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超
肺炎是兒童時期較為常見的一種呼吸系統疾病,是由細菌、病毒等病原體及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肺部炎癥。最常見的病原微生物為細菌或病毒感染,也可由肺炎支原體、衣原體感染或病毒和細菌混合感染引起。肺炎早期與感冒的相關癥狀比較類似,都有流涕、鼻塞、咳嗽等癥狀,但仍然有跡可循,可通過以下幾種具體表現進行區別:
1.發熱,體溫在38℃以上。普通感冒屬于上呼吸道感染,炎癥一般在鼻咽部,可引起鼻塞、流鼻涕、打噴嚏和咳嗽,也可伴隨發熱癥狀,但相對肺炎程度較輕。肺炎屬于下呼吸道感染,患病后可出現高燒不退癥狀,使用退燒藥后效果不明顯。且肺炎患兒的發熱多在38℃以上,可出現反復高熱情況,患兒精神狀態較差,異常煩躁等,很可能為肺炎。
2.呼吸急促,頻率加快。肺部感染可導致原本充滿氧氣的肺泡被膿液占據,氧氣減少,影響患者氣體交換,在這種情況下,人體就需要通過增加呼吸次數獲得更多的氧氣,因此,呼吸急促時就很可能為肺炎,需要提高警惕。呼吸急促的判斷標準為:<2月齡的兒童,每分鐘呼吸次數≥60次;2~12月齡,每分鐘呼吸次數≥50次;1~5歲,每分鐘呼吸次數≥40次;≥5歲,每分鐘呼吸次數>30次。呼吸頻率計數方法:由于呼吸頻率可隨人的活動情況而發生變化,因此應在孩子退燒、安靜的時候數呼吸次數;如通過聽診計算呼吸次數,容易對孩子產生刺激,導致呼吸頻率假性增快,因此可以掀開孩子衣服,通過觀察孩子肚子起伏或胸廓起伏來數,一起一伏可記為1次。盡量記錄完整的60秒內患兒的呼吸頻率,保證準確性。如果經過計數發現呼吸次數超過對應年齡的呼吸頻率標準,這時就應該提高警惕了。
3.出現三凹征。指呼吸時胸骨上窩、鎖骨上窩和肋間隙出現的向內凹陷表現。如果孩子出現三凹征,很可能就是重癥肺炎了。
也可通過觀察以下幾個方面,快速識別肺炎——
第一,看發熱。如果患兒發熱持續三四天一直不退,或退燒后又燒起來,反反復復,很可能是患了肺炎。但要注意,也有部分孩子在得了肺炎后不會發熱,甚至還有體溫偏低的情況。
第二,看咳嗽。咳嗽持續較長時間,開始時咳嗽沒有痰,但感覺很費勁,過幾天后咳嗽有痰音,且咳嗽變得沒有那么費勁。嬰幼兒年齡較小往往咳不出痰,但喉嚨中可出現痰鳴音,同時常常伴隨嗆奶、吐奶、煩躁、苦惱等表現。
第三,看呼吸。氣促和呼吸困難是兒童肺炎典型的癥狀。患兒的呼吸常常較快,胸部起伏較之前快,嚴重時可出現頭一點一點的表現。聽呼吸音可發現,患兒的呼吸聲較重,有時響亮,有時又會減輕。
第四,看精神狀態。如觀察到兒童在發熱、咳嗽、喘息的同時,精神狀態較差,出現口唇青紫、哭鬧、昏睡、煩躁的表現,甚至出現譫語,說明兒童病情較為嚴重,很可能患了肺炎。
第五,看食欲。肺炎患兒的食欲會明顯下降,出現拒食表現,或表現為一吃奶就哭鬧不安,這時就需要警惕孩子感染肺炎了。
那么,哪些情況下需要就醫呢?需要分情況辨別,如孩子只是咳嗽和發燒,但呼吸正常,吃飯和喝奶正常,且精神比較旺盛,精神狀態良好時,家長可以在家先觀察,不用著急到醫院。但如果發現孩子持續高熱或反復發燒,且咳嗽癥狀比較嚴重,出現呼吸急促、困難情況,或精神狀態明顯下降,出現嗜睡等情況,就需要立即就醫。
肺炎是因感染各種病原微生物而引起的疾病,因此治療肺炎首先需要抗感染,根據患兒情況選擇合適的抗感染藥物,如細菌感染導致的肺炎,可用青霉素類藥物或頭孢菌素一類的藥物;如為肺炎支原體感染,就需要口服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其次,進行對癥治療,如針對咳嗽、咳痰癥狀使用止咳化痰藥物,患兒咳嗽嚴重或有喘息癥狀時可進行霧化吸入治療;針對發熱癥狀可適當使用退燒藥,增加孩子舒適度。
一般,感染細菌性肺炎主要使用抗生素治療,而無需激素治療。如為重癥細菌性肺炎,且病原菌對抗生素敏感,在下列情況可加用激素進行治療:(1)中毒癥狀嚴重、炎癥反應強,出現中毒性腦病、重癥腺病毒肺炎、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難治性膿毒癥休克、超高熱等;(2)早期胸腔積液,可局部應用以防止胸膜粘連,利于胸腔積液吸收;(3)患兒出現哮喘、喘息、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毛細支氣管痙攣明顯,或分泌物較多。但需要注意,不推薦常規使用,且應在充分應用有效抗菌藥物治療基礎上使用。病毒性肺炎一般不推薦使用激素,主要是因為激素可促進病毒擴散,加重病情癥狀。
注意,藥物的使用應在醫師指導下進行,務必遵循醫囑要求療程用藥,如療程治療后仍有明顯癥狀,需在醫生指導下繼續用藥治療。同時,還要注意家庭護理。
1.注意補充水分。高熱期皮膚和呼吸道水分蒸發增加及退熱期大量出汗,會引起水分流失。為避免引起脫水,應注意補充水分,多次適量飲水。
2.為患兒營造安靜、整潔的環境,保證休息。禁止在患兒所處空間內吸煙,經常對患兒生活的環境進行清潔和消毒,室內定時通風換氣,保證空氣流通。減少陪護人員數量,探視者盡量縮短逗留時間,為患兒提供良好的恢復環境。
3.進行口腔和皮膚護理。肺炎患兒因發熱導致出汗增加,在護理中應及時使用熱毛巾擦干患兒的汗液,對汗濕的衣物及時進行更換。如患兒痰較多,應幫助其將痰液咳出,以防痰液排出不暢而對病情恢復產生影響。
4.注重飲食營養搭配。患兒患病期間,飲食上應注意均衡搭配,給予患兒一些富含高蛋白質的食物,例如雞蛋、魚蝦之類的。另外給予新鮮的水果蔬菜,合理搭配食物,為疾病的恢復提供有利條件。
家有小兒,應在日常生活中積極預防兒童肺炎。
1.肺炎高發期減少外出。少到人流量較多、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如家庭內有感染肺炎成員,應注意做好隔離防護措施,避免發生交叉感染。
2.做好疫苗接種。接種肺炎疫苗,能夠增強呼吸系統對病原體的免疫作用,降低肺炎感染率以及嚴重程度。
3.適當運動。在溫度適宜條件下進行適度的體育運動,多曬太陽,以提高兒童免疫力和抵抗力,減少病毒侵襲。
4.注意防寒保暖。尤其在寒冷的冬天,盡量避免外出,在外出時應佩戴圍巾、帽子等,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另外,在空氣較為干燥的冬季,可使用加濕器保持室內濕度適宜,預防呼吸系統疾病發生。
5.及時治療感冒。未及時治療感冒,或治療不徹底,也可能引起肺炎。因此,感冒咳嗽較為嚴重時應及時就醫治療,盡快治愈,避免病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