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近年來,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深人推進,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在鄉村旅游業中的應用日益廣泛。這些新興技術正在重塑鄉村旅游的產品、服務和管理模式,深刻改變了鄉村旅游業的面貌。新質生產力的興起為鄉村旅游業發展注人了新動能,推動其更好地滿足游客日益多樣化的需求。然而,新質生產力在鄉村旅游業的應用同樣面臨著諸多挑戰。例如,技術應用成本高、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和資源配置不合理等問題制約了鄉村旅游業的高質量發展。因此,深入探討新質生產力驅動鄉村旅游所面臨的現實挑戰及應對策略,對在鄉村振興戰略下推動鄉村旅游業轉型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新質生產力在鄉村旅游中的現狀
新質生產力是在傳統生產力的基礎上,通過科技創新、數字化應用與信息化整合實現的一種全新生產力形態1。新質生產力涵蓋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一系列技術。這些新興技術具有高度智能化、高度自動化、高度數字化等特點,對傳統生產方式和鄉村旅游的全過程產生了深刻影響。
1.1新質生產力在鄉村旅游產品開發中的應用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休閑旅游的需求日益增加。鄉村旅游作為一種全新的旅游形式,正逐漸受到廣大游客的青睞。在鄉村旅游產品開發過程中,新質生產力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新質生產力在鄉村旅游產品開發中的應用是鄉村旅游數字化轉型的基礎。首先,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鄉村旅游企業能夠更加精準地掌握游客的需求,從而開發出更加契合游客需求的產品。例如,通過大數據分析游客的消費習慣、興趣愛好等信息,可以針對性地推出鄉村旅游的個性化線路、早中晚農事體驗及相關民俗文化活動等項目,從而提升游客的滿意度[3]。
其次,可以運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為游客創造身臨其境的沉浸式體驗[4]。例如,在鄉村民俗表演中應用VR技術,讓游客身臨其境地感受當地的歷史文化;在鄉村農事體驗中應用AR技術,讓游客直觀感受種植的過程和樂趣。這些創新型旅游產品極大地增強了游客的參與感和體驗感。
綜上所述,新質生產力的應用為鄉村旅游產品開發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產品更加智能化、個性化,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和安全放心的體驗。
1.2新質生產力在鄉村旅游管理創新中的應用
鄉村旅游作為一種新興的旅游業態,已成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然而,鄉村旅游管理工作仍面臨諸多挑戰,如資源管理效率低下、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和旅游體驗有待提升等。這就需要充分發揮新質生產力在鄉村旅游管理中的應用優勢,推動鄉村旅游事業向著更加智能化、精細化和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首先,在資源管理方面,借助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可以實現對鄉村旅游資源的智能化監測和精細化管控,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新型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有效促進了鄉村旅游管理的信息化。借助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可以實現游客預訂、線路規劃和住宿管理等在線服務,提高旅游管理的服務效率和便捷性。例如,通過智能傳感設備實時采集游客流量、環境指標等數據,并利用大數據對旅游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從而有效避免資源過度開發或浪費。
其次,在服務質量管理方面,利用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可以實現對服務流程的智能化管理和個性化服務。智能設備和機器人的引入,提升了鄉村旅游管理的自動化水平。在景區管理、游客引導和環境監測等方面,使用智能機器人可以減少人力成本,提高管理精細度。此外,物聯網技術的應用進一步增強了旅游設施和資源的智能化管理水平,有利于提升管理的精細化水平。例如,建立智能客戶服務系統,可以根據游客的興趣偏好和行為特征提供定制化的旅游線路推薦和預訂等服務,大幅提升游客的體驗感。
最后,在旅游體驗創新方面,運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新興技術,可以為游客營造身臨其境的沉浸式體驗。例如,在鄉村景區中設置虛擬現實體驗區,讓游客身臨其境地感受當地的自然風光和歷史文化,從而大大增強旅游體驗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綜上所述,新質生產力的應用為鄉村旅游管理注入了創新動力,有助于提升資源管理效率、服務質量和旅游體驗。此外,新質生產力的應用,不僅推動了鄉村旅游管理的數字化轉型,也使得管理更加科學化、智能化和協同化,為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管理基礎。
1.3新質生產力對鄉村旅游發展模式的影響
智慧型鄉村旅游的建設離不開新質生產力在鄉村的全面普及與升級,這是鄉村智慧型旅游轉型升級的關鍵,也深刻影響著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模式。
首先,新質生產力促進了鄉村旅游產業鏈的重塑。傳統的鄉村旅游產業鏈較為簡單,以單一的景區觀光為主。而新技術的應用,使得鄉村旅游產業鏈得以拓展和延伸,涵蓋了農產品加工、鄉村文化創意等多個環節,形成了更加完整的產業生態。這不僅提升了鄉村旅游的附加值,也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其次,新質生產力推動了鄉村旅游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傳統的鄉村旅游供給往往單一同質,難以滿足游客日益多樣化的需求。而新技術的應用,使得鄉村旅游企業能夠更好地洞察市場需求,推出更加個性化和體驗性更強的旅游產品,從而實現了供給側的優化升級。同時,也進一步拓展了鄉村旅游的服務范圍,豐富了游客的消費選擇。
最后,新質生產力加速了鄉村旅游管理模式的轉型。傳統的鄉村旅游管理往往依賴于人工經驗,效率較低,難以適應日益復雜的經營環境。而新技術的應用,使得鄉村旅游管理實現了從“經驗型”向“數據型”的轉變,管理決策更加科學合理,資源配置更加優化,整體效率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總之,新質生產力的應用,深刻改變了鄉村旅游的產品形態、服務模式和管理方式,推動了鄉村旅游由傳統向現代的轉型升級,為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未來,鄉村旅游必將呈現出更加智能化、個性化和生態化的發展態勢,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
2新質生產力驅動鄉村旅游發展的現實挑戰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深人推進,新質生產力正在深刻改變著鄉村旅游業的運營模式和發展路徑[5]。新技術的廣泛應用為鄉村旅游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現實挑戰,這需要從多個方面著手應對。
2.1技術瓶頸:硬件設施和軟件系統有待升級改造
步入新時代,鄉村旅游業正面臨著一系列現實挑戰。首先,景區、酒店等硬件設施亟須升級改造,以適應智能化和數字化的發展趨勢。例如,高速網絡和智能化管理系統的缺乏及基礎設施建設的滯后等問題都將影響游客的體驗感。其次,鄉村旅游企業信息化水平較低,缺乏有效的數據采集、分析和應用能力,難以實現精準營銷和個性化服務。最后,鄉村旅游產業鏈條短,上下游銜接不夠緊密,規模化程度不高,難以滿足游客日益多樣化的需求。
2.2人才瓶頸:專業人才匱乏,培養機制不健全
鄉村旅游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但供給嚴重不足。一方面,受限于教育資源和就業環境等因素,鄉村地區難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質旅游管理、營銷和服務等復合型人才。另一方面,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難以滿足鄉村旅游發展的實際需求,缺乏針對性的培訓體系。建立健全人才培養和引進機制,成為推動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
2.3市場瓶頸:產品同質化嚴重,競爭激烈
鄉村旅游產業鏈條相對較短,上下游銜接不夠緊密,產品同質化嚴重,難以滿足日益多樣化的游客需求。一方面,大多數鄉村旅游產品集中于觀光、農家樂等傳統模式,難以滿足游客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另一方面,不同地區的鄉村旅游產品雷同,缺乏特色與創新,市場競爭力弱。因此,如何提升鄉村旅游產品的吸引力和競爭力,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總之,新質生產力驅動下鄉村旅游發展正面臨著技術、人才和市場等多方面的現實挑戰。這些挑戰不僅制約了鄉村旅游的高質量發展,也對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整合各方資源,采取針對性的應對措施,才能推動鄉村旅游在新時期實現持續健康發展[6]。
3新質生產力驅動鄉村旅游發展的應對策略
在鄉村振興視域下,鄉村旅游業發展受到新興生產力的強勁推動。為應對此變革,制定相應的對策勢在必行。首先,應積極迎接數字化轉型,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管理效能和服務水平。其次,加大對綠色低碳技術的投入和應用,實現可持續發展。再次,注重培育創新創業人才,激發內生動力。最后,構建政府、企業和農民之間的協同機制,形成合力,以推動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
3.1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技術升級改造
鄉村旅游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基礎設施條件。隨著新質生產力的興起,鄉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面臨新的挑戰。一方面,傳統的交通、住宿、餐飲等基礎設施已經無法滿足游客日益多樣化的需求,需要進行大規模升級改造。另一方面,信息化、智能化等新技術在鄉村地區的應用還相對滯后,亟須加大投入力度。
為此,省市級政府應進一步加大對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加快推進一批關鍵性、戰略性項目的實施。省市級政府要出臺相關支持政策。一方面,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設立專項資金,支持鄉村旅游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和數字化轉型。另一方面,要簡化審批程序,提供稅收優惠等政策支持,鼓勵社會資本投人鄉村旅游建設,為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同時,基層政府也要加大對交通、水電等傳統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完善農村公路網絡,提升鄉村地區的通達性。大力發展5G、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推動鄉村智慧化建設,滿足游客個性化、碎片化的消費需求。加強對鄉村酒店、民宿等接待設施的改造升級,提高其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升游客的體驗感。各級政府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加強部門間的協調配合,在建立健全鄉村旅游發展工作機制的同時,積極引導社會各界參與其中,凝聚發展合力,全面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此外,政府還要重視鄉村旅游品牌培育。支持有特色的鄉村旅游目的地和產品進行品牌建設,以提升其知名度和美譽度。
3.2加強人才培養,提升從業人員技能
鄉村旅游發展離不開高素質的從業隊伍。然而,鄉村地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后,人才短缺問題較為突出,這不利于新質生產力在鄉村旅游中的應用和推廣。
為此,需要加大人才培養和技能提升力度。一是健全鄉村旅游人才培養體系,建立政府、高校、企業等多方協同的培養模式。政府可以出臺相關政策,支持高校開設鄉村旅游相關專業,并與企業開展校企合作,以提升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二是重視現有從業人員的技能培訓,提高他們運用新技術和設備的能力,如建立定期培訓機制,邀請專家授課,幫助從業人員掌握數字營銷、智慧管理等新技能;三是建立有競爭力的薪酬福利體系,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可以有針對性地制定相關激勵政策,如提供住房補貼、帶薪培訓等,以增強鄉村旅游產業對人才的吸引力。
3.3推動產品創新,優化服務體驗
新質生產力的興起為鄉村旅游商品和服務的創新提供了新的可能。然而,目前鄉村旅游產品同質化嚴重,難以滿足游客日益多樣化的需求,服務體驗亟待優化。
針對這一問題,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推動鄉村旅游產品的創新升級,充分發揮新技術在產品設計、生產和營銷等環節的作用,打造更加優質、體驗感更強的新型產品。借助大數據分析,挖掘游客需求的細微變化,推出個性化定制產品。二是優化鄉村旅游服務流程,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運用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酒店預訂、導覽服務的智能化,提高服務的效率和準確性。三是構建全要素、多層次的鄉村旅游產品體系,滿足不同游客群體的差異化需求。例如,針對親子游、養生度假等細分市場,推出專屬產品線,提高產品的針對性和市場競爭力。四是加強鄉村旅游品牌建設,提升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政府和社會各界要高度重視對鄉村文化資源的保護與傳承,讓特色文化底蘊成為鄉村旅游發展的獨特優勢。鼓勵鄉村居民參與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與開發工作,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鄉村旅游產品。充分利用互聯網等渠道進行營銷推廣,增強鄉村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4結束語
新質生產力的興起為鄉村旅游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時也帶來了諸多現實挑戰。研究聚焦于新質生產力對鄉村旅游業發展的現實挑戰及應對策略,分析了目前鄉村旅游現狀,審視了新質生產力對鄉村旅游的影響,并探討了新質生產力如何推動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新質生產力促進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的創新路徑。鄉村智慧型旅游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新質生產力在鄉村的全面滲透,只有充分發揮新技術的賦能作用,堅持協調推進,才能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實現鄉村旅游的轉型升級,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推進。
參考文獻:
[1]鄧斯雨,王展鵬.數字新質生產力賦能鄉村振興戰略:意義、邏輯與實踐路徑[J.中國成人教育,2024(3):73-80.
[2]何洪靜.新質生產力:概念內涵、內在要求與發展條件[J].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26(3):52-56,93.
[3]崔倩如,張小林,李元.我國戶外運動用品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國際經驗借鑒、現實困境與推進路徑[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4,58(6:49-56.
[4]孟凱,王強.鄉村旅游地生計轉型過程:一種“拼裝”的新視角[J].人文地理,2024,39(3):163-171.
[5]龐瑞芝.新質生產力的核心產業形態及培育[J].人民論壇,2023(21):18-21.
[6張文力,朱喜鋼,何思琪,等.“后鄉村”語境下成都竹藝村的空間生產研究:基于三重鄉村空間模型的視角[J].熱帶地理,2024,44(2):280-291.
(欄目編輯:翟媛媛 張士依 文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