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潤宇 吳鳳菊
摘?要:伴隨教育數字化轉型重要戰略實施,數字素養、數字技能深度融合專業發展路徑研究成為當下熱議話題。為夯實專業人才培養與數字教育基礎、融數字賦能專業化于一體更是應用型本科院校亟待解決的難題。本文使用SWOT模型,基于數字素養及技能提升視角,著力于集專業化、數字化、智能化三者為一體賦能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教育核心競爭力,旨在為優化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路徑提供新的思考與實踐建議。
關鍵詞:應用型數字化;SWOT;數字素養;數字技能
中圖分類號:F2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0.032
1?數字素養融入應用型人才培養內涵
數字素養是指在當前數字化背景下,掌握一定信息技術手段以發現、獲取、評價、整合及交流數字信息的能力。數字技術的蓬勃發展深刻影響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其核心是培養學術型和技能型結合的應用型專業人才,既要保證其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和專業素養,又要把抽象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工作中,滿足社會需求、推動社會發展與進步。基于此,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數字技術、提升數字素養迫在眉睫。應用型數字化人才培養路徑研究意義重大。
2?應用型數字化人才培養實施路徑研究現狀
應用型數字化人才是比較新的概念,由于技術、資金等條件的限制,目前我國學者研究方向大多結合教學模式、課程體系、教學資源建設等關鍵詞進行。梁偉、魏正濤(2022)以山東省內應用型高校為例,指出數字化教學模式改革需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正面引導反面警示,強調學生反思總結,以人工智能現代技術為背景支持,大力促進校企合作,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數字型復合人才。谷樂、霍明奎(2021)調研后發現,吉林省大學生具備基本的數字素養,但對于數字工具的使用能力和數據整合加工能力仍有待提升。歐陽元(2022)在《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學數字化轉型探索》一文中強調,數字化轉型在高等教育中有了一定的基礎,但在整個轉型過程中必須重視組織作用、把握轉型核心、把教學教務數字化落在實處。宋敏(2022)呼吁整合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資源,構建“浸入式”數字技術教學環境,實現數字技術平臺與教學體系的協同創新。
3?基于SWOT模型的應用型數字化人才培養現狀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指依據組織發展目標,結合組織內外環境,生成發展契機,尋找適合組織發展的方式。本文通過應用型本科高校培養數字化人才培養研究,進行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機會(Opportunities)和威脅(Threats)分析,有如下發現。
3.1?優勢分析
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在扎實的學科理論知識基礎上。以專業必修課為基本導向、專業選修課為引領方向,在學科基礎知識的層次上遵循行業職業道德規范、行業準則對人才的培養。在注重研究能力培養的同時,強調實踐與應用能力的提高發展,以滿足社會需求為基本目標,以行業技術體系為依據進行專業人才培養。在面對黨和政府推進教育數字化戰略,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時,高等院校總是以高度的熱情、積極的行動表達對政府政策的擁護與支持、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與高度責任心。可以預見的是,面向數字經濟社會,應用型本科院校逐漸重視培養專業化、數字化、智能化三者為一體的人才,具備數字技術與較高數字素養的應用型本科生將會有更多的就業選擇。
3.2?劣勢分析
目前,大部分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數字素養通識課程體系建設仍處于萌芽階段,這對于當下數字化經濟創新發展迅猛,數字化人才培養相對滯后,處于劣勢。通過對慕課(MOOC)等平臺的調查與搜索后發現,只有少部分院校開設了數字素養通識課程。大部分院校以講座、線上分享會等形式對于數字素養課程進行探討與研究。總體而言,應用型本科院校在數字素養通識課程體系建設方面力度弱,影響范圍小,重視程度低。此外,對于不同的專業而言,數字化與智能化教師人才儲備機制缺失,經常出現一肩多挑現象。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師隊伍建設不僅需要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優秀的科研能力,扎實的技術水平,在當前數字化教育改革、數字化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前提下,更需要體現專業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教學能力。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而言,盡早完善教師知識儲備,有益于院校積極響應教育現代化、數字化戰略實施。
3.3?機會分析
目前,實體經濟逐漸與社會數字經濟融合,越來越多的數字技術、數字產品出現在市場上,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逐漸滲透人們學習、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數字經濟的崛起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教育行業數字化創新勢在必行。社會各界關注推進教育數字化戰略實施。應用型本科院校是促進優化應用型數字化人才培養主力軍,數字技術教育正迅速進入高等教育領域。在應用型數字化人才培養過程中,應用型本科院校應抓住數字經濟發展機遇,選擇匹配度最高的數字化平臺進行學生的實踐學習與數字能力培養。在普及數字軟件、數字平臺的同時,通過實訓、實踐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數字素養與數字技術熟練度,發展建設專業數據庫,打造完善實踐教學體系。
3.4?威脅分析
在以往的人才培養過程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主要模式是產學協同、校企合作等。一般情況下,在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后,人才培養模式會定式化,而不是隨著市場需求、培養需求、實踐需求變動而發生變動。我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發展時間短,在借鑒了豐富的國外經驗、學習先進教學教育方法后,至今仍在改革創新的道路中探索,仍存在諸多亟須改進之處。在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背景下,數字技術更新換代速度快,對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扎實理論基礎的應用型數字化人才需求量大,這也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優化人才培養模式面臨的主要問題。
4?應用型數字化人才培養路徑優化措施
基于已有文獻與工作經驗,現建立應用型數字化人才培養SWOT模型(表1)。內部能力按優勢與劣勢劃分,結合按機會與威脅劃分的外部因素,即多維彌合數字素養鴻溝,夯實數字技術應用實踐基礎,打造優勢強化策略(S-O)、劣勢改進策略(O-W)、多元化發展策略(S-T)及防御穩定策略(T-W)。
4.1?優勢強化策略(S-O)
(1)夯實學科與專業基礎、施行數字化教育改革試點。扎實的學科基礎和專業基礎是應用型本科教育的立身之本,無論大環境如何變化,夯實學科與專業基礎仍然是應用型數字化人才培養的基石。應用型本科院校需要發揮自身優勢,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建立特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融入數字技術協同發展。當下,數字技術更新迭代速度高、力度強,作為教育數字化改革的必經之路,應用型本科院校必須以專業為落腳點,切忌盲目采買新設備新技術,應以試點模式將數字技術融入專業課程,以點成線,以線及面,面面俱到方可推進數字化教育進程,為國家培養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應用型數字化人才。
(2)增設數字技術理論與實訓教學課程。正如上文所提及,理論課程是教育的基礎,只有夯實理論基礎、了解學科原理,融入人才培養特色后,才能實現應用型人才專業化、數字化、智能化三者為一體的培養目標。對于高校而言,增設數字技術理論課程也是提升應用型人才數字技術的必由之路,學生必須掌握本專業常見、常用的數字平臺、數字工具運行原理。提前了解日后工作中,高頻使用的數字平臺,如,對于經管專業學生而言,發票認證平臺、稅務處理平臺等。站在高校的視角,進行數字技術理論課程后,還應當更加重視學生的實訓課程,增加學生實訓教學學時,以幫助應用型本科學生充分實現入職即可基本上手的人才培養目標。
4.2?劣勢改進策略(O-W)
(1)普及數字軟件、技術應用。由于資源受限,數字軟件及技術更新快,并非所有高校都有足夠的資源能夠及時引入市場上最新最快的平臺。針對此種情況,應充分利用廣袤發展的中介力量,在充滿獲利的數字化經濟市場上,選擇中介服務公司,進行人才和技術的引進。相信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高校能夠迅速引入專業人才更新教師隊伍。高校也可以通過開講座、經驗分享會等方式邀請校外專家,對熱門的數字技術向專業對口的學生進行分享,強調數字技術、數字軟件學習的重要性與實用性,讓數字技術充分融入高等教育。
(2)發展建設專業數據庫。數據庫是數字技術發展的必要信息資源,是數字資料進行搜集、分類、處理和分析的重要場所,安全且具有規模的專業數據庫更是賦能應用型數字化人才培養的保證。豐富的信息資源為專業發展奠定了基礎,如何高效識別有價值的專業建設信息更是數據庫信息使用者需要深思的問題。具有專業特色的數據庫可以為專職教師、行政工作人員、學生和其他信息使用者傳遞卓越數字價值,滿足數字化信息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大大發揮專業優勢,保持專業建設特色,避免資源重復浪費。
4.3?多元化發展策略(S-T)
(1)增加社會實踐學分、提升基礎數字技能應用水平。實踐不同于實訓,技術不等于技能。社會實踐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大學生步入社會,在實踐期間結合自身專業知識,把理論帶入實踐中,完善知識體系,提升專業技術應用能力。技能指將專業的技術知識應用到生活和工作中的能力,數字化時代背景下,數字技能指將數字設備、工具運用于數字平臺,以獲取數字信息用于經濟發展創新等方面。在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中,社會實踐是能夠更好地把學生導向社會的良策,學生在實踐中可以盡早地適應、使用最新的數字工具、數字技術,所以高校應當增加社會實踐學分,促使學生更加重視社會實踐,更愿意花時間與精力并從中汲取豐富的實踐經驗,以低成本獲取高收益。
(2)開拓社會資源、多樣化校企合作模式。任何組織的資源都是有限的,從學校層面出發,必須加大宣傳力度促使更多優質數字型企業走進校園,建立起深入的實踐育人的規章制度,引入豐富的社會資源協同培養應用型數字化人才。應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在校內校外同時建設實訓、實踐基地,設置多樣化校企合作模式,從教室到實驗室,從實訓到實踐,培養集專業化、智能化、數字化為一體的應用型人才。除引入企業外,應用型本科院校更應聯合同類型院校,促教促學,加強聯系與溝通,相互借鑒先進的數字化人才培養經驗和育人模式。
4.4?防御穩定策略(T-W)
(1)建設智慧校園、打造教學教務一體化平臺。為推進教育信息化水平,校園信息化環境,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多重視智慧校園建設工作,致力于將信息化數字管理與校園服務、教育教學有機結合,深度融通。目前,我國仍處于后疫情時代,以學生的出校審批表為例,當學生將出校審批表提交至電子平臺后,輔導員及任課教師、學工系統能同步查看、審批該同學申請,方便于同一時間內校園內外人員流通管理。但建設智慧校園不能一蹴而就,必須縱觀全局,考慮到學生、教職工、行政管理、后勤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以盡早實現教學教務一體化平臺建設的數字管理目標。
(2)調整人才培養方案、融入數字素養通識課程、增強數字素養意識建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在我國發展時間相對較短,目前還沒有形成高度完善的培養模式,隨著數字經濟不斷橫向融合行業發展,數字技術、數字平臺、數字設備的高速迭代也時時刻刻影響應用型數字化人才培養。針對目前情況,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融入數字素養教育通識課程,幫助學生增強數字素養意識建設為當下第一要務。對于沒有條件立刻開設數字素養課程的院校而言,也應當舉辦講座,將數字素養意識建設融入建設師資隊伍中來,滿足數字經濟發展新需要、培養應用型人才新目標的偉大使命。
5?結論
縱觀全文,數字素養旨在結合網絡素養、信息素養等概念,強調在數字經濟日益增長的今日,青年一代必須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融通專業技術、滲透行業特色培養綜合素質與數字技能。本文以數字素養賦能為切入點,通過SWOT模型對應用型本科高校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機會(Opportunities)和威脅(Threats)進行分析,得到優勢強化策略(S-O)、劣勢改進策略(O-W)、多元化發展策略(S-T)及防御穩定策略(T-W),為應用型數字化人才培養路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與實踐建議。
參考文獻
[1]梁偉,魏正濤.應用型高校“TPSS”理實一體數字化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辦公自動化,2022,27(17):3234.
[2]谷樂,霍明奎.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法的大學生數字素養評價——以吉林省高校為例[J].數字技術與應用,2021,39(11):2022.
[3]歐陽元.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學數字化轉型探索[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22,24(01):6668.
[4]宋敏.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數字化產品設計課程體系構建[J].造紙裝備及材料,2022,51(03):20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