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玉丹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孕婦在妊娠期間發生或首次發現的糖代謝異常疾病。在妊娠第24-28周進行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空腹、口服葡萄糖后1小時、2小時的血糖閾值分別為5.1、10.0、8.5mmol/L,任何一個時間點血糖值達到或超過上述標準即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會增加妊娠期糖尿病風險的因素主要包括:年齡大于30歲、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有不良分娩史或巨大胎兒分娩史、本次妊娠可疑巨大胎兒、羊水過多、無原因反復自然流產史,以及胎兒畸形史等。常見的癥狀包括“三多”,即多飲、多食、多尿,或者反復發作的外陰陰道念珠菌感染癥狀或體征;孕婦體重超過90公斤;本次妊娠伴有羊水過多或巨大胎兒等。
妊娠期糖尿病對孕婦和胎兒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首先,對于孕婦來說,它可能增加患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風險,同時也更易引發感染和酮癥酸中毒。此外,它還可能導致羊水過多、早產、產傷,以及由于能量代謝障礙導致的宮縮乏力和產程異常。值得注意的是,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婦在再次懷孕時,復發率較高,且更容易發展為2型糖尿病。其次,對于胎兒,妊娠期糖尿病可能增加胚胎停育、流產和早產的風險,同時也可能導致胎兒畸形、宮內生長受限、巨大兒和圍生兒死亡等問題。對于新生兒,這種糖尿病可能導致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低血糖、低血鈣、糖代謝異常和血管病變,甚至可能導致死胎或新生兒死亡,以及新生兒紅細胞增多癥和黃疸等問題。
因此,一旦確診為妊娠期糖尿病,要積極干預治療。總體的治療目標是在保障母體與胎兒必要的營養的基礎上,嚴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以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圍,不發生饑餓性酮癥,降低妊娠期并發癥,降低圍產兒死亡率及病率,降低胎源性成人病。治療方案有教育咨詢、飲食治療、體重管理、藥物治療和血糖監測。
首先,合理的膳食配比是關鍵。推薦碳水化合物占45%~55%,蛋白質占20%~25%,脂肪占25%~30%。此外,建議采用少量多餐制,這有助于穩定血糖水平并減少饑餓感。除了主要營養成分之外,還需要補充纖維素、維生素、微量元素、鈣、鐵等,以確保全面的營養供給。
其次,在體重管理方面,妊娠早期(前12周)的孕婦,體重增加應<2公斤;妊娠20周后,每周體重增加應<0.5公斤。可通過飲食與運動干預來控制體重增長過快,其中,運動需注意以下幾點:心率控制在130次/分鐘以內;持續時間為20~30分鐘;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比如散步、游泳和太極拳。然而,存在以下情況者應避免運動:糖尿病重癥患者;有流產或早產風險的孕婦;患有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多胎妊娠;宮頸機能不全;前置胎盤。
經醫生評估需要藥物治療者,可接受胰島素治療。胰島素是一種大分子蛋白,無法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因此是控制妊娠期糖尿病的理想選擇。在開始使用胰島素時,應從較小劑量開始,觀察2~3天以評估療效,并根據血糖趨勢而非單純血糖值來調整劑量。
妊娠期糖尿病的媽媽們在分娩后,往往認為血糖水平會隨著寶寶的出生而恢復正常。但實際上,約有1/3的妊娠期糖尿病媽媽在分娩后的近期內,血糖水平仍然出現異常。因此,為了確保健康,產后也應注意隨訪糖代謝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