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煜
面對不斷增長的就業壓力,清晰的職業規劃有助于留學生們發揮特長,在未來實現職業目標。因此,選擇專業這一重要過程可以通過市場調研以及對多渠道信息的收集,確定自己感興趣,且在未來更具職業優勢的專業。通過對專業知識的學習,進一步提升專業技能,明確自己的職業目標,更精準地把握個人未來的發展方向。以下四位留學生在留學專業規劃方面的實踐經驗或許能為大家提供借鑒。
留學申請,牽一發而動全身
專業規劃對于留學申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不僅關乎學業完成的情況,也與人生下一階段的職業選擇密切相關。與多數前往英語國家的留學生不同,昱汐選擇了韓國這一相對小眾的留學目的國。“大眾對于韓國大學的認可度相較其他歐美院校來說并不高,在選擇去韓國學習小語種前,應當提前對韓國留學的學歷含金量以及申請院校的擇業范圍做充分了解。”無論是選擇國家還是專業,昱汐都認為喜歡且適合的專業是學習的動力所在,這讓自己不會輕易被壓力所困擾。如果一開始就不感興趣,學習的過程也會變得無聊,對未來發展也起不到助推作用。
王同學在英國與比利時分別讀取了兩個碩士學位,他認為留學前專業規劃首先應當以興趣為出發點,“如果沒有興趣,完成學業的過程將會變得痛苦與虛無,難以取得好成績,進而影響下一階段的選擇”。他表示,海外學校開設的專業繁多,與國內高校相比更為“五花八門”,往往有“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效果,容易激起人們嘗試新鮮事物的欲望。如果此時盲目做出選擇,很有可能并不適合自己,或者達不到自己的預期。其次,選擇專業前需要認清自己的“技能點”,如果強行學自己不擅長的專業,最終只會因學業不佳而無緣廣闊前景,甚至錯失本該在其他專業道路上發揮自己潛力的可能性。最后,需要全面了解目標學校的專業優勢和劣勢,優勢往往體現在學校的教育資源、圖書館資源、活動資源等多個方面,這種優勢不但可以保證學到更貨真價實的知識,對于未來發展的助力也更強。反之,如果選擇了一所學校相對較弱的專業,則可能無法收獲有價值的真才實學。留學的成本不菲,錯誤的專業選擇將會造成很大的浪費,因此需要理性地選擇與判斷。除此之外,衡量自身的環境適應能力,所在國家和城市的安全性等因素也應當在考慮范圍之內。
做好規劃,避免掉入“熱門陷阱”
現如今,熱門專業始終吸引著人們的眼球,這不僅是當下就業大趨勢的體現,也映射出留學生群體對自身未來職業規劃正在逐漸變得清晰。當然,好就業的專業也意味著顯而易見的競爭壓力,理性的選擇能在未來發揮最大效益。
姜同學本科就讀于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在美國波士頓大學學習營銷管理專業,她認為熱門專業是當下發展的前沿陣地,能夠讓留學生在短期內捕捉到行業發展的最新動向。從長期來看,除了追求熱門之外,時刻保持學習的態度也尤為重要。在把握熱門專業發展動態的同時,需要跟隨行業大環境隨時調整自己的工作內容和強度。“專業的熱度與大量的工作機會并不能畫等號,只有不斷增長自身的能力和擁有勇于學習的態度,才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保持優勢。”姜同學表示,在選擇專業時,最好能夠結合自己的興趣和能力來考慮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切勿一味地跟熱門,要通過學習和實踐來挖掘自己的能力和興趣,以此來判斷未來的發展方向,從而更加精準地選擇專業。
目前,國家正在大力推進體育行業發展。本科學習運動訓練專業的昱汐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工作后,選擇前往韓國漢陽大學學習國際體育產業專業,進一步深化自己在體育行業內的發展空間。與商科、計算機等熱門學科相比,體育雖然不是炙手可熱的專業,但對于昱汐來說卻是最合適的選擇。“碩士只有兩年的學習時間,如果沒有合理的規劃很難有好的留學體驗。”專業的前期規劃不僅是留學申請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入學后的重要部分。昱汐認為,留學前應當明確自己選擇專業的目的,評估自己所能承受的壓力,學習語言的難度,這樣才能讓自己對未來的留學生活形成較為具體的概念。“國內舉辦的聯賽很多盈利情況不佳,而像NBA、NFL、MLB、NHL之類的比賽,光轉播費就高達每年幾十億美元。”基于對國內體育產業的了解,以及在海外學習的相關專業知識,昱汐希望有朝一日能加入體育賽事公司,為推動中國體育賽事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徐行畢業于德國美因茨大學口筆譯理論與實踐專業,現如今他在翻譯與研究領域展現著自己出色的一面。針對留學選擇專業的問題,他認為應當站在更高的視角來縱觀全局,“在就業環境日新月異的時代,只有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遠,保證自己在畢業時從學校這臺‘資質機器里拿到的‘產品檢驗合格證書不至于被市場淘汰”。在選擇具體專業前,除了向前輩以及網絡平臺詢問等方式外,還應當對該專業的底層邏輯和就業前景做好心理準備。尤其是分析該專業在未來至少五年的前景、自身的興趣愛好、大學的聲譽、留學國家或城市的能級,以及是綜合型大學還是研究型大學等方面。除此之外,對熱門專業應秉承理性的態度,結合自身做出正確判斷,真正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徐行看來,當下國家急需的是從事基礎學科研究的畢業生,但人們往往總是一股腦兒沖向所謂的“熱門專業”。他認為這種“熱度”終將成為未來某個時間點的“冷門專業”。所以,與其賭未來,不如反求諸己,認真思考自己到底是怎樣的人,希望從事哪類工作,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專業遠比單純追熱門更值得追求。“時過境遷,在職場外部環境的急劇變化之下,德語語言文學等小語種專業也行將就木,走到歷史的轉折點,誰也無法預測哪個專業將會再次成為熱門。”
跨專業申請,尋找自身契合點
跨專業申請往往需要做詳細的調研,并結合自身興趣愛好和未來發展方向做選擇。姜同學在跨專業申請波士頓大學研究生之前,就對兩個專業進行了深入研究與對比。通過本科時對傳播學的深入學習,她了解到了這門開放性學科與眾多學科互有交叉,比如政治學、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學等。而她想要申請的全球營銷管理也是一門隨著社會和經濟環境發展而與時俱進的專業,該專業的目標是培養營銷和研究專業知識的創造性決策者。于是,在結合了自身能力和需求后,姜同學申請了這一專業。“在波士頓大學,全球營銷管理專業屬于理學,這打破了我本科時期單一的文科思維,培養了我用理科思維來看待問題的能力,對日后在金融、經濟領域繼續深造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基于自己在本科期間充分吸收的傳播學知識養分,加之對兩門不同領域學科的學習,姜同學的專業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同時也擴寬了自己在職業方面的選擇。她同時談到,在擇業時,部分公司會考慮員工是否就讀的是本碩或本碩博一貫制,且是否是同一個專業貫穿始終,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成為獲得offer的影響因素之一。
同樣前往海外讀碩士的王同學,在選擇上則多了些“退而求其次”的感覺。本科期間,他學習了世界史,在英國、比利時兩國,他再次讀了兩次碩士,分別學習德國史與國際關系/政治學。這樣的轉變在他看來屬于小的跨專業選擇,而這則完全基于自己對歷史的興趣以及此前本科期間的學習經歷。“學習歐洲現代歷史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與20世紀國際關系和歐洲各國內政打交道,我對此產生了興趣。雖然歷史知識為我認識國際事務提供了基礎,但很多時候并不能直接轉化為對于當下某一事件的認知與判斷。因此,我感到學習當代國際事務的必要性,希望以此來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從興趣出發,王同學選擇了與自身能力適配的國際關系/政治學專業。從就業層面來說,前后兩個專業在他看來都屬于“重災區”,但他認為國際關系與當下緊密相連,且與經濟學等“顯學”的聯系更緊,可以算作是一次專業的優化選擇。通過兩個領域的學習,填補了王同學知識體系中的空隙,讓他能夠從歷史和當下兩個維度去觀察歐洲乃至世界事務,形成了完整的知識體系和世界觀。據王同學透露,通過三次不同專業知識的加持,他在畢業后成功獲得了與專業對口的新聞媒體崗位。
現如今,企業對于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通過對不同領域專業知識的學習,能夠達到1+1﹥2的效果。在留學申請中,實習經歷、科研競賽、課外活動、面試表現等充滿個性化的“軟實力”對于專業申請影響頗深,這些“軟實力”被很多高校在錄取評估中放在了重要位置。不僅如此,對于基礎專業的掌握也至關重要,正如徐行所說,只有在本科階段構筑好學術習慣和學習方法,才能通過跨專業或是學習更深層次的知識來實現人生夢想。留學生需要盡可能挖掘自身優勢,做好對所選專業的全面了解和知識的補充,以此來形成個人競爭力,為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