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木質藤本植物是指有纏繞莖、攀緣莖且莖部木質化的植物統稱,在城市園林綠化中常用作花架、廊架、墻體、拱門、欄桿等垂直綠化材料[1-2]。美景度評價法(簡稱SBE法)是依據心理物理學原理提出的一種量化分析方法,該方法以人的審美為核心,對景觀進行量化分析判斷與評價,是景觀視覺質量評價的重要方法[3]。這種方法通過對景觀進行評價、分析、研究,不僅能直觀地反映和了解景觀現狀,分析景觀要素及特點,也還能進一步分析景觀變化規律。SBE法在初期主要應用于森林、水體、植物景觀等進行綜合量化與評價分析,隨后逐漸擴展到對城市道路、公園等景觀的評價[4]。研究運用美景度評價法,對不同生境條件下、不同植物配置的藤本植物地被景觀進行評價,篩選出適用于石家莊地區木質藤本植物作為園林地被的最優景觀模式,也為周邊城市園林綠化提供參考。
1研究內容與方法
運用美景度評價法,研究通過拍攝不同生境條件下不同植物景觀的照片,隨后對照片進行標準化處理和篩選,以確保照片質量的一致性,組織評價小組對篩選后的照片進行打分,對打分后的原始數據進一步處理,最后選取并總結出景觀效果最好的植物配置模式[5]。
1.1評價照片的采集
研究用于評價的照片拍攝于2024年8月中旬,具體采集時間為天氣晴朗的14:00—15:00時段。拍攝時,鏡頭高度為人站立時的視角,采用橫版構圖,力求最大程度上準確反映實際的植物空間景觀,同時注意避開人群和其他影響因素,以免影響對照片的客觀評價[6-7]。研究共計采集了50余張照片,經細致對比,排除了30余張不合格或重復的照片,最終篩選出17張具有代表性的照片作為本次評價的對象。
1.2 評價過程
隨機選取園林專業相關人員50人作為調查人員樣本,利用問卷星平臺,將17張照片以亂序的形式編號排列并插入,通過網絡問卷方式進行評判,最大程度地減少評判者的審美疲勞。在問卷調查開始之前,向參與人員簡要說明問卷的目的及注意事項。以美景度作為衡量標準,采用5分制打分(見表1),要求調查人員對篩選后的17張評價照片逐一打分。收取全部問卷后,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從而計算出每張景觀照片的SBE值。

美景度值計算,見式(1)。

式(1)中: M 表示得分值; i 表示該分值的評分人數; N 表示參與評分的總人數。
2 結果與分析
2.1不同群落的景觀及植物配置模式
首先對17個樣方植物種類及植物配置模式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見圖1一圖3。如圖1所示,全郁閉環境下,小葉扶芳藤、凌霄、大葉扶芳藤、花葉絡石、常春藤生長狀況良好,上層植物以喬木密林為主。如圖2所示,半郁閉環境下,常春藤、大葉扶芳藤、雞矢藤、凌霄、五葉地錦、小葉扶芳藤生長狀況良好,上層植物以喬灌木組合為主。如圖3所示,全光照環境下,花葉蔓長春、雞矢藤、金銀花、絡石、五葉地錦、小葉扶芳藤、生長狀況較好,上層無植物。
2.2不同配置景觀美景度分析
根據調查問卷結果,計算得出17張景觀照片的SBE值,對不同環境下地被景觀進行評價分析,見表2。表2中的序號代表不同的植物配置模式,QY-1為國槐密林 + 小葉扶芳藤、QY-2為國槐密林 + 凌、QY-3為國槐密林+大葉扶芳藤、QY-4為國槐密林 + 花葉絡石、QY-5為國槐密林 + 常春藤、BY-1為油松 + 海棠+常春藤、BY-2為海棠 + 大葉扶芳藤、BY-3為國槐 + 油松 + 雞矢藤、BY-4為山桃 + 凌霄、BY-5為龍爪槐"
"五葉地錦、BY-6為金葉槐 + 木槿 + 小葉扶芳藤、QG-1為花葉蔓長春、QG-2為雞矢藤、QG-3為金銀花、QG-4為絡石、QG-5為五葉地錦、QG-6為小葉扶芳藤。



由表2可知,全郁閉環境下,5種植物配置景觀得分差異不大。在國槐密林生境下,其中小葉扶芳藤用作地被的景觀效果最好、得分最高,其次是大葉扶芳藤、凌霄、花葉絡石,常春藤得分最低,可能與地被覆蓋效果較差有關。半郁閉環境下,6種植物配置景觀得分差別較小,整體景觀效果較好,得分結果依次為海棠 + 大葉扶芳藤、油松 + 海棠 + 常春藤、龍爪槐 + 五葉地錦、金葉槐 + 木槿 ?+ 小葉扶芳藤、國槐 + 山桃 + 凌霄、國槐 + 油松
雞矢藤;全光照環境下,6種植物配置景觀得分整體偏低,景觀效果一般或偏差,相對來說得分最高的為雞矢藤,其次為花葉蔓長春、小葉扶芳藤、五葉地錦,金銀花和絡石景觀效果最差。由表2可見,國槐密林
小葉扶芳藤的景觀配置模式,在50位評價者中有28人評價為非常好看、17人評價為好看,深受評價者喜愛。這表明該模式景觀效果突出,具有可推廣性。

2.3小結
通過拍攝不同生境下不同植物配置的景觀照片,篩選出17張景觀照片,運用SBE美景度研究評價法,通過線上調查,讓50位評價者進行打分。經綜合評價,發現“國槐密林 ?+ 小葉扶芳藤\"的景觀配置模式,深受評價者喜愛。該模式景觀效果突出,具有可推廣性。
3效益分析
3.1景觀效益顯著
通過推廣木質藤本植物的應用,尤其是將其作為園林地被使用,利用木質藤本植物的可蔓延性、一定的年生長量及較短的成坪周期,該類植物能有效覆蓋地面,防止黃土裸露、地面斑禿等現象等發生,同時解決冷季型草坪的季節性斑禿和樹下密閉斑禿等問題,從而實現較好的園林景觀效果。
3.2生態效益突出
將木質藤本植物用作園林地被,鑒于其獨特的生長特性,具有綠化覆蓋度高和豐富的葉量,能在城市有限的綠地空間內,有效增加植物的總體綠量。該類植物不僅可以美化城市環境、吸塵降噪,還能吸收有害氣體,從而增加空氣濕度、改善局部小環境。
3.3 經濟效益良好
選擇適宜的木質藤本植物用作地被,等其在地表全覆蓋后,將有效抑制雜草生長。在適合生長的條件下,這些植物能夠實現無須人工除草的效果。與冷季型草坪相比,該類植物的澆水周期更長,除極端天氣外,基本可控制在每7d或每4d澆1次水即可,且無須頻繁修剪,從而可實現節約養護成本的目的。
4結論
實踐表明,將木質藤本植物應用于園林地被,不僅可以營造良好的景觀環境,有利于提升園林綠地的生態效益,也能有效降低管護成本。目前,在城市園林綠化中,藤本植物被普遍應用于垂直綠化,應用形式相對單一。相比之下,園林地被植物仍以冷季型草坪、麥冬等為主,這些植物存在養護頻率高、成本高及景觀效果維護周期短等問題。未來,將藤本植物進一步推廣應用于園林綠化工作,有助于實現地被的快速全覆蓋,降低養護頻次,從而創造出更加生態友好的園林景觀。這不僅為景觀設計提供了新思路,還有望提升城市園林綠化的整體景觀水平,并有效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呂丹丹,聶谷華.藤本植物園林景觀應用調查分析:以九江市為例[J.陜西林業科技,2024,52(2):93-97,100.
[2]薛輝.淺談藤本植物在園林綠化中的常用應用形式[J].現代園藝,2018(9):159-160.
[3]俞孔堅.自然風景質量評價研究:BIB-LCJ審美評判測量法[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1988(2):1-11.
[4]王彥蘇.重慶中央公園植物景觀美景度評價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8.
[5]基于SBE法的溫州市大學城濱水植物空間美景度評價[J].現代園藝,2024(1):28-32.
[6]趙海寶,鄭琳,姬祥.植物園植物景觀美景度評價:以欒川縣東嶺植物園為例[J」.農村科學實驗,2023(15):169-171.
[7]張文,王偉峰,楊建軍.城市森林公園景觀美景度評價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園林,2023,39(9):10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