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推進,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全球范圍內的一個重大問題。尤其是在十旱和半干旱地區,傳統園林綠化方式對水資源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針對這一問題,耐旱植物的應用成為緩解水資源壓力的有效手段。研究通過探討耐旱植物的選擇標準,分析其在不同環境中的應用效果,以期為城市園林綠化發展提供可行的參考方案。
1城市園林綠化面臨的水資源挑戰
1.1城市化進程與水資源短缺
隨著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加,居住區、商業區及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需求日益增長,進而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尤其在干旱地區和人口密集的城市中,水資源的需求量遠遠超過了當地正常供應能力。加之受氣候變化影響,導致降水的不穩定性和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發,使得部分地區的水資源愈發緊張。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園林綠化和公共綠地建設對水資源的依賴程度也越來越大,傳統的灌溉方式在供水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已難以滿足城市發展的需求。
在此背景下,如何利用有限的水資源實現園林綠化的可持續發展,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這就需要探索創新的園林設計理念,諸如采用節水灌溉技術、優選本土耐旱植物等措施,以減少對水資源的依賴,同時還要提高城市綠化的生態功能和景觀價值。
為應對水資源短缺挑戰,許多城市開始轉向節水型園林設計,采用更為高效的灌溉系統,如滴灌、智能灌溉等,力求最大限度地減少水資源浪費。同時,積極推廣選擇適應本土生長的耐旱植物,以降低對水源的需求。這些植物不僅能適應當地氣候,還能有效減少日常維護過程中的用水消耗。此外,城市綠化的規劃設計應多關注生態功能的提升,如增強雨水的滲透與儲存能力,以促進水資源的自然循環。
1.2傳統園林綠化模式的不足
傳統的園林綠化模式往往高度依賴于灌溉系統,特別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區,水資源的消耗量極大。人工灌溉技術是許多城市維護園林綠化工作的主要方式,但這種方式不僅加劇了水源的緊張狀況,還引發了一系列環境問題。例如,在缺水的情況下,過度灌溉不僅不能有效促進植物的生長,還可能導致水體污染、地下水位下降等一系列負面效應。
傳統園林綠化模式對人工灌溉的過度依賴也限制了園林設計的靈活性和可持續性。許多植物不適應當地氣候條件需要長期依賴灌溉維持,這種設計方式在資源緊缺和氣候變化的背景下已經顯得越來越不切實際。傳統園林綠化模式的弊端不僅體現在水資源的浪費上,還包括生態失衡、植物單一等問題。因此,亟須改變這種傳統模式,通過選擇適合的植物品種,減少人工干預,從而實現綠化與環境的和諧共生。
1.3耐旱植物在城市綠化中的發展潛力
耐旱植物作為一種自然適應性強、抗旱能力高的植物類型,在城市園林綠化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這類植物通常具備深根系統、厚實的葉片或表皮、較低的蒸騰作用等特性,這使得它們在干旱或缺水的環境中依然能夠良好生長。通過引入耐旱植物,不僅能大幅度減少灌溉用水,還能有效降低園林綠化對水資源的依賴,從而緩解城市水資源日益緊張的局面[1]
在城市園林設計中,耐旱植物的選擇可根據不同地區的氣候條件進行針對性調整。例如,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區,選擇適應性強的本土植物,不僅能減少灌溉的需求,還能夠提升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生物多樣性。此外,耐旱植物通常對土壤條件要求較低,能夠適應多種土壤類型,包括鹽堿土壤、貧瘠土壤等。這使得耐旱植物成為荒漠化防治和生態恢復的重要植物類型。推動耐旱植物在城市園林綠化中的應用,是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提升生態景觀效果的重要途徑。通過合理選擇適合的耐旱植物,可有效改善城市環境,減少水資源消耗,進而提升城市綠色生態功能。
2耐旱植物的選擇標準
2.1 氣候適應性
氣候適應能力是選取耐旱植物的標準之一,城市氣候狀況與植物的生長及存活有直接關聯性。選取適應氣候變化的耐旱植物,能保證其在各種氣候條件下也能正常生長。干旱地區的年降水量一般偏低,溫度起伏明顯,選擇的植物需適應在極端溫差及長期干旱條件下的生存壓力。
選擇耐旱植物需要具備抵御極端高溫的能力。沙漠植物類群落,如仙人掌、龍舌蘭等,可承受超過
的極端高溫,且在極度干旱的氣候條件下仍然可以良好生長。在半干旱地區,植物需要具備良好的蒸騰調節功能,以有效降低水分流失比,如蘆薈等植物在低于 30% 的濕度環境中仍可生存。因此,選取氣候適應能力強且能在干旱和缺水環境中成長的植物,可以有效減少園林綠化的用水量。
耐旱植物在適應氣候變化方面還應具備較強的抗熱性和耐寒性。某些耐旱植物不僅能在高溫條件下生存,還能在寒冷季節下承受低溫環境,保持生長。例如,紫花地丁能在零下
的低溫環境中生存,提高了多變氣候條件下的存活率。這樣的氣候適應性讓耐旱植物在不同氣候條件下的城市園林綠化中具有廣泛的應用潛力。在園林綠化設計中,選取氣候適應性強的植物,不僅有助于水資源的節約,也能保證植物的健康生長,有利于生態功能的可持續性。
2.2 植物的耐旱性
耐旱植物的核心要素是其突出的抗旱特性,這是其在水資源匱乏的環境中得以生存的根本。植物的抗旱性主要表現在水分維持、蒸騰作用調控及根系適應性等方面。大多耐旱植物擁有厚重的葉子與蠟質的外皮,這種構造能顯著降低水分的流失,如沙漠里的仙人掌憑借這種特性,確保其在干旱氣候中的存活[2]。
耐旱植物一般都擁有較深的根系,幫助其在土壤深層也能吸收到水源,尤其在干旱少雨的季節,某些耐旱灌木的根莖能深入土壤超過 2m 來汲取水分。耐旱植物由于擁有深入地下的根系,能夠在長時間缺水的情況下持續生長。采用耐旱性植物進行園林綠化,可以有效降低對灌溉水源的依賴性,也能提升植物的存活率和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2.3 生態適應性
挑選耐旱型植物應注意植物與生態環境的適配度,土壤種類、酸堿度、鹽分含量等環境因素對植物的生長發育影響顯著。耐旱植物一般具有明顯的生態適應能力,能在土壤質量欠佳的環境中生長。例如,鹽地蓬和蒿類等耐旱型植物,在土壤鹽分含量達到 2% 的環境下仍能良好生長,這種特性使其在鹽堿地綠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以土壤酸堿度為分析核心,耐旱植物對環境適應能力顯著,龍舌蘭類植物在pH值
的土壤中展現出獨特的生長潛力。該植物對土壤環境具有較高適應性,能在不同土壤條件下存活,降低了土壤改良和灌溉的需求,特別適用于城市綠化項目,如表1所示。
2.4審美要素與景觀呈現
耐旱植物在展現出其卓越的抗旱能力的同時,也需擁有較高的觀賞性,以此來增強城市園林綠化的整體景觀效果。植物的外形、色彩及果實等元素構成了園林美學價值,這些要素對景觀設計的品質產生直接影響。例如,紫藤和梔子花等耐旱性植物,不僅能在干旱氣候中存活,也可以綻放絢爛的花朵,增強城市綠化的視覺沖擊力[3]

植物所具備的豐富耐旱性同樣有助于強化城市景觀的立體效果,如鐵線蓮、薰衣草等耐旱性極強的植物,不僅為園林景觀增添了豐富色彩,還優化了城市的空氣質量,進而提升了市民的生活質量。耐旱型植物,例如沙棘和景天,能夠在荒涼地區迅速扎根,且具有獨特的形態與強大的適應性,在營造美麗景觀的同時,可以增加荒漠化地區的綠化面積。因此,全面評估植物的美觀特質與耐旱特性,能夠為城市園林綠化帶來更長久且層次分明的景觀風貌。
3耐旱植物在城市園林綠化中的應用
3.1 庭院與小區綠化
耐旱植物在庭院及小區綠化領域展現出了顯著的優勢,特別在都市環境中,面對水資源日益匱乏和綠化美學追求并存的雙重挑戰,耐旱植物的應用顯得尤為關鍵。通過選擇適應性強、觀賞性佳的植物,可大幅降低灌溉頻率及水資源消耗。因此,在城市園林綠化時可挑選適宜干旱氣候的植物,例如薰衣草和龍舌蘭等,這些植物既能耐受長時間干旱,也能在水分稀缺的環境中茁壯生長[4]。
在庭院及小區的綠化地帶,耐旱植物不僅能夠起到裝飾環境的作用,也能增強居住區的舒適感。比如在庭院景觀設計中融入了耐旱型地被植物白三葉草、紫花苜蓿等,這些植物可以快速鋪滿地表,有效維持土壤濕度、降低水分流失,也能展現出良好的綠化生態,營造出清新自然的景觀效果。耐旱植物的根系通常深入土壤深層,可有效阻隔土壤水分的過度流失,穩固土壤結構,確保了庭院與小區綠化在節約用水的前提下,依然可以維持景觀系統的生機與活力。
3.2城市公共綠地與街道綠化
在都市公共綠地與街道綠化區域,耐旱植物的應用至關重要。特別是在水資源短缺的區域,城市中的公共綠地及街道綠化地帶規模普遍較大,建設與維護灌溉設施的費用相對較高。選用耐旱型的植物不僅能維持城市綠化效果,還能有效降低對水資源的消耗。
在公園及街道綠化樹木的選擇上,選用香樟、銀杏及耐旱草坪等植物,這些植物能有效耐受高溫天氣,并能抵御干旱,也能適應不同土壤特性,可以有效減少植物灌溉頻次。部分植物在干旱環境中仍能良好生長,其蒸發的水分比一般綠化植物少
,從而大幅降低了灌溉用水消耗,這些植物能夠借助其深根系統從土壤深層汲取水分,進一步減少對灌溉系統的依賴性。在城市綠化中,耐旱植物不僅能夠有效維持景觀的美觀性,還能改善空氣質量,增強城市綠地的生態價值[5。以某城市為例進行分析,在市區街道廣泛種植耐旱植物,每年預計節約用水100萬
,同時可降低 30% 的灌溉需求,這種方式既可以降低對城市水資源的依賴,又能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如表2所示,梳理了不同植物的選擇。
3.3針對干旱和半干旱地區的應用領域
在干旱及半干旱地區,水資源短缺是普遍且嚴重的問題。在該地區實施綠化工程階段,挑選耐旱植物極為關鍵。耐旱植物無須大量灌溉即可生存,極大地降低了水資源的使用量。

在干旱土地上,應挑選適宜當地氣候的耐旱型植物,諸如沙棘、耐旱景天、月季等。這些植物對高溫和干旱環境有很好的適應性,具有抗風沙的特性,可以維持良好的綠化水平。相關研究結合對區域氣候及土壤的詳細分析,利用耐旱植物進行綠化,可使綠化效率最大化。在干旱地帶的綠化工程中,耐旱植物對水分的汲取量只有普通植物的
,水分需求較低,降低了對人工灌溉的依賴。部分耐旱型灌木的水分散失量僅是常規草坪植物的 60% ,這有利于干旱地區在有限水資源的條件下實現大范圍的綠化,并維持環境的視覺美感與生態效能[]。
3.4生態修復與沙漠化控制
在生態修復與荒漠化治理領域,耐旱植物的使用前景廣闊,特別是在沙漠和荒漠分布較多的地區,耐旱植物的種植對生態環境的改善具有顯著作用,有利于維持該區域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在荒漠化治理項目中,沙棘和灌木等耐旱植物常常被選擇用作恢復地表植被,這些植物能夠有效遏制水土流失,也能在極度干旱的環境中生存,逐步提升土壤的水分保持力和有機物質含量,有利于調整土壤的結構,為其他植物的生長營造適宜的生態環境。
根據相關研究發現,在一項荒漠化防治工程中,大規模推行耐旱植物種植,5a后可使沙漠化區綠化水平增長 20% ,水土流失現象減少 30% 。這些研究證明,耐旱植物在治理荒漠化的過程中展現出強大的能力,尤其是在干旱條件下仍能正常生長并提升土壤肥力,為改善生態環境奠定了堅實基礎。通過應用耐旱植物能夠顯著改善干旱地區的植被狀況,同時提升了該區域生物多樣性水平,推動了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4結束語
通過對耐旱植物在城市園林綠化中的選擇標準與應用實例的分析可以發現,耐旱植物不僅能有效減少水資源消耗,還能提升綠化景觀的觀賞性。尤其在干旱地區,耐旱植物的廣泛應用有助于推動城市綠色生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未來的園林綠化設計應更加重視耐旱植物的選擇與推廣,以促進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
參考文獻:
[1邢麗娟.蘭州市城市園林綠化中本土植物的應用現狀研究[J].現代園藝,2024,47(18):5-6,11.
[2]田海濤.城市園林綠化用水綜合利用研究[J].建筑施工,2023,45(4):757-759.
[3]高飛雁.城市園林綠化中鄉土植物的具體應用[J].現代園藝,2020,43(9):103-104
[4]馬麗.談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中應避免的問題[J].四川水泥,2015(7):128.
[5]張佳麗,關興良,陳超.干旱、半干旱地區城市園林綠化的探索與思考[J.城市發展研究,2014,21(2):17-20.
[6]張紅梅.淺議城市園林綠化[J].內蒙古林業,201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