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國土空間規劃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科學配置與高效運用對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城鄉一體化發展致力于加強城鄉經濟聯系,促進社會融合與生態協同發展,以構建更為和諧、高效的國土空間結構。因此,在國王空間框架下探索城鄉融合發展的新策略,需全面權衡經濟、社會、生態等多方面因素,創新城鄉發展模式,優化城鄉空間結構,促進形成城鄉融合、協調發展的新局面。
1國土空間體系下城鄉融合發展意義
1.1優化城鄉資源要素配置,激活發展潛能
現階段,城鄉融合促進了人才、資本、技術等資源要素的雙向互動。一方面,城市的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及豐富資金向鄉村流動,為鄉村產業的蓬勃發展增添了新動力,促進了鄉村產業結構的多樣化,增強了鄉村的經濟實力。另一方面,鄉村豐富的自然資源、獨特的文化資源和充沛的勞動力資源,為城市的發展開拓了新的領域和增添了新動力。這種資源的優化配置,使得城鄉資源要素各盡其能,效能得到充分發揮,為城鄉經濟的協同發展注入了新活力,激發了更大的發展潛力。
1.2協調城鄉空間用地布局,推動均衡發展
城鄉土地利用與空間布局是國土規劃的關鍵組成部分。長期以來,城鄉空間發展呈現出不均衡的態勢,城市空間持續擴張,而鄉村空間發展則相對緩慢。城鄉融合發展強調城鄉空間布局的整體規劃,根據城鄉各自的功能特性和發展需求,科學合理地進行土地規劃利用。在城市區域,要合理規劃工業用地、住宅用地和公共服務設施用地,提升土地利用的效率和效益,減輕城市發展面臨的壓力。在鄉村地區,則需優化農業用地和農村建設用地的布局,保護好耕地和生態環境,促進鄉村空間的集約高效利用[1]。通過城鄉空間用地布局的統籌協調,實現城鄉空間的有機融合和互補性發展,逐步縮小城鄉空間發展的差距,推動城鄉的均衡協調發展,構建起和諧統一的國土空間發展格局。
1.3實現城鄉互利共贏,奠定長遠發展根基
城鄉融合發展為城市和鄉村帶來了多方面積極影響。就城市而言,鄉村龐大的市場和豐富的資源為城市產業的升級轉型提供了新的契機。鄉村旅游業、特色農產品產業的發展,不僅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多元化的休閑消費選擇,還有力地促進了城市服務業的繁榮。此外,鄉村的生態資源也為城市生態建設提供了寶貴的資源支撐。而對于鄉村來說,城市所發揮的輻射帶動作用尤為突出。城市的資金、技術和人才不斷流入鄉村,有力推動了鄉村基礎設施的完善、公共服務的提升以及產業的現代化進程。城鄉融合使得城市和鄉村在經濟、社會、文化等多個領域相互促進,為城鄉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和社會的全面發展奠定了牢固基礎。
2國土空間體系下城鄉融合發展路徑
2.1構建城鄉資源流轉對接平臺
在當前國土空間體系全面深化的背景下,城鄉融合發展已成為促進區域協調與平衡發展的有效途徑。長期以來,城鄉資源分配存在顯著不均衡的問題,城市資源過度集中,而農村則面臨資源閑置與浪費的雙重問題,城鄉之間的對立關系制約著城鄉融合發展進程的推進2。鑒于此,建立城鄉資源流轉對接機制,成為破解資源配置難題的重要舉措。在有發展條件的區域,依托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構建功能全面的線上資源信息管理系統,對城鄉土地資源(涵蓋農村空閑宅基地、擢荒土地及城市存量建設用地)資金資源(包括城市金融機構的可貸資本、農村小額信貸需求等)和技術資源(涉及城市高新技術成果、農村特色農業技術等)進行全面、動態的梳理與整合。同時,在城鄉之間選取適當位置設立線下實體服務站,為資源供需雙方搭建面對面溝通、協商的平臺。制訂包含資源評估標準、交易操作流程、合同范本等在內的詳盡交易規范,明確各類資源的定價原則及權益分配機制。監管部門須確立嚴格的市場準入與退出制度,對資源流轉中的違法違規行為予以嚴厲懲處,確保每一筆資源交易均合法有效。例如,在有旅游資源的地區,針對景區周邊農村的閑置房屋,可通過對接平臺精準匹配城市中有意發展民宿、文化創意產業的企業或個人,采取租賃、入股等方式盤活閑置房屋,實現鄉村閑置資源再利用,進而推動鄉村資源的合理流動與高效配置。
2.2推行城鄉規劃協同編制流程
城鄉規劃作為引領城鄉發展的藍圖,其協同編制對于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城鄉接合部作為連接城市與鄉村的橋梁地帶,融合了城市與鄉村的雙重特性,是城鄉矛盾凸顯的焦點區域,也是實現城鄉協同發展的核心區域。因此,城鄉規劃的協同編制應將該區域作為重點關注對象。在規劃籌備階段,應組建跨學科專家小組,深入城鄉接合部開展實地考察,收集人口結構、土地使用情況、產業發展現狀、生態環境狀況等基礎信息,并借助空間分析技術,對該區域的發展潛能及制約因素進行全面評估。以問題為導向,系統梳理城鄉接合部在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方面存在的銜接問題。
在編制實施過程中,應打破以往城鄉規劃各自進行規劃的局面,采用統一的技術準則與規范體系,將城市規劃與鄉村規劃的編制內容有機融合。以交通規劃為例,應統籌規劃城鄉道路網絡,著力構建連接城鄉的快速通道和公共交通網絡,確保城鄉交通順暢銜接。在產業布局上,應依據城鄉接合部的地理優勢與資源條件,打造城鄉產業融合發展走廊,引導城市產業有序向農村轉移,同時促進農村特色產業與城市第二、第三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
此外,應建立健全城鄉規劃協同決策體系,邀請城鄉居民代表參與規劃編制全過程,通過召開聽證會、開展民意調查等多種方式廣泛聽取民意,確保規劃方案切實符合城鄉居民的實際需求。同時,要加強規劃實施的監督管理,建立動態監測與評估機制,及時調整優化規劃方案,確保城鄉規劃協同編制工作能夠得到有效落實。
2.3建立城鄉產業互補聯動模式
在經濟發展進程中,城鄉產業發展水平存在顯著差異,城市產業傾向于高端化、現代化路徑,而農村產業則多停留在傳統、粗放式的發展模式。構建城鄉產業互補聯動機制,成為縮小城鄉經濟鴻溝、促進協同發展的必由之路[3]。一方面,應深入實施城鄉產業調查研究,依據城鄉的資源條件與地理區位優勢,精準選擇城鄉的主導產業,準確確定城鄉功能定位。例如,城市可充分利用其人才、技術、資金等優勢,聚焦于發展高端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如金融、科技研發、商務會展等)及戰略性新興產業(如智能科技、生物醫藥、清潔能源等)。農村則可依托其豐富的自然資源、獨特的農耕文明和生態優勢,積極發展特色農業(如特色果品、有機蔬菜、中藥材種植等)、農產品深加工(包括糧食精加工、肉類制品加工、果蔬保鮮與深加工等)及鄉村旅游(如田園休閑綜合體、民俗風情村、生態觀光園等)。另一方面,要加強城鄉產業間的產業鏈延伸與對接融合。城市企業向農村延伸產業鏈上游,建立農產品原料生產基地,為農村提供技術、資金支持,推動農產品實現標準化、規模化生產。農村產業則應向城市拓展產業鏈下游,通過與城市物流企業、電商平臺等合作,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將特色農產品引入城市消費市場。同時,城市的科技資源、金融服務、營銷策略等應向農村產業滲透融合,助力農村產業提升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政府應出臺一系列產業扶持政策,如稅收減免、財政補助、土地優惠等,引導城市企業與農村產業開展深度協作,鼓勵企業在農村投資興建產業項目,促進農村產業升級轉型[4]。此外,通過打造城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區,吸引城市企業與農村產業集聚發展,實現人才、技術、信息等資源的共享與互補融合,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產業集群,提升城鄉產業的整體競爭實力。
2.4打造城鄉公共服務共享機制
長期以來,城鄉公共服務水平差距明顯,農村在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方面的供給不足,嚴重制約了農村居民生活品質的提升和發展機遇的獲取。構建城鄉公共服務共享體系,是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增進社會公平的關鍵環節。
在教育領域,應加大農村教育投入,優化農村學校的硬件設施,如新建教學樓、實驗場所、圖書閱覽室等,并配備先進的教學設備和信息化資源。實施城鄉教師交流輪崗機制,城市學校應定期派遣骨干教師赴農村學校支教,進行教學指導和師資培訓,同時也應增加農村學校教師到城市學校跟崗學習的機會,進而提升教學能力。推動城鄉學校結對合作,利用遠程教學、同步課堂等信息化手段,共享優質教育資源,使農村學生也能享受到城市優質教育課程[5]。
在醫療方面,要加強農村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新建或擴建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并配備必要的醫療設備和藥品。建立城鄉醫療協作聯合體,以城市三級甲等醫院為引領,聯合周邊農村衛生院,構建分級診療、雙向轉診的醫療服務網絡。城市醫院應定期安排專家到農村衛生院坐診、查房、實施手術,為農村患者提供高質量醫療服務。同時,加強農村醫療衛生人員的培訓,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開展醫學知識講座和臨床技能培訓,提升農村醫療服務能力。此外,構建城鄉一體化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實現公共衛生資源的共享。
在文化領域,應增加對農村文化設施建設的投入,建設農村文化大廳、農家書屋、文化休閑廣場等文化活動場所。整合城鄉文化資源,搭建城鄉文化資源共享平臺,利用數字化技術,將城市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的優質文化資源推送至農村。開展城鄉文化交流互動活動,組織城市文藝團體赴農村演出,鼓勵農村文化團隊到城市展示特色文化,豐富城鄉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3結束語
進入新時期,國土空間體系下的城鄉融合發展,是順應時代發展需求、推動國家現代化進程的重要舉措。基于國土空間體系下的城鄉融合發展,突破傳統城鄉二元結構局限,以空間優化、資源整合、產業協同及服務共享為手段,為城鄉發展注入新活力。這不僅是對區域協調發展理念的深入踐行,更是促進社會公平、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路徑。通過不斷探索與完善城鄉融合發展路徑,構建更為均衡、高效、和諧的國土空間格局,為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黃薇.健全城市規劃體系促進城鄉融合發展[N」.中國自然資源報,2024-08-08(3).
[2]唐玉.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下城鄉融合發展的路徑分析[J].住宅與房地產,2024(12):65-67.
[3]葉勇,朱晶晶.區級國土空間規劃中交通規劃的轉型與實踐:以襄陽市樊城區為例[J].交通企業管理,2023,38(3):84-86.
[4]戈大專,孫攀,湯禮莎,等.國土空間規劃支撐城鄉融合發展的邏輯與路徑[J」.中國土地科學,2023,37(1):1-9.
[5]彭志剛,鄧毅.城鄉關系演變進程中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轉變[J].現代園藝,2022,45(24) : 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