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國彪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將“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放在突出地位,要求“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多渠道拓展食物來源”,明確提出要“開發森林食品”。我國34.64億畝森林蘊藏著豐富的食物資源,其中近7億畝的經濟林提供了干鮮果品、木本油料、飲料調料等森林食物,核桃、油茶、蘋果、柑橘、桃、李、咖啡、茶等森林食物深受消費者喜愛,年產值超過2.2萬億元,對保障糧油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油茶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是我國重要的木本油料樹種,具有不與農爭地、不與人爭糧的獨特優勢和發展潛力。充分利用荒山荒地種植油茶,加強現有低產低效油茶林改造,能有效緩解油料供需矛盾和進口壓力,增強我國糧食保障能力。
作為一名油茶產業發展的參與者、帶頭人,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永泰縣希安油茶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盧玉勝多年來在油茶產業上不斷摸索和經營,對此頗有感觸:“大力發展油茶產業,不僅有助于深入調整產業結構,引領綠色生態經濟崛起,更是具有保證我國食用油供給安全、保護生態環境、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意義。”
油茶代表盧玉勝
“種植油茶既符合綠色發展的理念,又能增加農民收入,為鄉村振興助力。”走到哪里,盧玉勝都要說說發展油茶產業的好處。
盧玉勝是福建省永泰縣同安鎮西安村人,早年外出打拼,事業有成。然而,他始終不忘家鄉,一直考慮以何種方式支持家鄉發展和建設。一番考察,油茶進入他的視野。同安鎮具有良好的油茶種植條件,但長期以來處于分散種植、粗放管理,加上傳統作坊式加工茶油的落后生產模式,造成產品單一、效益較低。
2008年,盧玉勝回到家鄉同安鎮,流轉了6000畝山地開始種植油茶。“油茶前期投入比較大,而且時間長,所以我先探探路。”盧玉勝說。2010年,他又投資1億多元在永泰馬洋開發區建了山茶油加工廠。
五六年之后,盧玉勝種植的油茶產生了效益。他還注冊了“三狀元”商標,并獲得“永泰山茶油”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使用授權以及有機產品認證,漸漸打響品牌。
個人創收致富不是目的,帶動全村人一起奔富才是盧玉勝的追求。和很多其他山村一樣,1500多人的西安村也存在年輕勞力外出、土地拋荒嚴重等現象。想發展,但缺乏資金和帶頭人。“我的根永遠在這里,有責任當這個帶頭人。”盧玉勝說。
在他的牽頭下,西安村成立了永泰縣希安油茶專業合作社,流轉山地2000多畝,投資近1000萬元,主要從事油茶苗木的培育、油茶種植、林下套種藥材、林下養殖等立體農業發展。100多戶村民投資入股。
對零散種植油茶的村民,盧玉勝則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和他們合作,為他們解決茶油銷路和資金不足等問題。對不自己單獨種植也不入股的村民,合作社則吸收他們進來幫忙種植和管理,按時結算工錢。
目前,這些油茶長勢良好,達產后人均收入可達1.3萬元左右,西安村600多名村民將受益。“鄉村振興首要的是產業興旺。我們村通過年輕人外出務工、做生意,留守的中老年人種植油茶,基本上村里沒有貧困戶。”盧玉勝說。
盧玉勝介紹說,茶樹阻燃,既可以當作防火林又是高效益的經濟林,茶籽可以壓榨成食用油,油脂可以做成手工皂、面膜、精油,果殼可以制成活性炭,殘渣則可以加工成有機肥。這樣,既可以形成生態產業鏈,又可以通過精深加工向日化產品、醫藥生物產品延伸產業鏈。因此,油茶產業具有生態、經濟和社會三重價值,可以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油茶產業大有可為
油茶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丘陵山區,全國油茶種植面積目前約為7000萬畝、茶油年產能約為100萬噸。目前,油茶種植范圍拓展到15個省(區、市)的800個縣,種植面積10萬畝以上的油茶大縣約為200個,種植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80%。
專家指出,油茶樹四季常青、花期長,具有觀賞和綠化價值;油茶產業鏈條長,是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優質載體。從保障我國糧油安全角度看,當前,我國食用油進口依賴度較高,2021年我國食用油消費量達3600多萬噸,僅橄欖油進口就達5.22萬噸。油茶樹可生產健康優質的食用植物油,大力發展油茶可有效增加我國食用油產能。
“當前,推進綠色產業發展迎來了重要的發展機遇,但仍然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主要集中在如何推動綠色產業向規模化、高效化、品牌化方向發展。”盧玉勝認為,深化產業結構調整,需要遵循綠色發展理念,從頂層設計來規劃綠色產業。當前,油茶在我國還未形成較為成熟的產業,這與我國油茶產業監管體系不夠完善、市場準入門檻較低有關。
因此,盧玉勝建議,國家相關部門深入調研茶油和其他高端油市場的發展現狀,以綠色發展理念引領產業結構優化,做好頂層設計,如進一步嚴控茶油產品QS、ISO、綠色食品等準入關,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將油茶產業作為龍頭產業和特色產業重點部署,按照集約、節能、低碳的生態環保標準加快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
“油茶除生產食用油外,樹體四季常青,秋冬漫山茶花盛開,適合開拓休閑文旅等生態產品。”盧玉勝認為,深化產業結構調整,還需要提升將生態環境轉換為生產力的效率,積極發展“旅游+”。
盧玉勝建議,要結合“十四五”規劃編制和美麗鄉村建設,開發建設以油茶產業景觀帶為軸心的生態旅游體系,建設多功能基地,打造“一片林一個景,一個基地一個實業”。
“我們要向山要寶,唱山歌,唱出旋律來。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盧玉勝說,發展油茶產業是促進鄉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生態保護的好路子。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通過提升茶油等優質木本油脂食用量,改善居民膳食結構,是新時期提升國民生活品質和健康水平的重要渠道。
2023年是實施《加快油茶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的開局之年。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下達油茶新增種植、低產林改造、補植補造年度生產任務1041.6萬畝,分解落實到797個縣。全國完成新增種植和低產林改造1022.9萬畝,完成2022年因災受損油茶林補植補造71.5萬畝,加快油茶產業發展三年行動開局良好。
盧玉勝說,油茶產業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一項具體實踐。小小的油茶果正長成大產業。看著貧瘠的荒山一點點綠起來,帶著鄉親們一點點富起來,盧玉勝也親身感受著鄉村振興的脈搏。
盧玉勝介紹,未來,他的油茶產業將以萬畝油茶園為依托,發展五大業務板塊,包括油茶種植、食用山茶油、日化產品、生物醫藥和產業旅游,形成一二三產融合,打造油茶全循環生態經濟鏈。
鄉村振興油茶助力
2018年,盧玉勝當選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五年之后,他再次當選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他說自己是農民出身的代表,要為農民“代言”。他的許多建議與鄉村振興有關。
“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應形成組合拳。”盧玉勝說,鄉村產業發展要因地制宜。
盧玉勝認為,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鄉村發展的硬實力、軟實力,歸根結底要靠人才。通過調研與實踐,目前鄉村振興的人才總量和專業人才缺口仍然巨大,已經形成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瓶頸之一。為此,他建議:
第一,多層次加強“三農”人才隊伍建設。堅持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地位,拓寬農村選拔吸納干部人才渠道,通過本土人才回引、院校定向培養等渠道儲備村級后備干部;以鄉村產業振興為依托,加強涉農院校和學科專業建設,大力培育農業科技人才、農技推廣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隊伍,構建農村專業人才網絡體系,形成“三農”專業人才隊伍優勢。
第二,多舉措鼓勵“鄉賢”回鄉創業。農村應該建立“留根工程”,制定激勵機制,通過優秀人才評選、創新創業比賽、職業技能大賽等途徑,每年選樹一批回鄉創業成功案例、鄉村人才先進典型,按照規定給予表彰和政策扶持,鼓勵引導鄉村人才回流。讓更多切實能夠發揮引領作用、回鄉具有突出貢獻的優秀企業家、知識分子等高層次人才愿意落葉歸根,進而發揮他們的輻射帶動作用,帶動鄉村振興的整體推進。
第三,多角度完善職業農民的培訓機制。一是實行分類遞進培訓,加強產業和人才需求對接,支持新型職業農民通過彈性學制參加中高等農業職業教育。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技術協會、龍頭企業等探索田間課堂、網絡教室等培訓方式。加大“土專家”、“田秀才”、農業職業經理人、經紀人、農村電商人才等鄉土人才培養力度,在優惠政策、技術培訓、信息服務、項目申報等方面給予傾斜和支持。二是完善科技特派員工作機制,拓寬科技特派員來源渠道,優化科技特派員扶持激勵政策,持續加大對科技特派員工作支持力度,逐步實現各級科技特派員科技服務和創業帶動全覆蓋。推廣利益共同體模式,支持科技特派員領辦創辦協辦農民合作社、專業技術協會和農業企業。
盧玉勝認為,從發展綠色生態產業的角度看,油茶產業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一項具體實踐。“鄉村振興離不開油茶產業的發展。我今后要繼續帶領村民們擴大種植面積,不斷提高油茶的產量和品質,讓一顆顆油茶果變成脫貧致富果。”盧玉勝代表信心滿滿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