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近年來,中央一號文件一直將“三農\"問題作為焦點問題,致力于推動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產增收,提升種植效益。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破解人才瓶頸制約。隨著時代發展,鄉村人才的內涵不斷豐富拓展。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指出,要加快培養農村產業發展人才、鄉村公共服務人才、鄉村治理人才、農業農村科技人才,并充分發揮各類主體在鄉村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建立健全鄉村人才振興體制機制。
黑龍江省作為我國農業大省,是我國糧食安全的“壓艙石”。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23年黑龍江省糧食生產實現“二十連豐”,糧食作物種植面積達到1474.31萬
,占全國的 12.4% ,同比增加5.99萬
,超國家下達任務19.18萬
;糧食總產量778.82億 kg (歷史第二高),占全國的 11.2% ,連續14年位居全國第一。同比增加2.52億 kg ,超國家下達任務9.97億
。在農業生產和各類農業活動中,鄉村人才的支撐作用不可或缺。黑龍江省作為我國重要的農業區域,在鄉村振興的推進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然而,面對人才短缺和結構困境的雙重挑戰,如何有效吸引和培養鄉村人才,成為亟須解決的問題。研究旨在深人探討黑龍江省鄉村振興中的人才現狀,分析人才短缺與結構困境的原因,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策略。
1鄉村人才短缺與結構困境
當前,黑龍江省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面臨著人才資源短缺的嚴峻挑戰。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導致大量鄉村人才向城市或經濟發達地區遷移,打破了地域限制,進一步造成了鄉村本土人才的缺乏。與此同時,大多數農村地區的中青年勞動力為了改善經濟條件,增加收益,選擇外出就業,進一步加劇了鄉村人才的流失。在此背景下,農村基層地區青壯年勞動力不足,而留守婦女和老年人群體在農業生產和技術研究方面缺乏足夠的培訓,對美麗鄉村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非常不利。
1.1人才流失與生育率下降
相較于南方地區,黑龍江省的經濟發展相對滯后,這直接影響了人均收入和生活質量,使得基本生活需求難以得到充分滿足。由于氣候條件限制,黑龍江省一年僅能種植一季作物,這導致產業結構較為單一。此外,黑龍江省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有限的資源,如煤炭、石墨、銅、金、石油等。雖然位于邊境地帶使其具備一定的交通便利條件,然而在推動經濟多元化發展方面仍面臨諸多挑戰。在技術創新領域,由于人才匱乏、創新實力不足、研發投入有限,因此,難以孕育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突破性產品或技術,進而導致了農村和城鎮大量青壯年勞動力的流失。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800余萬人相比,黑龍江省在第七次人口普查中的人口減少至3100萬余人,下降了 16.87% ,年平均增長率為 -1.83% ,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將持續保持這一趨勢,不利于鄉村振興的發展。
1.2人才結構不合理
黑龍江省正面臨著人才結構不合理的嚴峻挑戰,這對當地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造成了極大的困擾。官方統計數據表明,黑龍江省鄉村人口中接受過高等教育(專科及以上)的比例僅為 14.8% 。這一狀況導致鄉村地區普遍存在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缺乏及流失等情況,嚴重制約了鄉村振興的產業升級和鄉村經濟的增長。
此外,當前黑龍江省鄉村的人才結構還面臨著嚴重的不均衡問題。農業技術人才是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力量,他們具備先進的農業知識和技能,能夠為農業生產提供科學指導和技術支持[2]。然而,鄉村地區對農業技術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導致這類人才嚴重短缺,難以滿足鄉村振興的需求。與此同時,管理和服務類人才在鄉村地區卻相對過剩,由于其缺乏與農業生產緊密結合的實踐經驗和專業技能,在推動鄉村振興方面的作用相對有限。這種人才結構的不均衡不僅影響了鄉村振興的整體進程,也制約了鄉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3 高端人才稀缺
盡管黑龍江省已采取一系列措施來培養和吸引各領域鄉村人才,并積極構建充滿活力的人才梯隊,但高層次人才仍然相對稀缺。首先,經濟落后、工作條件不足、經費不足、待遇不高等現實,抑制了高層次人才的工作積極性;其次,人才機制落后,部分現有人才機制不夠靈活機動;再次,省內部分重點實驗室、開發新區、高校科研院所等平臺建設投入不足,數量有限;最后,人才評價機制匱乏,高層次人才難以得到合理公正的評價。此類高層次人才的匱乏,嚴重影響了黑龍江省在推動農業科技進步中應釋放的巨大潛能。
1.4人才管理體系架構不協調
鄉村人才群體具有多元化的特點,但管理機構眾多且分散,導致管理上出現了混亂和無序的現象。此外,長期受傳統觀念的束縛,部分鄉村人才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往往未能與時俱進,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他們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發揮[3]。鑒于此,為全面挖掘和發揮人才的巨大潛能,需要從多維度出發,著重提升鄉村人才的綜合素質,并持續完善管理體系。如此,方能確保鄉村人才得到充分利用,進而為鄉村振興注人更為強勁的動力。
具體而言,鄉村人才管理體系的不協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人才選拔機制缺乏科學性,往往側重于學歷和職稱,忽視了實踐能力和業績貢獻,導致一些真正有能力、有潛力的鄉村人才被埋沒4;二是人才激勵機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激勵措施和獎勵機制,難以激發鄉村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5;三是人才流動機制不通暢,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之間的人才流動受到諸多限制,難以實現人才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共享[]。
2 解決問題的對策
2.1培養本土人才
積極推廣人才引進政策,結合鄉村振興戰略,采取多種措施促進鄉村發展。為了有效培養本土人才,黑龍江省應加強與當地高校的合作,共同開展鄉村人才培養項目。高校可以開設與鄉村振興相關的專業課程,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了解鄉村、熱愛鄉村,并具備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的能力[7-8]。此外,政府還可以設立專項獎學金和助學金,鼓勵和支持有志于投身鄉村振興事業的青年學子努力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
在培養本土人才的過程中,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因此,應建立一批鄉村振興實訓基地,為鄉村人才提供實踐操作和技能提升的平臺。通過與農業企業、合作社等合作,讓鄉村人才在實踐中學習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同時,為了吸引和留住本土人才,黑龍江省還應加大對鄉村人才的政策扶持力度。例如,提高鄉村人才的薪資待遇,提供完善的福利待遇,如住房補貼、子女教育保障等,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10]。此外,還可以設立鄉村人才創業基金,為有志于在鄉村創業的人才提供資金支持和技術指導,激發他們的創業熱情和創新活力。
2.2 促進在外務工人員返鄉創業
黑龍江省在鄉村振興過程中需要解決管理型和技術型人才短缺問題,吸引外出務工人員返鄉是填補這一缺口的有效途徑。外出務工人員在各行各業廣泛分布,擔任著多樣化的角色。農村居民向城市遷移,部分是為了陪讀和工作,而另一部分則是為了與在城市工作的子女團聚。盡管如此,農村居民依然對家鄉懷有深厚的情感。隨著城市生活壓力的日益增大和生活成本的持續上升,越來越多進城務工人員逐漸產生了回歸寧靜鄉村生活的強烈愿望。因此,黑龍江省政府需要出臺相關政策,為返鄉人員提供就業機會,降低創業風險,保障返鄉人員的合法權益,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發展動能。
2.3發揮職能部門能動性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的持續推進及相關條例的頒布施行,政府部門深刻認識到人才是提升農村競爭力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柱。
為了更有效地發揮職能部門的能動性,黑龍江省各級政府需要強化跨部門協作,確保政策制定與實施的高效銜接。這要求各部門打破壁壘,形成合力,共同推進鄉村振興人才戰略的實施[1]。通過建立定期溝通機制,共享信息資源,協同解決人才短缺與結構困境,實現政策效果的最大化。
此外,政府部門還應加大對鄉村振興人才的宣傳力度[12],提高社會對鄉村人才的認可度。通過舉辦鄉村人才表彰大會、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樹立典型,激發更多人才的鄉村情懷和創業熱情。同時,利用新媒體平臺,廣泛傳播鄉村人才的成功案例和先進事跡,營造尊重人才、崇尚創新的良好氛圍。
政府部門應進一步完善人才評價與激勵機制相關政策,確保人才的付出與回報相匹配。通過建立科學的人才評價體系,綜合考慮人才的業績貢獻、創新能力、實踐經驗等多方面因素,給予相應的榮譽和獎勵。同時,加大對鄉村人才的政策扶持力度,如提供稅收優惠、資金補貼等,降低他們的創業成本和生活壓力,激發他們的創新活力和創業動力。
2.4完善人才培養體系
堅持“以人為本、以農為本”的原則,構建鄉村振興人才培養體系,制訂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全面評價人才的綜合能力和貢獻度。此外,應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渠道,不僅限于傳統的學校教育,還應涵蓋實踐操作、現場教學、網絡學習等多種形式。通過與高校、研究機構及企業的深度合作[13],共同打造鄉村振興人才的搖籃,為鄉村源源不斷地輸送高素質專業人才。同時,加大對鄉村現有人才的繼續教育和職業培訓力度,幫助他們提升技能、拓寬視野,以適應鄉村振興戰略的新要求。
2.5完善管理制度和政策支持體系
首先,要持續完善人才引進機制,通過優化戶籍制度和住房政策,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身鄉村振興事業。同時,設立鄉村振興人才專項基金,為人才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和獎勵措施,以激發其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其次,加大對鄉村教育和醫療資源建設的投人力度,提升鄉村公共服務水平,為人才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此外,還應建立人才流動和退出機制,確保人才隊伍的活力和效率。最后,在政策層面,要細化相關政策措施,明確責任主體和執行機構,確保政策有效落地和實施。同時,加強對政策執行情況的監督和評估,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和優化,以適應鄉村振興的不斷發展和變化。這些措施將為黑龍江省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3結束語
在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人才振興關系到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與可持續性。未來,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黑龍江省還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找到適合當地鄉村發展的模式和人才振興路徑。一方面,要加強政策引導和支持,為鄉村人才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和平臺,讓他們在農村這片廣袤的土地上能夠施展才華、實現自我價值。另一方面,要注重提升鄉村人才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通過教育培訓、實踐鍛煉等方式,不斷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同時,還要加強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建設,建立完善的鄉村人才管理機制,為鄉村人才的成長和發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參考文獻:
[1]李天池.今年我省糧食總產1557.64億斤[N].黑龍江日報,2023-12-12(1).
[2]王亞麗.農村農業技術人員培訓對提高農作物產量的影響研究[J].河北農機,2024(5):139-141.
[3]黎明輝,張崇旺.新時代我國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成就、問題及對策[J].農業經濟,2023(12):126-129.
[4]王雪瑩,賀彥鳳,王笙霖.鄉村振興背景下東北抗聯文化的開發利用:基于杏樹村的調查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3,34(23):189-192.
[5]李莎.鄉村振興視域下鄉村人才隊伍建設的時代價值及實踐路徑[J].農村實用技術,2024(1) :67-68.
[6]徐曉晴,宋官東.鄉村振興視域下加快推動高水平人才賦能的策略研究[J].農業經濟,2024(8) :129-130.
[7]王佳.產業結構升級背景下青年科技人才助力鄉村振興路徑研究[J].中國市場,2024(31):82-85.
[8]楊述明,劉曉宇.新質生產力驅動鄉村人才振興的邏輯闡釋與推進路徑[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44(5):50-58.
[9]吳倩珺,和學新.鄉村人才振興與產業振興的互動關系探究[J].南方農機,2024,55(20):111-114.
[10]李海燕.臨洮縣鄉村人才振興面臨的挑戰與優化路徑研究D」蘭州:蘭州財經大學,2024.
[11]陳峻標.鄉村青年人才振興的價值意蘊、 現實困境與實踐路徑[J].延邊黨校學報,2024,40 (5) :58-62.
[12]蘇凡.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人才振興的現實困境與推進路徑探析[J].村委主任,2024(4) : 173-175.
[13]金麗馥,郝嘉琪.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鄉村人才振興:現實基礎、主要困境與優化路徑[J].農場經濟管理,2024(11):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