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雅娟,邢恩東
(1.呼和浩特市生態環境科技推廣中心,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2.內蒙古自治區環境監測總站呼和浩特分站,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隨著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氣污染已經成為全球普遍關注的問題。大氣污染對環境、人類健康和經濟發展產生了嚴重影響,因此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之一[1]。在中國,大氣污染防治任務尤為緊迫。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之一,大氣污染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強大氣污染防治,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已經成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任務之一。
大氣污染是指大氣中存在一定數量和種類的有害物質,超過了人類及動植物健康和環境的容忍程度,造成空氣質量惡化,以及對健康和環境產生危害的現象。大氣污染一般分為以下幾類。
懸浮顆粒物是指直徑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顆粒物,這些顆粒物主要來自于工業廢氣、燃煤、機動車尾氣以及沙塵等,這類大氣污染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
二氧化硫是一種無色氣體,一般來源于工業污染等,主要來自燃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燒過程。二氧化硫會與水蒸氣和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硫酸霧和硫酸顆粒物,對人體和環境都有害。
氮氧化物包括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主要來自燃料的燃燒過程[1]。氮氧化物對空氣和水質都有害,同時會形成光化學煙霧,對人體健康也有影響。
臭氧是一種有害的氧化劑,主要來自機動車尾氣和工業廢氣。它是一種高度反應性的氣體,會對人體呼吸道和眼睛造成刺激,還會對植物造成危害。
揮發性有機物是指在大氣中易揮發的有機化合物,主要來自化學品、溶劑、汽油等[2]。揮發性有機物對人體健康和環境都有害,同時還會形成臭氧和細顆粒物等污染物。
我國大氣污染現狀十分嚴峻,根據官方數據,我國的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一直處于高位,其中PM2.5、PM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這些污染物不僅直接威脅人類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還會對生態環境、氣候變化等產生長遠的負面影響[2]。
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非???,這導致了能源消耗量的快速增加,而能源消耗是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另一方面,我國的環保法律法規不夠完善,執法力度不強,導致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對環保問題的忽視和漠視。此外,政府在環保投入和監管方面也存在不足。
我國已經頒布了一系列大氣污染防治法規和標準,包括《大氣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等,規定了各種污染物的排放限制和管控要求,并在控制大氣污染的同時積極參與國際組織的各項節能減排倡議活動。各級政府和環保部門也加大了對企業和行業的監管力度,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大氣污染監測和評估體系。具體包括國家和地方監測站點的建設、污染物排放監測和數據公開等,對不符合排放標準的企業進行處罰和整改,從法律法規和監察等方面都加強了對污染物排放的限制和管控[3]。
與此同時,我國正處于大力促進清潔能源和綠色發展的階段。我國提出了“煤改氣、煤改電、煤改熱”等清潔能源政策,推廣可再生能源,積極發展新能源汽車等清潔交通工具,加快煤炭行業的綠色轉型。當前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國家的積極推進和扶持。
在環??萍己驮O備方面,我國除了積極采用世界先進技術和科研成果外,還在大力開發環??萍荚O計等,例如采用先進的污染治理設備和技術,推廣催化劑、煙氣脫硝、脫硫等技術,以減少污染物的排放。
總體來說,我國的大氣污染防治措施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效,例如,PM2.5濃度下降,重污染天數減少等,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3]。
目前,我國大氣污染治理面臨的技術挑戰日益凸顯。在技術領域,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我國大氣污染治理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仍存在一定不足,特別是在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方面,還存在一些困難。例如,目前我國對于VOCs(揮發性有機物)等新型污染物治理技術的研發還需要進一步加強,而一些新型治理技術的成本較高,也需要相關人員進一步研究和開發[4]。此外,我國在大氣污染治理技術的標準化和規范化方面也存在一定問題,這也限制了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因此,加強大氣污染治理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促進技術的標準化和規范化,是當前大氣污染治理的關鍵之一。其次,由于我國地域廣闊、污染物種類繁多,不同地區的大氣污染治理技術需求也不同。例如,北方地區主要污染物為PM2.5和PM10,而南方地區則主要為O3等臭氧類污染物[4]。因此,技術創新和區域治理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仍然是大氣污染治理的難點。為有效應對這一挑戰,我國需要加強技術研發投入,并加強不同地區的技術交流和合作,以實現技術共享并提高技術的應用效益。
技術創新和區域治理技術的研發及應用是當前大氣污染治理的難點。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們需要加強對大氣污染治理技術的研發及應用,促進技術的標準化和規范化,以及加強不同地區的技術交流和合作,從而實現大氣污染治理的可持續發展。
治理大氣污染需要進行大量投資。然而,這樣的投資會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和消費者的生活成本產生一定影響。尤其對于一些中小企業,困難和成本過高,使它們難以承擔污染治理的成本,這也是大氣污染治理的難點之一。
3.2.1 治理大氣污染需要大量投資
隨著人們對環境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政府在環保方面的投入也越來越大。我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治理大氣污染,包括下調重污染行業的產能、提高排放標準、推廣清潔能源等。這些措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對于政府而言是一項重大的財政支出。
3.2.2 影響經濟發展并增加了消費者的生活成本
一方面,治理大氣污染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這可能會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一定負面影響。另一方面,治理大氣污染也會帶來一些好處,例如改善環境質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但這些好處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顯現。因此,在治理大氣污染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平衡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
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規模較小、技術落后等原因,它們往往難以承擔污染治理的成本。例如,購買治污設備、實施廢水處理、應對排放標準升級等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這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可能會導致它們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治理大氣污染需要大量的投資,這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和消費者的生活成本都會帶來一定影響[5]。同時,中小企業治理污染的成本過高也是大氣污染治理的難點之一。因此,在治理大氣污染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協調環保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尋找平衡點,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針對大氣污染防治,政府加大了支持力度,包括采取加大執法力度、制定更加嚴格的環保法規、完善監管體系等多方面的措施。然而,在治理大氣污染方面,政府也面臨著許多行政挑戰。
政府組織協調不足是治理大氣污染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治理大氣污染是一個跨部門、跨地區的綜合性問題,需要各級政府之間進行高效協調。但由于我國政府機構龐大,部門之間的分工不夠明確,加上地方政府之間的利益沖突,導致協調困難,難以形成合力,影響了治理效果。因此,政府相關部門需要加強組織協調,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和分工,建立跨部門、跨地區的協調機制,實現資源共享,形成合力。
監管執法不嚴也是治理大氣污染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目前,我國已經制定了一系列環保法規,但在執法方面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如執法不嚴、執法不力等。這些問題導致企業對環保政策缺乏敬畏之心,環保意識淡薄,一些企業存在“重利輕罰”心態。因此,政府需要加強對環保執法的監管,建立嚴格的執法標準和執法程序,加大執法力度,對違法企業進行嚴厲懲罰,形成威懾效應,讓企業真正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
治理大氣污染還需要完善監管體系。目前,我國大氣污染治理監管體系還不夠完善,監測和管理手段有限,一些污染企業難以監管。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對監管體系的投入,采用先進的監測手段和技術,建立完善的污染源監管臺賬,加強對污染企業的全方位監管,確保治理工作能夠高效進行。治理大氣污染需要相關部門克服行政挑戰,加強組織協調、加強監管執法以及完善監管體系等,才能取得較好的治理成果。
4.1.1 加強科研力量
1.思想政治工作的大環境更加復雜。從世情看,金融危機的影響還沒有完全消除,各國利益沖突不斷,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的圖謀從沒有間斷,各種矛盾錯綜復雜,各種思潮相互滲透,相互激蕩,不可避免地對人們的思想產生沖擊。
大氣污染防治需要科技的支持,只有不斷深入進行科學研究,深入挖掘大氣污染治理的技術難題,才能提高大氣污染防治的效率和水平。政府可以通過加大科研經費投入力度,引導和支持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加強大氣污染防治相關領域的研究,發掘和培養一批優秀的科研人才。
4.1.2 推廣成熟技術
我國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已經有了一些成熟的技術,如煙氣脫硫、煙氣脫硝、煙氣除塵等。政府可以通過制定相關政策,推廣這些成熟技術,引導企業采用這些技術進行大氣污染防治,提高防治效率和水平。
4.1.3 支持創新技術
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新技術的研發和推廣也非常重要。政府可以通過加大科研經費投入力度,引導并支持科研機構和企業開展大氣污染防治相關的技術研發,鼓勵創新,提高技術水平。
4.1.4 加強國際合作
大氣污染是全球性問題,需要全球合作來解決。政府可以加強與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合作,共同研究大氣污染防治政策,分享經驗和技術,推進全球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進程。
政府可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鼓勵企業進行大氣污染防治的相關政策,如對采用環保設備的企業給予稅收優惠、補貼等支持,以此鼓勵企業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4.2.1 建立市場機制
政府可以建立相關市場機制,如碳交易市場、污染權交易市場等,通過市場機制來促進大氣污染防治。這樣可以讓企業在經濟上受益,同時也可以對大氣污染進行有效治理。
4.2.2 加強科研資金投入
大氣污染防治需要技術的支持,政府可以加大技術支持力度,支持企業研發、應用環保技術,降低大氣污染防治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4.2.3 建立信用評價體系
政府可以建立大氣污染防治信用評價體系,對企業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的表現進行評價,鼓勵企業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提高企業的社會信用度,從而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和經濟效益。
4.3.1 加強政策的制定和落實
政策是推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礎,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體系,加大各項政策的宣傳力度,同時加強政策的執行和監督力度,才能確保政策的有效落實。
4.3.2 加強社會參與和監督
大氣污染防治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監督,具體來說,需要增強公眾的環保意識,加強社會組織和群眾組織的參與,同時建立健全的監督機制,才能發揮輿論監督和司法監督的作用。
4.3.3 加強跨部門協作與合作
大氣污染防治需要各部門的共同協作和合作,政府需要加強跨部門的協調和溝通,建立健全的工作機制和協調機制,同時加強與企業和社會組織的合作,形成共同推進大氣污染防治的合力。
4.4.1 推廣清潔能源和綠色產業
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是能源利用和工業化進程,因此我們需要大力推廣清潔能源和綠色產業,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從源頭上降低大氣污染的發生率。大氣污染防治需要科學技術的支持,我們要加強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開發出更加高效、環保的治理技術和設備,為大氣污染防治提供更加有效的手段。
4.4.2 增強公眾的環保意識
公眾環保意識的增強對于大氣污染防治至關重要,社會公眾應該積極了解大氣污染防治的知識,自覺遵守環保法律法規,從自身做起,共同推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順利開展。
大氣污染防治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參與,采取多種措施,才能有效應對挑戰,提高大氣環境質量。在當前全球環保形勢下,大氣污染防治已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我國也在不斷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然面臨很多挑戰,需要我們不斷進行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加強政策法規的制定和執行,推廣清潔能源和綠色產業,強化監管和執法力度,增強公眾環保意識等,進行多方面的努力。只有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才能保障人民群眾的健康,促進可持續發展,實現美麗中國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