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文化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根”與“魂”,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石。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明確指出,要深入挖掘、繼承創新優秀傳統鄉土文化,將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結合起來,賦予中華農耕文明新的時代內涵。甘南藏族自治州(以下簡稱“甘南州”鄉村優秀傳統文化是當地各族群眾在長期農牧生產生活實踐中共同創造的物質與非物質形式文化的精華,以其獨特的精神智慧和價值理念哺育了一代代人,其豐富內涵對鄉村振興具有重要的涵養和指導價值。
1甘南藏族自治州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對鄉村振興的價值意蘊
1.1有利于推進鄉村文明程度的提升
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是推進新型農民建設、深化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就“三農”問題強調指出,優秀鄉村文化能夠提振農村精氣神,增強農民凝聚力,孕育社會好風尚[1]。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現代化的推進,甘南州鄉村原有的封閉模式逐漸被打破,一些不良社會風氣和錯誤思想觀念也隨之傳入,影響著甘南州鄉村居民的行為習慣及價值觀念。鄉村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是鄉村民眾的精神家園,也是城市居民心中的“詩和遠方”。在新時代鄉村振興的過程中,讓村民了解當地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其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自豪感,并自覺承擔起傳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職責,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涵。因此,在當前的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為實現甘南州鄉村全面振興的目標,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大力弘揚鄉村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價值理念,推動甘南州鄉村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鄉村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淳樸鄉風民風建設、鄉村文明程度提升的“助推器”。
1.2有利于增強鄉村社會文化自信
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不僅對提高鄉村居民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還是豐富鄉村居民精神生活、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內生動力。
甘南州內各民族擁有豐富而獨特的傳統文化。例如,藏族傳統體育文化不僅形式多樣,而且各具特色。這些留存于甘南州的傳統體育項目深受當地民族社會發展的影響,是藏民族文化、經濟、教育及宗教等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產物,體現了地區民族歷史發展的必然性,其不僅是鍛煉身體和放松心情的好方式,更是展示和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徑。諸如此類的優秀鄉村文化傳統,對于增強甘南州農村文化自豪感具有重要意義。只有深入挖掘甘南州農村地區的特色文化資源,充分發揮其獨特的文化價值,并通過文化賦能將其轉化為具有經濟效益的文化品牌,才能實現產業振興,支撐鄉村經濟建設,促進農民就業,提升農民生活水平,進而促進鄉村居民生活富裕,提升他們的文化自信。
1.3有利于促進鄉村文化旅游產業發展
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推進,甘南州經濟社會發生了深刻變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盡管甘南州的經濟發展呈現出持續向好的趨勢,但區域內經濟發展水平存在明顯的橫向差異。目前,甘南州的經濟發展主要依賴于農牧產品的生產,其產業結構較為單一。對于工業基礎相對薄弱的地區而言,要進一步實現經濟增長,必須充分發揮相對優勢,通過培育和壯大優勢產業,帶動區域經濟的整體發展。
甘南州內各縣市不僅擁有優美的自然風光,還蘊藏著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包括獨特的民風民俗、獨具特色的民間藝術及豐富多彩的民族活動等。這些文化元素對于中外游客具有獨特的吸引力。豐富且具民族特點的特色文化資源,為甘南州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尤其對甘南州的旅游業而言,“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文化資源是其最大的財富。甘南州的文化產業作為一種特色鮮明的新興產業,發展前景廣闊,州內優秀的傳統文化為文旅融合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甘南藏族自治州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現實困境
2.1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認同較薄弱
在現代化進程中,甘南州廣大農牧民群眾對自身長期以來形成的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受到了大時代的強烈沖擊,導致農牧民群眾的“根”與“魂\"被流行文化及市場經濟趨利價值導向動搖。鄉村優秀傳統文化人才是本土優秀傳統文化的親歷者和創造者,理應成為其傳承和發展的主體力量[2]。然而,甘南州廣大農牧民作為地方傳統文化長期歷史積淀的受眾,在面臨時代變革的沖擊時,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的問題凸顯出來。他們對本土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極易走向兩種極端,一端是老一輩群體對現代文明的排斥,另一端是年輕一代對鄉村傳統文化的懷疑甚至否定。例如,當前甘南州農村青少年對于當地的鄉村文化表現出了一種莫名的“羞恥感”,認為鄉村文化很“土”。這充分說明他們缺乏對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內涵的深刻理解,更缺乏對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認同。
總之,在推進鄉村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廣大農牧民普遍存在著對自身重要性認識不足、文化保護能力不足、文化傳承意識薄弱等問題,這都是鄉村文化發展的制約因素。
2.2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較為滯后
文化旅游產業作為促進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重要載體,在甘南州發展相對滯后,市場主體的培育和產業鏈建設存在明顯不足。首先,甘南州現有的146家文化旅游企業規模普遍較小,尚未形成集群式產業發展模式。其次,文化產業品牌吸引力不足,產品供應結構單一,缺乏多樣性,旅游產品的開發缺乏特色和亮點。再次,產業發展所需的基礎設施基礎薄弱,受限于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文化旅游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面臨較大制約。最后,全州尚未突破國家5A級旅游景區“零”的限制,未能形成以旅游景區為導向的產業引領格局。此外,受金融環境影響,甘南州文化旅游產業的營商環境較差,招商融資的困難依然存在。
總體來看,甘南州旅游業的發展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存在著結構性矛盾突出、增長動力不足、區域分布不均衡及體制機制障礙等問題。
2.3鄉村優秀傳統文化開發與保護力度不足
甘南州各農村地區擁有豐富的傳統民族民俗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雖然地方政府積極發掘文化旅游業的特色,打造了一批具有地區特色的標桿項目,但是這些優秀文化卻未得到充分的開發、保護和傳承。近年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逐漸式微,主要在于年輕一代的傳承者缺乏對文化遺產的深人了解,導致鄉村優秀傳統文化被歪曲甚至低俗化,這種現象嚴重阻礙了甘南州鄉村振興的持續推進。
同時,隨著農牧民經濟水平的提高,一些承載著歷史記憶和文化符號的古村落、古建筑被視為無價值的破舊之物而被拆毀,各鄉鎮政府又缺乏合理的規劃和保護意識,加劇了鄉村優秀傳統文化承載客體的破壞。
此外,大多數農村勞動力傾向于外出務工,致使鄉村優秀傳統文化人才大量流失,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的主體力量不斷被削弱,這些客觀因素都影響了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2.4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機制不健全
盡管各級政府在鄉村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方面已付出了諸多努力,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尚未建立起系統性、長期性和整體性的鄉村文化保護與傳承體系。
2.4.1 定位模糊與融合不足
對鄉村文化發展的定位不夠明確,其發展規劃未能充分考慮內外部環境因素,導致甘南州鄉村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未能與當地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元素充分融合。同時,鄉村文化品牌建設同質化現象明顯,未能充分展現甘南州獨特的文化特色,造成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2.4.2多元共治格局未形成
政府在文化建設中采用單一的管理模式,導致鄉村文化建設過程中基層組織功能發揮不充分,農牧民參與積極性不高,專業人才參與度不夠。
2.4.3文化存續載體創新不足
甘南州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的數字化載體建設較為薄弱。
2.4.4基層文化治理能力不足
在鄉村文化傳承過程中,基層干部缺乏足夠的文化保護和宣傳意識,在增強農牧民現代身份的自我認同、推動鄉村文化產業繁榮與發展方面的作用有限,制約了鄉村文化振興的深入推進。
3甘南藏族自治州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現實路徑
3.1提高鄉村居民對鄉村文化的價值認同
3.1.1文化鑄魂與精神內核構建
鄉村振興之路不僅需要塑形,更需要鑄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因此,鄉村振興不僅要“扶貧”,更要\"扶志\"和“扶智”。在新時代背景下,甘南州鄉村文明建設必須以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為依托、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核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摒棄享樂主義、消費主義和逐利觀念等不良風氣,形成強大而富有活力的精神內核。鄉村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激活其時代價值,不斷滿足甘南州農牧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讓廣大農牧民群眾“安”于鄉村,“樂”在農村,真正認同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內涵。
3.1.2推進傳統與現代文化融合,培育特色產業
要進一步結合不同鄉村文化特點,積極探尋傳統與現代文化的結合點。甘南州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這些資源大多來源于鄉村居民日常的農牧生活,對激發鄉村民眾創新意識的覺醒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應積極推進鄉土文化教育,不斷提升鄉村德治水平,建立道德激勵約束機制,引導農牧民“回歸\"農村、珍視傳統。同時,要著力打造“一村一品”的鄉村特色文化產業品牌,把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作為實施“三農\"工作戰略的重要內容,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切實增強地區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
3.1.3 數字媒介賦能,彰顯文化自信
要充分挖掘鄉村文化網絡載體的潛力,充分發揮媒體的獨特優勢。在保留傳統交流與溝通渠道作用機制的基礎上,積極利用微博、微信、短視頻APP等新興媒體平臺,推動優秀鄉村文藝作品在多平臺展示、多渠道傳播。通過多種形式將甘南州農村優秀文化傳遞出去,切實增強甘南州鄉村居民的文化自信。
3.2推進文化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
3.2.1實施品牌強農戰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文化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要充分利用好獨特的地理標志和豐富的農牧業文化遺產,深人實施品牌強農戰略,著力打造特色化、多樣化、品牌化文化旅游產品和項目,推動文化旅游發展從單一景區景點向綜合旅游產業集群轉型升級。
3.2.2打造民族民俗生態文化產業群,構建紅色圣地旅游風情線
依托國家“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設,重點打造民族民俗生態文化產業群。通過開發草原風情休閑、草原濕地觀光、黃河風情休閑、生態旅游度假、歷史遺址觀光、民俗風情體驗、峽谷森林觀光、特色民宿體驗等系列文化旅游產品,推動文化旅游的全面發展。同時,著力打造天下黃河第一彎旅游風情線、洮河民族民俗風情線、大夏河宗教文化旅游風情線、白龍江高山峽谷旅游風情線、213國道草原濕地國際精品旅游風情線、“迭部一舟曲一卓尼一臨潭”紅色圣地旅游風情線,積極推進國家5A級旅游景區建設,將“三河一江\"沿岸和213國道沿線的景區景點和重點村鎮打造成具有地方特色、人文特點和時代特征的旅游體驗勝地。
3.2.3 迎合新型旅游行業發展趨勢,推廣時尚健康 的旅游新形態
構建國家級體育旅游示范基地,開發徒步穿越、動感漂流、登山探險等一系列戶外體育運動旅游產品,大力推廣自行車賽、賽馬大會、鍋莊舞大賽等高品質賽事,打造獨具特色的戶外體育旅游品牌。同時,充分挖掘生態、氣候、動植物、中藏醫藥等多種資源,因地制宜地培育生態康養、藏醫藥養護、膳食滋補養護等新興業態。此外,要突出甘南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位,將其打造成文化、旅游、商貿集散地,建設成新穎、便捷的雪域高原民族民俗旅游目的地。
3.3加大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力度
3.3.1 聚焦傳統文化,構建鄉村文化認同體系
第一,甘南州要在現有鄉村文化資源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挖掘鄉村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提煉出鄉村傳統文化內涵,賦予其新的時代價值。2021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榆林考察時強調,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找到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的連接點,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這一重要論述對甘南州文化產業的創新性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提升鄉村居民對自身傳統文化的認可與熱愛,并幫助其理解其中蘊含的文化價值十分重要。
3.3.2構建人才矩陣,傳承傳統鄉村文化
甘南州各鄉村要積極落實村第一書記主體責任,充分發揮大學生村官的職責作用,積極引進文化傳承相關領域的專業人才,同時培育挖掘鄉土文化本土人才,為民間藝人提供必要的支持。要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建立傳統文化解說中心、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室及文創IP產業鏈等。此外,要充分發揮甘南州各縣市公共文化機構的輻射作用,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為致力于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營造溫馨的家園,并提供多元化的工作平臺。
3.3.3創新傳播渠道,推動文化產業升級
積極借助現代傳播手段,創新傳播方式,融入現代時尚元素,結合當代人們的文化需求,轉變思路,與時俱進地開展文化傳播工作。充分利用電商、“現代創意 + 文化產品\"\"互聯網 + 文化服務\"等新興模式,打造符合大眾文化需求和消費期待的文化產品和服務,推動文化產業城升級。
3.4健全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機制
3.4.1構建“頂層設計+法治保障\"雙輪驅動體系
首先,各級政府要切實擔負起鄉村文明建設的主體責任,制定鄉村優秀傳統文化保護與發展總體規劃。一方面,堅持以規劃為先導。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和精心的頂層設計,確保鄉村文化保護和傳承之路的規范化。結合甘南州的鄉村文化特征、未來發展規劃、資源數量和分布情況,制定專門的保護措施,實現鄉村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和發展的有機結合,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另一方面,堅持可行性原則,為確保鄉村文化的全面保護,政府應制定切實可行的總體規劃,進行全面部署,加強統一管理,持續推進各項政策的實施和完善,同時建立一套包含激勵機制與問責機制在內的鄉村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機制[3]
3.4.2 實施“民間藝人非遺保護 + 高校學術賦能 策略
要建立一支負責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專業性人才隊伍。一方面,廣大農牧民是甘南州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傳承主體。因此,應注重對民間藝人的培養,激發他們對自身文化的認同感,要將他們按照相應的程序條件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之中,爭取給予物質上的幫助,鼓勵收徒傳承,為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儲備人才[4]。另一方面,鼓勵地方高校學者專家積極參與當地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充分整理挖掘民間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發揮科研機構的社會服務能力。
3.4.3制定鄉村優秀傳統文化保護的標準,保護鄉村文化的原真性
一方面,制定符合甘南州實際的鄉村優秀傳統文化保護標準。根據相關法律和文化保護規定,結合甘南州鄉村文化資源和環境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保護策略和標準,進一步優化政策,將鄉村文化保護與傳承納入法治化、規范化的軌道。另一方面,堅持“堅守原真\"的原則。在傳承與發展甘南州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必須注重維護地域文化特色,確保甘南州的鄉村文化不失其本真之美。
4結束語
中國式現代化涵蓋了中國農村的現代化,而中國農村的現代化并不意味著必須與鄉村傳統文化割裂,反而需要植根于鄉村,以鄉村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為現代化農村“培根”“鑄魂”。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社會的系統性工程。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精神基礎,貫穿于鄉村振興的各領域、全過程,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5]。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甘南州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迎來了新機遇。應該正確認識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意義,深人挖掘甘南州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價值意蘊,通過不斷完善現有文化建設的體制機制,為鄉村居民提供更加豐富的精神食糧,為鄉村振興蓄力賦能,推動甘南州經濟社會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習近平關于“三農”工作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
[2]吳佩芬.傳承發展鄉村優秀傳統文化面臨的問題及路徑探析[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2022(6):78-82.
[3]蔣曉俊,王思敏.鄉村振興視域下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J].懷化學院學報,2022,41(3):24-27.
[4]楊勇先.文化自信背景下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C]//新時代文化館:改革融合創新:2019年中國文化館年會征文獲獎作品集,2019.
[5郝振榮.新時代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建設問題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