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鵬

為加強和規范招標投標領域公平競爭審查,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8部門聯合印發《招標投標領域公平競爭審查規則》(以下簡稱“規則”),自今年5月1日起施行。
薛偉龍是一家建設公司市場部負責人,在建設行業工作多年。他對《民生周刊》記者說,“控標”在招投標行業算得上是“公開的秘密”,在他接觸的實際案例中,一些投標人在評標時鎩羽而歸,就是因為招標人早有了意向單位,“從招標文件到評標專家,都是‘量身定制,安排得妥妥當當”。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在一些招標投標政策措施中,隱含地方保護或所有制歧視的內容,這影響了經營主體公平參與招標投標,導致企業對“投標難、中標難”反映比較集中。
薛偉龍認為,切實維護招投標領域的公平競爭秩序,是一個地方營商環境好壞的重要參照標準,他對即將實施的規則充滿期待。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表示,招標投標是市場配置資源的重要方式,經營主體通過招標投標進行供需對接、競爭擇優,能夠實現各類要素優化配置。營造公平競爭的招標投標市場環境,有助于促進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對于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構建更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有重要作用。
此次發布的規則,可以進一步完善招標投標公平競爭審查實施機制,規范招標投標政策制定活動,著力從源頭上減少排斥、限制公平競爭的規定和做法。
作為具體領域和行業性公平競爭審查的首部部門規章,規則有效銜接《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實施細則》等現有制度,緊密結合招標投標市場特點和社會關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及其實施條例的基礎上,規則聚焦經營主體反映集中的共性問題。
記者注意到,規則提出了針對性很強的舉措,共5章22條,主要包括招標投標領域公平競爭審查的總則、審查標準、審查機制、監督管理和附則等內容。
在審查標準方面,規則針對招標投標實踐中常見的各類不合理限制,提出7個方面40余項具體審查標準,規定了審查具體要求,重點解決資格預審、評標方法、評標標準、定標標準、信用評價、保證金收取等方面的交易壁壘。
比如,規則明確要求,不得為招標人指定招標代理機構或者違法限定招標人選擇招標代理機構的方式;不得為招標人指定投標資格、技術、商務條件;不得為招標人指定特定類型的資格審查方法或者評標方法;不得為招標人指定具體的資格審查標準或者評標標準等。
“規則填補了招標投標領域公平競爭審查制度規則空白,為政策制定機關準確理解與適用審查標準提供了參考,有助于規范政府招標投標政策制定行為,解決地方政府部門設置招標投標交易壁壘問題,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環境。”江蘇省發改委法規處副處長田皓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中國招標投標協會副會長李小林撰文指出,規則的出臺是行業共同期盼,是解決招標投標領域實踐問題的“一劑良方”。
具體來看,在保障經營主體參與投標活動方面,規則明確政策制定機關應當落實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條件,不得要求經營主體在本地區設立分支機構、繳納稅收社保或者與本地區經營主體組成聯合體,不得要求經營主體取得本地區業績或者獎項等。
在制定標準招標文件等方面,規則明確政策制定機關應當平等對待不同地區、所有制形式的經營主體,不得在相關文本中以設置差異性得分等方式規定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內容。
在保證金管理方面,規則明確政策制定機關不得制定限制招標人依法收取保證金、限定繳納保證金形式等不合理政策措施。
有分析指出,要真正解決招標投標實踐中的突出問題,必須明確剛性約束。
對此,規則規定,除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規定的公平競爭審查例外情形,未經公平競爭審查或者經審查存在排除、限制競爭情形的,政策制定機關不得出臺有關政策措施。政策制定機關未進行公平競爭審查或者違反審查標準出臺政策措施的,由上級機關責令改正;拒不改正或者不及時改正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相關責任人員給予處分。
為了確保規則落實到位、取得成效,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強化指導督促層面,國家發改委將會同有關部門通過現場調研、召開工作會議等方式,持續跟進規則落實情況,指導督促各地建立完善招標投標領域公平競爭審查配套機制,從嚴從實開展審查工作,動態清理廢止各類有違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確保規則落實到位、取得成效。
與此同時,有關部門還會及時通報典型案例,按照表揚先進、鞭策后進的原則,梳理總結各地落實規則的情況,通過多種方式在全國范圍復制推廣好經驗好做法;對于貫徹落實規則不力,仍然制定實施地方保護或者所有制歧視政策措施的地方,視情進行督辦、通報,堅決督促有關地方整改到位。