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多杰
2019年至2021年,當地政府為愿意種植九龍大白的茶農提供補貼。這樣一來,松溪九龍大白的種植面積稍微多了一些。
2024年九龍大白白毫銀針, 芽頭長, 毫心白,是品質、口感兼具的優質特色白茶。
中國四大傳統白茶產區,分別是福鼎、建陽、政和與松溪。其中最沒存在感的,非松溪莫屬。其實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松溪的白茶產量在福建省排名第二。松溪縣還擁有一種獨特的茶樹品種,做出的白茶堪稱上品。這幾年松溪在宣傳推廣上嚴重不足,以至于喝過松溪白茶的愛茶人少之又少。筆者以手中收藏的老茶物為出發點,結合著多年來在松溪茶區的見聞,和您聊聊松溪白茶。
很多愛茶人,都沒有喝過松溪白茶,更不清楚松溪茶區的位置了。松溪縣位于福建省南平市的北部,地處大名鼎鼎的武夷山脈北端。懂茶人一瞧挨著武夷山脈,就知道這地方肯定出好茶。松溪北接浦城,南連政和,西鄰建陽,東邊與浙江省的慶元縣交界。換言之,政和、建陽和松溪這三個傳統白茶產區是近鄰,互相之間山水相連。這三個茶區有多近呢?筆者曾站在松溪縣鄭墩的茶山上,向西可以直接看到建陽區漳墩鎮的青山,向南可以直接看到政和縣的蔣山,而一轉身后面就是松溪的湛廬山。沒錯,就是出湛盧寶劍的那個湛廬山。實際上,雖然建陽、政和與松溪在行政上分屬三地,但實際上從自然山川的角度看則是一處有機的整體。閩北的土壤與氣候,造就了建陽、政和與松溪三大白茶的獨特口感與品質,使得這三個區縣生產的白茶自成一派。松溪白茶,即是閩北白茶流派中的優異代表。
按現如今茶學界的觀點,最早的白茶工藝很可能起源于建陽。松溪縣挨著建陽白茶的主產區漳墩鎮,據筆者觀察,兩地語言、習俗也幾乎一致。時至今日,漳墩的茶農要是想進城購物,一般首選還是去松溪縣而非建陽市區。正因地緣相近,松溪與建陽的白茶產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朱步泉、施成就在《松溪“白仔”前世今生》一文中說,白茶從建陽漳墩,傳入緊鄰的松溪花橋、鄭墩和政和東平等地,以水仙白與當地菜茶品種為主。1980年,松溪縣茶葉局調查發塘邊、路橋、寺坑、大埔、源尾一帶,村前屋后都留有樹齡達百年以上的水仙古茶樹。這些老樅水仙,也正是松溪與建陽茶產業密切交流的有力證據。
松溪與政和的白茶產業,互動也極其頻繁。據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編著的《茶樹品種志》介紹,政和大白茶主要分布于政和、松溪等縣。后來政和縣為了經濟效益,大規模改種福安大白。以至于現如今,松溪縣的政和大白茶樹存量比政和縣還要多。至于政和白茶,絕大部分倒不是政和大白制作的了。這是行內都知道的秘密。
您一定會好奇,到底松溪白茶有何獨特之處?答:茶樹品種。傳統的四個白茶產區,茶樹品種有不少相似之處。例如,福鼎大白與福鼎大毫兩個茶樹品種,雖然發源自閩東福鼎,但實際上政和、建陽和松溪種植的也不少。再如水仙茶樹品種,雖然發源自閩北建陽,但是臨近的政和與松溪也廣有栽種。至于福安大白茶樹品種,那更是福鼎、政和、建陽與松溪比比皆是。還有上文提及的政和大白,也非是政和縣獨有,如今松溪種的比政和還多。只有九龍大白茶,是松溪縣獨家擁有的茶樹品種。某種意義上講,九龍大白茶算是松溪茶產業的撒手锏。
2024年春季,筆者到松溪縣探望好友葉紅先生。他是福建省科技特派員,深耕于松溪茶區多年,一直從事松溪白茶的生產與研究工作。從他的口中,筆者得知了當年發現九龍大白茶樹的經過。20世紀60年代,松溪縣鄭墩鎮雙源村村民魏明西等人在九龍崗開辟茶園時,偶然發現了三株與眾不同的老茶樹。這幾株樹發芽特別早,白毫特別多,芽頭還特別壯,他們給這三株茶樹起名叫白毛茶。也有人說,當時命名不是白毛茶而是白毫茶。白毛與白毫,不管是發音還是意思都很接近,筆者姑且都記錄下來吧。1965年,這三株茶樹被人工留育枝條,進行壓條繁殖,最后成活了二十多株茶苗。接著又以扦插育苗的方式慢慢推廣,最終種植了十二畝。
雖然這個品種保留了下來,但是單靠茶農推廣速度還是太慢了。1981年,松溪縣茶科所從雙源村帶回200多株茶苗,種于品種園進行對比研究。因為這一品種發現于鄭墩鎮的九龍崗,又因其與福鼎大白、政和大白等品種有相似之處,所以便得了個霸氣的茶名——九龍大白。
筆者曾在中茶松溪縣的專業審評室里,一口氣喝了數杯由2018年至2024年的九龍大白制作的高級白牡丹。用九龍大白制成的白茶,毫芽肥壯,毫心銀白,外形芽葉連枝,色澤灰綠潤澤。湯色如淡金,清澈而明亮。毫香濃、花香顯、香氣鮮嫩持久。滋味甘醇鮮爽、毫味充足,回甘明顯。年份九龍白,滋味醇厚自不必說。當年九龍白,不僅鮮甜爽口,竟也口感扎實毫無輕浮之感。九龍大白,確實是制作高檔白茶的優質原料。
可是現如今搜遍了松溪縣,也找不出幾斤由九龍大白茶樹制作的老白茶。您也別怪松溪的茶農沒有存茶的意識,主要是當年就沒人拿九龍大白的茶樹來做白茶。要說這九龍大白,也真是時運不濟。20世紀80年代,九龍大白剛開始在茶界嶄露頭角,就趕上了中國白茶發展的低谷。那時候茶界有句順口溜,叫作“福鼎白茶,白喝白拿”。諸位請想,連福鼎白茶都白喝白拿了,那松溪白茶的境遇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如果有人跟您說,自己有30年的九龍大白老白茶,您可得多留點神。畢竟,那時候松溪就沒怎么做白茶,又哪留得下什么老茶呢?
舊時的九龍大白,采制下來后幾乎都做花茶去了。也正是靠著九龍大白的硬底子,松溪花茶在八九十年代大紅大紫了一陣。筆者收藏有數種“松溪花茶”的瓷質茶葉罐,造型精美,燒制考究,即使放在今日也不落伍。由此可知,當年松溪花茶的檔次不低,完全可以躋身高檔茉莉花茶之列。
2010年之后,福鼎帶火了全國的白茶產業。九龍大白芽頭肥壯,口感醇厚,做出的白毫銀針與白牡丹都堪稱上品。按說松溪的九龍大白,終于可以大紅大紫了吧?其實也并沒有。九龍大白質量雖優,但產量并不太高。相較之下,福云6號這樣的高產品種更受當地茶農歡迎。這就如同福鼎茶區,也是高產的福鼎大毫頂替了相對低產的福鼎大白。所以白茶雖然火了,但九龍大白在松溪茶區仍非主流。至于在整個中國白茶界,知道的人就更少了。
松溪縣鄭墩鎮大溪尾有機茶園基地。
作者(右一)與福建省科技特派員葉紅先生探訪九龍大白茶園。
作者曾在中茶松溪縣的專業審評室里,一口氣喝了數杯由2018年至2024年的九龍大白制作的高級白牡丹。
2019年至2021年,當地政府為愿意種植九龍大白的茶農提供補貼。這樣一來,松溪九龍大白的種植面積稍微多了一些。九龍大白的白茶,在那幾年產量也逐步增多。但是好景不長,2024年白茶茶青價格暴跌,某些品類的跌幅甚至超過了三分之一。如果一直這樣跌下去,當地茶農怕是又要砍掉九龍大白,改種福云6號了。
正如明代高啟《采茶詞》中所寫:“山中不解中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您也別怪茶農短見,人家就是指著這幾畝茶山生活呢。倒是當地農業主管部門,應該給九龍大白茶樹更多的關注與扶持。實話實說,作為傳統白茶產區,松溪縣存在感實在太弱了。論產業規模,福鼎穩居第一。論老樅茶樹,建陽資源豐富。就連政和縣,如今都建起了一座中國白茶城。松溪縣這些年,凈給別人做代加工了。以至于即使是資深愛茶人,喝過松溪白茶的都不多。那么松溪縣,還能打什么牌呢?唯有努力發展人無我有的九龍大白,松溪白茶才能殺出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
(責編:馬南迪)
據張天福先生《福建白茶的調查研究》所述,1963年福建省白茶總量3150擔,建陽產量最多,約占總產的56%,其中小白茶占絕大部分,水仙白茶全部為建陽所產,大白也少量生產。其次是松溪白茶575擔,占全省18.3%,主要為大白茶,小白茶居少數。別看如今松溪縣默默無聞,想當年那可是中國白茶的重鎮之一呢。
科研人員經過多年的觀察后發現,九龍大白茶屬于有性群體中單株選育的無性系,小喬木型,大葉種,新梢黃綠,芽梢肥壯,白毫特多,分枝能力較強,生長繁茂,幼樹樹冠擴展很快。總而言之,九龍大白是難得一見的優良茶樹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