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劍飛
摘 要:為了推動廣西上思縣的桉樹人工林營造,主要對桉樹的生物學特性進行了分析,并調查總結了廣西上思縣桉樹人工林種植、病蟲害防治現狀,針對林地選擇盲目、幼苗撫育流程不精細、桉樹施肥結構單一、桉樹造林過于隨意等問題,針對性提出了桉樹栽植地科學選擇、施肥管理、幼林撫育管理等種植對策。針對桉樹的常見病蟲害及其防治難題,針對性提出了桉樹的檢疫、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等綜合防治策略,最終構建完整的桉樹人工林種植管理技術體系,促進廣西上思縣桉樹人工林營造。
關鍵詞:上思縣;桉樹人工林;種植;病蟲害防治
1 ?廣西上思縣桉樹人工林種植及其病蟲害防治現狀
桉樹作為一種常綠木本植物,素有“世界四大速生樹種之一”的美譽,與其他樹種相比,桉樹具有生長迅速、經濟效益高、生態功能顯著等特點,因此被廣泛用于我國人工林營造工程中,發揮著巨大作用。目前,廣西上思縣是我國桉樹人工林主要種植地,其桉樹人工林總面積位居全國前列,以下對上思縣的桉樹人工林種植近況進行回顧。
1.1種植現狀
廣西上思縣是廣西地區桉樹人工林主要種植地。雖然上思縣的桉樹人工林面積不斷增加,但是,種植管理中也暴露了諸多問題,如下:
1.1.1林地選擇盲目:許多林區進行桉樹栽植地選擇時,主要從造林目的與林區面積與條件出發進行的,很少從桉樹的生物學特性、生長性能出發進行栽植地選擇。
1.1.2幼苗撫育流程不精細:部分林區進行桉樹幼林撫育時,未對桉樹的光照條件進行充分關注,也普遍缺少除草、補植等作業,存在粗放式管理情形。
1.1.3桉樹施肥結構單一:目前,廣西上思縣超過60%的林區進行桉樹施肥時,均選擇了尿素、復合肥,無論是桉樹幼苗期,還是成年期,其施肥品種不變,施肥結構單一。
1.1.4桉樹造林過于隨意:目前仍有一半以上的林區種植桉樹時出現了連片種植情況,一片區域單種桉樹,長期容易導致土壤結構單一與固化,不利于土壤營養均衡發展。
1.2病蟲害防治現狀
目前,廣西上思縣的桉樹人工林主要病害是青枯病、焦枯?。ㄋ追Q落葉病)、桉苗莖腐病、紫斑病、葉斑病等。主要蟲害是桉小卷蛾、白蟻、金龜子等。廣西上思縣各大林場進行桉樹病蟲害防治時,普遍采用傳統的防治方法,存在著以下幾個突出問題:
1.2.1過于依賴化學農藥防治:防治方式較少,農藥防治技術上,主要是通過無人機噴藥方式實現,但是在桉樹幼苗期,部分林區采用了人工施藥方式。
1.2.2普遍重視桉樹病蟲害的“治”,不注重“防”,典型體現就是:桉樹出現病蟲害跡象時,再施藥,不預防。諸如青枯病、焦枯病、桉苗莖腐病、紫斑病、葉斑病等病害的特點就是隱匿性強,一旦前期不注重病害檢疫與預防,后期發生病害就難一次性根治。而且,小卷蛾、白蟻具有消滅難的特點,使用農藥對小卷蛾、白蟻進行消滅時,他們具有逃竄特點,蟲害反復發生,若只注重治,不注重防,就很難取得理想的防治成效[1]。
1.2.3病蟲害防治藥物單一:如對金龜子防治時,金龜子主要危害桉樹根部,許多林場普遍采用特丁膦藥物制成噴霧劑,對金龜子出沒地方進行噴殺作業,除此之外,缺少使用其他藥物進行蟲害治理,更缺少使用新型、綠色的蟲害防治藥物[2]。
2 廣西上思縣桉樹人工林種植方法
桉樹適生于酸性的紅壤、黃壤和土層深厚的沖積土,喜光、喜溫、喜暖,不耐庇蔭、潮濕陰暗環境,根據桉樹的生物學特性,其人工林營造應主要遵循著以下地塊選擇、整地、幼苗撫育與管理等一系列科學流程,具體種植方法如下:
2.1地塊選擇、整地
桉樹人工林營造的首要環節就是地塊選擇、整地。地塊選擇上,應根據桉樹的生物學特性與生長習性,選擇適合桉樹生長需要的土壤地塊,一是選擇粘土、沙質土、石礫土的地塊,同時,盡量選擇微酸性土壤;二是選擇略有傾斜的平坦地面,便于排水,或直接選擇地勢平坦地塊,人工做便于排水的坡地,目的是防止桉樹生長地出現雨水堆積;三是盡量選擇光照充足的地塊,避開陰暗潮濕地塊[3]。整地上,廣西上思縣多山,桉樹人工林大多在山區,因此涉及坡度因素,坡度6°以下的平地可采用機耕全墾,深度30厘米;坡度在7-10°的坡地可采用機耕帶狀整地;坡度在10°以上的山地可沿等高線方向穴狀整地。穴狀整地以明坎方式,株行距2.0米×3.0米,規格:40厘米×30厘米×30厘米,每畝種植120株左右。
2.2幼苗撫育、管理
桉樹幼苗撫育管理環節,涉及補植、澆水、除草等作業。應遵循精細化的撫育管理原則,一是做好桉樹幼苗的補植,一般栽植苗木的一周左右后,作業人員應上山詳細檢查桉樹幼苗的成活狀況,若發現缺苗、病苗、死苗、弱苗、瀕臨死亡的苗等情況時,應做好標記,及時進行補植作業,補植時,先將舊苗剔除,然后開挖40厘米左右的苗穴,在苗穴中施入含有硼、鋅、銅等微量元素的基肥0.5公斤,然后覆蓋上一層10厘米深的細土,再將新苗完整地植入苗穴中,并進行覆土、澆水[4]。澆水上,注意補植完成后立即澆水,一次性澆透,后續根據苗木的土壤狀態選擇澆水,若土壤未干結、處于潮濕狀態,無需澆水[5]。反之,則需要保持澆水,一次性澆足澆夠。除草作業上,應每日觀察好種植地的土壤情況,一旦發現出現雜草的現象,需及時清理,并將清理后的雜草完全移出種植地。
2.3桉樹施肥、追肥
施肥與追肥是桉樹人工林種植的基本條件與重點環節,應科學選擇施肥時間、施肥方法及追肥次數。
2.3.1施肥時間上:桉樹本身生長迅速,每年的12月份至來年的4月份之間,是桉樹根莖發育成長的主要時間,而且這一期間病菌較少,該階段施肥,既有利于桉樹對肥料營養吸收,利于來年開春后長出茁壯的新根,也有利于避開桉樹病蟲害暴發階段,5月份之后溫度升高,容易滋生細菌,施肥易增加桉樹病蟲害風險;
2.3.2施肥方法:桉樹喜肥,其生長發育過程中主要需求氮、磷、鉀、鈣、鎂等元素,而且需要一定的微量礦質元素,因此,桉樹栽種前施加基肥,以及每次追肥時在桉樹根莖部位開挖200~300cm土穴,每穴施富含氮、磷、鉀、鈣、鎂及微量礦質元素的復混肥料或桉樹專用肥0.25-0.5公斤,肥料施入穴內,回填一層1-2厘米厚的表土[6]。
2.3.3追肥次數:植后1個月或幼樹長高1米后,開始追肥,每株施復混肥料或桉樹專用肥0.25公斤,促進桉樹早長快發;第二年,3-4月份追肥一次,每株施復混肥料或桉樹專用肥0.5公斤;第3年與第4年,各追肥一次,每株施復混肥料或桉樹專用肥0.8公斤,促進桉樹快速成材,每次追肥盡量選擇雨后進行。
2.4造林密度、混交
桉樹的造林密度上,造林地立地條件較差的,初植密度要適當大一些,每畝建議控制120株左右。立地條件較好,土壤厚度達70cm以上,肥力中等偏上的,交通便利,經營集約度較高的地方,可根據實際情況對種植密度減小,以培養中大徑級材為目的。合理控制桉樹株行距,原則上為了保證桉樹的生長條件,株行距盡量選擇2.0米×3.0米,以該株行距為標準,每畝120株[7]?;旖环N植上,可嘗試桉樹與松樹混交種植,但是種植時應注意桉樹與松樹之間的密度控制,已有研究表明,桉樹與松樹混交種植,與單純的種植桉樹相比,混交種植可以實現不同植物生長屬性與性能的搭配發揮,可更好地改善森林的生態系統,維護良好的水土環境,并且可一定程度上減少桉樹病蟲害數量與暴發風險。
3 廣西上思縣桉樹人工林病蟲害防治辦法
廣西上思縣是我國桉樹人工林主要種植地,其桉樹人工林總面積位居全國前列,目前,廣西大力推進人工林營造工程,如何培育、種植好桉樹成為業界普遍關心的話題。為了促進廣西上思縣的桉樹人工林營造,本文主要從病蟲害檢疫、防治出發提出幾點建議。
3.1病蟲害的檢疫
人工林是通過人工種植的方法營造與培育而成的森林,其不僅發揮著防風、固土、防止土壤沙化、涵養水源等作用,而且對于維護生態平衡、凈化空氣、調節氣候、保障自然生態系統發展等具有巨大意義。上思縣堅持堅持統籌城鄉綠化,取得了巨大成就,桉樹人工林面積不斷增加,上思縣桉樹人工林面積日益增加的同時離不開病蟲害檢疫,桉樹的病蟲害檢疫關鍵在于“防”,做好對桉樹的常見病害與蟲害的檢疫作業,是預防的關鍵。例如全面檢疫上,要從桉樹的培育環節、育苗引入環節入手,對其實施全面的病蟲害檢疫,追溯到樹種的母樹生長區域與情況,排除對應的病蟲害類型。針對性檢疫方面,根據桉樹的具體病蟲害特征,由相關專家對樹種上的蟲害樣本進行采取,檢驗出病蟲害的發病機制與規律,追溯到病蟲害的產生原因,在此基礎上制定出針對性防治策略。
3.2病蟲害的化學農藥防治優化
廣西上思縣的桉樹人工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仍要做好化學農藥防治作業,要在現有的防治作業基礎上進行化學農藥優化與增加,積極使用更為安全、有效甚至是綠色環保類殺蟲藥物。例如金龜子的防治:主要在金龜子的出沒期(6~8月份)選擇目前市面上較為安全、污染性小的化學農藥,可用40%安民樂或40%好勞力1000倍液于傍晚噴施樹體和樹盤土壤,防效在90%以上[8];對白蟻的防治:可用10%聯苯菊酯水乳兌水稀釋2500-3000倍,對白蟻經常出沒的桉樹部位或區域進行噴殺,該藥劑是一種專用高效滅白蟻的藥物,相比于其他藥劑,該藥物具有藥效強、無毒性、無刺激氣味等特點,是一種綠色環保產品,而且滅殺白蟻的有效率可達95%以上,可最大程度防止白蟻逃竄;針對桉樹潰瘍病:可以選用抗病無性系造林。做到合理密植,及時撫育追肥,促進樹木健康生長,增強抗病能力。對感病植株或感病部位,噴淋或涂抹1∶1∶100的波爾多液、0.3波美度石硫合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隔7~10天1次,連續2~3次,防治效果很好:對白裙赭夜蛾:不濫用化學農藥,選用生物農藥或低毒農藥,設置天敵保護隔離區,盡量避免傷害天敵。在害蟲低齡幼蟲階段可噴灑25%滅幼脲3號1500倍液,可達到較高防治效果。
3.3病蟲害的物理防治
對桉樹的病蟲害防治,除了化學農藥防治外,還可以選擇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方法,例如青枯病,青枯極毛桿菌是引起桉樹青枯病主要原因,物理防治上主要預防青枯極毛桿菌的出現,應控制好桉樹的土壤質量,對于種植過煙草、馬鈴薯、番茄、木棉、美人蕉等植物的土壤,很大概率含有青枯極毛桿菌,應避免桉樹選擇這些植物種植過的土壤。同時,未腐熟的有機肥中也容易含有青枯極毛桿菌,因此,應避免對桉樹施入未腐熟的有機肥。對白蟻的防治:物理防治上可選擇將混合有農藥的蔗渣、食糖等食物埋入土中,引誘白蟻集中食用后毒殺。也可以在幼樹周圍的土壤中施放呋喃丹,可毒殺白蟻。金龜子的物理防治:金龜子是一種趨光性生物,可利用這一特點,在桉樹人工林間布置大量的通電的捕蟲燈,金龜子飛進或靠近捕蟲燈時會被電流滅殺。
3.4病蟲害的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生物與生物之間相克關系進行防治的方法,諸如白蟻、金龜子等蟲害,使用生物防治方法,具有高效性、持續性的特點,而其與其他防治技術相比,可減少對桉樹人工林的各種污染或損害。例如對青枯病的防治,青枯病雖然是一種桉樹病害,但是可以用假單胞桿菌、菌根可防治桉樹青枯病,因此,可使用含有假單胞桿菌、菌根的生物藥物,對桉樹進行防治。又如對白蟻的生物防治,可以在林區放養公雞、鳥等動物,不僅可以促進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而且可利用生物之間相克原理,減少白蟻數量。再如,對金龜子的生物防治,斑鳩(山鴿子)、杜鵑(布谷鳥)、戴勝(屎姑姑)、喜鵲、烏鴉、青蛙、蟾蜍、蜥蜴等等鳥類均是金龜子的天敵,可釋放這些鳥類捕捉金龜子,與此同時,還可以做到對其他害蟲的預防,可謂事半功倍。
4 結語
總而言之,廣西上思縣是我國桉樹人工林主要種植地,目前廣西上思縣的桉樹人工林面積不斷增加,桉樹人工林營造中各種種植問題與病蟲害問題日益凸顯,強化桉樹種的選育開發應用,完善桉樹的病蟲害防治體系,是當地桉樹人工林營造的必由之路。通過以上全文分析,桉樹作為一種兼具生態價值、經濟價值、藥用價值的樹種,被林業研究界廣泛重視,桉樹人工林種植的核心點在于地塊選擇、整地、幼苗撫育、施肥、追肥、造林密度控制及混交種植上,桉樹病蟲害防治問題集中于防治方式單一、重治輕防等,針對桉樹病蟲害防治問題,應開展好對應的植物檢疫、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等工作,同時明確種植技術要點與撫育管理的流程,將各項種植要點、撫育管理環節有效連接起來,以科學、規范、嚴格的種植管理與病蟲害防治體系,保障桉樹人工林營造效益。
參考文獻:
[1]零天旺,顏培棟,蒙成杰等.不同桉樹專用肥對巨尾桉生長特性的影響及經濟效益分析[J].桉樹科技,2023,40(2):73-79.
[2]張煜星,王雪軍.1973—2018年我國桉樹人工林生產力及碳匯能力[J].林業科學,2023,59(3):54-64.
[3]梁永海.施放有機肥和復合肥對北部灣桉樹生長成效對比試驗——以欽廉林場那麗分場為例[J].綠色科技,2023,25(5):136-140.
[4]翁瑕,龍海洋,楊昕蒙等.聯合改良劑對桉樹吸收重金屬的作用 ——以礦區土壤中Cd、Zn和Cu為例[J].中國環境科學,2020,40(9):3911-3918.
[5]蔡肖.廣西國有三門江林場桉樹種植技術與栽后管理要點[J].鄉村科技,2023,14(4):100-102.
[6]李仁吉.淺談桉樹幼林、成林撫育管理與病蟲害防治措施[J].農村科學實驗,2023(11):142-144.
[7]王衛.廣西壯族自治區沿海地區桉樹主要病蟲害類型及防治措施[J].鄉村科技,2021,12(8):96-97.
[8]閆敏,甘明,馮智等.廣西國有大桂山林場桉樹病蟲害的發生與防治[J].南方農業,2022,16(18):30-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