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沛 王志
摘?要: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后,老齡化程度不斷加重。老年人的規模大,年齡、性別和區域分布存在差異。研究發現,人口老齡化受到生育政策因素、社會發展因素、人口遷移因素的影響。針對人口老齡化問題,文章提出應對方案,以期為中國人口老齡化提供參考。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生育政策;社會保障
中圖分類號:D9?????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0.054
0?引言
改革開放40多年,在共同富裕,特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背景下,我國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人民的生活物質和醫療水平大大提高,幸福指數不斷提升。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口老齡化逐漸成為現代年齡結構老化的標志和產物。1957年,聯合國經濟和社會理事會出版了《人口老齡化及其社會經濟后果》一書,此書是人口老齡化研究的開端。根據它所劃分的標準,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人口在總人口中的占比超過了7%,那么這個國家(或地區)則進入到人口老齡化社會。2000年,中國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0.88億人,占總人口的7%,標志我國已進入到人口老齡化社會;2020年,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1億人,占總人口的13.5%。對比2000年與2020年的人口數據,老年人口比重增加了6.5%,顯示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正在不斷加深。
近年來,黨中央高度關注人口老齡化問題。為了解決該問題,黨中央積極提供解決策略。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健全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籌資和待遇調整機制,推動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省級統籌。”黨中央對我國人口老齡化實施積極的戰略部署,將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體現出黨的人民性,為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打下了堅實基礎。人口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源泉,我國的人口問題事關國家命運,事關社會安定和諧,事關人民切身利益,解決好人口問題對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1?文獻述評
研究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現狀、成因及應對,首先要綜合了解國內外的研究理論成果,建構出人口老齡化的理論框架。通過對相關文獻進行梳理,有助于更好把握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研究。本研究相關文獻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第一,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現狀表現;第二,人口老齡化成因較有代表性的研究結論;第三,國內外研究中針對人口老齡化所提出的對策建議。下面將對這三個方面的研究文獻進行述評與總結。
在人口老齡化的現狀方面,學者們的研究結論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我國已逐步進入到老齡化社會,并且程度正在不斷加重。李雅樂(2021)通過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發現我國老齡化程度逐漸加深。第二,老齡化在不同區域間存在著差異。陳習瓊(2018)通過第五和第六次云南省的人口普查資料分析,研究發現,云南省老齡化區域差異性大,西北和北部地區老齡化低于其他區域,城鎮人口老齡化高于鄉村。鄔林果、武榮偉(2023)基于我國最近三次人口普查資料研究得到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在空間上分異明顯,并呈現各區域間不穩定的特點。綜上所述,人口老齡化已然是現代化發展過程中的必然趨勢,在各區域間的差異性大。
關于人口老齡化的成因,國內外學者有著豐富的研究成果。國內外學者研究老齡化的成因主要從生育率、生育觀念的變化和人口遷移進行闡述。第一種觀點認為出生率低下是造成人口老齡化的原因。胡曉宇和張從青(2018)認為出生率和死亡率低是我國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的原因。劉丹(2022)認為生育觀念的變化是導致老齡化的原因。第二種觀點認為人口遷徙是影響老齡化形成區域的原因。梅林等(2018)選取了吉林省第四至第六次的人口普查數據,研究發現,吉林省人口老齡化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低下,關鍵因素是人口遷移。綜上所述,國外的老齡化形成原因和國內的老齡化形成原因具有極大的共同點,由此可以得出研究結論,雖然所處的文化背景不同,但是老齡化社會的形成會受到出生率、生育觀及人口遷移因素的影響。
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研究,已有大量文獻從不同角度提供了有價值的觀點和建議。應對老齡化的第一種方案是調整相應的政策。陸杰華和林嘉琪(2023)認為應把握好老年人機遇的窗口期,注重思路的調整,對重大風險做好評估。第二種方案是開發老年人口資源。程志強和馬金秋(2018)認為老齡化的應對應從人口規劃、養老保障、對老年勞動力資源進行開發。鄭功成(2020)認為應該轉變思路,優化和提升養老服務質量,開發老年人資源。胡顯海和蔣若凡(2022)認為應完善生育政策、開發老年人群體產業,完善養老服務應對老齡化問題。第三種方案是調整人口退休政策。蔣同明(2019)從經濟發展、人口資源、退休政策、產業調整四個方面對老齡化的應對進行了闡述。林寶(2021)認為老齡化的應對應統籌推進延遲退休年齡政策,加快推進養老金統籌,建立長效養老保障制度。陳友華和孫永建(2022)認為僅依靠福利制度難以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應合理引導養老預期、對生育的價值和意義進行宣傳,實行延遲退休政策。第四種方案是聯合各方力量積極應對老齡化問題。朱怡潔(2019)對于老齡化應對的建議是利用積極因素調動各方面力量,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養老體系。劉曉梅和閆天宇(2020)認為應由政府進行規劃,各方合作,讓全社會積極參與應對老齡化問題。綜上所述,我國人口老齡化應對養老政策進行調整,對老年資源進行開發,相應調整老年人退休政策,各方面一道努力共同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
總之,目前國內外學者對于人口老齡化的現狀、成因以及應對從不同視角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并獲得比較全面的研究結論。上述研究成果不僅豐富了人口老齡化的相關研究,同時也拓展了老齡化問題的研究認知,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為本文研究提供比較完善的參考思路。
2?中國人口老齡化現狀分析
20世紀70年代,根據現實的國情和實際,我國推行了計劃生育政策,并寫入憲法,成為了一項基本國策。在80年代由“晚婚、晚育、少生、優生”轉為獨生子女的政策。因此,人口的年齡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我國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所占比例也逐年升高。
2.1?老年人口規模逐年增加
一方面,老年人口的絕對規模增加。2020年,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1億人,較十年前人口普查時人數增加了0.72億人。另一方面,老年人口的相對規模也在同步上升。2000年,65歲及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為7%。而到了2020年這一比例升至了13.5%。可以看出我國老年人口數量逐年增加,在總人口數量中占比逐漸升高。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我國已由輕度老齡化加劇為中度老齡化。同時,老齡化程度的加深使得我國適齡青年勞動力和新生人口的比例相應減少,增加社會養老壓力(詳見表1)。
2.2?老齡化性別和年齡分布不平衡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可知,我國老年人主要集中在65~84歲,其中女性老年人數量高于男性。同時,分析各年段的老齡化程度可以得知,65~79歲老年人在總人口中的占比10.99%,80歲以上老年人在總人口比重中占比為2.55%。我國中、高齡長壽老年人數量多,特別是高齡女性老年人比男性更多,由此可以看出我國老齡化性別與年齡差異大。
2.3?老齡化在區域間差異明顯
2020年,遼寧65歲以上人口為291.2萬人,占本省總人口的17.42%,成為中國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地區。而西藏65歲以上人口為200.6萬人,占本省總人口的5.67%,成為中國老齡化程度最低的地區。2020年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排名前六的省或直轄市依次分別為:遼寧、重慶、四川、上海、江蘇、吉林。老齡化排名程度最低的六個省份依次分別為:西藏、新疆、廣東、青海、寧夏、海南。總體而言,呈現出我國東部或東北部的老齡化程度高于我國西部和南部的特征。
3?中國人口老齡化的成因
老齡化是漸進變化的過程,表現為時間維度下老齡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所占比例逐漸增大的過程。但是,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不單單由老年人口數量的增多單個原因造成,假設社會出生人口數持續多于老年人口數,那么就不會造成人口老齡化。因此,從整個社會范圍來看,老齡化的成因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諸如生育政策因素、社會發展因素、人口遷移因素等。
3.1?生育政策的影響
生育政策對人口結構起著至關重要的調節作用,隨著社會發展不斷對生育政策進行優化調整,人口年齡結構也不斷發生變化。計劃生育政策實行以來,由于“少生優生”“只生一個好”等口號號召,使得我國出生率受到影響,促成了老齡化的形成。自計劃生育政策取消,“二孩政策”“三孩政策”實行以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出生率,勞動年齡人口數量也得到了增加。生育政策的調整是對我國人口結構變化的考量,伴隨著未富先老和少子化格局的形成,老齡化已成為現在社會的發展趨勢。
3.2?社會發展的影響
一方面,我國在逐漸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過程中,解決溫飽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社會主要矛盾已發生改變。社會越發展,人們對于生活質量的要求也就也越高,從“怎樣才能吃得飽”轉向“怎樣才能吃得好”,更多關注生活的質量,所以人均平均壽命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延長。另一方面,由于現代社會物價水平提高,使得生活成本加大,導致現在很多適婚人口不愿意結婚,更不愿意生育孩子,正是由于生育意愿的變化,使得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
3.3?人口遷移的影響
我國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著差異,經濟發展水平程度越高的城市或地區,各方面設施、資源等更完善,能夠提供更多就業機會,也就能夠吸納到更多的人口。我國外出務工的年輕勞動力較多,年輕勞動力從人口輸出地到人口輸入地就業。比如,黑龍江省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年輕人外流情況嚴重。黑龍江省的老年人在本省占比為15.61%,高于我國當年老齡化水平2.11個百分點,加重了輸出地的老齡化程度。而廣東省經濟較為發達,能夠吸引外來人口到本區域。廣東省的老年人在本省占比為8.58%,低于我國平均老齡化水平4.92個百分點,年輕勞動力涌入輸入地,減輕了輸入地的老齡化程度。
4?對策建議
現階段,全球很多國家都面臨著新生兒出生率低,人口進入負增長的問題。我國在世界上的人口數量多,老年人占比比重大,解決好人口老齡化問題是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應有之義,并可以在全球為同樣面臨著老齡化問題的國家提供借鑒方案。應結合本國實際,不斷優化我國治理老齡化問題的舉措,走出一條自己的道路。
4.1?調整人口政策,提高生育率
與時俱進的調整我國的生育政策,實現人口有效增長。一方面,由于計劃生育的實施,導致我國現階段未富先老和少子化格局的形成。針對人口出生率低的情況,黨和政府積極探索提高新生兒人口數量的模式。具體表現在2013年實施“單獨二孩政策”;2016年實施“全面二孩政策”;2021年實施“全面三孩政策”。政策實施后,新生兒人口出現一定數量的增長,對減輕中國的人口老齡化有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政府應制定政策給予剩余子女的家庭適當經濟補貼。現階段家庭生育子女經濟壓力較大,養育成本高,許多婦女生育的意愿和積極性不高。因此在調整人口政策的同時,應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配套有利于生育的措施,給予生育子女的家庭進行適當的經濟補貼,提高社會保障力度,創建良好人口增長模式。
4.2?保障老年人群體需求
首先,供應多樣化、深層次、高品質的養老產品,使老年人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利用現代科學技術,關注老年人群體的需求,出臺保障老年服務的政策,實施積極的改革舉措。其次,完善社會養老保障福利制度。盡管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深,我國在老年人方面的財政支出會有所增加,隨著國內勞動力占比的下降,老年人口的增多,需要建立更加可持續發展養老保障制度,以幫助老年人群體安度晚年,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依。最后,加強對社會養老服務的監管。國內現在的商家在老齡化程度加深的背景下,發現老年人身上的商機,加之當下獨生子女較多,經常會出現一對夫妻照顧4個老人的情況,如果繼續養育孩子,家庭中夫妻所承擔的負擔更重,同時工作會消耗照顧老人的時間,所以需要對老年服務業和養老產品加強監管,滿足人們在選擇養老產品的多元需求。
4.3?完善社會保障政策
實施更加合理完善的分配制度。我國已經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的生活物質水平得到極大改善,加大創建良好老齡化社會能夠更充分合理利用社會資源。社會保障政策要充分考慮老年人群體的實際情況,使得我國分配制度更加公平,讓全社會在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中充分享受改革成果,重點對貧困和生活有困難的老年人加強政策傾斜,保障生活困難老年人群體的基本生活條件,傳承我國“愛老、尊老、敬老”的優秀傳統文化,提升老年人群體的生活質量和豐富精神世界。
5?結語
本文研究發現,人口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源泉,我國老齡化主要是由于我國出生率持續走低,老齡人口人數卻在總人口中的占比逐漸增大;性別和年齡在老齡人口中存在差異;老齡化程度由于各區域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的不一致,呈現出的程度不同。盡管現在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老齡化問題,但是效果不是很顯著。所以需要全社會一道努力,共同解決我國的人口問題,為我國建設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16.
[2]李雅樂.人口老齡化背景下老年食品產業現狀及對策[J].食品研究與開發,2021,42(18):227228.
[3]陳習瓊.云南省人口年齡構成、老齡化空間分異及優化對策[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8,38(06):15131518.
[4]鄔林果,武榮偉.中國人口老齡化多尺度區域差異及動態演進[J].資源開發與市場,2023,39(03):328336.
[5]胡曉宇,張從青.中國深度老齡化社會成因及應對策略[J].學術交流,2018,297(12):110115.
[6]劉丹.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現狀、成因與對策[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2,42(16):41234126.
[7]梅林,郭艷花,陳妍,等.吉林省人口老齡化時空分異特征及成因[J].地理科學進展,2018,37(03):352362.
[8]陸杰華,林嘉琪.重度老齡化社會的人口特征、風險識別與戰略應對[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23,169(01):5968.
[9]程志強,馬金秋.中國人口老齡化的演變與應對之策[J].學術交流,2018,297(12):101109.
[10]鄭功成.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戰略[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0,206(22):1927.
[11]胡顯海,蔣若凡.馬克思主義人口理論對我國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啟示[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49(05):102110.
[12]蔣同明.人口老齡化對中國勞動力市場的影響及應對舉措[J].宏觀經濟研究,2019,253(12):148159.
[13]林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內涵、目標和任務[J].中國人口科學,2021,204(03):4255+127.
[14]陳友華,孫永健.中國福利制度建設:本質、問題與老齡化應對[J].江海學刊,2022,342(06):107115.
[15]朱怡潔.綜合施策積極應對老齡化[J].宏觀經濟管理,2019,426(06):3742+49.
[16]劉曉梅,閆天宇.應對人口老齡化中的政府、企業和個人責任[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53(05):12413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