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曉婧



摘?要:農業上市公司誕生與發展是農業和資本市場發展融合的必然結果。本文對中國、日本兩國農業上市公司的財務指標進行績效分析,旨在通過比較分析,挖掘出我國農業上市公司的財務潛力并為其未來發展提供方向與建議。根據分析,中國農業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成長能力強于日本農業上市公司,日本農業上市公司營運能力和償債能力強于中國農業上市公司。基于此,建議我國農業上市公司從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兩方面提升營運能力。
關鍵詞:農業上市公司;財務績效;中日對比
中圖分類號:F7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0.015
0?引言
中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業上市公司起步較晚,存在大而不優多而不強的問題,且近些年業績分化明顯,財務績效中非農與背農現象呈擴張趨勢,農業上市公司在專業化與多元化、是否“去農化”的問題上缺乏明確方向。日本地理位置與中國相鄰,人口稠密,耕地很少,平均每人耕地不到0.1?公頃,專門從事農業的人也很少,但發展成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農業技術先進國家,依靠的不僅是專業化集約化的管理模式,還有政府強大的經濟能力輔以政府為主導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農業經濟展現出巨大的活力。本文從財務績效視角出發,通過對比中日兩國農業上市公司的相關財務指標,希望取長補短,優化我國企業內部結構,提高管理水平,明確未來發展方向,提升國際競爭力。
1?文獻綜述
S.Brezuleanu使用平衡計分卡(BSC)模型來確定農業企業組織的維度,研究結果表明農業企業目標的實現,取決于公司財務,客戶,內部流程、知識和學習、服務質量、市場份額等要素。Yi?Huang認為在農村土地管理改革和開放政策之后,二戰后的日本和中國之間有許多共同的地方和獨特的特點,通過對這些布局和差異的分析,以日本的革命進程為重點。借鑒日本農業用地適度規模管理的成功經驗,以改善我國的土地適度規模經營。
黃琴峰(2013)在A股市場選取54家農業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非農業經營率的償付能力,盈利能力,運營能力,發展能力和資本擴張能力之間的關系進行因子分析,證實農業上市公司的綜合績效與非農業運營率呈負相關,表明農業非農業經營行為并沒有改善農業上市公司。作者主張農業上市公司應注重農業主業經營,正確投資決策,從而提高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
姚金海(2016)認為我國農業上市公司應利用“互聯網+”重構農業產業鏈。加強企業物流建設,提高庫存管理能力和資產周轉率。王喜平(2008)通過DEA方法得出科技型、深加工型農業上市公司的績效較好。這是未來上市農業企業的發展方向。
2?相關概念及理論基礎
2.1?相關概念
2.1.1?績效的概念
績效(Performance)源于管理學,作為成績與成效的綜合指標,績效是指一段時間內工作的工作行為、行為方式、結果和工作的客觀效果。
2.1.2?績效評價理論體系的概念
績效評價理論體系(Performance?Evaluation?Theory?System),基于生產效率理論、行為科學理論和戰略管理理論的思想,廣泛應用于現有的績效評價理論的績效評估系統,可以概括為,基于生產有效性的績效評估方法。
2.2?理論基礎
2.2.1?利益相關者理論(Stakeholder?Theory)
利益相關者理論是指企業經營管理者為綜合平衡各個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要求而進行的管理活動。利益相關者理論嘗試通過使各種利益相關方的參與,而不局限傳統股東利潤的最大化來推動企業的發展。公司應該追求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而不僅僅是某個小部分特定主體的利益。
2.2.2?企業價值評估理論(Enterprise?Value?Assessment?Theory)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發達國家將定性指標作為綜合評價體系的重要補充。在企業價值評估實踐中,運用剩余收益理論和模型已經成為一種流行趨勢。需要注意的是,企業價值評估具有一定的主觀性,結論不可避免存在誤差。
3?中日農業上市公司財務績效現狀分析
本文從資產負債率、現金比率、存貨周轉率、營業利潤率和營業收入增長率5方面分析了中日農業上市公司的財務績效,并進行現狀分析。
3.1?中國農業上市公司財務績效現狀
中國農業類上市公司主要分傳統農業、種子企業、養殖企業和飼料企業4類。本文在此4大類中隨機選取了20家上市公司均選用2016年財務報表上的數據進行信息采集。日本農業類上市公司主要分為農業器械、植物工廠、農業經營、種苗、農畜產物五類。本文在此五大類中隨機選取了20家上市公司在2016—2017年的財務報表上的數據并進行數據分析。由于修改后的日本新會社法下仍然不披露現金流量表,且不向報表信息需求者提供半年度報表和4個季度的報表,選擇計算的會計科目也可能不完全包含本分析確切需要的所有數據。較為存疑的計算指標是現金比率和存貨周轉率。經研究,對進行披露了流動資產(流動資産),存貨(貯蔵品)和應收賬款(売掛金)的企業采取(速動資產-應收賬款)/流動負債的計算方式;而對披露了交易性金融資產(デリバティブ金融資産)的企業采取(現金及等價物+交易性金融資產)/流動負債的計算方式。存貨周轉率中的指標,存貨平均余額采取貯蔵品與商品及び製品兩個科目的合為最終計算方式。結果見表1。
3.2?中日農業上市公司財務績效現狀對比分析
由表?1?可知,中國農業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平均值為0.44,日本農業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平均值為0.54,二者無明顯差異且均在合理范圍之內。從整體上看,兩國農業類上市公司的財務可行性指標均處于正常狀態。中國農業上市公司的現金比率平均值為0.97,日本農業上市公司的現金比率平均值為0.92,二者也無明顯差異,比例遠遠高于正常的20%底線,即兩國的企業都有較高的現金比率問題。中國農業上市公司存貨周轉率的平均值為3.03,轉換成周轉天數即為120天;日本農業上市公司存貨周轉率的平均值為20.35,轉換成周轉天數即為17天。前者明顯高于后者,且中國農業上市公司的120天高于實務中普遍認可的40-50天的合理值,這一結果可能與農業上市公司內部產業鏈條較長有關。中國農業上市公司的營業利潤率平均值為0.20,日本農業上市公司的營業利潤率平均值為0.11,前者明顯優于后者。中國農業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增長率平均值為0.18,日本農業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增長率平均值為0.29,后者明顯優于前者。
4?中日農業上市公司財務績效實證研究
本文采用能夠代表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成長能力的共計13個指標對所選中日農業上市公司進行績效分析。具體指標見表2。本文中國樣本選自中國上市公司巨潮資訊網滬、深兩市的相關農業類上市公司,共14家,日本樣本選自日本Kabutan株探網站,樣本數據選自13家農業上市公司2016年的年度報表的13個財務績效衡量指標,使用SPSS19.0軟件進行因子分析法處理。
4.1?公共因子的命名
本文采用最大方差法經過5次旋轉后得到因子載荷矩陣,中日兩國農業上市公司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具體見表3。根據表3,在凈資產收益率,銷售凈利率,總資產收益率這3個指標在F1上的載荷分別為0.953、0.95、0.93,這三者均在0.9以上,它們代表公司的盈利能力,故將F1命名為盈利因子;總資產增長率在F2上的載荷為0.771,它代表公司的成長能力,故將F2命名為成長因子;F3的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的載荷比率分別為0.942和0.934,這代表了公司的償債能力,因此將F3命名為償債因子;存貨周轉率在F4上的載荷為0.593,它代表公司的營運能力,故將F4命名為營運因子。
4.2?公共因子得分及綜合得分
本文采用SPSS19.0提供的回歸分析法功能估計因子得分系數,中日因子得分系數見表4。
根據上述公式計算基于每個主要因素分數來計算綜合得分的財務業績,企業績效的綜合得分的計算方法是提取公因子得分根據相應的貢獻比例和加權平均,每個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的貢獻權重比例的各種因素的總累計方差貢獻率。每個樣本公司的財務表現得分和排名如表5所示。
5?研究結論和對策建議
5.1?研究結論
5.1.1?中日農業上市公司財務績效的評價
(1)盈利因子的分析。登海種業,新五豐,通威股份三家公司在F1上的得分為1.11400、1.14820、0.92930都是比較高的得分,說明這三家公司盈利能力較強,綜合排名占據前三位。新賽股份和敦煌種業在F1的得分最低,分別是-3.52695和-2.58629,他們的綜合排名分別是25和27,排名墊底。由于這個因素是所有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提高上市農業公司的盈利能力是提高公司財務業績刻不容緩的部分。
(2)成長因子的分析。在F2上通威股份,新賽股份的得分靠前,他們的得分分別為3.71942、1.20413,雖然新賽股份在成長能力上較強,但是由于它盈利能力低,在綜合排名上成長能力沒能幫助提升;而成長能力較弱的雪印,カネコ種苗,綜合排名靠后。雪印和カネコ種苗后續需要通過提高公司的資本利用效率和生產經營效率,提高公司的經營能力,提高公司的財務績效。
(3)償債因子的分析。登海種業和クックパッド在F3上為2.15934和3.68547,表現出了不錯的償債能力,但是敦煌種業在盈利能力和成長能力上表現得過差導致償債能力的突出并沒有幫助提升企業綜合排名;新農開發和ホクト在F3上的表現分別為-1.43091個-0.93182顯示出了他們較差的償債能力。成長因子主要反映了企業的發展速度,也反映了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農業上市公司不僅要關注當前的管理水平,而且應該重視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但是公司也不能盲目追求數量的增長,忽視可持續發展能力,導致企業短期的增長,然后陷入長期衰退。
(4)營運因子分析。通威股份,ワタミ和神戶物產在F4上為1.36083、1.64951、1.28183,表現出了不錯的營運能力;新農開發的F4為-3.80627,不僅是營運能力,四個指標分數很低,綜合排名末位。對于償債能力欠佳的企業,需要挖掘長期債務償還能力,合理安排資本結構,充分發揮財務杠桿作用,促進企業綜合效益和財務績效的提高。
5.2?對策建議
表5顯示,日本農業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成長能力較差,營運能力和償債能力較強;中國農業上市公司普遍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和成長潛力,營運能力和償債能力普遍較差。日本農業上市公司可從資本結構合理化和適度控制企業資產負債率等途徑提升盈利能力。
中國農業上市公司可從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兩方面提升營運能力。財務指標:日本企業優于中國企業的地方在于日本的零庫存管理,零庫存的管理模式能夠實現減少社會勞動占用量和提高物流運動的經濟效益,這要求企業與企業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有著高度的配合關系,并且企業要深度認可這種消除浪費的價值觀才能深入貫徹。非財務指標:第一,員工的滿意度和保持。員工促進客戶關系,他們負責創新和新概念的提出。在未來,中國企業需要推進讓員工在工作中更高效、更主動、更有創造性。在員工滿意度和保留度的基礎上,企業的管理將更加便捷有效,突出企業的整體運營能力。第二,市場占有率。市場份額對企業來說非常重要。一方面,它是反映企業經營績效的關鍵指標之一。另一方面,它是企業市場地位最直觀的體現。但市場份額不是企業的目標,而是實現目標的手段。通過分析適度的市場份額,公司的經營不會過于麻木,避免在后期影響到公司經營能力的評估。
參考文獻
[1]S.Brezuleanu.Performance?Assessment?in?Business?of?Agricultural?Companies?using?Balanced?Scorecard?Model[J].CercetariAgronomice?in?Moldova,2015:109120.
[2]Yi?Huang.Comparative?Study?on?Moderate?Scale?Management?of?Agricultural?Land?in?China?and?Japan[J].Studies?in?Sociology?of?Science,2012:6669.
[3]黃琴峰.非農化趨勢下中國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評價與治理探討——基于A股54家農業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農業推廣,2013:3148.
[4]姚金海.基于杜邦分析的中國農業上市公司效益提升路徑——以美國ADM為參照的一項研究[J].世界農業,2016,(07):96101.
[5]王喜平.中國農業上市公司的績效評價[J].中國農學通報,2008,(01):53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