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一驥

2024年3月19日,法國巴黎,一名女子在杜伊勒利花園里享受暖陽
“我勸大家畢業以后一定要多玩幾天,幾天也好,幾個月也好,你想要度過間隔年(gap year)那也再好不過。”我的教授Handl在期末考試前對學生們說。
Gap year,中文譯作“間隔年”,在歐洲主要是指學生在高中畢業以后或者研究生學業開始以前進行的調整。間隔年為期幾個月到幾年不等,在此期間,畢業的學生們選擇旅行、探險、參加志愿活動或者進修其他課程。
間隔年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的英國,隨著兵役制度的取消以及英國特有的學制,在高中畢業以后學生們會有長達9個月的空窗期,那一批英國學生也就成為了最早的間隔年參與者。
英國的威廉王子在自己的間隔年去伯利茲的吊床上睡覺、在英國的奶牛場工作、在智利山區教英語,皇室成員的影響進一步推動了間隔年的流行。2023年,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女兒Malina決定在高中畢業以后先進行間隔年,更是讓這一概念重新成為熱搜。
然后,對于普通人來演,間隔之后回到職場,情形又變得復雜起來。2月底,有關職場不歡迎gap過的年輕人,在中文互聯網引發熱議。而在gap發源地歐洲,這一理念對于求職者同樣是把雙刃劍。
間隔年聽上去是美好的。你可以在法國的莊園里摘果子,可以去韓國教英文,可以去南太平洋的島嶼上一邊工作一邊享受對于歐洲人來說無比珍貴的免費日光浴。
但間隔年也是殘酷的。我的朋友凱文,一位比利時當地企業家這樣對我說:“如果我看到一個人的簡歷里有間隔年,我會懷疑他。我會覺得他可能還沒有準備好全情投入工作。”
另外一個務實的老板杰夫對我說:“我不在乎你畢業以后去尼加拉瓜當志愿者或者是去非洲解決人道主義問題,我在乎的是你的簡歷中能不能讓我看到你具備幫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并不是每個年輕人都有明確的職業規劃,大部分畢業生更喜歡放飛自我,在面對HR的“嚴刑拷打”后,不得不回到“夢開始的地方”。
Lucy今年已經30多歲了,但她依然沒有一份穩定的工作。2016年,依靠著一腔熱情,她學習了印度學專業。畢業以后的她并沒有急著找工作,而是進行了一番游歷。她在泰國享受了溫暖的沙灘,她在瑞士也感受過雪山的雄偉。花光了積蓄以后,手忙腳亂的她不得不去一家服裝店擔任銷售。但微薄的收入并不足以支撐她巨大的夢想,當她來到就業中心尋求幫助時,工作人員看了她的簡歷,不停地問她有沒有和自己專業相關的工作經歷,她則無奈地表示沒有。而一年的服裝銷售經歷,同樣也不足以支撐她找到更好的工作。如今進退兩難的她,正在考慮重新就讀一個專業,或者參加一個計算機培訓課程,以此來獲得一份符合收入預期的工作。
“如果我看到一個人的簡歷里有間隔年,我會懷疑他。”

2000年12月10日,英國威廉王子在智利山區為當地廣播電臺的外墻涂漆

2024年2月10日,泰國普吉島,人們在海灘享受假期
同樣的困境還發生在Lotte身上。社會工作專業畢業以后,她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離開多風多雨全年不見太陽的比利時。于是她只身去到澳大利亞的農場打工。一年以后,她還是覺得比利時的生活更加安逸,于是回到了家鄉。但實習經歷不足的她,并沒有在就業市場上找到合適的工作。無奈只能申請研究生課程。“等我研究生畢業了,一定要過一個有價值的間隔年!”經歷了求職失敗的Lotte如是說。
在歐洲,間隔年是很多畢業生事業上的雙刃劍,可能會為你的簡歷增光添彩、讓你獲得理想的職業,也可能只意味著一年的度假,同時伴隨著不小的經濟壓力。
Camille是我研究生課程的同學。她有兩個間隔年,而如今她已經在布魯塞爾的一家非政府組織獲得了一份不錯的工作。Camille畢業于2020年,大學期間主修政治學,她一直對公益活動十分感興趣。畢業以后她并沒有急著找工作,而是前往當地一個社區,參加幫助移民融入比利時社會的課程活動。之后,她來到了安特衛普大學進行文化策展的學習。畢業后她同樣不急著找工作,而是迅速投身到一個環保機構的公益活動。2023年,度過了兩個間隔年的她,終于拿到了一份固定的合同,目前她正在為一家在布魯塞爾的國際非政府組織工作。談起求職,Camille表示,她的間隔年經歷讓這家組織認為她已經具備了足夠的工作經驗和熱情,因此在經歷了短暫的3個月試用期以后,她迅速拿到了長期合同。如果你有明確的目標定位,明確的職業規劃,或者明確的興趣愛好,間隔年的充分利用可以讓你的簡歷增光添彩,這一點在歐洲的文科生中非常受用。
Andrea來自意大利羅馬,高中畢業以后他來到巴黎就讀人類學,畢業的他申請就讀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拿到offer之后他同樣選擇延遲一年入學。在這一年里,他來到安特衛普大學進行實習,他的任務是作為教授的助理落實具體的活動以及項目設計。在被問及為什么要這樣做時,Andrea回答:“對于人文社科的學生而言,我需要接觸更多的思想、獲得更多的靈感,當然了,也需要閱讀更多的論文。在安特衛普的實習會讓我的學術履歷更加精彩。間隔年里我的實習項目任務不是很重,一方面我可以直接聯系到很多知名的學術大咖,同時我也有很多屬于自己的時間去學習,為我未來的研究進行鋪墊。”“調查顯示,大部分的人文社科學者會在35歲之前迎來自己的突破,我堅信我會等到那一天的!”
文科生可以利用間隔年,去找和自己職業發展相關的項目。如果他們想要就業,那就瞄準那些社會活動,如果想要深造學術,那就走進高校進行實習。這一法則在非人文社科領域同樣適用。
Inge來自荷蘭,主修生物學的她利用自己的間隔年在安特衛普皇家動物園進行了為期6個月的實習,依靠著這一份有趣的實習經歷,她目前在荷蘭的一家動物保護中心擔任研究員。“我每天的任務其實很簡單,就是按時按點走進動物園,我負責的區域是企鵝館,我每天的大部分時間就是阻止小企鵝們打架。”Inge的工作很有趣,也很輕松,但在HR眼中,這份經歷意味著在相關領域的工作經驗。

電影《白日夢想家》劇照
文科生可以利用間隔年,去找和自己職業發展相關的項目。
其實對于很多歐洲人來說,間隔年的概念并不是那么明確。Ruben在大學主修工商管理,畢業證對于他來說只是一張紙,因為他有自己的愛好。他利用自己的閑暇時光修理自行車,如今他是安特衛普迪卡農的頭號自行車修理師傅。很多年前,他從大學畢業,之后他就帶著心愛的自行車去中亞地區進行騎行。回到比利時后他開始找工作。由于專業技術過硬,他很快就拿到了工作合同。“在我看來沒有什么間隔年不間隔年的說法,如果我累了我就會出去騎行,去休息,甚至辭職。對我來說回來找一份工作并不是難事。”
我的同學Izra本科畢業于安特衛普皇家藝術學院,和大多數藝術生一樣,她希望有一天能夠展出自己的作品。為了追逐夢想,她選擇深造研究生學歷,但與此同時,她也在閑暇時光教授兒童美術。沒有固定工作的她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一直都在過自己的間隔年。

2023年6月20日,英國劍橋大學的學生們參加舞會
蘇格蘭人類學家瑪麗·道格拉斯曾經提出過一概念,叫做“臨界點”。為什么我們要過生日、為什么我們要有婚禮慶典、為什么我們要有成人禮,因為這些事情過后你就會進入人生的新階段。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臨界點意味著高中畢業以后去找工作,意味著本科畢業以后稍作休整然后讀研。但歐洲社會將這個臨界點變成了一個周期,這個周期可以讓迷茫的年輕人思考人生、可以給那些世界很大想出去看看的畢業生一個機遇、也可以給那些志向遠大的青年才俊一個自我充電的黃金期。間隔年以后,他們也就進入了一個新的人生階段,至于能否順利完成過渡,則要取決于他們在間隔年里究竟干了些什么。就業崗位相對較多的歐洲并不會通過“應屆生”這個條件來篩選人才,但HR們則一定會關注你究竟在間隔年里干了些什么。
間隔年對于歐洲年輕人來說是一個美麗的藍圖,他們可以旅游、可以學習、也可以進行工作實習,間隔年意味著無限的可能。歐洲甚至有很多專門為年輕人如何度過間隔年的資訊網站和分享平臺。
對于HR來說,間隔年則是一張人生規劃的晴雨表。他們會看你的間隔年是否與你要申請的崗位相匹配,他們或許會懷疑你選擇間隔年是因為沒有做好全情投入工作的準備,但他們并不會因為你的間隔年經歷將你拒之門外,就像我們在做閱讀理解時常見的一句話:言之有理即可。
責任編輯何任遠 hry@nfc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