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瑜


大港油田采油三廠作業五區采注運維一組副組長劉永保,在崗位實踐中歷練拿油的本領。
作為一名采油工技師,劉永保以生產難題作為主攻方向,帶領團隊成員積極開展創新攻關活動。
他,扎根基層15年,不忘初心、刻苦鉆研,一步一個腳印,留下了一串閃光的足跡。
他,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在繁忙與艱辛的工作中品嘗著人生的喜悅,譜寫著平凡崗位上不平凡的歷程。
他,有30余項創新創效成果獲獎,申報國家專利26件,發表技術論文32篇,先后獲得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青年崗位能手”等10余項榮譽。
他,就是中國石油大港油田采油三廠作業五區采注運維一組副組長劉永保。
善學者功倍
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其專精。
2009年,劉永保大學畢業剛參加工作就被分配到采油一線。對他來說,學習新知識不是一件難事,但要把理論知識和實際結合起來不是易事。
作為土生土長的“石油娃”,從選擇石油那天起,劉永保就將“學一流技術、做金牌員工、創品牌業績”作為奮斗目標。
心中有目標,便會付諸于行動。求知若渴的他從零起步,堅持在學中干、干中學,每天抱著書本啃、圍著油井轉、纏著師傅問。不會實際操作,他就在計量間、設備前,一遍遍走流程、倒閘門,每天反復練習。哪怕是一個閥門、一個工具、一個零部件,他都牢牢記在心里。遇到施工改造、流程優化,他主動參與,不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
劉永保把一次次看似重復的工作,當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攀登。僅工作1年時間,他就成為了崗位上的熟練工,并在眾多生產骨干中脫穎而出。
勤學苦練崗位技能,劉永保的技能水平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2014年,他被大港油田擇優推薦參加中國石油集團公司采油工大賽。
127天的賽前訓練,要付出實實在在的努力與汗水才能達到期望的結果。他為自己制定了魔鬼式的訓練方案。
動態分析是弱項,他就找規律背公式,寫下了數萬字的筆記;操作速度是關鍵,他就每個環節千余次地演練,節省每一分每一秒……
哪怕手上磨出了泡又磨破了,哪怕每晚只有4個小時的睡眠時間,他不喊苦不喊累。
在比賽項目中,有個操作環節是用活動扳手擰螺絲。歷經上千次的練習后,別人12分鐘完成的操作,他10分鐘就完成了,最后還得了“一卡準”的綽號。
功夫不負有心人!
在那次采油工大賽上,有來自全國14個油氣田的89名選手進行激烈角逐。最終他拔得了頭籌,站上了全國石油系統的最高領獎臺,為大港油田贏得了一枚寶貴的金牌。
創新者恒強
面對榮譽和掌聲,劉永保內心里更多的是平靜。他知道,榮譽不能代表一切。做好一名采油工該做的事情,才是創造精彩人生的第一步。于是,他琢磨著如何把優秀的操作技能應用到油水井的日常管護中。
“油井就像自己的孩子,需要投入時間和感情,用硬本領去呵護。”這是劉永保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為了管護好自己負責的油井,他一天上井好幾趟,有事沒事總愛往井上跑。
運維一組有一口老大難井,平均不到半年就桿斷一次。劉永保急在心頭,不斷查找解決的辦法。藥劑從緩釋阻垢劑變為緩蝕劑,藥劑濃度不斷提高,摻水拌送時間也不斷增加,桿斷周期雖有所延長,但仍沒有解決問題。
采油三廠在別的作業區試點應用防腐外包桿,見到了明顯效果。經過他的建議與溝通,這口井應用了防腐外包桿。沒想到,經過200余天后,防腐外包桿在這口井上發生了桿斷。
病根子究竟是什么?劉永保查詢了該井的桿斷歷史,發現每次都是在提出桿80根后出現了腐蝕。他提出了上部普通桿加下部外包桿的模式。通過和相關部門溝通協調采用此種方法,不僅節省了一部分外包桿的成本,而且該井一直運轉正常,打破了之前的桿斷周期。
“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不簡單了!”劉永保經常這樣說。作為一名采油工技師,他以生產難題作為主攻方向,帶領團隊成員積極開展創新攻關活動。
在生產運行中,曲柄銷子是抽油機最大的運轉連接部位。它的松動脫落將造成極大的安全事故,但目前的巡查方式依靠畫線標記、人為目測。更加準確及時地發現松動隱患,成了劉永保研究的方向。
那個時候,他連續幾天圍著抽油機尋找突破口。用一根樹枝一遍遍在地上畫著方案圖,始終不得其解。其間,有座井站再次發生了抽油機曲柄銷子松動的情況,險些發生安全事故,更是讓他心急如焚。
有一天在家里,他看到兒子的玩具車圍著跑道一圈圈地轉,計圈器數字隨之慢慢增加。他突然靈光一閃,高興地蹦了起來。這不和曲柄運轉一個道理嗎?只要研發出抽油機的“計圈器”,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有了思路,他便付諸行動,立刻奔赴現場。在備材料、測數據、做試驗的過程中,他反復摸索。經過7次方案修改和幾十次現場試驗,他終于帶著團隊研制出了“游梁式抽油機運轉機構松動預警執行裝置”。它能利用電子設備智能監督,實時監控巡查死角,提高了生產時率,減少了原油損失,每年可節省成本150萬余元。
這是劉永保第一次嘗試用信息化手段解決生產實際難題。成果雖然不大,但極大地提振了團隊的士氣和信心。
這讓他深刻地認識到,數智油田建設不僅需要技術和設備的轉型升級,而且需要石油人技能和管理水平的更新迭代。因此,近年來他緊跟數智油田、綠色油田建設的步伐,圍繞生產運行,不斷學習和開展各項創新活動。
創新路上,碩果累累。針對油井載荷治理難題,他打破了油井多年護理常規,建立“2機制1流程”,提出“定制藥劑+閉環管護”方法,形成新型摻水過濾器、油井自動降黏系統、提高套管氣利用率等技術,摸索出了“油井管護精準六性”等特色工作法,全面助推穩產上產,降低了勞動強度,受到崗位員工的一致認可。
近年來,劉永保通過開展各項工作,累計增油1000余噸,崗位創新創效800余萬元。他所在的班組,連續四年榮獲中國石油能效標桿單位。
結伴者行遠
選擇了堅守,就選擇了擔當。
劉永保深知,是企業的培養成就了他的成長。懷著深深的石油情懷,他把弘揚工匠精神、傳承操作技能、培養青年技能骨干力量視作義不容辭的責任,積極投身于企業的技能人才梯隊建設。
為了帶動更多的青年人成長成才,在企業形成人才團隊優勢,他白天在井站忙碌,晚上分類整理資料,主動承擔起了“青年導師”的職責。
近年來,他將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進行總結、提煉,摸索出了“四級三帶”塔級培訓模式。通過集中大講堂、工作小傳幫、線上云課堂,他實現了教學無死角,大大提高了青年員工技能培訓的效果。
他積極參與“師帶徒”工作,與16名青年員工組成了“師帶徒”對子。他的徒弟中,有5人通過技師鑒定,8人走上專業技術崗位,在企業職業技能競賽中累計獲得2金、1銀、6銅的好成績。
他借助天津市“青說”“青年大講堂”等平臺,開展各級宣講10余場次,傳遞正能量,引領青年快速成長,展現了新時期石油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獨行者步疾,結伴者行遠。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團隊的力量則是無窮的。
2023年,劉永保領銜的“劉永保技能專家工作室”被認定為大港油田公司級工作室。他積極帶領“管理+技術+技能”攻關團隊,運用“變中查因、變中尋策、變中破題”的方法,積極開展“問題出診、現場問診、疑難會診”工作,集眾智、匯合力破解生產難題,挖掘創效潛力。
他組建的“劉永保青年突擊隊”,累計搶險40余次,打響了“青”字號品牌,凝聚起了技能智慧和團隊協作力量。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劉永保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集技術與技能本領于一身、敢想敢為、會創新能創效的新時代優秀一線操作青年的真正價值。他用自身的成長經歷,展示了大港油田多年來注重人才培育“雙軌制”“技術技能相融合”的生動成果。
青春是奮斗出來的!十多年的工作積累,劉永保收獲了種種贊譽。可他依舊保持著石油人樸實無華的本色,扎根一線默默奉獻,以頑強拼搏、勇于擔當的高尚品質和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專業精神在路上前行。
空曠的原野上,抽油機不知疲倦地上下擺動著。看了十多年的景色,至今劉永保依然會被打動。在他看來,抽油機日復一日不停歇地擺動,就像石油人的心跳,就像石油人奮斗的青春旋律。
榮譽代表過去,努力才是未來。
劉永保說,未來的歲月,他將和團隊成員立足崗位建新功,繼續攻堅克難,堅定奪油信念,在崗位實踐中歷練拿油本領,成為企業創造效益的尖兵,不斷為大港油田高質量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責任編輯:陸曉如
znluxiaoru@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