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思雨 安徽省宣城市第二幼兒園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的行為能力,即自我服務,自己照顧自己,這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既要高度重視和滿足幼兒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避免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鼓勵并指導幼兒自理、自立的嘗試。”
3 至6 歲是幼兒成長、學習最重要的階段,也是自理能力、動手能力和生活習慣初步養成的關鍵時期。然而,如今大多數家庭是獨生子女家庭,孩子是一個家庭的核心,是家長的心頭肉,整個家庭都圍著一個孩子轉,家長們對孩子過度溺愛、事事包辦,使他們成了溫室里的花朵,禁不起風吹雨打,導致孩子們的自理能力越來越差。小班幼兒剛入園時不會自己吃飯、不會穿衣穿鞋、不會自主如廁的現象屢見不鮮。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呢?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愛玩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對于幼兒園的孩子來說,一日活動中最高興的事情莫過于玩游戲了。游戲是孩子們快樂的源泉,學齡前幼兒特別喜歡一邊聊天一邊玩游戲。我們根據幼兒的這一特點,讓幼兒在趣味游戲中進行自理能力的培養,同時十分注意對個別幼兒的指導培養。
例如,我們在生活區投放了自制的“小熊餓了”區角材料,孩子們可以用勺子舀起食物,喂到小熊嘴巴里。我們還投放了一些“換裝小游戲”的材料,孩子們可以給玩偶穿衣服、穿鞋子,自主進行換裝搭配等。美工區的“串項鏈”游戲更是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別看他們手小,串起項鏈來卻非常靈敏,只見他們一手拿著線,一手放小串珠,左右手配合得十分默契。在游戲操作過程中,孩子們學到了生活經驗,鍛煉了動手能力,進一步發展了手部肌肉。此外,我們還投放了桌面玩具,讓孩子們學習扭扭扣扣、撕撕粘粘,使其在操作過程中發展手眼協調能力,在趣味游戲中逐步學習自理技能。
在幼兒園,我們非常重視對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然而一段時間過后,發現結果并不理想。通過問卷調查,我們發現相較于語言、社交等核心問題,很多家長會將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培養放在后面,這導致孩子到了適齡年紀卻不具備應有的自理能力。許多家長出于對孩子的愛護,往往會選擇直接幫孩子解決問題。然而,家長包辦一切的行為,其實是孩子自理能力培養路上的攔路虎。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僅靠幼兒園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家長與幼兒園積極合作,需要家長在親子時光中一對一地進行指導、陪伴,從而保持自理教育的一致性。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強調過:“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致而復雜的任務。”因此,在培養幼兒自理能力時,應做到家園攜手,家長要學會“置身事外、袖手旁觀”,拒絕包辦,適時鼓勵。只有家長學會放手,孩子才能慢慢獨立起來。為此,我們與家長展開了一場面對面的交流、一次心與心的溝通,希望家長們能做到適時“退出”,為孩子創造自己動手、獨立自理的條件與機會。
幼兒園一日生活皆課程,一次午餐環節、一個盥洗活動,甚至一片樹葉、一個玩具,都可以為孩子提升自理能力創造機會。能力的形成是一個反復練習的過程,因此,我們在幼兒園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創造條件,讓孩子不斷地進行練習。比如,我園每學期都會舉辦“文明餐廳”評比活動,每個年級組會通過洗手、吃飯、喝水、漱口、擦嘴、盥洗、散步等環節的評比,選出一個文明餐廳,并頒發獎狀。孩子們為了給自己班級爭取榮譽,都十分積極,自己用餐、漱口、擦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知不覺間提高了自理能力。
我們注重通過多種形式,讓孩子們從一日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在自我服務中得到鍛煉,使孩子們在增強自我服務意識的同時提高動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快樂自理,開心成長。
經過一段時間的家園協作、配合后,我園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制訂了幼兒自理能力達標活動方案,并開展了幼兒自理能力達標活動。其中,小班組幼兒的達標內容為穿脫鞋子和褲子;中班組幼兒的達標內容為脫下園服,折疊好,再穿上;大班組幼兒的達標內容為將繪本書翻開到指定頁面,整理書包,脫下園服、折疊好、再穿上。每天午睡前,我們都會鼓勵孩子們自己穿脫衣服,珍惜他們一點一滴的進步,并為他們點贊。功夫不負有心人,達標活動當天,所有幼兒都順利完成了達標內容,如愿獲得了屬于他們的獎狀。看到孩子們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我們心中也充滿了幸福感。
一次歷練、一段成長,每一次經歷都是孩子們珍貴而美好的回憶,但這背后離不開老師的教誨和家長的配合。家長們說,達標活動開始前,孩子們每天晚上都會在家里進行穿、脫、疊衣服的練習,有時候父母想去幫忙,孩子也會立即拒絕,表示要自己獨立完成;達標活動結束后,家長們更是省事了,再也不用為孩子穿脫衣服而操心了。他們表示,雖然一開始會有些心疼孩子,但現在覺得孩子掌握生活自理能力很有必要,不僅能促進其自身的成長與發展,也能為我們家長節省更多時間和精力。
常言道:“不自理,難自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光光是一句口號,而是要付出實際行動的。扯著嗓子喊,不如甩開膀子干。要相信,只要有行動,就會有收獲;只要肯堅持,就會有奇跡。因此,教師與家長要抓住各種契機,增強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能為其一生奠定基礎。幼兒只有具備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健康地成長;自理能力對幼兒將來的學習、生活也會產生深刻的影響。總之,教師要引領、家長要引導,相信多方合力一定能助力幼兒健康成長、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