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程玉 湖北財稅職業學院
2017 年我國開展《政府會計準則制度》的修訂工作,在修訂完成后正式施行。該會計準則制度明確政府開展會計工作要遵循的標準與要求,強調政府會計的多個雙重目標,即雙功能、雙基礎、雙報告等。高職院校開展會計核算要嚴格執行新修訂的政府會計準則制度,確保會計工作可以為各使用者提供準確的信息,提升決策科學性。
近年來,我國市場經濟的持續深入,各行業領域內面對的財務環境、準則及制度等隨之發生較大變化,高職院校會計核算工作同樣如此。對高職院校而言,傳統會計核算制度難以適應新的業務發展需求,而政府會計準則的出臺更對其會計核算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職院校開展會計核算時一定要基于政府會計新準則,明確其形成的特定影響,確保高職院校準確核算各類經濟業務,詳細記錄高職院校的資金運動,對其進行持續監督與確認。通常來說,政府會計準則制度對高職院校會計核算形成的影響表現如下:
政府會計準則強調以權責發生制作為會計核算的基礎,為更好地發揮出財務會計工作的各項職能提供保障。權責發生制以交易或事項是否已經發生權利和責任為依據來確認收入和費用,高校引入權責發生制可以強化經濟業務的核算與確認,使政府資產負債核算范圍得以擴充。高職院校開展經濟業務會計核算時通常選取收付實現制,資產實際收到或負債確認時方可核算。而高職院校引入修訂后的政府會計制度作為開展會計核算的有效指導,則其日常經濟業務核算與確認時,要嚴格依照權責發生制的詳細規定。如對當期收入支出開展細化處理,要基于一定配比前提,當期費用列到于當期支出內。從這個視角來看,高職院校引入修訂后的政府會計準則,在規范會計核算工作的同時,提升各項費用涉及會計科目與屬性的確認準確性,全面掌握經濟活動資金流向。
政府會計準則明確雙重目標,并以此為切入點建立起雙報告系統,即財務報告兼顧決算報告,雙報告目標減輕了高職院校開展會計核算的實際工作量,即每個會計期間如年末僅編制一套決算報表即可。修訂后的政府會計準則內列明的凈資產變動表、現金流量表屬于高職院校開展經濟活動核算時不會出現的報表類型。修訂后的政府會計準則同樣對高職院校實現雙報告系統,這提升了其會計核算的真實性與財務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對于高職院校而言,必須以會計準則作為指導,全面反映財務現實、運營成果及財政支出等各項內容,確保財務數據使用方可全面掌握其經營績效,繼而做出科學決策。
會計核算作為高職院校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旨在通過一系列會計程序形成相關數據,為決策提供支持,促進高職院校提高自身經濟效益,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貢獻自身力量,推動修訂后的政府會計制度的有效落實。會計核算為高職院校預期發展目標的實現提供保障,會計核算借助信息化技術,將財務工作融入到高職院校業務活動與教育教學的全過程,確保業務流、資金流、物資流、信息流和數據流實現全面、系統的動態優化,穩步推進業務發展與財務管控的深度互融,不斷推進政府會計準則體系在高職院校會計核算實踐的應用與建設。
由于高職院校從2017 年開始引入修訂后的政府會計準則,其與會計核算工作的融合應用仍處于探索階段,不可避免地產生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如下。
近年來,高職院校持續推動會計信息系統的標準化建設,不斷提升會計核算工作效率。但就實踐來說,隨著素質教育日漸受到重視,高職院校紛紛落實教育改革,加強教育教學活動創新,但對財務管理則不夠重視,更勿論對會計核算工作進行變革。究其原因是高職院校會計人員專業素養與實踐技能相對較低,導致會計核算工作缺乏嚴謹性與客觀性,具體表現在下述方面:其一,會計人員專業知識儲備不足,難以掌握政府會計準則作用高職院校會計核算項目的調整。以高職院校經費支出核算為例,高職院校資金支出主要涵蓋公務卡結算與從公戶匯出兩類形式,其用途是采購教學設備、建筑運維、校內管理等相關費用支出。依照政府會計準則,公務卡結算金額通常不大,因此該方面出現的問題相對不多。但核算公戶匯出費用時,基于政府會計準則對此費用進行確認,采用傳統處理方式則為直接列支,無須列出明細。會計人員對修訂后的會計制度認知不足,開展相同會計事項處理極易出現失誤;其二,高職院校忽略對會計人員技能與知識的培訓。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部分高職院校會計人員不重視專業知識的提升與融合,沒有主動加強自身會計操作技能,在開展日常會計核算業務學習時,缺乏吸取新鮮知識的積極性,致使專業培訓表面化,繼而影響內部財務工作與會計核算的順利開展。
目前,高職院校相對重視會計監督人員管理能力的提升,但忽視其職業道德及誠信教育的落實。高職院校對會計從業人員未提出明確的職業道德水平建設要求,導致相關人員開展會計核算與監督工作對此缺乏有效認識,會計誠信與職業道德相關準則未能發揮出應有的約束作用。修訂后的政府會計準則強調對會計從業人員素質提出更高的標準要求。同時,財政部制定并于2023年初實施的《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同樣明確了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與專業素養的基本標準。但高職院校仍有少數會計人員不顧規則,突破道德及法律底線,在利益的驅使下違法亂紀,不認真核算高職院校的經濟活動,并從中謀求短期利益,使高職院校社會形象嚴重受損。
究其根本原因在于:首先,高職院校過度重視教育教學活動,卻忽視了政府會計準則的貫徹執行,同時疏于推進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使會計人員隊伍誠信觀念與職業道德教育流于表面。且未建立專門的會計誠信教育機構,因此高職院校逐步加重了會計誠信問題。其次,高職院校未建立誠信監督機制,高職院校管理者未重視及嚴厲追究違背誠信的各類記賬及營銷行為,造成會計人員在做出違背誠信道德行為后無需承擔相應的責任,導致誠信觀念缺失。
首先,政府會計準則在高職院校會計核算工作中的應用仍處于初級階段,與其會計核算的融入時間較短,對于部分會計人員而言,尚未完全消化好新會計準則對高職院校會計核算的調整,導致開展實務操作時無法進行新舊會計制度的合理轉換,導致政府會計準則引用不足。
其次,現階段高職院校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的有效補充部分,近年來發展速度較快。多數高職院校將更多精力放在提升教育科研及日常運行等方面,在此過程中忽略了財務工作與會計核算。加上信息化技術的普遍性應用使財務管控與會計核算速度明顯加快,因此高職院校在修訂后的政府會計準則的引入與融合方面工作進程緩慢。
再次,國內部分高職院校在編制預算管理方案時,難以與自身教學任務需求同步,并且無法與日常運營相配合,導致預算無法反映出自身經營全貌,也無法實現對教學與管理工作的監管,加上會計準則融入過程尚需時日,因此高職院校會計核算體系需要進一步優化。
最后,高職院校資金使用規范性不足。高職院校經費來源途徑為國家財政撥款與學費收入兩個方面,難以妥善管理好資金,極易引發嚴重經濟與腐敗問題。而政府會計準則的逐步推進,為高職院校規范資金使用提供指導。但會計核算實踐具體到資金使用方面,仍存在盲目分配、亂用科目、專項資金把關缺位等問題。加上會計人員對資金監督僅限于校內的經濟活動,忽略校外資金用途的監管,導致監督力度不足,引發資金使用漏洞隱患。
首先,高職院校強化會計人員素質培訓,組建專業會計工作隊伍。會計隊伍主要由財務部門、業務科室及其他部門的專業人員構成,共同承擔如下責任,即編制高職院校財務會計計劃,制定會計工作實施方案,明確會計核算在高職院校各職能部門的職責、權限與工作范圍,平衡各部門科室的公共權益等。基于會計隊伍的專業來提升本部門與其他部門的溝通效率,提升高職院校會計核算質量。
其次,梳理高職院校會計工作流程,落實政府會計準則,優化會計工作流程以消除其中易導致業務與財務相悖的操作環節,確保高職院校實現業財融合,為政府會計制度的執行奠定扎實的基礎。會計工作者要加強自身職業道德建設,確保開展會計核算時以身作則,基于科學的政府會計準則改進工作理念,認真核對每項財務報表,保證高職院校會計核算工作的客觀性與公正性,在高職院校提升財務管理工作效率的同時,節約管理成本。
最后,高職院校提升管理會計水平的核心是要完善內部管理會計制度機制建設。具體來說,基于政府會計準則這一核心視角,對于現今會計核算工作實踐存在的不足與弊端制定有效的措施,強化各模塊聯動效應,提升會計工作效率。
多數高職院校重視會計年度工作計劃的編制,卻忽視執行,這些高職院校認為編制好會計年度計劃及全面預算即完成任務,但未意識到如實開展會計核算,強化會計工作監管方可確保計劃及預算的實際價值。雖然編制計劃及預算的工作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若未付諸行動則屬于空談,會計年度工作計劃及預算方案中的各個事項并未實際落實,則兩者形同虛設。所以,高職院校要加大對會計工作計劃執行流程的監督力度,確保計劃得以落實,預算管理實施到位。首先,高職院校應該對預算及計劃的實施開展內部監控。在持續優化內部控制體系的過程中,真正做到對每個工作環節都認真監控,持續完善基于政府會計準則下的會計核算工作流程,確保與制度規定相符,為執行效果提供保障。其次,高職院校要合理分析執行流程。在全面實施預算及會計年度工作計劃期間,高職院校要全程對工作開展情況進行跟蹤,并分析具體實施過程,對存在的偏差問題開展分析,利用分析結果尋求改進模式,并全面研究對應的解決措施,及時改正偏差問題,保障會計年度工作計劃與預算計劃有序執行。
其一,對比分析政府會計準則的引入對于高職院校會計核算工作形成的影響,并對此形成深刻認知,基于政府會計準則的創新理念,優化會計核算工作內容與流程。具體來說,明確高職院校所發生的各類經濟事項以及業務的會計核算與處理原則、明確會計科學使用、報表編制等內容。高職院校編制決算報告要基于收付實現制為根本,且數據以預算會計核算形成的信息為準;高職院校編制財務報告則要突出權責發生制這一核心基礎,且數據以財務會計核算與處理形成的數據流為準。
其二,高職院校要明確新舊會計準則制度的差異條款與沖突內容,隨后以政府會計準則為切入點,全面調整自身會計核算標準與財務管理規范。如基于政府會計準則要強化會計報表編制內容與方法,同時新增填寫標準,此方面均要在會計核算時予以落實,確保會計報表與修訂后的政府會計準則規定相符合,確保會計報表具有較強的可用性與實操性。
其三,推進業財融合,強化政府會議準則落實。高職院校推進業財融合建設,化解財務部門與其他部門因工作缺乏有效溝通形成的信息鴻溝,確保會計信息、財務資料可以共享互通,同時利用新會計準則及時完善相關人員職責分工,提升會計核算效率。
高職院校作為我國普通高等教育體系的有益補充,其在國內教育地位日漸提高,對高職院校財政投入規模與扶持力度隨之攀升,高職院校會計核算工作的重要性日漸突顯。鑒于此,本文探討高職院校基于政府會計準則下的核算工作勢在必行,旨在發揮出政府會計準則的核心作用,推進高職院校強化財務管理、提升會計核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