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紅艷
摘 要:森林在地球中的重要性無可替代,從林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其起到了生態環境的有效改善以及為生物多樣性提供平衡條件等諸多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一旦發生林業病蟲害,則將會在短時間內威脅到整片森林的健康生長狀態;甚至導致森林面積嚴重縮減,帶來對林業經濟與生態效益不可預估的嚴重影響。文章簡述了林業病蟲害的發生特點,基于對病蟲害發生影響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幾點有效的針對林業病蟲害的生物防治技術與生物防治管理措施,希望能夠基于此保證林業發展的穩定性與安全性。
關鍵詞:林業;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管理措施
引言:在林業的發展過程中,病蟲害問題始終是阻礙林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想要維持現階段的林業可持續性發展的狀態,就需要制定并落實具有科學性與可行性特點的一系列策略,從而降低發生病蟲害的風險,提高相應的防治效果。經由持續研究可發現,若是采用生物防治技術能夠提高針對林業病蟲害的整體防治有效性,在確保林業發展穩定狀態的同時,不至于會因為技術的大量應用而威脅到周邊的生態環境。為此,相關技術人員需要提高對生物防治技術應用于林業病蟲害防治過程的重視,配合相應的有效管理措施,為林業的未來發展提供可持續性的保障條件。
1 林業病蟲害的發生特點與影響因素
1.1發生特點
1.1.1傳播范圍相對較廣
近些年來由于人工林的大量建造,使得人工林的覆蓋面積已經有超出自然環境承載力的情況產生。再加上部分林場區域缺乏長期的科學規劃,難免會由于選擇種植林木品種的特點使得整體的成活率不盡如人意。部分林場區域選擇大量引進同種的林木進行純種林建造,這使得在此類林分結構的營造環境下,使得其對病蟲害的抵御能力相對較差,若是在純種林的生長發育過程中傳入了新型的感染疾病,則將會在短時間內使得病蟲害快速傳播與繁殖[1]。從以往的病蟲害治理經驗來看,冬季環境相對較為寒冷,使得在土壤中進行越冬害蟲的幼蟲能夠被基本殺死,但由于近些年來冬季環境溫度相對較高,潛藏在土壤中的幼蟲在次年依舊能夠產生對林木的較大危害,這也是威脅到林業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
1.1.2進化速度相對較快
若是依舊將傳統的化學藥劑進行病蟲害防治的手段作為主要的防治措施,而在物理手段與生物手段未能全面應用的背景下,將會使得人工林內的病蟲害的危害程度增大。從藥劑防治的實際情況來看,諸多工作人員并未按照預設的標準進行藥物調配,為強化防治效果貿然增加化學藥物的投入比例,雖然能夠在短時間內看到病蟲害的快速滅殺效果,但同時也應注意到的是能夠存活的病蟲害已經產生了對諸多藥物的耐藥性[2]。不僅如此,此類病蟲害后續變異產生的后代同樣會強化對某類化學藥劑的耐藥性,這也是使得單一藥物在使用一段時間后無法起到預期防治效果的主要原因,形成人工林病蟲害防治層面的惡性循環,且會在藥劑的大量使用過程中嚴重影響到周邊的生態環境。
1.2影響因素
1.2.1人為因素
導致林業病蟲害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爆發與傳播的關鍵因素,主要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現代化的林業發展背景下,其相應的管理體系依舊未能融入科學的防治手段以實現精細化經營的基本目標,配套落實的發展策略在投入成本相對較小的情況下無法保證落實效果。再加上開發的林地區域往往不適用于大規模的人工林建造,資源利用的不合理極易影響到所種植林木的自身生長狀態,不僅整體的抵抗能力無法保證,且會由于生長發育緩慢而導致病蟲害在由于人為因素的引入后而快速爆發[3]。再加上林業管理人員不具備正確的對病蟲害進行科學防控的基本認識,例如未能形成維持林業健康與可持續性發展狀態的正確態度,導致在實際展開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過程中,忽略了針對病蟲害諸多類型打造出具有系統性特征的監測預報體系的重要意義。此類問題在部分基層林區內尤為嚴重,管理團隊本身素質水平相對較差的情況下,現代化的林業發展所提出的諸多防控要求無法被滿足。國家在此類條件下所下發的諸多防治策略同樣無法展現出實際的落實效果,執行效果不佳導致監測病蟲害的整個過程有較為顯著的滯后性表現,無論是確認病蟲害還是防治病蟲害的及時性均無法得到保證,這也是導致一旦出現新型病蟲害后則將會在短時間內大規模爆發,進而威脅到林場整體運營環境的主要原因。
1.2.2自然環境
相較農業病蟲害,林業病蟲害的類型更多,且從實際的爆發情況來看有著相對特殊的突發性與不確定性表現,這也是現代化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展開過程中所面臨的主要挑戰[4]。基于對近些年來的林場發展情況的深入分析,能夠發現自然環境因素的變化同樣是影響病蟲害危害程度的關鍵因素。尤其是在當下人工造林工作進程持續推進的背景下,覆蓋面積的逐年增長導致產生了諸多矛盾。例如人工林內的樹木想要維持長期的健康發展狀態,但迫于經濟需要不得不對大面積的林木進行集中砍伐。加上濫砍濫伐的現象屢禁不止,導致整體的人工林的林分結構對病蟲害的實際抵抗能力日益下降,這也是使得病蟲害大規模爆發與蔓延的主要原因。
2 林業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分析
2.1全面引入病蟲害天敵
全面引入害蟲的天敵是在整個森林生態系統中快速滅殺病蟲害的關鍵手段,此種方法對森林病蟲害進行防治,從實際的應用效果來看在確保病蟲害能夠快速被滅殺的同時,并不會在過程中產生對周圍環境的污染,有效保證了該區域內的生態平衡與環境安全。需要重點關注的是,作為技術人員應在害蟲天敵引入期間強調投入天敵的具體數量、投放的具體時間以及合適的投放位置,從而確保將害蟲天敵的應用優勢予以全面發揮[5]。此種方法同樣可用于確保區域內有害生物與有益生物之間的數量達到平衡狀態,此種狀態可進行長期維持從而起到將病蟲害整體發生風險予以有效降低的重要作用。以楊樹為例,蟲害天敵的全面引入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首先是提供給有益鳥類相應的保護條件;第四是需要基于所投放的具有捕食性特點的昆蟲營造出全面滅殺楊樹林內有害生物的平衡環境;再次是需要加大牧草類植物的種植力度,典型的包括油菜等,可起到提供給寄生蜂、蠅等昆蟲的相應助力條件,是打造出天敵生物迅速成長環境的關鍵手段;最后是需要強調大規模開啟害蟲天敵生產工作的重要性,害蟲的天敵能夠在所創造的有益生存環境中獲得快速發展。除此之外可以選擇在典型有害生物的卵或幼蟲中放置具有針對性滅殺效果的培養細菌,可起到在短時間內全面滅殺病蟲害的重要作用。
2.2落實營林防治技術措施
該種措施同樣屬于較為先進的害蟲防治方法,從實際應用情況來看切實落實營林防治技術措施能夠起到的效果相對較好,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需要選擇優良的林木種植品種,保證足夠多種類樹木的同時栽種,配合其自身苗木抗病能力相對較強的特點,將起到從源頭處將病蟲害發生風險予以降低的重要作用;第二、是作為種植人員需要在栽種過程中,將本地的樹苗品種作為優先選擇的類型,提高成活率的同時,保證了栽種的成本。此外需要配合相應的混合種植模式,打破以往單一種植某類林木的林場發展格局,進而提高其有效防治病蟲害的基礎能力;第三、是為避免出現林木生長完畢后受到來自周邊栽種樹木的不良影響,就需要在正式栽種前基于對不同類型苗木的生長情況分析,制定能夠對苗木予以有效控制的相關方案,例如全面控制其生長時間以及生長的不同狀態。從實際應用情況來看,不僅成活率獲得了較大的提升,同樣能夠避免在某個區域大規模進行苗木栽種而產生特定病蟲害的主要問題,同時可起到強化森林范圍內生物多樣性的重要作用。背景下的林業在獲得可持續性發展基礎條件的同時,也能夠將區域內的生態環境整體保護程度予以全面提升。
2.3合理應用微生物制劑
生物制劑方法的有效應用不僅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實際的病蟲害防治效果同樣較好,也是一種新型的病蟲害防治方式。白僵菌、蘇云金桿菌等揭示現階段我國所經常使用的林業發展期間病蟲害的防治生物制劑類型。例如可選擇使用前者對常見的松墨天牛等諸多蟲害進行有效防治,后者主要應用于鱗翅目的害蟲。相較以往采用化學農藥進行病蟲害防治的方法,由于微生物制劑并不具有毒性,因此可保證防治環境的綠色效果。該種方法儼然已經成為現代林業發展期間較為常用的病蟲害防治手段,也是當下林業想要維持可持續性發展狀態的重要措施。
3 針對林業病蟲害的生物防治管理措施
3.1革新防治觀念
想要實現對林業病蟲害的有效治理,革新傳統的病蟲害防治觀念極為關鍵,主要包括以下幾項內容:
首先是作為工作人員需要提高對基于生物防治措施用以防治多種病蟲害工作的重視,并同時聯系上級部門所下發的各類防治要求,需要在工作的全程保持相對較為嚴謹的態度[6]。若是發現在病蟲害大規模產生后,發現選擇采取下發的諸多措施未能起到預期的病蟲害防治效果強化的作用,則需要保證將實際防治情況上報給相關部門的及時性;
其次是作為林業工作人員需要建立對基于化學防治技術,用以有效防治病蟲害所造成的對周邊生態環境影響的正確認識。為避免對周邊環境造成大范圍的破壞,就需要盡量避免選擇使用化學藥劑進行病蟲害防治,加大生物防治方法的推行力度。從實際應用情況來看,該種方法同樣是有效避免出現大規模變異病蟲害的關鍵措施,進而為林業的未來發展提供了相應助力。
3.2加大監測與預警力度
為避免大規模爆發病蟲害,或是在病蟲害產生后以極快的速度蔓延,強調從源頭出發以加大監測以及相應的預警力度極為關鍵,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一是需要打造出圍繞林木病蟲害整體防疫的專業型團隊,集中開展針對團隊中各類工作人員的基礎工作培訓。長期的專業培訓有助于其對自身行為予以硬性規范,并能夠在持續工作的過程中積累工作經驗從而形成正確看待防治工作的基礎認識;
二是需要將監控預警的相應制度予以細化并強化制度的落實效果,將制度的合理化落實與技術的應用融入林業的日常工作過程中。從預警制度的落實效果來看,工作人員均可在制度的全面落實背景下對諸多病蟲害的實際發生原因以及未來變異的整體方向進行有效把控,并為后續進行類似病蟲害的整體防治提供相應的參考條件。
三是對于林業發展區域內的作業場所來說,及時打造一套匹配臨場環境的病蟲害報警系統極為關鍵,配合全方位的監控措施將形成能夠覆蓋更大面積以及更多層次的整體防范體系。在該體系的應用落實條件下,多個層面的監控效果均能夠得到有效保障,配合后續持續的基于生物防治技術的宣傳力度加大措施,可讓工作人員提高對病蟲害發生風險的警覺性。應注意的是應急與非應急的病蟲害防治是現階段開展防治工作的主要類型,前者主要針對目前所發生的病蟲害類型制定與落實相應的有效解決策略,后者則主要應用于病蟲害的科學預防,以及簡單的對針對區域展開相應病蟲害治理的相關工作領域。
3.3確保生物防治技術使用的科學性
生物防治手段由于自身的特殊性使得其在應用過程中有綠色環保的有效表現,不僅保證了林業的可持續性發展狀態,相較普通的病蟲害防治手段,同樣有著整體投入成本相對較少的優勢。但同樣需要注意的是,工作人員在使用生物防治技術時需要確保技術類型選擇的科學性,不可在未能匹配林業發展實況的情況下貿然選擇并使用,應預先進行技術應用后可能產生后果的相應分析。例如需要對所投入的技術應用成本予以充分考慮、工作人員是否具備技術科學應用與相應策略落實的基礎能力。這就使得想要真正發揮生物防治技術的應用優勢,就需要重點關注以下幾點工作內容:
首要是技術的選擇期間需要確保匹配林場的發展實況。例如需要從病蟲害的天敵對應數量出發,聯系實際的病蟲害暴發情況設定需要投入的天敵數量,且需要同時做好對林場外圍的全方位保護工作。在避免內部病蟲害快速蔓延的同時,該種方法同樣能夠起到避免害蟲天敵大量進入自然環境后影響生態平衡性的重要作用;
其次是多種技術的應用需要針對不同區域的實際情況進行配合使用。由于諸多臨場的覆蓋范圍相對較大,在區域環境條件以及生物特征的影響下,使得需要使用的防治技術的類型同樣存在著諸多差異。而由于生物防治技術的應用特點,在大量投入害蟲天敵的情況下可能會使相近區域受到投入天敵數量的影響,不僅無法起到預期的害蟲滅殺作用,同樣可能會影響到相鄰臨場的正常發展狀態。這就需要作為管理人員在考慮到某個區域大規模爆發病蟲害類型的同時,也需要在制定生物防治方案的基礎上對林區的自然條件予以全面考慮;最后是應規范使用的基礎原則,將生物防治技術策略的落實環節預先予以全面考慮,保證不同手段落實的嚴謹性與科學性,進而將技術的應用優勢在林場區域內的全面防治效果予以提升。
4結語
綜上所述,想要實現預期的推動林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目標,就需要強調生物防治技術措施的落實重要性。例如從害蟲天敵的引入以及生物制劑的推廣應用等角度出發,配合完善的監測預警體系,將進一步提高病蟲害的防治效果,為林業產業的未來可持續性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李龍.祁連山自然保護區森林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分析[J].現代園藝,2022,45(24):51-53.
[2]馬靜.甘肅省林業病蟲害的發生原因及防治技術方法[J].農家參謀,2022,(23):167-169.
[3]李新讓.六盤山林區病蟲害發生原因及無公害防治對策[J].廣東蠶業,2022,56(12):30-32.
[4]殷文奇,田伏紅.淺談營林技術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中的應用[J].廣東蠶業,2022,56(12):57-59.
[5]鄭周勇.林業病蟲害無公害防治的重要意義和防治方法探析[J].花木盆景(花卉園藝),2022,(12):69-71.
[6]馬克瓊.森林病蟲害防治在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中的作用[J].農家參謀,2022,(21):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