口對體育健身設施的需求日益增長。通過調查發現,農村居民對體育健身設施的需求主要集中在設施的設置可及性、種類多樣性和使用便利性等方面。體育設施的可及性是影響農村居民參與體育活動的關鍵因素。由于農村地區地理位置分散,許多居民難以便捷地使用現有的體育健身設施,這一問題在偏遠地區尤為突出。因此,提高體育設施設置的可及性是滿足農村居民需求的重要途徑。
農村居民對體育健身設施的種類多樣性有著較高的期望。當前,我國大多數農村地區的體育設施種類較為單一,無法滿足農村居民不同年齡段和興趣群體的健身需求。例如,年輕人可能更熱衷于使用健身房進行塑形練習、大力量訓練以及籃球這類具有對抗性的體育項目。而老年人則更需要步道和太極廣場,進行身體功能性的練習。因此,增加設施種類的多樣性,能夠更好地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提高設施的使用率。
體育健身設施的使用便利性也是農村居民關注的重點。許多現有設施由于缺乏專業的管理和維護,導致使用體驗不佳,甚至存在安全隱患。因此,提升這些設施的管理水平和維護質量,確保設施的安全性和舒適性,是提高受益群體滿意度的重要措施。
3.2 當前設施面臨的主要挑戰
當前農村體育健身設施在建設與管理中面臨諸多挑戰,主要體現在規劃布局、資源配置、管理機制等方面。設施規劃布局不合理是一個普遍問題,尤其在偏遠地區,設施的可及性較差,難以滿足居民的實際需求。這種不合理的布局不僅影響了設施的使用效率,也限制了居民的體育參與度。
資源配置不均衡也是一大挑戰。我國農村體育健身設施的建設往往會受到規劃、土地、資金等客觀限制,導致設施種類單一,無法滿足居民多樣化的健身需求。設施的維護和更新通常也因資金不足而受到影響,進一步降低了這些設施的使用壽命和居民的使用意愿。
管理機制的不完善同樣制約了體育健身設施的有效利用。許多農村地區沒有專業的健身設施維護團隊和管理人員,影響了這些設施的正常使用,居民的健身體驗感較差。同時,農村居民的體育健身意識與知識相對薄弱,這也對設施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優化農村體育健身設施的策略
4.1設計規劃與布局優化
設計規劃與布局的優化是提升我國農村體育健身設施使用效果的關鍵環節。科學的規劃與合理的布局不僅能夠提高設施的可及性,還能有效地滿足我國農村居民多樣化的健身需求。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優化設施的設計規劃與布局需要綜合考慮氣候地理環境、人口分布、文化習俗等多方面因素,以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最大化利用,從而提升使用效果,滿足居民需求。
設施規劃應充分考慮農村地區的地理特征和人口分布。我國偏遠地區農村可及性較差,在規劃時應優先考慮這些地區的需求,確保設施的合理分布。通過合理的選址和布局,可以有效提高設施的使用效率,減少資源浪費。設施的規劃還應結合農村當地的文化習俗和居民的生活習慣,以增強設施的吸引力和使用率。
設施布局的優化需要注重功能的多樣化及其綜合利用。單一功能的設施難以滿足農村居民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健身需求,因此在布局時應考慮多功能設施的建設,以提高設施的利用率。例如,可以通過靈活的設計,實現設施的多用途使用,或開展場地內的多種運動項目。這不僅能夠節約建設成本,還能通過豐富的活動內容吸引更多居民參與。
設施規劃與布局的優化還需借助現代科技手段。通過大數據分析居民的健身習慣,及時調整設施的布局和功能設置,以此實現設施的規劃和布局更加科學,更好地服務于農村居民。
4.2 資源整合與多元化發展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資源整合與多元化發展成為優化農村體育健身設施的重要策略。需要充分利用現有的農村體育資源,通過政府、社會資本和社區的多方協作,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與共享。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制定政策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農村體育設施的建設與運營,形成多元化的資金來源,確保農村體育設施的普及和升級。同時,社區作為資源整合的重要主體,應積極參與設施的規劃與管理,增強居民的歸屬感與參與度。
要實現多元化發展就要強調設施功能的多樣化和服務的多元化。設施功能的多樣化不僅包括體育健身功能,還應涵蓋文化、教育等多種功能,以滿足農村居民的多樣化需求。通過引入現代科技手段,如互聯網技術,可以實現設施的智能化管理,提高使用效率。服務的多元化需要根據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豐富的體育活動和指導服務,激發居民的參與熱情。通過組織多樣化的體育賽事和活動,提升農村體育文化氛圍,促進鄉風文明建設[4]。
5.實施路徑與保障措施
5.1政策支持與資金保障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過程中,政策支持與資金保障是優化農村體育健身設施的關鍵因素。政策支持不僅為設施建設提供了方向和框架,還可以通過一系列措施推動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資金保障則是確保這些政策得以實施的重要基礎,直接影響設施的建設質量和運營效率。
符合發展實際的政策支持可以為農村體育健身設施的優化提供制度保障。通過制定和實施相關舉措,政府能夠明確農村體育健身設施建設的目標和標準,確保資源的合理分配以及使用效率的提升。例如,鄉村振興政策通過改善基礎設施和多樣化體育服務,提升農村體育設施的數量和質量。政策還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推動農村體育市場和產業的發展。這些政策措施不僅有助于縮小城鄉體育差距,還能提升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充足的資金保障是政策支持得以有效落實的前提條件,可以確保設施建設的順利進行,并為后續的管理和維護提供必要的支持。資金的合理配置和使用能夠提高設施的使用效率和居民的滿意度。資金投入的增加可以顯著改善設施的可及性和便利性,從而激發農村居民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政策支持與資金保障的有效結合能夠形成合力,推動農村體育健身設施的可持續發展。政府應在政策制定和實施過程中,注重與社會資本和社區的合作,形成多方參與的良性互動機制。這不僅有助于提高設施的使用效率,還能增強社區的凝聚力和居民的參與感。例如,通過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陜西省延安市黃陵縣通過多方合作的模式為其他地區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在體育助力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通過合理的政策引導和充足的資金投入,有效提升了設施的建設質量和運營效率,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深人實施[5]。
5.2社區參與及管理機制完善
社區的參與和管理機制的完善在農村體育健身設施優化中具有重要作用。社區參與能夠有效提高設施的使用效率和居民的滿意度。通過社區的積極參與,居民可以在設施規劃、建設和管理過程中表達需求和意見,從而確保設施更符合實際需求。這種參與不僅能夠增強居民的歸屬感和責任感,還能促進設施的可持續使用。
社區參與有助于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通過社區組織的協調,能夠更好地整合政府、社會和居民的資源,實現設施的多元化發展。例如,社區可以組織志愿者參與設施的日常維護和管理,降低運營成本,提高設施的使用效率。同時,社區還可以通過舉辦各種體育活動,激發居民的參與熱情,提升設施的使用率。管理機制的完善是確保設施長期有效運行的關鍵。一個健全的管理機制應包括明確的責任分工、有效的監督機制和合理的激勵措施。建立一套科學有效的管理制度,可以對體育健身設施進行必要的日常維護保養,也可用作運營創收,從而避免資源浪費和設施閑置,最大化延長設施的使用壽命,實現降本提效。社區也可結合當地的鄉村文化和自然資源,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體育項目,使得健身活動更加喜聞樂見,吸引更多居民參與,提升社區的凝聚力和活力。
6結束語
我國農業農村人口對體育健身設施的需求日益增加,農村居民尤其關注設施的可及性、種類多樣性和使用便利性,提高設施的可及性和多樣性,提升管理和維護質量是滿足居民需求的關鍵。通過政策支持和積極的社區參與,優化設施規劃和管理,有助于更好地滿足居民的健身需求。成功案例的分析顯示,政策支持、資源整合和社區參與是優化農村體育健身設施的關鍵因素。國內外的成功經驗表明,政府、社會資本和社區的共同參與能夠有效推動設施的可持續發展。多元化發展和創新不僅滿足了居民的多樣化需求,還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增長。
參考文獻:
[1]楊向軍.鄉村振興戰略下我國城鄉體育融合發展研究[D].上海:上海體育學院,2023.
[2]武捷.新時代農村體育助力鄉村振興的發展路徑研究:以延安市黃陵縣為例D].太原:山西大學,2022.
[3]黃昱寒.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體育的發展路徑研究[D].成都:成都體育學院,2023.
[4]肖偉,田媛,夏成前.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體育發展方向與路徑研究:基于鄉村振興與體育發展關聯的辨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9,53(1):24-29.
[5]楊羿帆.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韶山市農村全民健身活動開展現狀及其對策研究[D」.吉首:吉首大學,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