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瑩瑩
幼小銜接,是幼兒園與小學教育的銜接。幼兒園大班兒童面臨著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教師要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對他們進行視知覺、聽知覺、運動協同、知覺轉換、語言溝通等方面的訓練,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體驗。
一、融于幼兒生活,寓教于養
教師要挖掘幼兒的吃、穿、廁等生活事件中的教育元素,培養他們的生活能力。在餐前準備環節中,教師將餐具與人數相匹配,在擺放時進行配對、分類,這樣能促進幼兒關鍵經驗的形成,提升他們的自理能力,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在幼兒自主進餐中鍛煉他們的小肌肉群,讓他們接受餐桌禮儀的浸潤,同時能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不掉飯、不撒飯,做到左右手的協調分工,從而鍛煉他們的思維。在收拾整理環節中,在幼兒做清潔衛生工作時,訓練他們的行為更加有序,能鍛煉他們的思維,促進他們時間與空間秩序感的形成。“穿”的環節能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讓他們能靈活自主地穿脫衣服,提升他們的自我效能感。在“廁”的環節中幼兒在如廁的過程中,學會做好個人衛生。
二、開發共育課程,同步練習
教師既是幼兒的“教練員”,也是家長的“陪練指導員”,要以“口令”為工具,實現園家同步,協助家長陪伴幼兒做同步練習。教師要圍繞一日生活,鍛煉幼兒照顧自己與服務他人的能力,從而實現幼小銜接。當幼兒進入小學后,在吃、穿、廁等方面都能自理,能形成一定的行為能力與思維品質。訓練幼兒按需飲水,教師以口令管理水量、水位等情況,能促進幼兒語言、健康、社會、數學等領域的發展。在管理水杯方面,以口令“擰開”“旋轉”“擰緊”“歸位”進行管理,讓他們的動作變得更精細、行為更有序,能促進幼兒健康與數學領域的發展;在系扣子方面,根據口令唱數、點數,并一一對應,能發展他們的手眼協調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在正確使用抹布、有序擦凈桌子的過程中,能根據口令雙手配合、保持一致的次序。
三、策劃主題活動,豐富形式
教師要策劃幼小銜接的主題活動,在第一階段主要訓練幼兒的自理能力與勞動能力,引發幼兒的正向連鎖反應,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讓他們的自我效能感獲得提升。第二階段以路隊能力訓練為主,要展示幼兒面貌、口號清晰響亮,保持隊形,提升幼兒自我調整的能力。第三階段是圍繞學習能力進行訓練,讓幼兒學會傾聽,能按指定位置書寫,形成識別方位的能力。
總之,教師要加強幼小銜接,創設支持幼兒成長的環境,讓幼兒的生活行為能力獲得鍛煉,讓他們的思維獲得發展,從而為幼兒小學的學習與生活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