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丹丹
(蘇州高新區通安中心小學校,江蘇 蘇州 215153)
核心素養教育目標要求語文學科教學中能夠形成有效的閱讀方法教育,在閱讀行為中能完成良好的品德塑造,進而增強學生的家國情懷、社會關愛、合作參與以及創新實踐能力,使學生注重個人修養的提升,更加注重自主發展。本文提出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立足課內,重視從課內閱讀拓展到課外閱讀,確保實現對學生整體閱讀能力的全面提升。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開展必須立足課內,從教材本質來進行閱讀教學活動。任何閱讀行為都要以小學語文教材為基礎,這樣才能不偏離教學目標,讓學生的閱讀行為體現出小學階段的閱讀要求,依循《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關于閱讀的要求,要讓學生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立足課內的閱讀教學要求,要重視加強對學生的思維訓練,發展小學生的個性思維。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開展必須要拓展課外,以核心素養教育和素質教育為目標進行教學。《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諸方面的和諧發展。課本內數量有限的文章只能舉其一,只有課外閱讀拓寬知識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應用中化方法為能力,所以閱讀教學必須從課內嘗試地延伸到課外,使小學生的閱讀內容越來越豐富,能力越來越強。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要立足課內,就是要強調更好地傳遞課內文章所體現出的精神內涵,落實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教學目標,立足課內挖掘教材內容,拓展課外知識點;發揮文本內容的相關性,設立主題性閱讀;立足課內習作活動,實現讀寫結合拓展。立足課內,適度拓展課外閱讀,豐富閱讀教學空間,讓語文課堂變得生動有趣。
1.立足課內挖掘教材內容,拓展課外知識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體現要發揮教師的智慧,以課文為主體,形成更多的課內文學知識點的挖掘,從知識點出發,形成多篇文章共同閱讀的有效指導。也就是說,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要立足課內挖掘教材內容,拓展課外知識點。首先,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內容,找到教材拓展內容的關鍵點。例如,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觀潮》的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就發現了這篇課文中有很多關于潮水的景色描寫,語言表達的優勢是這篇課文的關鍵,所以就要以此為主來進行課外拓展閱讀的設計,找一些帶有海水、潮水等語言表達方式的文章讓學生閱讀。其次,教師要通過拓展閱讀來更好地加強學生對文本的閱讀理解。例如:在《觀潮》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讓學生拓展閱讀《白洋潮》,然后總結關于景色描寫應該注意哪些,欣賞景色描寫也需要從哪些點出發??傊?,深入挖掘教材文本需要發揮教師的智慧,也要利用拓展閱讀反過來影響文本閱讀,實現對文本閱讀效果的全面提升,促使學生能夠找尋閱讀的價值,豐富想象力,為未來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發揮文本內容的相關性,設立主題性閱讀
目前,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最大障礙就是閱讀面比較狹窄,閱讀量比較少,對學生的語文學習很不利。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要發揮文本內容的相關性,設立主題性閱讀。從文學角度來講,文本內容有相關性,找到這種相關性,設立主題性閱讀活動,能夠更好地借助拓展性閱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以此來滿足學生發展要求。例如,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內的課文都與說明文相關。如《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蝙蝠和雷達》《呼風喚雨的世紀》等,教師就以此為相關性突破,設立“說明文閱讀”的主題性閱讀教學活動,從說明文的說明方式、方法,說明文的不同構思方式,說明文的主題選擇等來進行詳細的主題分析。主題性的教學活動類似于群文閱讀,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有效地整合教育資源,能夠極大地提升學生的閱讀和表達能力。總之,設立主題性閱讀不僅使學生學到了知識,而且拓展了他們的視野,教師要從單元學習的優勢出發,更好地引領主題教學,也可以適度增加一些課外拓展閱讀內容,實現對文學魅力的全面鋪墊。
3.立足課內習作活動,實現讀寫結合拓展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要立足課內習作活動,實現讀寫結合拓展。小學語文教材中在閱讀活動后會設立習作活動,教師要結合這些習作內容,利用寫作訓練和拓展閱讀,更好地進行課文讀寫結合的訓練。例如,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內的習作《小小“動物園”》與這個單元內的課文有很多相關性,如果教師提供更多拓展閱讀的內容,讓學生閱讀大量的關于動物的小文章,然后學生選擇幾篇文章進行仿寫,實現讀寫結合,這樣就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如果在閱讀教學中科學提問,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好的閱讀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例如,學生完成習作之后,讓學生說一說這篇習作的構思靈感,是從哪次閱讀中獲得的等??傊x寫結合是閱讀教學有效性拓展的有力措施,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教學經驗,教師要善于利用讀寫結合的模式,更好地推動閱讀拓展活動的全面開展,同時通過寫作也能夠將閱讀學習中學習到的寫作特點、手法等運用到實際中。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拓展到課外就是強調增加閱讀量,豐富閱讀知識,確保閱讀能力不斷地提升,實現閱讀水平的飛速發展,通過構建課外閱讀交流課堂,開展課外社會實踐活動,實施有效檢測評價策略,為今后長期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
1.構建課外閱讀交流課堂
拓展課外的閱讀活動要構建課外閱讀交流課堂,所謂課外閱讀交流課堂就是在學生獨立進行課外閱讀之后,教師組織設立“以學生交流閱讀感悟為主的課堂”。在課堂上,學生可以暢所欲言,將自己課外閱讀的感受與課內所學的知識緊密結合起來,確保所學有所用,所用促進所學,實現課內外閱讀的完美整合,確保順利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確保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施更有效。首先,構建課外閱讀交流課堂,教師要通過任務驅動閱讀。小學生年齡小,他們的閱讀主動性有很大差異,教師要做好任務驅動與引導。例如,教師完全可以結合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進行閱讀引導,如果小學生這段時間內特別喜歡某部電視劇,那么教師就可以適度引導,告訴學生:“其實,我們古代就有一部類似的小說,大家應該讀一讀。”這樣的引導,加上課文閱讀任務的硬性要求,學生的閱讀興趣自然就提升了。其次,教師要借助展示推進閱讀活動,每次課外閱讀交流活動中都要展示學生的閱讀成果,學生為了有較好的集體展示表現,自然就會精心閱讀。另外,教師要在課外交流課堂的構建上善用資源輔助閱讀,信息技術能夠構建云課堂,非常適合課外閱讀交流課堂的構建,在云課堂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暢所欲言,學生面對熟悉的網絡環境,其互動也更為自然,這有利于教師全面了解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最后,教師要在課外閱讀交流課堂上,系統地安排“名著導讀”活動,希望在小學階段就能夠讓學生閱讀“四大名著”等優秀讀物,在導讀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自覺運用課內掌握的閱讀方法,指導學生將語文課內習得的讀書方法和經驗運用于課外閱讀,經學生的熟練操作躍升為閱讀技能,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服務。同時,要鼓勵學生抱著研究的目的讀,例如,鼓勵學生閱讀《三國演義》,因為有些文言文內容,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帶著研究的心態去理解,找到古今文本上面的差異,學會正確閱讀。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科研意識,又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的閱讀興趣也可以得到長久保持。
2.開展課外社會實踐活動
拓展課外的閱讀活動要嘗試開展課外社會實踐活動。課外社會實踐活動可豐富學生的社會經驗,由于小學生年齡小,參與社會活動的機會太少,在經驗太少的情況下就使得小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有難度,因此教師要重視適度開展一些課外實踐活動,豐富經驗,結合閱讀素養,會取得較好的社會實踐活動效果。例如,教師結合慶?!包h的生日”的活動,組織學生閱讀毛澤東詩詞,然后把其中的精彩詩句用書法形式表現出來,聯合社區進行毛澤東詩詞的書法展覽。在這樣的社會活動下,學生可以摘錄下來,積存進自己設立的資料中,為以后的作文準備了豐富的素材,也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詩詞的魅力。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將自己閱讀到的內容轉換為“有聲讀物”,利用自己的朗讀技巧,結合信息技術,制作成有聲讀物,傳遞給社區內的老人、留守兒童等,便于他們進行有聲閱讀。這樣做一方面體現了社會互助作用,調動了小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讓小學生把“目視”與“口讀”結合起來,聽讀并舉,聲情并茂,有利于理解、體驗和記憶,有助于培養語感。
3.實施有效檢測評價策略
拓展課外的閱讀活動要實施有效檢測評價策略,用評價行為來督促課外拓展閱讀的有效性,避免師生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閱讀素養的提升效果卻并不理想。首先,教師要及時指導課外閱讀,借助信息技術進行閱讀反饋,結合課堂上適度的提問交流來了解課外閱讀的效果。例如,教師組織學生在課外集中閱讀了《紅樓夢》,然后通過一個學期的課外閱讀指導之后,教師在講授《丁香結》時,可以提問:“我們讀過的《紅樓夢》中有很多對花的描寫,其中有丁香花嗎?”認真讀過的學生就會回答“沒有”。然后,教師讓學生說幾句《紅樓夢》中關于其他花的詩句描寫,這時如果很多學生說不上來,教師可以念幾句“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引出《紅樓夢》與《丁香結》一樣,“寫花”是為了“表達精神”。通過這樣的活動,教師發現了學生閱讀名著并不仔細,所以就再次設計了第二次的課外閱讀活動“《紅樓夢》詩詞整理”,提升了學生的深度閱讀的效果。其次,教師要優化課外閱讀評價體系,要鼓勵學生互相評價,教師對課外閱讀學習小組進行評價,然后鼓勵學生提出課外閱讀的建議,形成更為自主的課外閱讀教學活動。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要立足課內,拓展到課外。教師通過一系列有效的教學措施,鼓勵學生大面積閱讀,從興趣出發以形成更多的拓展閱讀,以此來豐富閱讀內容,對教材中的課文內容進行更為深刻的理解,確保閱讀質量,幫助學生在廣闊的閱讀世界中汲取知識,獲得情感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