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國彪



“山又那青來水也清嘞,阿依河中有真金嘞……”坐在阿依河漂流的竹筏上,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重慶烏江畫廊旅游開發有限公司阿依河分公司經營管理部經理張堯身著傳統的苗族服飾傾情放歌,還不時和來往的其他游船上的游客互動。
苗家人通常把善良、美麗、聰慧的女子稱為“嬌阿依”,阿依河因此得名。
阿依河位于重慶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這個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地方如今聲名遠播。張堯最初是阿依河景區中的一名普通講解員。隨著阿依河景區的建立與發展,她也從普通的講解員成長為全國人大代表。
與景區共同成長的講解員
彭水,地處武陵山脈深處,曾是國家級貧困縣、重慶貧困程度最深的四個縣之一,這里有34個少數民族居住,是中國苗族聚居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自治縣。
2008年,阿依河景區尚未開發建設之前,這里的農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尚不足500元。
2009年,阿依河景區建成接待游客。到2019年末,阿依河景區周邊農民已實現年人均收入近1.5萬元。景區帶動了周邊8個鄉鎮、近10萬人過上了幸福生活。
看著傍晚時分阿依河上過往的竹筏、碼頭等船的游客,張堯高興地說:“這些年,藏在‘深閨之處的阿依河逐漸被外界認識,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阿依河,如今這里已成為AAAAA級景區。景區設施不斷改善,游客的體驗感越來越好。”
據了解,近年來,彭水在深度挖掘自身優勢的基礎上,抓住“民族、生態、文化”三大特色,加快建設民族地區產城景融合發展示范區、打造重要的生態康養和休閑運動基地,以建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國際知名旅游城市、生態宜居城等為目標,高水平打造“世界苗鄉·養心彭水”的旅游品牌。阿依河、蚩尤九黎城、摩圍山、烏江畫廊、郁山古鎮等五大精品景區的名氣逐步打響。
這邊阿依河游人如織,在另一邊潤溪鄉櫻桃井村黃地峽巴渝民宿附近,幾位游客正在拍照打卡。
“我們周末經常來,正好暑假了,帶著孩子多住幾天。”一位游客告訴記者,想要訂這里的民宿必須提前很久,否則訂不上房的。
黃地峽周邊青山環繞,野花搖曳,泉水一年四季潺潺流過,夏季平均氣溫在20多攝氏度,清爽宜人。建在500多米長峽谷內的巴渝民宿,磚墻瓦頂、雕窗木梁、古樸典雅,盡顯巴渝建筑風貌。
但幾年前,這個地處深山的村落,散居的14戶農戶還住在破舊的木瓦房里,生活極不方便。2017年,潤溪鄉引進重慶巴渝民宿公司,采取“土地入股、以房聯營、產權共享”的模式,對黃地峽進行全面打造,讓小峽谷成為游客向往的“世外桃源”。
“我是一名景區講解員,在現場傳播家鄉美景的同時,也希望能夠將重慶的美景帶到全國去,讓更多的朋友了解彭水,了解渝東南,了解重慶。”張堯心系家鄉發展,為家鄉旅游代言。
張堯與阿依河,都是彭水這些年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推動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的縮影。
2022年,全縣GDP從2012年的85億元增長到282.1億元,躋身渝東南第二位。彭水年接待游客達3000萬人次,年旅游收入達150億元,連續四年入選“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
生態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養兒養女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流傳在渝東南地區的這句老話,描述了這些地區過去的困苦生活。而如今的渝東南地區,城市潔凈美麗,一個個村莊宛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山區大地上,用“兩山”實踐繪就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
渝東南地區旅游產業發展迅猛,現已擁有國家級旅游度假區1個、市級旅游度假區2個、A級旅游景區40余家,其中5A級旅游景區4家,并成功打造了“印象武隆”“天上黃水”“夢幻桃源”“苗祖·蚩尤”等大型演藝劇目,渝東南地區的自然山水和民俗風情已成為重慶旅游的閃亮名片。
“渝東南武陵山地區自然生態好、人文歷史豐厚、旅游資源豐富,但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后。”去年全國兩會期間,張堯提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大武陵山區旅游扶持力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的建議”,呼吁堅持走文旅融合道路,賦能武陵山區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張堯介紹,近年來,阿依河景區帶動了沿線8個鄉鎮、2個街道的26個村社發展,近20萬人直接受益。同時,武陵山區底子薄,“免疫力”低,想要“祛病強身”,需要“藥物”治療。守住“防止規模性返貧”底線,需要充分發揮生態優勢,支持文旅產業發展,才能實現武陵山區鄉村振興高質量推進。
針對武陵山區發展情況,張堯建議制定稅收減免、房租減免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幫助文旅企業盡快做大做強,并以支持成立文旅發展基金或以“條塊資金、專項劃撥”的方式引導武陵山區優質旅游資源開發;推動政企多方合作,共同打造多功能文化平臺,讓武陵山區文旅產業深度融合,鞏固來之不易的脫貧攻堅成果,激活武陵山區鄉村振興的動力源。
張堯的家鄉是一個山水相融、風光綺麗的靈秀之地,有“民族、生態、文化”三大特色。民族特色方面,有苗族、土家族等34個民族,其中苗族人口有30多萬人,是重慶唯一以苗族為主和全國苗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少數民族自治縣,是重慶的苗鄉、中國的苗鄉、世界的苗鄉,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生態特色方面,有茂云山、七躍山等生態屏障和烏江、郁江等生態水系,森林覆蓋率達62.0%,林地覆蓋率近70%,重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100%,全縣所有河流均達到或優于II類。文化特色方面,自漢初置縣2000余年,歷為道、州、縣三級治所地,有歷史悠久、內涵豐富的苗族文化、鹽丹文化、黔中文化和紅色文化。
“作為一名旅游從業人員,我希望阿依河能被更多的人知曉,也希望通過文旅融合,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因此,張堯特別關注將苗族文化、“非遺”文化、紅色文化、歷史文化融入景區發展,為阿依河景區注入“靈魂”,更加提升景區的品質和魅力。
認真履職做好代表
張堯被游客稱為阿依河景區“最美講解員”,2009年加入阿依河景區講解團隊,一步一個腳印,從基層一線做起,逐步成長為旅游行業的優秀代表。從“重慶勞動模范”到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張堯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旅游人的奮斗價值和責任擔當。
在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后,張堯謙遜地說:“人大代表是一份政治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我一定不辱使命、不負眾望,不僅要為基層群眾‘發聲,更要為旅游發展‘出力,認真履行代表職責。”
15年時間里,張堯見證了阿依河景區的發展,更見證了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雙贏。
在張堯看來,阿依河的變遷是美麗中國建設的一個縮影,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詮釋。這也激起了她投身美麗中國建設的熱情。特別是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后,她更加關注生態保護工作,積極為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保護貢獻力量。
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后,張堯經常與各方游客探討關于解決文旅行業復蘇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問題。與此同時,張堯還積極參加重慶市文旅委組織開展的文旅推廣活動,重慶市各級人民法院、檢察院開展的生態領域視察活動,為文旅品牌宣傳推廣和生態環保工作獻計獻策。
設立全國生態日,張堯非常關注。她說,去年6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將8月15日設立為全國生態日,這是深入踐行“兩山”理念的實際行動,是在全社會營造生態文明建設良好氛圍的務實之舉,將進一步增強全民生態環境保護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讓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久久為功。“全國生態日的設立,給大家提供了很好的著力點。”張堯表示,將立足自身崗位,發揮職業優勢和代表作用,用各種形式向廣大游客進行宣傳,讓家園更綠更美。
“要進一步重視烏江流域生態保護工作,加強源頭治理,強化跨區域協作,共同守護這一江碧水。”張堯在參加黔渝兩地全國人大代表視察烏江流域生態司法保護工作情況時說。
“鄉村振興是一片大有可為的藍海,我們要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張堯認為,武陵山區一定要做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章,切實守護山水美景、民族風情,助力地方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鄉村旅游,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繪就“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圖景,為鄉村振興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