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雅婷
摘?要:數據已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生產要素,數據量的增大,一方面為生活提供便利條件,另一方面數據也形成了平臺之間博弈的一種新型資源,數據壟斷也成為需要討論的重要問題。平臺對數據流動和交換造成的限制,阻礙市場競爭和創新活力,對此有必要采取措施促進數據開放共享,加強反壟斷監管。本研究旨在探討數據壟斷對市場競爭的影響,提出開放數據共享服務及完善數據使用協議的反壟斷監管意見,將數據開放作為一種法治工具,推動社會高效發展。
關鍵詞:數據開放共享;競爭與創新;數據壟斷;反壟斷監管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0.023
1?數據壟斷行為:數字平臺視角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提出了數據堅持共享共用,釋放價值紅利。合理降低市場主體獲取數據的門檻的要求,結合2020年發布的《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將數據要素作為生產要素來看,意味著發展數字經濟的趨勢是促進數字共享,建立數據流通的機制。
1.1?數字平臺數據的使用現狀
數字平臺數據壟斷是指具有壟斷地位的數字平臺,通過收集和加工大量數據,通過壟斷協議等方式,謀取不正當的競爭優勢,并對市場產生壟斷效果的行為。從法條文義作一般性理解,數據壟斷包括數字平臺通過數據傳導效應達成壟斷協議、通過控制數據流量在相關市場濫用支配地位、實施造成或可能造成競爭損害的經營者集中。然而,作為一種資源的數據本身并不存在壟斷問題,只有在特定的應用場景或相關市場中才會出現數據壟斷問題。數據壟斷的行為包括限制競爭對手的準入或使用數據的方式。具體的行為可能包括但不限于,收集大量用戶數據并利用其進行定制化推薦、個性化廣告等,設置獨家合作協議或限制數據共享的條款,采取排他性措施阻礙競爭對手的市場進入。
1.2?壟斷結果的法律效力
數據壟斷的壟斷結果是指數字平臺企業在市場上形成壟斷地位,通過該地位獲得競爭優勢,導致其他競爭對手難以進入市場,限制了市場競爭。對消費者、其他企業和整個市場造成了不利影響。
(1)通過數據封禁手段破壞競爭秩序。平臺封禁是阻礙開放共享類的不正當競爭行為表現形式,不利于促進互聯互通,阻礙了市場充分競爭,同時會損害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利益。有學者認為,平臺封禁是一種平臺針對入駐自身平臺經營的其他商家實施的拒絕交易行為,封禁導致數據無法流通共享。平臺封禁的形式具有多樣性,包括拒絕開放應用程序編程接口、不予直連、操作系統不兼容、限制交易、自我優待行為等不同形式,但核心均是某一個平臺對其他平臺經營者的產品或服務實施封鎖和禁止的行為,即限制其他平臺在自身平臺內提供產品或服務。
(2)數據壟斷限制了市場競爭。當少數企業或組織壟斷了大量數據資源時,其他競爭對手面臨獲取數據的困難,無法充分了解市場情況和消費者需求。這會導致市場上的競爭程度下降,減少了新進入者的機會,限制了創新和多樣性的發展。壟斷企業還可以利用其數據優勢,阻礙競爭對手的市場進入,進而限制了創新的推動力。
(3)個性化服務導致的數據安全問題。當一個公司壟斷了大量的個人數據時,存在濫用、泄露或被黑客攻擊的風險。在平臺制定對用戶的個性化服務時,沒有對用戶的個人信息周全保護。例如沒有經過用戶允許,在不同平臺共享用戶喜好特點,損害了個人信息權利。還有平臺對特定用戶設定高價、限制選擇或提供低質量的產品和服務。
1.3?從滴滴看待數據壟斷產生的效力
滴滴收購Uber網約車的行為,從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滴滴的市場力量。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數據增加市場份額和市場競爭力。滴滴收購Uber后,可以借鑒Uber在技術和服務方面的經驗,進一步提升自身的產品質量。通過優化平臺功能和用戶體驗,提供更穩定、安全、舒適的服務,滿足用戶對出行的需求。由于規模擴大和資源整合,滴滴可以實現更大范圍的產品成本控制,并通過降低成本來降低價格。質量提升和降低價格可以吸引更多用戶選擇滴滴,從而增加市場份額和市場競爭力。
(2)提高利潤轉化效率。滴滴收購Uber之后,可以整合兩個平臺的資源和技術,實現資源共享和協同運營。通過合并后的規模優勢,滴滴可以更好地配置車輛和司機資源,提高調度效率和訂單配送速度。提高效率可以降低成本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進一步鞏固滴滴在市場中的地位。通過提高產品質量、提高效率和降低價格這三個方面,滴滴收購Uber后利用數據增加了自己的競爭優勢,但是也帶來一些潛在的問題,比如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限制競爭,這就意味著需要反壟斷法等相關法律進行監管和規范。
2?數據壟斷的成因
數據壟斷是指某個企業或組織在特定領域內擁有大量數據資源,并通過限制其他競爭對手的準入或使用數據的方式壟斷市場。造成數據壟斷的原因可以歸結為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采集數據較低的邊際成本。數據收集和存儲的成本均由固定成本和邊際成本構成。固定成本是指在建立基礎設施時投入的采購服務器和存儲設備等。一旦基礎設施建立起來,邊際成本較低。當數據規模增大時,總成本被分攤到更多的數據上,降低了單位成本。這種規模經濟使得平臺能夠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服務,形成了一種壟斷地位,通過降低價格來吸引更多的用戶,并以更高的頻率和更多的數據量吸引廣告商和合作伙伴,進一步強化壟斷地位。
(2)數據采集成為壟斷的工具。企業通過長時間的運營和積累大量數據資源,形成了數據的積累優勢。這些數據可以用于提升產品和服務的質量以及用戶體驗,吸引更多用戶和市場份額。
(3)技術壁壘。些超級平臺正在通過集中策略將數據從不同行業收集到一起,形成了數據寡頭。這種做法可以創建跨行業的數據集中中心,為進入該行業市場的其他參與者設立了很高的數據壁壘。這可能導致少數寡頭企業在數據領域具有巨大的優勢和影響力。某些技術或算法的研發和應用可能對其他企業來說具有較高的門檻,導致少數企業能夠獨占這些技術和算法所產生的數據。
(4)法規和政策限制。有些國家或地區可能存在法規和政策的限制,使得競爭對手難以獲取或使用特定數據資源,增加了數據壟斷的可能性。
3?數據開放的法治
數據分享目前正在平臺的內部被應用,由于數據的可復制性,在一個平臺使用時不會影響其他平臺的使用,分享數據也成為平臺間利益流轉的方式。一般會將數據通過簽訂合作協議的方式共享,例如阿里巴巴與螞蟻集團的《數據共享協議》,根據這份協議,兩個平臺互相提供內部的數據服務。但對數據處理和保護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在不當使用或者披露數據的情況下,會造成企業合規的風險,因此數據開放的法治問題需要進一步討論。
3.1?數據確權問題
僅有原則性的規則,數據價值只能催生出數據權利訴求,無法直接推導出數據權利。缺少開放的保護,企業數據的權益不能得到保障,失去開放數據的積極性。而貿然開放企業數據加以利用,不僅損害了企業本身的利益,泄露數據隱患也增多。
3.2?開放企業數據能否強制
企業擁有的數據量大且不容易被外界獲取,一般在有控制權的關聯企業之間共享。因為沒有相關強制性規定要求企業開放數據到外界,從企業共享的數據數量十分有限。雖然數據沒有權屬但已經開始交易和流轉,以算法為核心產生的數字技術可以通過協議的方式進行交易,如果設立開放相關數據的義務,需要對開放數據的安全性進行評估,識別出可能產生的數據泄露風險。
4?完善數據監管的建議
4.1?開放數據共享服務
(1)關于數據移植和消費者攜帶數據的幾個方面需要考慮的內容。數據移植權。消費者應該有權利將其個人數據從一個服務提供商轉移到另一個服務提供商。這意味著消費者可以自由選擇在不同平臺之間遷移數據,不會受到數據所有權的限制。相關的規定和監管機制可以確保數據移植的順利進行,防止數據壟斷企業通過限制數據流動來阻礙競爭。數據格式和標準化。為了實現數據移植的順利進行,數據應該以開放、通用的格式進行存儲和傳輸,以便不同平臺能夠相互交互和使用這些數據。此外,需要制定統一的數據標準和規范,以便消費者能夠輕松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數據。
(2)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在數據移植過程中,數據的安全和隱私保護至關重要。相關的規定和監管應該確保數據在傳輸和存儲過程中得到充分的保護,防止數據被濫用或泄漏。對于敏感個人數據的處理,應該有更加嚴格的規定和標準。數據互操作性和開放接口。為了促進數據共享和互操作性,數據壟斷企業應該提供開放的接口和標準,使得其他服務提供商可以與其系統進行連接和交互。這樣可以鼓勵更多的競爭和創新,減少對于特定平臺的依賴。監管機構和執法力量。為了有效監管數據壟斷問題,需要設立獨立的監管機構,并給予其充分的執法權力。監管機構應該能夠對數據壟斷企業進行定期的審查和監察,對違反規定的企業進行處罰和制裁,保護消費者的權益和維護市場的公平競爭。
4.2?數據收集的監管設計
在數據收集方面,建議從數據收集目的,收集范圍,數據的共享工作開展監管。
(1)數據收集目的明確。明確規定數據收集的具體目的,例如市場調研、產品優化、用戶個性化推薦等。確保所有收集的數據都與這些目的相關。
(2)收集范圍限定。明確規定數據收集的范圍,包括收集的數據類型、數量、時間周期等。避免收集不必要或過多的數據。
(3)用戶明示同意。要求在收集數據之前,必須征得用戶的明示同意。用戶應清楚知道他們正在分享什么樣的數據,明確同意數據的收集和使用,保證透明度和可見性。提供透明的信息,清楚地告知用戶如何使用其數據以及與其他組織共享數據的情況。并向用戶提供易于理解和訪問的隱私政策,讓用戶能夠了解數據處理的方式和目的。
(4)數據安全保護。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護收集到的數據的安全性和隱私性,如加密、存儲在安全的服務器上、限制數據訪問權限等。同時,建立備份和災難恢復機制,以防止數據丟失和破壞。數據存儲期限,規定數據的存儲期限,明確何時刪除或匿名化收集到的數據,以避免長期保留不必要的個人數據。數據共享和轉移:明確規定在何種情況下可以與其他組織共享數據,確保在共享數據時遵循適用的法律法規和隱私保護原則。同時,為用戶提供數據轉移的選項,讓他們能夠掌握和管理自己的數據。監督和報告機制。建立監督機制,對數據收集過程進行監督和審查,確保數據處理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及時向用戶提供數據收集和使用的透明報告。
(5)明確各環節的權責。數據確權登記審查,明確登記主管部門,實現數據交易的責任制,要求對登記內容的合法性真實性,通過第三方權威機構出具審查報告,保護數據作為物權或者知識產權的新型權利。
數據壟斷的出現帶來了許多影響。首先,數據壟斷使得競爭對手無法獲得足夠的數據資源,限制了市場上的競爭程度。這會造成不公平的競爭環境,加劇市場壟斷程度,導致消費者選擇受限,商品價格被抬高。其次,數據壟斷封閉還可能導致創新的減少。由于數據壟斷者掌握著大量的數據資源,其他企業難以獲得足夠的數據進行創新和研發。這將抑制創新動力,限制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速度。
為了解決數據壟斷帶來的問題,數據開放的監管尤為重要。數據開放監管是指政府、組織或機構采取一系列措施來鼓勵和促進數據資源的開放和分享。首先,數據開放監管可以促進數據共享和交流,打破數據壟斷的局面。政府可以制定相關數據開放政策,鼓勵企業和組織將其擁有的數據資源對外開放,促進數據的自由流動和共享。其次,數據開放監管可以加強數據隱私保護和安全管理。在數據開放過程中,必須確保數據安全性和隱私保護,避免數據被濫用或泄漏。此外,政府還可以加強監管力度,對數據壟斷行為進行監控和制約,確保市場競爭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5?結語
數據壟斷的封閉性對市場競爭和創新產生了影響。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數據開放監管成為必不可少的手段。通過數據開放監管,可以打破數據壟斷,促進數據資源的共享和流動,加強數據的安全保護和壟斷行為的監管。通過數據開放監管,實現數據資源的公平利用,推動創新和社會發展的持續進步。
本文呼吁積極推動建立開放數據共享服務,以實現數據自由流動和無障礙獲取。通過共享平臺,不同企業和組織能夠更輕松地獲取數據,增強市場競爭性和推動創新活動。同時,需要確保數據共享的公平和合理性,避免利用數據優勢形成新的壟斷。建議完善數據使用協議,確保數據的合法使用和隱私保護。有效的數據使用協議可以限制濫用數據行為,保護用戶個人信息和商業機密,防止損害競爭和創新的非法數據使用。為此,需要加強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監督數據使用協議的遵守情況。通過采取開放數據共享服務和完善數據使用協議的反壟斷監管意見,有望實現數據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推動競爭和創新的發展,促進數字經濟的繁榮。
參考文獻
[1]梁偉亮.面向元宇宙時代:數據壟斷規制的反思與重構[J].現代經濟探討,2023,(08).
[2]唐要家,唐春暉.“數據壟斷”的反壟斷監管政策[J].經濟縱橫,2022,(05).
[3]劉繼峰,張佳紅.平臺封禁行為的競爭法分析[J].當代經濟科學,2023,45(01).
[4]王延川.數據法人:超級平臺數據壟斷的治理路徑[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22,30(06).
[5]韓旭至.數據確權的困境及破解之道[J].東方法學,2020,(01):97107.
[6]孫海濤,周奇锜.平臺數據壟斷的監管困境與共享機制探析[J].江蘇社會科學,20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