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爭元
摘?要:武漢都市圈協同發展,政務協同是基礎、是關鍵。天門市以便利民生小事為切入點,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水平,人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提升,但由于自身信息基礎薄弱、系統對接不暢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嘗試從構建高效政務服務體系、推動數據共享應用、構建“大政務服務”格局等方面不斷提升政務協同發展水平,以期為天門政務服務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武漢城市圈?;政務;協同發展
中圖分類號:F2?????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0.008
2022年6月湖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提高經濟集聚度和城市競爭力。優化完善‘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的省域區域發展格局,建立健全區域間發展協調政策機制,實現中心城市和都市圈高質量發展。把武漢都市圈鍛造為引領湖北、支撐中部、輻射全國、融入世界的重要增長極,到2035年建設成為人口規模超3000萬、GDP超6萬億元的世界城市和都市圈。”大力發展“武漢都市圈”的戰略決策,是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的關鍵之招,是引領長江中游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的戰略之舉,將加速建成引領湖北、支撐中部、輻射全國、融入世界的重要增長極,為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提供堅實保障支撐。
《武漢都市圈同城化發展實施意見》指出:“切實推動政務服務互認聯通。依托全省政務云平臺,統籌建設政務服務“一張網”,實現公共管理、政務服務、社會治理等相關領域信息同城化。大力推廣應用電子證照、電子簽章、電子檔案。緊緊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推進高頻政務服務事項“跨市通辦”“一網通辦”“24小時自助辦”,進一步推進城市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
武漢都市圈協同發展,政務協同是基礎、是關鍵。隨著武漢都市圈同城化的加速推進,2022年以來,武漢都市圈9市,加快推進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實現了300多項政務服務事項“跨市通辦”,醫療、交通、旅游等服務“一卡通用”。近年來,尤其在醫療、教育等和群眾關切的民生事項,正在都市圈內實現共享。根據武漢都市圈同城化發展辦公室的統計數據報告顯示,2022上半年,“跨市通辦”政務服務事項累計辦件量達20萬件。武漢都市圈發展加速推進,人員交往更加密切,人民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
2022年5月,武漢都市圈研究會發布了《2021年武漢城市圈城市融合指數評估報告》,報告對政務服務共通水平進行排名,情況為:鄂州、黃岡、咸寧、仙桃、潛江、黃石、孝感、天門。其中鄂州、黃岡、咸寧、仙桃、潛江5市評價值高于均值0.2625處于第一層級,占總體樣本的62.5%,而黃石、孝感、天門4市評價值均低于平均值處于第二層級,占總體樣本的37.5%,并指出在政務服務共通水平方面,各城市需要進一步加強與中心城市的溝通交流,更大程度地提升政務服務共通水平。隨著武漢都市圈的快速發展,人民的交流更加密切,但是由于各種原因還存在協同性不夠、發展不充分等問題,實現高水平的政務協同發展任重道遠。2022年9月20日,武漢都市圈發展協調機制第一次會議在武漢召開,會議指出:“全力以赴推進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推動政務服務跨市通辦,促進公共資源均等化,實現城市協同高效治理”。
1?天門市政務協同發展現狀
近年來,天門市深入貫徹落實省域區域發展布局工作部署要求,加快推進融入武漢都市圈同城化發展,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深耕“高效辦成一件事”積極探索自主服務跨域通辦,推進政府服務數據共享互認,“跨市通辦”各項工作扎實有序推進,城市圈政務協同不斷取得新進展。
1.1?聚焦“高效辦成一件事,推動政務服務”一網通辦
(1)“一網通辦”扎實推進。一是系統建設不斷完善。市級層面統一受理平臺各項功能模塊持續優化,與全省政府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對接更加暢通,各部門自建業務系統與市級統一受理平臺對接運行平穩,國省垂系統下放事項承接順暢,市統一受理平臺已實現對各層級審批系統辦件的全量感知,全市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已能高效支撐全市政務服務運行。二是網辦服務更加順暢。全省政務服務網普及推廣,各類事項網辦深度不斷提升,全市網辦率逐步提高。目前,天門市政務服務網注冊用戶數自然人467861人、法人16665家、開通市級2185項、鎮級6836項、村級26108項服務事項在線辦理,累計受理網上辦件28萬余件,辦結率100%,好評率99.95%。
(2)“一網通辦”走深走實。全市持續跟進國省垂管系統對接進度,扎實開展事項復用和事項測試工作,復用國省垂對接事項700項,完成全市80%的市級事項、100%的鎮、村級事項進駐市統一受理平臺,政務服務“一窗通辦”成效初顯。
(3)“跨域通辦”破冰向前。為進一步提升政務服務質量,有效解決企業和群眾辦事兩地跑的歷史難題,全市積極探索政務服務“跨域通辦”工作。第一時間確定確定“1+8”城市圈跨市通辦事項,實現與武漢城市圈兩批共319項事項跨域通辦,同時開設“1+8”城市圈跨市通辦窗口,通過安排專人負責對辦事企業和群眾提供幫辦、代辦等實現一站式辦理。據統計,全年共產生都市圈跨市通辦辦件614件,辦件咨詢1034件,大大方便了人民辦事。
(4)“掌上辦”全面提質。按照省政府下發的《“鄂匯辦”2021年能力提升工作方案》不斷完善“鄂匯辦·天門旗艦店”平臺功能,強化安全保障,全面提升掌上政務服務支撐能力。截至目前,“鄂匯辦·天門旗艦店”市級特色服務已覆蓋交通出行、社會保障、醫療保障、公積金、教育考試等15個便民主題和16個服務專區,包含公交線路查詢、社保信息查詢等175個市級便民服務和435項省級便民服務,為實現群眾“辦事不出門,隨時隨地辦”提供有力支撐。
(5)“自助辦”穩步推進。全市現有自助服務終端2臺,共上線市不動產、公積金、人社等18項自助服務,并且與福建、海南等地實現1017項跨省通辦事項。
1.2?夯實數據支撐體系,助力數字服務提質增效
積極推進全市政務服務資源目錄編制,推動全市政務服務數據與城市圈政務數據互認共享。
一是推進政務數據匯集共享。全市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已匯集了包含健康保障、住房保障等12個主題資源類,匯集各類資源數據9億條,包含政務數據4.51億條。
二是推進政務資源目錄編制。全市各職能部門編制政務資源目錄2453項,數據共享共需體系逐步完善,國省級數據調用不斷拓展。目前,全市共申請省級接口和服務12個,國家級接口和服務15個,接口調用量達2697萬余次。
三是推進電子證照互認互通。全市已匯集28家部門證照數據15萬本,完成了13類電子證照國標改造。電子證照系統已與市政務服務審批系統和市統一受理平臺對接,實現51類高頻電子證照跨部門在線調用。
2?存在的問題
2.1?信息化基礎能力不足
相比“1+8”都市圈其他城市,天門市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晚,網絡、硬件、系統、數據安全等各類基礎建設相對滯后,存在系統軟件構架設計窄、硬件配置不高、組件老化、網絡架構和帶寬參差不齊、網絡安全投入不足等問題。數據支撐能力不強,政府部門數據開放共享和整合利用水平不高,分散重復建設和信息孤島問題依然存在。全市還有個別部門沒有將各自的信息資源落地到大數據中心。
2.2?數據共享不暢
天門市作為省直管市,但由于體制機制問題,仍然存在一些制約。例如征信系統屬于省直接管理、公安系統權限在省里,還有一些自建系統(公積金、不動產、民政等涉及到涉密問題)。在武漢都市圈跨市通辦過程中,有一些指標因系統對接不暢導致數據共享不足。如:開辦企業銀行開戶信息與稅務、社保、公積金等部門未實現業務關聯,“簡易注銷”未同步實現印章注銷、公積金注銷、銀行注銷和海關注銷業務;辦理建筑許可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與其他信息平臺未實現數據互聯共通;獲得電力“水電氣”聯辦不足,供電公司管理系統與政府系統平臺數據聯通不暢;登記財產僅與6個部門實現數據對接,部門系統互通不足;獲得信貸未打通銀行等金融機構從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獲取中小企業的信用信息通道;勞動力市場監管電子勞動合同服務管理平臺與政務平臺未實現數據對接,流動人員人事檔案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持卡人員基礎信息庫未實現數據共享,未打通失業保險金申領渠道;政府采購電子采購平臺未接入省級統一平臺;招標投標信用信息數據共享、應用管理有待加強,公共服務平臺與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未實現數據互聯互通。
2.3?便利度不足
便利化程度是檢驗政務協同發展的關鍵。在企業開辦中線上辦理比例僅為93.90%,低于其他市州,“照后減證”事項數較少,企業設立登記渠道較窄,電子營業執照和電子印章應用不足;辦理建筑許可中實行告知承諾的審批事項較少。綜合窗口僅有40項審批事項可線上辦理,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壓減企業資質資格認定事項力度不夠;政務服務中介審批服務管理不規范,尚未實現惠企政策“精準推送”;“高效辦成一件事”效果不夠顯著,部分事項還沒有整合成企業和群眾視角的“一件事”,辦事環節多、門檻多、材料多、跑路多等問題依然不同程度存在。
3?對策與建議
3.1?構建高效政務服務體系
一是深度構建“一網通辦”服務體系。強化“一網辦”基礎支撐,打造“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新型電子政務網絡,加快實現辦件數據實時歸集、共享互通、全量感知,逐步打通“信息壁壘”。拉升“一次辦”服務標準,全周期壓縮辦理時間,全鏈條壓減辦事環節,全流程減少辦事材料,全方位提升辦事效率,加快推進“一事聯辦”“省內通辦”“跨省通辦”,推動更多高頻服務事項“掌上辦”或“最多跑一次”。提高“就近辦”能力水平,完善窗口值守、綜窗受理、限時辦結等工作機制,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二是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圍繞個人、企業選取辦理量大、需求迫切的“一件事”,拓展“一事聯辦”主題服務。全面推廣電子身份證等電子證照在各類場景中的應用。實現企業、個人年度辦事頻率前20%的高頻事項全覆蓋。通過建立“一網通辦”幫辦制度,實現“線上人工幫辦”覆蓋100個高頻事項。不斷完善鄂匯辦天門旗艦店功能,拓展更多政務服務“掌上辦”。一是深入落實“證照分離”改革,更大范圍推動“照后減證”。嚴格落實政策要求,在涉及中央層面的523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的改革方式,對涉企行政審批事項分別按照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準入服務等四種方式實施改革。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建立部門間信息共享、協同監管和聯合獎懲機制,形成全過程監管體系。按照國務院工作部署,推進涉企行政審批事項改革,做到成熟一批復制推廣一批,逐步對所有涉及市場準入的行政審批事項按照“證照分離”改革模式進行分類管理,逐步減少涉企行政審批事項。二是優化企業開辦“一網通”平臺“簡易注銷”業務,實現企業注銷網上服務專區與各部門網上辦事平臺互聯互通,將市場監管、稅務、商務、海關、社保、公積金等多部門的企業注銷信息服務和業務流程整合到一起,實現各部門注銷業務協同辦理和同步指引,方便企業通過一個專區完成同步申請營業執照注銷、稅務注銷、海關注銷、商務注銷(涉及外商投資企業)、印章注銷、公積金注銷等業務,并同步查詢相關部門注銷辦理的流程、辦事指南及辦理進度和結果。
三是深化系統集成、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不斷提高政務服務網辦能力和水平。按照應盡必進原則,實現市級事項100%入駐政務大廳,同時加快推進鄉鎮(街道)和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實現事項100%入駐,通過使用綜合窗口模式提供服務,完善電子證照數據歸集共享,推進電子印章、電子檔案、等應用的制度體系建設。加快推進更多高頻事項“省內通辦”和“跨省通辦”。探索線下服務大廳提供遠程在線服務,推進“智能政務服務窗口”建設。
3.2?推動數據共享
政務數據共享是提升政務服務效能的有力抓手,推動政務數據共享是持續深化我國深化改革、轉變職能、創新管理的重要路徑。加快完善市級人口、法人、空間地理、宏觀經濟、電子證照、信用信息等基礎庫和金融信息、市場監管、衛生健康、公共安全等重要領域主題庫。加快完善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實現國—省—市數據共享交換平臺三級聯通。加快編制完善政務信息資源目錄,建設完善數據標準體系,重點提升政務數據資源質量,建立健全政務數據省級統籌、分級建設、分類管理、跨級共享的管理機制。
3.3?構建“大政務服務”格局
以業務協同聯動讓群眾、企業少跑腿。首先要扎實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工作,同一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其次要強化工作步調,全面梳理當地政務服務的熱點、難點、痛點、新點,形成工作清單和工作推進“進度條”;最后要完善考評機制,建立“好差評”標準和責任考核機制。
以“挖潛增效”和智能化加強關鍵觸點服務能力。一是“挖潛增效”,以需求為核心識別關鍵服務觸點,精算所需人、財、物,進而有效整合與調動資源;二是加強服務全流程智能化的規劃建設,尤其在咨詢、輔導等人工參與程度較高的環節增加智能化輔助手段,提升全觸點的服務質量。
以數據化手段推進服務管理創新。第一要推進數據的標準化建設,為政務數據統一提供可靠保證;第二要有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和技術支撐,確保各分散的政務系統能夠與一體化平臺有效對接,數據能流通、能交換、能沉淀;第三要有數據的有效利用,通過業務引領的政務場景應用算法開發與建設,為服務創新、工作決策提供有效支撐。
參考文獻
[1]湖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N].湖北日報,20220617.
[2]2021武漢城市圈城市融合指數評估報告[EB/OL].長江網,202205.
[3]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N].長江日報,2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